趕在「聖誕」前 臺灣74名信眾來南安拜「戲神」(圖)

2021-01-10 今日泉州網

趕在「聖誕」前 臺灣74名信眾南安拜「戲神」

相傳「戲神」真身為羅東人雷海青,被唐肅宗加封「田都大元帥」

來自臺灣的謁祖隊伍步行一公裡至坑口宮祭拜田都元帥。

海絲商報6月6日訊(記者 蘇明明 李想 文/圖)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昨日,南安市羅東鎮振興村沉浸在一片歡樂中,臺灣臺北艋舺行德宮70多名信眾來此拜謁田都元帥祖廟——坑口宮,延續兩地一段21年的情誼。

每五年一次大拜都在農曆五月

昨日上午,距離坑口宮田都元帥祖廟一公裡遠的地方,排列著腰鼓隊、南音隊、禮炮隊……陣頭擺開,等待遠方貴客的到來。

10時許,來自臺灣臺北艋舺行德宮的信眾終於抵達,手持彩旗、身背田都元帥神像,神情肅穆,以獨特的信俗方式前來拜謁祖廟,短短一公裡路程,走了半個小時。

「我回府了,哈哈哈哈……」隨著扮作田都元帥的祭童一聲高呼,公祭田都元帥大典正式開始。鮮花、鮮果等祭品擺上案臺,信眾們逐一上香禱告。

公祭結束之後,臺灣信眾送給祖廟兩幅「百福」書法作品,還給當地信眾帶來鳳梨酥、麻糬等臺灣特色小吃。

「這次能來祖廟祭拜,我很激動,實在是無法用言語表述。」信眾蘇炎輝告訴記者,田都元帥的忠義精神在臺灣廣為流傳,而他信奉田都元帥已有20多年了,此次特地放下工作前來祖廟參拜。

艋舺行德宮管理委員會主持施見文告訴記者,此次前來拜謁的有74人,人數比上一次要多出一倍,而在臺灣,信奉田都元帥的人也越來越多。

「1996年找到祖廟,我們每5年都會組織前來拜謁一次。」施見文說,每次都是在農曆五月,趕在「聖誕」(田都元帥也稱「聖公」)之前。

由臺灣同胞捐建的「行德橋」。

一座行德橋聯結兩地21年的情誼

臺北艋舺行德宮主奉田都元帥,它與坑口宮兩地間的情誼要從21年前說起。

1996年3月,行德宮主神田都元帥託夢給施見文,必須前來大陸福建尋根認祖。於是,施見文就託福建的朋友幫他尋找。這位朋友找了疑似田都元帥祖廟五六處,等待施見文等人前來確認。

那年5月,施見文帶著行德宮全體委員來到福建,奔波各地,對朋友所說的五六處宮廟進行走訪,然而這五六處宮廟都不是祖廟。正當大家都非常失望之際,施見文問朋友:「難道再沒有供奉田都元帥的宮廟了嗎?」朋友遲疑地說:「聽說還有一處,只是比較遠,在南安羅東。」

羅東之行,施見文等人一開始並沒抱太大希望。驅車前來,他們甚至經過坑口宮都不知,因為當時的坑口宮實在太不起眼了,沒有精美的宮廟,甚至連塊匾額都沒有。

幾經周折,施見文等人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才找到坑口宮,當時正好有一個當地信眾在焚燒香紙,詢問之下才知道這裡供奉的就是田都元帥。「坑口宮前面,有雷海青,也就是田都元帥的墓,僅憑這一點,我們就確認這裡是祖廟。」施見文說。

同年10月,施見文首次帶領行德宮信眾前來拜謁祖廟。當時,施見文見祖廟與馬路之間隔著一條河,當地信眾要來祭拜還要繞遠路。施見文詢問之下才知道,祖廟前的地並不歸廟裡所有,想要建橋還得先買下那塊地,祖廟苦於沒有經費。

