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長篇小說盤點 | 傾聽大千世界的心靈迴響 敘寫深入現實的豐厚長卷(王雪瑛)

2022-01-06 收穫

2021年度長篇小說盤點評述:

傾聽大千世界的心靈迴響  敘寫深入現實的豐厚長卷

王雪瑛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強勁潮湧是由不同代際作家的創作共同構成的,不同代際作家的長篇小說創作生成了2021年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豐富景觀:一批敘寫當下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帶著直面現實的溫度,鮮活的生氣;帶著貫通歷史的深度,作家的個性,為當代文學「創造」了一個多元的文學場域,為當代文學塑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承載了不同代際間價值觀念的變遷,折射了不同階層的生存狀態和內心渴望,展現了中國作家如何認識中國經驗,如何書寫中國故事。

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深化發展,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全民抗疫,中國人民接受挑戰,銳意創新、砥礪奮進的實踐為中國當代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場。不同代際的作家以自己的方式深入生活現場,觀照著歷史和現實中人的生存與命運,時代巨變中人物的精神歷程,拓展著長篇小說的形式與內涵,以更多樣的題材,以更深層的開掘,更新銳的結構,抒寫出家國事、民族心、英雄氣、兒女情,構成長篇小說文本內蘊的力量。

範穩認為,投身到火熱的現實生活當中去,理應是作家的一種自覺行為,創作最新長篇《太陽轉身》是這個大時代的社會現實對他的啟迪。小說描摹著緊隨時代步伐勇毅前行的身影,一個經歷不同歷史時期的真心英雄,一個智勇雙全的退休刑偵警官,他守護著社會的溫暖和人的尊嚴,為脫貧攻堅奉獻出自己的力量。新時代鄉村巨變的文學敘事引人矚目,王松的長篇小說《暖夏》以農民為主體呈現了新時代鄉村的脫貧與振興,既是對鄉村題材的新突破,又在情節展開與人物塑造中透出津味文化的深厚底蘊。

王蒙的長篇小說《猴兒與少年》描摹了一代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情感形式與心靈圖譜,留下了時代發展與時空轉換中有關個人與集體、命運與存在、鄉村與城市的文學敘寫。

在徐貴祥的心裡,我們這個民族長盛不衰的英雄精神聚合成一座永恆巍峨的山峰,於是他塑造了兩個主要人物,從人生的不同方位出發,命運交匯於同一坐標點,完成了充溢著愛國情、英雄氣的長篇小說《英雄山》。王小鷹的長篇小說《紀念碑》以改革故事與革命往事的相互交疊,兩代人的命運相互交織的豐富情節,描繪出一批新四軍戰士經歷不同的歷史階段,始終以赤子之心報效祖國的壯闊畫卷。

東西的長篇小說《迴響》以「心理現實主義」的深度審視當代人的生命狀態和情感方式。魯敏的長篇小說《金色河流》以充滿張力的情節聚焦民營企業家穆有衡晚年的財富分配,回溯他和光同塵的斑駁來路,審視著當代人面對財富的抉擇。這兩部長篇小說以獨具匠心的人物設計深入當代生活的現場,追問和審視我們如何呵護情感,如何對待財富。

陳彥將喜劇演員請到了長篇小說《喜劇》的追光燈下,從父子兩代喜劇人不同的選擇與際遇中探究人生與時代的命題。劉震雲的長篇小說《一日三秋》將中國文化的底蘊融合於現代小說語言之中,敘寫著故鄉延津百姓,普通人的隱忍與通達、孤獨與寬厚,將日常的悲喜和民間的愛憎交錯於時代的變遷中。

餘華的長篇小說《文城》以北方少爺步入南方尋找「愛妻」的人生軌跡,展開了一個世紀前江南小鎮上各色人物顛沛流離的命運。小說呈現了個體命運與殘酷現實對峙時的悲劇感,又以堅實的情感力量,厚重的悲憫底色,透出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這些長篇小說演繹著鮮明的文學傾向: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敘事與當下的中國生活、中國經驗發生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繫,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不是依據抽象理論被塑造出來,而是在充滿挑戰的現實生活中成長起來,代表著中國當代作家如何直面複雜的當下生活,拓展現實題材的能力,體現著中國當代作家的問題意識、思想資源以及文學追蹤現實的能力。

