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系列由賦能中小企業學習聯盟主辦的健康公益大直播,在全國各大商學院社群引起廣泛關注。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處境尤其艱難,全社會亟待中小微企業從困境中重生,中小企業家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企業家的身心健康顯得更加需要關懷。美兆聯合美年大健康特邀三甲醫院專家、學科帶頭人,為商學院學習聯盟的各位學員帶來最新的健康科普講座。
7月23日晚19:30,美兆聯合美年大健康為賦能中小企業學習聯盟帶來第一場分享:《談骨論頸——脊柱養身和塑身》。由《國之名醫》 稱號獲得者鄭擁軍博士,主講頭頸與脊柱的保健之道。鄭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自身豐富的臨床經驗,並親自示範頸椎脊柱拉伸練習,為大家全面解讀脊柱護理健康,為企業家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督脈分布於脊柱,「總督一身陽氣」。督脈是人體的一條大陽經,決定了人體的腦髓、腎、腰脊、脊髓。同時脊柱的骨部連著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脊柱中間為椎管,脊髓就是通過脊柱椎管從大腦延髓向下到骶骨。脊髓非常重要,脊髓損傷病人就會癱瘓,所以脊柱是非常重要的骨性支柱,具有支持軀幹、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
因此脊椎出現問題,就會有相關症狀產生,例如頭痛、心痛、腳痛等症狀。但是在臨床醫學中,這些症狀都容易被歸類,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去診療,實際上是由脊椎疾病所導致。常見的脊椎相關疾病就有失眠、頭痛、耳鳴、肩周炎、胸痛等,要從源頭上去追溯,才能對症下藥。
改變日常生活習慣,正確的坐睡方式,有助於養脊護脊。日常多做針對性的拉伸練習,可使相關肌肉組織得到緩和與放鬆。脊柱養護需要「雙管齊下」,通過內外的調理,達到養生和塑身目標,使人的身體健康處於最佳平衡狀態。
7月25日晚19:30,美兆聯合美年大健康特邀的第二場直播如期而至。第二場是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醫師王宇教授帶來的《甲狀腺結節和腫瘤》主題演講,談談如何關愛甲狀腺健康。
甲狀腺位於人體頸部正前方的位置,在喉結下方,形似蝴蝶,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甲狀腺具有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該激素在人體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細胞異常增生後出現的團塊。好發人群常常和遺傳、環境、飲食等因素相關,具有放射暴露史和甲狀腺結節家族史的人發病率較高,特別是長期暴露於電離輻射的人群。
甲狀腺腫瘤是頭頸部常見的腫瘤,女性多見。症狀為頸前正中腫塊,隨吞咽活動,部分病人還有聲音嘶啞和吞咽困難、呼吸困難。2019年發布的《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提示,我國甲狀腺癌發病呈現逐年增多趨勢,尤其是40歲之後發病率快速增高,在大城市女性人群中,甲狀腺癌發病率列於十大腫瘤第四位,而在上海、江浙地區,近年來已成第一、第二位高發腫瘤,需高度重視。
其實甲狀腺結節出現之前往往有長期的慢性甲狀腺疾病,例如甲減、甲狀腺炎等,只是症狀不明顯而忽視早期篩查,經過2-3年時間後逐漸演變成甲狀腺結節、腫瘤時已經為時已晚。王宇教授指出,B超是甲狀腺首選的臨床檢查,它有著迅速、正確、廉價的特點。同時,早期篩查很重要,應該重視健康體檢中的甲狀腺檢查項目。
在臨床上,要預防甲狀腺疾病,首先要避免放射性的接觸,包括避免大量的放線照射,改善平時生活的節奏,調整生活飲食,儘量均衡、適當的飲食,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關愛甲狀腺健康,從日常點滴做起!
7月28日晚19:30,美兆聯合美年大健康重磅邀請到上海瑞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袁耀宗教授,講解結直腸健康和疾病預防檢測。袁教授從事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治和基礎研究工作長達30餘年,豐富經驗,其精準防癌之道,為廣大學員謀劃「腸」久之策。
目前中國結直腸癌的患者很多,腸癌每年新發病例38.8萬人,佔總新發病例的9.88%,為城市第三高發癌症。每年死亡病例18.7萬人,佔總死亡病例的8%,是一種高死亡病症。主要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風險因素主要是環境、飲食習慣、遺傳、肥胖、久坐、缺乏運動、心理等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結直腸癌是一個病程超過10年的慢性病,是異常突變累積的結果。目前中國結直腸癌的早期檢出率大約12%,而如果能早期檢出,存活率能超過90%。美國40多年的結直腸癌防治成果告訴大家: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常規早期篩查可以降低50%腸癌死亡率。
結直腸癌早期表現為:便血,腹瀉常規治療無效,腹部不適、腹脹感或持續隱痛,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慾減退,大便習慣改變等,一旦有這些危險信號請給予重視並及時就醫。
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建議重視早期篩查,臨床常用的篩查方法有:便潛血檢測/糞便免疫化學法,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測,腸鏡檢查,醫學影像學檢測。其中腸鏡檢查是金標準,但對受檢者的醫從性要求較高,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不足會影響腸鏡的檢查質量。
在分享中,袁教授給大家介紹了一種新型結直腸癌篩查方式——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僅需抽血5ml,一期檢出率達63.89%,且左右側腸道無差別,受國際及國內權威指南推薦。是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高、檢測便捷度高、無侵入性的篩查。
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階段合理運用不同的篩查或檢查方法,袁教授希望通過宣教和努力,運用新的檢測方法,比如S9早篩,再結合「金標準」的腸鏡檢查,使我國早期結直腸腫瘤的檢出率越來越高,病發率越來越下降,平均預期壽命更上一層樓。最後,袁教授也語重心長囑咐和提醒,關注消化道健康,要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做起。
關愛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請及早篩查結直腸癌風險。想要了解更多的創新結直腸健康檢查內容,請聯繫您身邊的健康顧問。
向上滑動,查看全國分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