與其他委員商量之後,施見文代表行德宮買下祖廟前的那塊空地,贈予坑口宮,並建了一座橋,而這座橋被坑口宮命名為行德橋。這座橋,聯結了兩地21年的情誼。

田都元帥是戲神相傳真身是雷海青

據坑口宮管委會顧問黃記平介紹,田都元帥,俗稱「相公爺」,又稱田公元帥,不僅是福建、臺灣及廣東潮州一帶藝人供奉的戲神,也是閩臺民間信仰的重要神祇之一。田都元帥信俗歷史悠久,傳播廣泛,泉州梨園戲、嘉禮戲、布袋戲、高甲戲、打城戲、民間戲仔班、劇社崇祀田都元帥。而作為擋境神,坑口宮分爐多達800多個,在臺灣地區也有200多座廟宇供奉田都元帥,成為海內外同胞維繫情感的紐帶。

關于田都元帥來歷,民間傳說眾多,其中流傳非常廣的是「田都元帥真身是雷海青」一說。

「相傳雷海青是唐代中葉羅東振興村人。」黃記平說,雷海青幼時為畲家農民抱養,從小聰穎過人,看書過目不忘,通曉音律,尤善琵琶。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置教坊,選樂工,雷海青應選入梨園,並負責管理宮內演戲的梨園弟子。安史之亂,安祿山攻陷長安。叛軍大掠文武朝臣及妃嬪樂工,雷海青也被抓。叛賊大宴於洛陽凝碧池,逼所俘梨園弟子100餘人歌舞為慶。雷海青拒絕,並以琵琶擊賊,當即被斬於戲馬殿,以身殉國。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優恤有加,誥封「天下梨園大總管」,而雷海青死後,還有一些頗具傳奇色彩的事跡,後被唐肅宗加封「田都大元帥」。

