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回顧了一部經典的美國黑幫老電影《教父》。年輕時看這部電影,我更關註裡面的打鬥場面,討厭其中的勾心鬥角和算計,但人到中年再看,有了很多不一樣的收穫。
今天文章的主旨是想借電影中的「黑幫大佬」唐·維託·柯裡昂的發家史,談談我對普通人創業的看法,談談作為普通人到底該如何實現「逆襲」的問題。
影片開始,維託·柯裡昂為了躲避仇家,從西西里來到美國避禍,入住到當地的義大利人社區。
社區中有個叫法努奇的壞蛋到處收保護費,不僅欺負沒有孩子的老年夫妻、小店主,還跟地下賭場黑吃黑。一次,三個年輕人因為看不下去而教訓了法努奇,他們的本意只想讓後者收斂些,結果卻遭到報復,一個年輕人被殺,其餘兩個人的家庭出錢讓法努奇發誓不再報復。
在這件事上,維託·柯裡昂發現了兩個問題,其一是法努奇的遇襲反應怎麼看也不像個有黑幫背景的暴徒;其二,真正的黑幫是不會讓刺殺自己的人用錢買平安的。
當然,這些跟維託·柯裡昂沒有關係,他只是冷眼旁觀,直到法努奇跑過來向自己收錢。
維託跟兩個朋友搶運布料的卡車,銷贓賺錢,法努奇上門收封口費。在這個時候,維託要麼接受這個沒背景的所謂黑幫人士持續勒索,要麼幹掉他又省錢又省事。最終,他選擇了後面一條路。
維託·柯裡昂幹掉法努奇後,警察沒查,本地社區的人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而且不久,維託就成了「受尊敬的人」,兩個帶維託搶劫的夥伴克萊門扎和忒西奧也反過來成為他的小弟。
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選擇」,每次選擇便是一次機會,可能是好的或者壞的。維託選擇幹掉壞蛋成為受人「尊敬」的人,但其實現實中,很多普通人在那個瞬間會選擇忍受,最終過上得過且過的人生。
當兩條不同的路擺在面前,你會怎麼抉擇?
每個人只有一條人生路可以走,無數瞬間決定了你該走哪條路,每個「瞬間」都需要你做出選擇。當然,很多時候,答案總是在我們選完之後才知道對錯。
每個人的自我價值都是要靠自己去挖掘的,誰都不知道今天選擇過後明天能否成功,但正因如此,才更應該慎重做出選擇,同樣,無論你選哪個,都要做好迎接後果的準備。
願大家的每一個選擇,都能無悔。
混黑幫表面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光靠收點兒保護費可建立不起黑幫帝國,維託·柯裡昂有自己的生財之道。
維託壟斷了義大利橄欖油進口到美國的生意,用朋友阿班丹多名義建立了「阿班丹多純淨橄欖油」品牌,後者是維託在美國寄養家庭的孩子、兒時好友和後來的家族軍師。教父維 託出大部分錢,自然也分到大部分利潤。
但這個時候有兩個問題擺在眼前,其一,市場競爭激烈;其二,維託的橄欖油不是最好的。
考慮到很多現實因素,便輪到使用「黑幫手段」。很快,帝國初具雛形,在獲取豐厚利潤的同時,維託也建立起一套組織及運行機制。
維託找「對」了路子,做「對」了事,所以成為教父。他的成功之路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說也同樣受用。
當然,我並不是讓大家去混黑道,而是我們要找對適合自己的路,只有如此,我們手中的「砝碼」才會變得越來越多,自由也會變得多些,這才會有機會主動作出正確選擇。
在維託建立的「帝國」裡,直接向他負責的只有幾個人,黑幫軍師阿班丹多,開始的兩個搶劫同夥克萊門扎和忒西奧,還有一個超級殺手布拉奇。
每次安排非法任務時,他跟軍師一個人單獨聊,然後再往下安排。他和直接實施犯罪的人之間隔四至五層,即便有人被抓也扯不到他身上。
當然,扯不上關係並不代表沒有人善後。被抓的幫派成員如果能保守秘密,坐牢時家人一樣可以拿到他的工資,出獄後還可以另外收一筆錢。享受一周愜意度假生活之後,這位幫派成員還得回去繼續上班,想退出是沒可能的。
由於組織的壯大,教父唐·維託·柯裡昂安排克萊門扎和忒西奧在其他兩個區各自發展,表面上看三者沒有太多關係,實則是一個組織。
記得我最初看到這段時,心裡總有個疑問,「又不是最能打的,憑什麼別人要聽維託的呢」,現在想想,我明白了答案。
任何創業要取得成功,都需要受到兩方面的因素影響:
一方面,外部因素。電影中,黑幫得以壯大主要背景是一戰後美國社會處於混亂狀態、警力不足,各國移民如果不形成自己的組織很容易被其他移民和本地人欺負,有組織就得有領導者,維 託成為教父應運而生。
另一方面,個人素質也不可或缺。如果沒有個人素質,就會成為小混混法努奇,永遠在底層,而且隨時會被幹掉。只有通過強有力的個人能力建立有效的組織,產生利潤,讓自己更受人尊敬。讓我們來看看維託是如何做的:
第一,個人能力必不可少。維託很小就見過血,父親被仇家所殺之後他避禍來到美國。從這個角度看,幹掉個別小混混對維託並沒有心理障礙,可這還是不夠。
第二,建立感召權威。「感召權威」這一概念由馬克思·韋伯提出,指的是個人通過對眾人福利的創造以獲得聲望,從而具有一定的支配力量。具備感召權威的人會被人視為「領袖」,感召權威領袖完全是通過在自己確實做到的事情,來確定他的權威,同時獲得追隨者的認可,而這種認可多半源於大夥對秩序或者打破原有秩序的渴望。
維託前期靠殺人立威,之後為義大利移民提供幫助樹立了自己的感召權威。只有每次都能有求必應,他才具備權威,否則就會退化到普通義大利移民。要做到「有求必應」就需要大量的資源,包括金錢和人際關係,這些只有靠建立組織才能實現。
第三,組建團隊,有效運營,獲取超額利潤,三者相輔相成。如果沒有超額利潤,團隊就無法正常運營,只有壟斷才能產生超額利潤,壟斷的產生又需要團隊成員出力。電影中,維託的黑幫先是基於小團隊做生意,接下來靠明裡談判暗裡暴力形成對橄欖油生意的壟斷,有了錢接下來進一步擴張組織。
第四,擁有資源。維託能建立黑幫帝國,成為教父,除了本人的個人魅力,還有美國政客、當地警察的資源。
這裡所說的「資源」對於黑幫教父而言是關係網,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人脈網絡」,這部分他沒有放手給手下任何人,無論是軍師還是兩個小頭目都不掌握。在交班給三兒子邁克時,這部分人脈資源才浮出水面。
雖然電影裡並沒有放太多筆墨在此,但這才是真正重要和關鍵的。夠狠誰都能砍人,可是多樣而豐富的人脈關係網則未必人人都有。
記得後來看《教父》這部小說時看到這個場景描述,教父遇刺之後在醫院搶救,大兒子準備全面開戰時提到「……老頭子還活著,因此只能開戰……」的根源也在這裡。教父只要還活著,個人魅力就在,關係網也能維持;如果死了,那魅力會隨之消失,人脈關係網由於沒有交接,柯裡昂家族只能認輸。只有打手是無法維持組織正常運行的。
電影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看一場好電影就是經歷一次不同的人生。那麼,教父的發家史能給你帶來哪些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