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萬人學中文,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文世界地位如何

2020-12-28 指尖教育帝國

22日,教育部舉行發布會,會上透露: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而且「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中文水平考試和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

看到此數據,小徐老師恍惚有了在不久的將來,去外國再不用講英語的想法,到那時,我們去歐美等國家,問路也好,去飯店點餐也好,都會像外國人來我們中國一樣依然講著母語,周圍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都能應付上幾句,我們在國外再也不用為不會說英語而發愁,但事實上是這樣嗎?

小徐老師尚不明白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意味著什麼,我就想問一句:中文在這70國的地位是不是像英語在中國的地位一樣,在中考和高考、考研等多項考試中佔主體位置呢,外國人學中文升學時會不會考呢?

答案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樂觀,所謂的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不過是學生可選學修學分的一項罷了,而在國外任何一項技能,如繪畫、芭蕾、吉他、拉丁、擊劍、遊泳等都可以選修,也均可算入學分,而中文又有多麼大的吸引力讓外國學生放棄好玩又好學的音、體、美類選學學分,而甘願學難死人的中文呢?

另外,這2500萬選學中文的外國學生中又有多少是華裔子孫呢?

據去國外教對外漢語的同學講,他所教的學生中有一大部分學生有著華裔血統。

但既然我們對這一數據不容樂觀,那是不是意味著中文的地位在國際上毫無影響力呢?

當然也不是,據在國外教中文的老師透露,那些從事旅遊和貿易產業的人群,那些以發展旅遊產業為主的國家或地區,學中文熱早已興起,在這些地區和行業,學中文的人群意味著更好找到好工作,更容易賺到大錢,在這種利益驅動下,學中文成了一些人的優選。

一般說來,那些從事基礎生產、基建以及科技研發、能源領域的人群卻極少學習中文,這也意味著我國在這些領域並不佔優勢,語言作為交流工具也就不佔優勢。

去年4月份,李蘭娟院士用漢語給美國防疫專家們講課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引起國人的關注和點讚,要知道以往凡是這種科學界的國際性交流都是全程英語的,而之所以今天雖掌握了流利英語交流的李蘭娟院士選擇用自己的母語給美國防疫專家講課,是因為在這次防疫中,我國的措施和經驗先進而寶貴,值得其他國家的專家認真傾聽和學習,我們不僅感慨: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發言權。

總之,雖然近年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特別是這次疫情我國的防控能力令世界人民驚嘆,我國在科技經濟領域取得的成就也引人矚目,但也要認識到我國在很多方面與歐美各國之間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實在沒有飄忽所以的理由,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想讓我們的中文在世界上佔主導地位,依然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中文越來越國際化 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文越來越國際化 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這句歌詞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我們都希望中文真的可以成為像歌詞裡一樣的地位,如今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這意味著什麼?中文是世界上第幾大語言?中文是誰創造的?
  • 中文已成世界語言!教育部: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中文,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也隨著奧運傳到了世界各地,傳到了千家萬戶。中文的國際化之路也由此展開。長期以來,中文雖然是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聯合國6大官方語言之一,但在國外,除了華裔之間使用中文外,基本很少有外國人使用,不能嚴格的算世界語言。經過10多年的努力,中文終於走向世界!
  • 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學好漢語已成大勢所趨?
    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漢字更是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在本月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語言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文化傳承的載體,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球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中,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中文課程,學習中文的人數約為2500萬,且人數還會隨著時間不斷上漲,學好漢語已成大勢所趨。
  • 全球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外交部:中文有堅實基礎
    有記者提問,據昨天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消息,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此前個別西方官員和媒體稱中方通過對外漢語教學擴大全球影響力。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表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和基礎。學習和掌握不同國家語言,對促進各國經貿投資合作、文明交流互鑑和人民友好往來具有積極意義。無論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有多遠,語言都會迅速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 教育部: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同年,中國與俄羅斯雙向留學交流人員規模突破10萬人。「十三五」期間,我國新籤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已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我國各級各類教育赴境外辦學穩步推進,發布《高等學校赴境外辦學指南》,加快「魯班工坊」建設,啟動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校建設試點。今年9月1日,杜拜中國國際學校作為首批試點正式開學。
  • 全球有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趙立堅:樂見其成、積極助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中國教育部12月22日發布消息,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但有個別西方官員和媒體卻稱,中方通過對外漢語教學擴大全球影響力。無論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有多遠,語言都會迅速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就像中國有很多人學習包括英語在內的外語一樣,很多外國人也對學習中文表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據趙立堅介紹,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HSK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到4000萬人次,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邁上新...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記者22日從中國教育部獲悉,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此外,「十三五」期間,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邁上新的臺階。
  • 七十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記者從昨天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HSK(中文水平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介紹,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
    知頓12月23日報導,現在,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中文,特別是聚焦「一帶一路」,2019年在我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比達54.1%。同年,中國與俄羅斯雙向留學交流人員規模突破10萬人。據了解,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HSK(中文水平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教育部: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12月22日,教育部舉行第六場「收官」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的有關情況。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部作為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秘書處,積極承辦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各領域籤署協議133項,有力服務了外交工作大局。在人文交流框架下,各類中外青少年交流豐富多彩、與時俱進。
  • 全球70個國家,2500萬人正在學中文,未來還用學英語嗎?
    消息說: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人。更令人感到高興的是,近五年間,全球參加HSK(中文水平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
  • 國外約2500萬人在學中文 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日增
    12月22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的有關情況。據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介紹,2016年至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近252萬,回國人數超201萬,學成回國佔比近八成。來華留學質量規範與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來華留學生結構不斷優化。
  • 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外交部這樣說
    中新社記者:據昨天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消息,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此前個別西方官員和媒體稱中方通過對外漢語教學擴大全球影響力。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和基礎。學習和掌握不同國家語言,對促進各國經貿投資合作、文明交流互鑑和人民友好往來具有積極意義。
  • 中國以外約2500萬人正在學中文 問題來了:未來是否有必要繼續學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以外約2500萬人正在學中文 問題來了:未來是否有必要繼續學習英語? 近日,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對外公布了一則重磅消息。 消息說: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人。
  • 教育部:八成留學生歸國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
    記者從22日上午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介紹,5年來,共舉辦了9屆留學英才招聘會,有1500多家單位參展,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了3萬多個就業崗位。
  • 教育部:八成留學生歸國 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
    記者從22日上午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介紹,5年來,共舉辦了9屆留學英才招聘會,有1500多家單位參展,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了3萬多個就業崗位。
  • 70個和2500萬——國際中文教育基礎廣泛而堅實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櫟):教育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有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中文水平考試、中小學中文考試等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借中文「圈粉」,國外近2億人用中文
    12月22日,教育部召開第六場「收官」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的有關情況。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在會上指出,過去五年,國際中文教育影響力顯著提升,目前已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球參加中文水平等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
  • 語言難度第一國:其語言僅2國官方語言,現卻有70國納入教育體系
    結合各種考試和培訓課程,在我們的印象中,英語雖然學起來不簡單,但也稱不上是最難的。假如把目光放在世界上,到底哪種語言才是最難學的?實際上,無論是通過babbel網站還是一些權威機構進行的調查,你都會發現國際上公認語言學習難度最高的國家是亞洲,即我們中國,而漢語是最難學的語言。
  • 外交部: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
    有記者提問,據昨天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消息,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此前個別西方官員和媒體稱中方通過對外漢語教學擴大全球影響力。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表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和基礎。學習和掌握不同國家語言,對促進各國經貿投資合作、文明交流互鑑和人民友好往來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