作為地方保護神,田都元帥信俗影響深遠。在春節期間,每年有數萬各地分爐的信眾前來坑口宮「謁祖」。坑口宮一帶熱鬧非凡,閩南各地信眾,抬著他們各自的田都元帥神像或香爐,興高採烈地到坑口宮謁祖進香,名之「取火」,祈求合境平安,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今年年初,田都元帥信俗被確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臺灣雲林五股信眾喜迎南安石井鄭成功神駕
    ­  這個元旦假期,臺灣嘉義、雲林、臺中、臺北、新北地區的街頭熱鬧非凡,舞獅、舞龍、大神將、電音三太子……豐富的民俗表演讓大家過足了眼癮,當地人都知道,這是南安石井鄭成功廟護國天尊延平王神駕來臺巡遊會香。
  • 臺灣金光布袋戲南安獻藝 五代木偶同臺(圖)
    圖為登臺亮相的前四代木偶(從左至右),其中,第一代是傳統木偶,二、三、四代是金光木偶。  唱、念、做、打、射、噴……在臺灣操偶師的手裡,小小木偶一個個都變得「全能」,或笑或怒,或喜或悲,偶人們栩栩如生的表情讓臺下觀眾不時鼓掌歡呼。同時,操偶師還不時到觀眾中進行表演,小朋友紛紛奔上前去觀看。
  • 南安與臺灣初步達成兩岸布袋戲薪傳合作協議
    近距離接觸臺灣布袋戲,孩子們開心極了。東南網5月3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蘇明明 李想 文/圖)電子音樂響起,酷炫的舞臺上出現了唐僧和孫悟空的身影。小小的人偶在臺灣操偶師的手裡,唱、念、做、打樣樣俱能,逗得臺下的小朋友哈哈大笑。昨日,臺灣五洲如真園掌中劇團來南安巡演。記者了解到,南安與臺灣初步達成兩岸布袋戲薪傳合作協議,此次是雙方協議中的首次演出,展演將持續至5日,主要面對的觀眾是學生,而3日晚、5日上午將在南安市文化館面對全市市民演出。
  • 臺灣布袋戲表演讓孩子們看嗨了 今後每年都會來南安巡演
    小小的人偶在臺灣操偶師的手裡,唱、念、做、打樣樣俱能,逗得臺下的小朋友哈哈大笑。昨日,臺灣五洲如真園掌中劇團來南安巡演。  傳統布袋戲傳入臺灣時,只有約30cm大小,在臺灣中南部廟會上,觀看布袋戲表演的人群層層疊疊,靠後的觀眾無法看清木偶,於是就出現了60cm的木偶,並在臺灣中南部風靡一時。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布袋戲進軍室內戲院,售票演出。金光布袋戲利用布景、道具和音效燈光等現代科技,創作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聲光效果,進而增添戲劇張力。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
    省級:廣澤尊王信俗(南安)  詩山鳳山寺所祀奉的廣澤尊王,姓郭,名洪福,後唐同光初年(923)出生於安溪金谷。鳳山寺自建寺以來,香火鼎盛,起初分爐13處,接著鳳山寺周圍鄉村各個角落都有供奉「廣澤尊王」。
  •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對臺灣的印象是什麼?曾有人說,他眼中的臺灣就像一個現代版的民國,在街頭,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印記:繁體字、似曾相識的地名……若耳邊再飄來羅大佑的歌就更應景了。除了新舊歷史的融合之外,與其它都用繁體字的地區相比,臺灣還有個特點,就是那些隱藏在街巷中的各式廟宇。
  • 《愛拼南安人》MV回鳳山寺取景(圖)
    MV拍攝現場,昊麟(右一)與臺灣歌手袁小迪攜手出演。  據了解,《愛拼南安人》由昊麟和南寧南安商會會長蘇清全作詞,昊麟作曲。他們創作的初衷是想為在全國各地打拼的南安人寫一首歌,展現南安人愛拼、敢拼的精神。
  • 漳州齊天宮媽祖廟:上千臺胞信眾來朝拜(圖)
    而因漳州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來自臺灣三山國王宮廟聯誼會的29個宮廟信眾,就放起了電子鞭炮,震天響的聲音,可讓不少厝邊樂呵起來了,直說:「這電子鞭炮聲,真響!」「哪吒」唱跳相迎  隊伍一進入下沙齊天宮媽祖廟,居住在下沙齊天宮媽祖廟周邊的老老少少全都來圍觀,「那是臺灣特別的朝拜方式吧」。
  • 臺灣270名信眾赴福建湄洲媽祖祖廟進香
    臺灣270名信眾赴福建湄洲媽祖祖廟進香 2019-05-16 23:09: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楷欣
  • 臺胞湄洲島拜媽祖:從「瘋狂行為」到成常客
    「一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媽祖娘娘讓我到大陸湄洲島請回神尊。」  前來福建莆田湄洲島參加「第十四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的謝銘洋2日向記者回憶了這段有些「神奇」的經歷。  因為這個夢,謝銘洋1981年11月從臺灣基隆港駕漁船直航福建霞浦三沙,再轉赴湄洲島恭請媽祖分靈神像。  如今,兩岸恢復媽祖文化交流已有30年。
