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我們的鄰國,廣西雲南都與之接壤。由於長期屬於咱們的藩屬國,關於越南的歷史記載也挺多,交趾,安南等古時的稱呼經常出現在咱們的文學作品中。
近代越南獨立後又是和我們同屬社會主義國家,似乎又有那麼點天然的親切感;和「抗美援朝」的北方鄰國不同,咱們對越南又進行過自衛反擊戰,似乎越南人又不是那麼友好。再加上好萊塢常常以美軍越戰作為電影題材,反而對其是一種宣傳,讓越南這個小國家增加了不少「存在感」。
說了一堆和旅遊無關的歷史,只是「懷念」下當時為何會對越南產生興趣,有些想去看看的衝動,為何這麼多遊客會去一個到處和其他國家「結怨」的地方旅遊,景色真的這麼漂亮麼?
五年前帶著各種疑問和好奇落地越南,首站是越南的首都河內。到酒店的路上幾乎沒看到什麼風景,由於旅途的勞累都在打瞌睡,迷迷糊糊之中感覺剛進城就到酒店了。酒店通過某旅行社訂的,感覺開業的時間並不長,建築不管內外都挺新的,只是裝修屬於比較「正統」的樣式,沒有現代酒店那種讓人耳目一新的設計,一切中規中矩吧,在異鄉的感覺就是乾淨就好。
簡單整理一番便迫不及待地上街逛逛,解決下溫飽問題順帶熟悉下周圍的環境。酒店門前的大街有綠化帶,但似乎沒有車來車往的盛況,周圍小超市和水果攤很多,還有不少的小餐館,感覺都是衝著本地人開的配套小商業,我還挺喜歡這種氛圍,雖然並不繁華,但充滿了煙火氣,而且能看到本地最真實的生活。選了一家食客較多的排擋吃了碗米粉,這也是我對越南食物僅有的認知,再去小超市買點水果,繼續順著大路逛下去。
由於對當地不太熟悉,只能通過路面的寬度,和基建的「豪華」程度來判斷是否當地的主要街道,比如那些有高架橋的地段,相對來說就繁華一些,從路旁的建築也能有所體會,樓層高度,廣告牌的大小都更現代,而且還有BigC這種大型的超市品牌。
只是當地的民眾交通工具都以「小綿羊」為主,不像我們大城市幾乎都專用的自行車道,這些小摩託幾乎都在公路上「自由奔跑」,看著都替那些駕車夾雜其中的司機捏把汗。而且大量的摩託車佔住機動車道後,也顯得整個街道比較狹窄,所以才有了之前的靠路邊建築來衡量是否是大路一說。
越南的私人房屋也比較有意思,由於臨街的房屋「門臉」稅依據寬度收,大家都把靠街一面的門臉儘量修得很窄,只能靠背後的長度和樓層的高度來延展空間,因此越南的私宅都是「瘦瘦」的,和越南人的「氣質」非常的相似。而且越南也是土地私有,大家自家蓋房子沒啥統一風格,這也顯得主街道比較凌亂,超市,商鋪,寫字樓等大型建築夾雜著這些五顏六色的私宅,確實也沒啥美感可言,也許審美不太一樣吧。
稍微人少些的小巷就更加凌亂不堪,老舊的房屋比比皆是,頗有點我們八十年代的畫面,只是這些地段大多屬於生活區域,也不影響大街上的城市排面,偶爾也能看到一兩處高檔的商業樓盤,修得還是挺氣派的,也許是首都地價寸土寸金吧,樓盤旁還是點綴著老舊的房屋和凌亂的街道,只能說是「內秀」了。
這就是踏入河內的初印象,略見一斑而已,給人的感覺經濟正在起步,到處都在搞建設,表面上還是比較無章無序吧。
重度自由行愛好者,深度體驗過很多國家和城市,關注Steak了解更多旅行攻略,一起交流旅行經驗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