《太陽轉身》《猴兒與少年》

描摹緊隨時代步伐勇毅前行的身影

以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藏地三部曲」著稱的範穩,以最新的長篇小說《太陽轉身》從歷史走向現實:直面大時代的社會現實,追蹤著人物如何緊隨時代的步伐完成轉身,在瀰漫著人間煙火的大地上,描摹英雄勇毅前行的身影。

小說主人公卓世民是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的英雄,又是和平歲月裡刑偵戰線上的傳奇,從叱吒風雲的鐵血警察,到退休後的社區居民。

農村留守兒童的離奇失蹤打破了他原本寧靜的生活,他與志同道合的戰友告別了舒適安逸的城市,一路追隨線索到了他們曾經共同戰鬥過的楊家寨和南山村。

《太陽轉身》以多條線索展開敘事:卓世民與戰友追蹤破案的線索,曹前寬為村裡修路的線索,卓婉玉研究人類學的線索,儂建光、韋小香從壯族山寨到城市打工、又回歸山寨的線索,以及褚志、林芳的發家史,曹前貴、五嬢的罪惡史等等。從小說的整體結構、人物身份和詳實細節,展現了範穩強大的寫實能力和敘述能力,將眾多的線索結構成融合的藝術整體,凸顯出豐滿的人物形象:他在與危險相伴中走過不同的時代,他在血與淚的各種磨礪中轉換過不同的身份,他依然是一個鐵骨錚錚的英雄,以自己的生命和熱血,守護著社會的溫暖和人的尊嚴,為脫貧攻堅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範穩將大地當成他的第一書房,深入到大時代的脫貧攻堅的真實生活中,走村串寨,紮實調查,發掘出人物與大地相依的英雄氣質,他將小說創作「種植」於生活的沃土上,成就著小說厚實的人文底蘊,飽滿的情感張力,為脫貧攻堅主題留下現實主義的恢宏長卷。

王蒙是一位歷史感極強的作家,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青春萬歲》充溢著共和國之初的時代情感與時代精神,留下了一代人的心靈圖譜與情感形式。王蒙的小說創作貫穿著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歷程,《猴兒與少年》是他的最新長篇,小說以故事講述者九十高齡的外國文學專家施炳炎與作家王蒙兩位人物的對談,回憶他六十多年前在抗日遊擊隊根據地山村的勞動生活經驗,回憶與當地村民侯東平、侯長友父子及猴兒大學士三少爺之間的往事,敘寫六十餘年來多次重返故地的見聞和思索。

王蒙在結構小說的過程中,將「作家王蒙」直接引入文本,成為故事忠實的傾聽者、轉述者,形成與敘事者的對話互動和情感共鳴。小說開始於施炳炎對1958年的回憶,結束於王蒙對2023年的想像。王蒙以生動幽默、熱氣騰騰的語言敘寫著社會轉型與時代發展的時空轉換中的人生經歷,展開了有關個人與集體、命運與存在、鄉村與城市的豐富層面。小說涉及上下近百年,縱橫千萬裡,以心靈獨白式的語言形式討論了年齡、時間、記憶和生死這些宏大命題,這種突破人物與情節限制,讓思想和意識獨立成篇的敘述方式,將「作家王蒙」引入文本的結構方式,顯示了作家歷經歲月依然豐沛的文學創造力,同時構成王蒙小說的美學特色。

《喜劇》《一日三秋》

體悟人生悲喜交織中的自我砥礪

繼《裝臺》《主角》之後,陳彥又一次以小說之筆揭開了舞臺大幕,在最新長篇小說《喜劇》中,陳彥以新的人物譜系,扣人心弦的情節與衝突,呈現著對個體命運與時代發展的精神勘探。

小說以賀氏父子兩代喜劇演員的生活和命運為主線,敘寫著火燒天、賀加貝、賀火炬父子在不同時代中的藝術選擇及其人生際遇。父輩藝術家火燒天有著對喜劇價值的理解和執守;賀加貝、賀火炬兄弟分屬兩種類型,由之生成兩種人生狀態:大兒子賀加貝在時代大潮的更迭中,在人情世故的侵襲下,對喜劇藝術的核心和根脈的認知被漸漸蒙蔽,當他和他的團隊越來越看重劇本裡包袱的數量,全力唯求增加笑點時,他的喜劇人生漸漸陷入了繁華後的危局;二兒子賀火炬則在與老大的合作中,漸漸認清喜劇藝術的本質與自己的志向,開啟了峰迴路轉的新境界。