  • 臺灣大甲媽祖繞境今天起駕 廈門百名媽祖信眾徒步全程
    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 臺灣人最愛的神明駕到! 有拜有保庇!
    ,考試要拜、遠行要拜、求職要拜、紅白事更要拜。據統計,臺灣登記在冊的廟宇有1.7萬多座,街巷鄉間的小型「拜拜」、修練場所難計其數,真是舉頭見神明。近日,臺灣媒體刊出「求神榜」,披露10位最受臺灣歡迎的神明。位居第十的是文昌帝君,說到文昌帝君,想必臺灣的莘莘學子都對他再熟悉不過了。每到升學考試季,都可以看到臺灣的家長帶著孩子們的準考證來文昌廟祈求金榜題名,文昌帝君可謂是學生們的守護神。
  • 臺天后宮供奉月老竟手捧蔣介石遺訓 信眾狠批(圖)
    臺東縣天后宮供奉的月老,手上拿著的竟是從臺灣小學作業本截下來的一角,還寫著「蔣介石遺訓」。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中國臺灣網2月27日消息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根據中國民間傳統習俗,月下老人掌管姻緣簿,而臺東縣天后宮供奉的月老,手上拿著的竟然是從臺灣小學作業本截下來的一角,還寫著「蔣介石遺訓」。經常來參拜的一位小姐氣呼呼的說,難怪拜了一整年還是沒交到男友。
  • 【風物】琵琶怒砸安祿山,這個南安人被封戲神,王維為他寫詩!
    祖廟前,一對石柱聯道出了雷海青的不同尋常:「坑水環流,勝地好棲元帥廟;口碑載道,孩童亦識相公名。」這是南安名人、清末內閣中書戴鳳儀所題楹聯。石柱聯側面還刻有其親撰的小記:「宮在南安十七都,世祀田元帥,亦稱田相公。戊戌年予遊到此,見斯宮饒得山水勝概,低徊久之。鄉中人請予以『坑口』二字撰聯,因執筆題於楹。」由此可見,戴鳳儀亦是慕名而至。
  • 300多位臺灣媽祖信眾赴福建湄洲島拜媽祖
    14日,臺灣竹南後厝龍鳳宮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聖旨門廣場舉行媽祖祭祀大典。 高亞成 攝中新網福州12月14日電 (林春茵 彭莉芳 黃美珍)14日,臺灣竹南後厝龍鳳宮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聖旨門廣場舉行媽祖祭祀大典。
  • 南安羅東廣峰寺:佛門寶地底蘊深厚(圖)
    勝跡名片  廣峰寺始建於唐代,坐落在南安羅東鎮潭溪村,寺廟曾被焚毀。2005年由海內外善男信女集資重建,殿中供奉觀世音菩薩、三寶佛、四大天王、笑佛。建有寶殿三座,兩側有涼亭、茶場,寺廟正前方有放生池及停車場。
  • 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第六屆國際(南安)鄭成功文化節舉行
    2020-11-11 14:25:20 來源:改革網 黃綱改革網11月11日訊作為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的配套項目之一,11月10日至12日,第六屆國際(南安)鄭成功文化節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泉州南安市舉行。
  • 看到寺廟拜拜就好:臺灣人到底在拜啥?
    以上是關羽在道教系統中的意涵,他還跨界到了儒教系統。孔子被尊為「文聖公」,文武要雙全,沒錯!關公就是「武聖公」。拜他還可以保佑考試考得好,不管你是高考(後臺回復「臺灣高考」可見《臺灣的高考制度是完美的。》)還是公務員考試還是研究生考試,把準考證複印件放到關公腳下都可以保佑。至於靈不靈,就要看你和這尊關公有沒有緣分了。
  • @所有媽祖信眾,這一場來自臺灣媽祖慶典,邀你來觀看直播!
    自貓大師與海神集團成立了千裡眼直播團隊駐點在湄洲島後,每年春節貓大師都會在湄洲島上為全國各地的信眾直播媽祖鬧元宵盛事,與此同時,貓大師也會親自抽空幫大家請媽祖信物,獲得了不少信眾的支持與認可!此次前往臺灣直播,就有不少粉絲在問,能不能結緣到臺灣媽祖的信物!
  • 南安歷史人物短視頻動漫發布啦!
    唐肅宗加封「田都大元帥」,賜遷海青屍骨回鄉安葬,雷海青墓與祠堂位位於羅東鎮振興村前的小溪旁,祠堂俗稱坑口宮。宋代開始建廟祭祀海青,稱為「田都元帥廟」,因他是黎園樂師,閩南、潮汕戲班尊奉海青為戲神。後晉天福三年(938),16歲的忠福到鳳山放羊,盤膝坐在古藤上坐化成神。 詩山人感念忠福孝義,在他坐化的地方建祠紀念,稱為「郭山廟」。因以將軍禮祭祀他,又稱「將軍廟」。後來因廟在鳳山,又稱「鳳山寺」。忠福被奉為神明,歷朝加封不斷,清朝封為「廣澤尊王」,成為福建省四大道教名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