小說在戲曲與人生的交相互動中牽連出廣闊人間不同人物的生命情狀,動人心魄的生命故事中起伏著愛別離、求不得的人生體驗。

《裝臺》中的刁順子堅韌地活著,善好地活著,人生的修行與心靈的光亮,引發著讀者更多的情感共鳴,而賀加貝的迷途難返的悲喜人生,則成為小說審視和分析的對象。

喜劇是人類調節生存情緒的良藥,喜劇是洞悉人性弱點的一面顯微鏡,「喜劇」也是小說主人公賀加貝等從事的工作。陳彥將喜劇演員請到了小說的追光燈下,從他們的人生選擇與跌宕際遇中寄予著作家對時代與人生命題的思考,讓我們體悟「悲劇」與「喜劇」的交織互參中自我砥礪和堅守的力量。

劉震雲的最新長篇《一日三秋》引用民間傳說「花二娘」在延津人夢中尋找笑話,以想像的故事描述「我」記憶中的六叔生前所畫的畫作,從劇團人物群像的素描中挑出三位主演,串聯起幾個家庭的人生故事,將漫漶在歲月中被世人淡忘的情感和心事復刻出來。從延津百姓的人生中,戲外人生與戲裡角色糾葛在一起,探討故鄉人悲喜中幽默的本質。六叔的畫,以延津的人事世相為題,既有日常也有魔幻,在寫實的筆觸中有著現代意識,讓小說中的作家「我」特別傾心。

劉震雲一直保持著與中國文化對話的狀態,他以現代的小說語言呈現民間鄉土生活中的人情世態,現實與歷史交織於人物的人生中,同時他以超越日常現實的想像力,對人生與人性的反思中,描繪出人物的命運曲線。

《一日三秋》蘊含著中國人對時間與生命意義的領悟,小說開篇六叔的書法,小說結尾棗樹雕的門匾寫的也是「一日三秋」,敘寫出尋常父子二人對人生至理的領悟:重要的的瞬間,在人生中猶如一日三秋,但這瞬間永不再來。這是人生經過風霜雨雪才能領會的,「眼界始大,感慨邃深」。

劉震雲從當代文學「新寫實」創作潮流中聲名鵲起,他在平實洗鍊的敘述中,展示出「字字俱從人情做細」的匠心,極重人情親疏遠近的刻畫,寫出人心的溫煦和人性的涼薄。「冷幽默,化鐵為冰;難思量,那一瞬間。」散發著劉震雲小說蒼勁的美學韻致。

《紀念碑》《英雄山》

展示革命戰士歷經熔煉的堅定信仰

王小鷹《紀念碑》,《收穫》2021長篇小說(夏卷+秋卷)

王小鷹的《紀念碑》是一部體量宏大、人物眾多,內蘊豐厚深邃的長篇小說,展開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階段,改革故事與革命往事的相互交疊,兩代人的命運相互交織的豐富情節,描繪出一批新四軍戰士經歷不同的歷史階段,始終以赤子之心報效祖國的壯闊畫卷。

如何整合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繫,如何編織眾多人物的關係?如何敘寫人物經歷不同時代的心靈歷程?考驗著作家駕馭長篇小說的功力。小說圍繞著女主人公史引霄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工作和生活展開,她以高票當選上海某區區長,她支持打造一流的民營企業,解決回城知青就業問題,啟動舊城改造工程……小說的敘事主線有兩條:一是以她的工作為軸線延展開來,涉及區機關的同事和下屬,街道居委的基層幹部,還有革命年代並肩奮鬥的戰友等人脈;二是以她的家庭生活為軸線發散開來,她的丈夫,她的兒女們,並延伸至雙方的親戚,兒女的戀人等人物。

王小鷹非常注重不同層面的懸念設計,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在人物不同時期的人生經歷之間,以懸念的有力牽引來融會貫通,比如史青玉的生母之謎,犧牲戰友寒城的身份之謎,史引霄的青瓷麻將到底失落於何處?對史引霄的工作掣肘的餘芳菲的身份之謎?吸引著讀者在閱讀中追蹤,形成這部大體量長篇敘述的強合力,讓歷史與現實成為連綿不斷的過程,不同的時代在人物的人生中成為前後呼應的成長過程,戰火考驗中的青春與和平年代的建設,形成生氣灌注的整體。小說始終圍繞著時代嬗變與個體命運,歷史大潮與自我塑造的主題,融合了傳統的文學筆法,是一部有著中國文化神韻的現代小說。

「英雄夢」一直是徐貴祥軍事題材文學敘事的巨大動力,這是從炮火硝煙的歷史記憶中,尋找和呈現屬於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他的最新長篇小說《英雄山》延續了他的《歷史的天空》《馬上天下》等作品的「英雄主義」精神內核,以「一明一暗」兩個人物的視角,在戰爭的殘酷與犧牲中,思索個人命運、人性底色,融合家國情懷,彰顯共產黨人、革命戰士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堅定崇高的革命信念,敘寫了一部經過戰火考驗的震撼人心的英雄傳奇。

「用兵之道,心戰為上」,小說中的心戰,不僅是指「心理戰」,更是敵戰雙方的信仰和勝利信念之爭。不論「桃木匣子」「陣營轉變」還是「間諜暗戰」,小說在引人入勝的情節展開中,探究著陷入絕境之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呈現著英雄人物不斷錘鍊自我,堅定信仰的過程。小說創作遵循歷史真實,塑造的是有血有肉的英雄,幾位主人公都曾經歷過確立自身信仰的不同階段。主人公凌雲峰等經歷過穿插戰、遊擊戰、攻堅戰、伏擊戰、間諜戰,在槍林彈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他們歷經艱險,擺脫困境,最終百鍊成鋼,成為信仰堅不可摧的英雄。小說情節不是簡單的反轉,對話沒有僵化的說教,而是通過人物切實的命運走向、心路歷程,經由複雜真實的情節發展,遵循著歷史的邏輯而穩步推進。

《英雄山》的上部名為《穿插》,下部名為《伏擊》,「穿插」和「伏擊」本為軍事用語,但同時也蘊含著對歷史與人生的寓意。小說以「英雄山」的宏闊意象展示著中華民族面對外敵入侵時威武不屈的剛強,英勇頑強的抵抗,革命戰士堅定不移的信仰。

《迴響》《金色河流》

探究中國城市化轉型過程中的時代命題

這是一部能掀起我們內心共情的作品,東西的長篇新作《迴響》以主人公的工作與生活兩條線索,推理與心理兩種方式深入當代人內心世界,勘探情感大海的波濤湧動,心理山谷的高低起伏。小說從女刑警接到報警電話,趕到案發現場開始,展開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在案件與情感的複雜纏繞中,揭開眾多人物的身份、人格、心理,直抵人性真實的幽深處。

女主人公在追查案件真相的同時,發現了丈夫值得懷疑的行為,一方面是對破案工作線索斷斷續續的焦慮,一方面是對丈夫行為真真假假的懷疑。偵破工作要以敏銳的懷疑發現線索,而家庭生活要以理解的寬容保護信任,她既要偵破案件,又要保護感情,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女主人公的內心交戰,小說以推理辦案的方式深入我們時代的愛情和生活:我們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獲得穩定踏實的情感,在起伏的人生長旅中不失去愛與信任。

東西坦言:「小說中的人物在認知自己,作者通過寫人物得到自我認知。」小說涉及大量的推理學和心理學知識,寫作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從醞釀構思到創作完成,東西用時四年。他以豐富的生活細節,層層推進的情節線索,複式交叉的結構方式,捕捉著各種事件在人物心理中的迴響,追蹤著迴響如何影響著人與人的關係,人的情緒和行為,在充分展開認識自我的心理過程中,深入分析人性,重鑄我們對愛的信念。

魯敏的最新長篇小說《金色河流》直面不同階層的個體在財富激增時代面臨的真實考驗與選擇。小說以張弛有度的節奏展開了民營企業家穆有衡人生最後兩年的生活,曾經在生意場上攻勢凌厲的他因腦中風而半身癱瘓,辛苦一生積累的財富需要找到合適的傳承與分配方式。

不打不相識的特稿記者謝老師長年「潛伏」在被稱為「有總」的穆有衡身邊,他原來想通過近距離的觀察,挖掘其資本毛孔裡「血和骯髒的東西」,以一種旁觀與審視的視角,揭秘穆有衡發跡黑史,寫出金錢的原罪史,最終他卻成了他的知己與親人。在不斷推倒重來的紅皮筆記本裡,他記錄下他從下崗工人創業,到成為集團性企業老總的過程,紅皮筆記本成為一代人、一段當代歷史的見證物。

魯敏沒有鋪展「有總」金錢積累的過程和細節,而是聚焦於他在體虛力乏的病弱晚境中,面臨著金錢再次分配時,心靈的掙扎與疼痛。從當下引人關注的資本與金錢的話題中,探究著代際衝突與和解、道德自審與自我救贖。白手起家、先富起來的這一代人,而今正面臨著財富流變中的諸多抉擇與觀念碰撞。小說敘寫了有總及其兒女們的人生經歷,從物質到非物質的代際相傳,從不自覺到自覺的向善之心,從他們披沙瀝金、和光同塵的斑駁來路中,折射出時代發展中財富觀的艱難進步。

來源:文匯報

王雪瑛,評論家。《文匯報》高級編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師從文藝理論家錢穀融先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全國第九次文代會代表、全國第十次作代會代表。曾獲全國第六屆冰心散文獎、冰心散文獎獲獎作家東坡故裡現場寫作獎。著有《千萬個美妙之聲——作家的個體創作與文學史的建構》《傾聽思想的花開》《訪問迷宮》《淑女的光芒》等作品集。


1. 郵局訂閱雙月刊6本 徵訂代碼4—7

《收穫》代碼4--7。全國各地郵局訂閱,或者掃描二維碼中國郵政總局網店訂閱。只可訂閱雙月刊。


2.《收穫》微店訂閱 ,特惠:

同時訂閱全年10冊,贈送微店讀者專屬的「楓葉紅or夏夜藍鎏金收穫杯」一隻,贈品預計隨2022年第1期《收穫》發送,下單請註明「紅」或者「藍」,未註明的隨機贈送


《收穫》雙月刊6冊,單冊224頁,9折。全年原價180元,優惠價162元。


《收穫》長篇小說4卷,單冊450頁,75折。全年原價220元,優惠價165元。


同時訂閱全年雙月刊+長篇小說4卷的,贈送「楓葉紅or夏夜藍鎏金收穫杯」。


3.雜誌鋪-淘寶店購買

《收穫》雜誌發行部郵購

021-54036905




目錄

長篇小說

秘要 / 田耳       


中篇小說

仰頭一看 / 林那北          

聖人畫像與象牙麻將 / 索南才讓       

鋼琴家 / 小珂         


短篇小說

島 / 艾瑪        

我們在守靈室喝下午茶 / 東君       

曾經的音樂 / 沙石         

餘生 / 唐穎          


小說課

「五四遺事」 / 王安憶         


生活在別處

保羅 · 寇泰 / 田浩江        


山河入夢

母親的蜀道 / 李銀昭         


明亮的星

梁曉明:策馬放牧漢詩 / 冰釋之        

梁曉明詩歌 / 梁曉明   


                              

相關焦點

  • 2020年長篇小說評述:呈現發展的社會現實,書寫恆久的人間情義
    同時長篇小說又以語言創造了心靈的世界,重構了歷史時空,拓展了生命內存,讓我們超越了有限的日常,體驗著更為廣闊的人生與世界。遲子建以探幽入微的筆觸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洗鍊舒展的筆墨描繪出城市生活的場景,表現出她對城市的歷史與現實,時代與人物體察和認識的能力。她從冰雪北國的故鄉出發,以文學創作演繹著東北百年歷史和當代現實,這部長篇是她獻給城市與人的酣暢淋漓的文學表達。
  • 傾聽讓我走進兒童的心靈世界
    我們常說要傾聽兒童,可是我們願意在百忙之中留出時間,停下腳步嗎?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放低身段嗎?我常常問自己:孩子是怎麼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又是如何思考問題的?當我懷著好奇心去傾聽時,我漸漸走進了兒童的心靈世界。兒童的心靈世界遠比我想像的美妙、豐富。《鴨子?兔子?》
  • 年度盤點|當代文學編輯部2021年度最強書單!
    心靈與現實交互迴響,善惡愛憎都有呼應。年6月榜單《文學報》2021年7月好書榜《中華讀書報》2021年7月好書榜相關閱讀:《迴響》| 東西:信任去哪兒了?「一切境」,經由文字的秘道,抵達我們的心靈。世界燃燒著,他站在世界的中央。路明非又一次交換靈魂,目的是殺死復生的純血龍王。還有更多……經典再版,勾起讀者回憶畢淑敏|《女心理師(典藏版)》|2021年2月
  • 影迷致敬大師 傾聽經典迴響
    距離這位中國第四代著名導演去世近一年的日子裡,電影節將放映其兩部代表作品《城南舊事》與《闕裡人家》,以示對大師的誠摯致敬,傾聽經典之作的歷史迴響。「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上世紀80年代初,《城南舊事》的熱映讓歌曲《送別》的曲調流傳於大街小巷,也是吳貽弓記憶中「那首一唱就想哭的歌」。
  • 報告文學:傾聽歷史的迴響
    傾聽歷史的迴響  ——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凝眸  今年9月3日,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與中國文物報社等共同設計製作的展覽與觀眾見面。展覽由「楔入的風景——樂道院歷史基本陳列」「西方僑民集中營專題展覽」「樂道院世界反法西斯陳列」三部分組成。  49個房間,每個房間一個故事。
  • 準確把握一線扶貧的現實生態 ——讀長篇小說《向陽而生》
    準確把握一線扶貧的現實生態 ——讀長篇小說《向陽而生》 2020-12-09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播】長篇小說《靜影沉璧》作者簡介、小說簡介與名家推薦
    從今天開始,我要和聽眾朋友分享我的小說裡那精彩紛呈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細膩動人的情感、色彩斑斕的景致;邀請聽眾朋友傾聽娓娓耳語、涓涓溪流的律動,體驗牽動肝腸、震蕩心胸的感受,享受靈魂衝擊、聽覺盛宴的愉悅。最近,雜誌社對作者進行了人物專訪, 2017年第12期《海峽姐妹》刊登了有關作者與小說的報導。題目是「女醫學家與小說《靜影沉璧》」。
  • 每日正念Mindfulness第41天 深入地傾聽 (附:卡巴金公開課 中文字幕)
    無論是與工作中的同事,我們的老闆,我們的學生或者我們的孩子,傾聽都能使最深刻的智慧回應他人和生活的環境。但是,很多時候裡,我們可能人在這裡,心卻不在這裡了!國際聽力協會稱:別人對我們說話時,大約75%的時間我們處於分心、走神、或者健忘的狀態。有研究顯示,聽他人說話後立即迴響,我們通常聽到的都只有一半。那麼,是什麼讓我們分心了,是什麼不能讓我們能夠正念的聆聽。
  • 年度綜述|2015年長篇小說:現實人生的多點透視
    作家在直面現實的文學追求中,因為人生體驗與藝術歷練的不斷長進,使得他們的創作更具藝術的勇氣與生活的底氣,從而也使整體的長篇小說創作更接地氣,更具生氣。」如果再加上發表於各類文學期刊的200多部長篇小說,這樣的一個生產總量,表明長篇小說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之下,一直在穩步前行,持續增長。  2015年的長篇小說在現實題材書寫方面聚集了較多的名家力作,湧現出不少的新人新作。這或可表明,作家在直面現實的文學追求中,因為人生體驗與藝術歷練的不斷長進,使得他們的創作更具藝術的勇氣與生活的底氣,從而也使整體的長篇小說創作更接地氣,更具生氣。
  • 百讀國內版2021第3期(總第173期)
    內容的發生地是作家本人自小生活的普拉小鎮,作品敘寫出豐富而深刻的傳統,尤其是小鎮的文明、文化氛圍以及所面臨的路徑選擇,通過作品中主角——神經科醫生的多稜視野,展示了穿越現實和想像的英雄世界和人物命運。完成於1991年的《阿斯特拉罕毛皮》也是德拉甘·維利基奇職業生涯的初期作品,創作背景處於東歐類似地震的政權更迭時期。
  • 胡中華長篇小說《梅山溝》出版發行
    他說《梅山溝》是胡中華用青春記憶和生命熱血澆灌出來的寫人記事的文學作品,是用生活的苦難體驗鑄成的歷史紀實小說,其藝術地再現了作家心靈深處過去的那個時代的精神迴響,歷史動蕩及人情世故,表現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秦巴山區人民在黨和政府的引領下,在前進過程的陣痛和歡樂。
  • 小說家東西推理小說新作《迴響》:像破案一樣偵破愛情
    ,既呈現了現實的複雜性又描寫了心靈的浩瀚。《迴響》是東西繼《耳光響亮》《後悔錄》《篡改的命》之後的第四部長篇小說。東西本名田代琳,他的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現為廣西民族大學創作中心主任。著名作家東西
  • 2020年中國長篇小說一覽:在堅守創作中奉獻時代
    因此,當我梳理這一年的長篇小說創作時,發現成果依然相當豐碩,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創作正日益成熟。重磅力作標識文學高地我們擁有一支龐大的小說家隊伍,每年新出版的長篇小說都有數千部之多。儘管有人詬病不少作品質量不佳,但我更願意樂觀地去看待這一現象。它至少說明,今天人們仍然具有強大的文學情結,當代文學的生命力也在這經久不衰的創作熱潮中得以延續。
  • 「小人物」支撐「大世界」——長篇小說《裝臺》的神奇魅力
    按照百度的解釋,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
  • 時空之外 | 吳允鐵的《遊仙詩》長卷
    無論詩還是畫,二者都是人類有限的感官和思想的產物,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只有超越文字和形象,詩畫才能真正達意;只有指向一個無限的、超越感官、超越流變的本源存在,詩與畫才能成為一種超越世俗生活的精神產品,而不是人類現實欲望的直白投射。我們可以把藝術品中的這種指向無限、指向本源存在的品質稱為「詩性」品質,而詩性作為一種內在品質,在當代藝術中已經不多見了。
  • 《千裡江東圖》三部曲長卷電影之《春江水暖》
    片中,年邁的母親在壽宴上意外中風後失智,四個兒子分為四季輪流照顧她,而他們各自的家庭也面臨著親情與現實的考驗。四季交替的變化中,景色清秀的富春江千百年來靜靜地流淌,無聲地見證著歲月變遷中江岸人家的喜怒哀樂,伴隨著時間的流逝,今日中國的時代圖景如長卷一般徐徐展開。
  • 梁鴻長篇小說《四象》出版 解析百年風雲中「梁莊人」的生存秘密
    半島記者 孟秀麗日前,知名作家梁鴻全新虛構長篇小說《四象》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該作品首發於《花城》雜誌2019年第5期,是梁鴻在虛構領域的探索之作,也是一部形式上大膽開拓的實驗之作。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活人和三個亡靈的「奇幻漂流」。活人是IT精英韓孝先,三個逝者亡靈分別是基督教長老韓立挺、留洋武官韓立閣、熟知植物的女孩靈子。
  • 2021年許添盛心靈動力學高級研討會︱夢想照進現實系列(2021線上版)
    為什麼我還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人生的目的在哪裡?為什麼銀行帳戶上的那麼多零救不了我?為什麼醫生幫不了我?二零一零年,在我生完第一個孩子後的三個月裡,比利時醫生找不到我疼痛的原因,我疼得只能躺床。我不停地問我自己這些問題。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我白天像正常人一樣去上班,晚上就會不停地哭著問這些問題。
  • 《心靈法醫》:聚焦「生死」故事背後的現實冷暖
    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天衣無縫,卻有太多為愛犯下的錯。《心靈法醫》中的罪案大多都改編自真實案例,也都映射了現實生活中某一群體的遭遇,雖然劇集中的故事已成定局,但現實中的故事卻還在進行。 藉助與逝者對話的獨特切入視角,《心靈法醫》探究著每個案件背後的人性、人心和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關係,進而將「每一個人都值得被關注」的理念傳遞給大眾,為現實生活中那些同樣困頓的心靈和相似的愛恨情仇排解、治癒。 「我們做劇本的時候就想到了罪案背後的故事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案件」,《心靈法醫》導演龔朝暉如是說。
  • 《心靈獵人 第二季》獵人磨刀,魔龍傾聽
    亞特蘭大兒童案完全可以看作是性侵校長案的推演擴大版,都是實驗室的理論模型在現實應用中的兩可結果,然而我們不知道校長是真正有罪還是被誤解,也無法得知兒童案裡的案主究竟是不是殺害兒童的真兇。這是理論的洞見,也是理論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