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宗的飯桌規矩,有點道理

2021-01-18 騰訊網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飲食文化便是中華文化當中極為突出的一部分。相比之於西餐而言,中國的飲食文化更加突出,在禮儀方面的功能。

在《論語》這部中國經典名著當中,就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說法,在當時的那些統治者們看來,在食物方面的享受不管怎樣都是值得的。古代生產力不發達,也沒有現代的科技,對於他們而言生存尚且成為問題,如果能夠吃好,那就更加是天大的享受了,統治者們生來便過著不缺吃穿的生活,因此便會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吃好這一問題上。

對於老百姓而言,受到上層文化的影響,自然也會在飲食方面有所講究,雖然不像古代上層統治的那樣的精雕細琢,卻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國民間曾經流傳著公民意識裡的一個說法,那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說法呢?

其實,這樣一種說法與我國古代社會的禮儀和人情有關係,老祖宗的飯桌規矩,其實有點道理。

一、菜不擺三的原因

菜不擺三,其實就涉及到了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一個命題,那就是個人與神鬼之間的關係。古代社會科技不發達,在面對一些難以解釋的現象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用神鬼來解釋,這也就導致了一種對鬼神的崇拜。

這種對鬼神的崇拜,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也越來越講究和細化,最初的禮儀,也正是從祭祀活動當中開始的。

在禮儀活動當中,三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數字,古人在禮儀之中往往會將三當作某一項活動的特定數目,當執行了三次之後才算是徹底完成。

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恐怕要屬孔子見周王的三跪九拜了,一跪三叩首,三次跪百遍就完成了,這樣一種覲見周王的禮儀,這種禮儀非常的繁雜,但也正是通過這種禮儀才能表現出個人對於周天子的尊敬。

不僅如此,在道家文化當中,三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字,比如道家經典《道德經》中的「三生萬物」,通過簡簡單單的「三」,可以演化出人世間的一切萬物。古代的老百姓,對於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都比較相信。

其實不光是古代,就算是在現代,屬於道家文化算命還依然受到人們的推崇,乃至於到了網際網路時代這些算命先生也跟起了時代潮流,在網絡上為人算命。因此老百姓對於這個數字感到尊敬也有一定的道理。

既然三是一個非常尊敬的數字,那麼自然而然的人們也不會將他輕易的用在平常生活當中。小老百姓的飲食是非常簡單的,但是為了避開禮儀當中的忌諱,於是老百姓才有了這樣一條俗語,那就是菜不擺三。因為三就意味著執行一種「大禮」,而平常生活當中,哪裡用得到這樣一種禮儀呢,按照老人的說法隨便使用這種禮儀,恐怕還會折壽。

二、筷不成五的原因

所謂的筷不成五,其實是指人們在吃飯時,所使用的筷子不能出現5隻單根的筷子,也就是兩雙半。其實沒有人可以使用一根筷子來吃飯,老百姓之所以會傳下這樣一個諺語,並不是擔心其他的原因,而只是屬於一種避晦氣的表現。

我們現在在形容一個人可能會出什麼事情時,經常會用到的一個成語便就是三長兩短。這個成語經常被人們提到,以至於很少有人會去追究這個成語為什麼可以用來形容一些事情的發生。

從字面意義上,其實很難看出來這個詞語與不幸之間有什麼聯繫,其實這個詞語與不幸之間的聯繫非常的微妙,只有身處在古代社會當中才能切身的體會到這個詞語真正的含義。

與三長兩短相關的其實是棺材板。說這兩件事物之間有關係,恐怕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但是在農村當中,大家所見到的棺材板其實是由六個部分組成。如果除去最後的棺蓋的話,那一副棺材便就有五個大的部分組成。

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都可以在想像之中將一副無蓋的棺材進行拆解,這個時候便就會形成了三長兩短的五個部分。為了不說出與棺材有關的不吉利的話,於是他們便採用這樣一種非常抽象的方式來表達不好事情,古人生活當中沒有火葬,大部分的老人在去世之後都是採用棺材土葬的方式,因此大家便會非常避諱三長兩短這樣一種形式。

而筷子的兩雙半便出現了五這個數字,因此在老人們看來便就是非常的不吉利。因此老人在席間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允許出現這種五隻筷子的情形。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席間吃飯的筷子還應當是長短一致規格相同的,不然的話出現三長兩短的情況,那可就不大妙了。

當然,也不會有人拿一隻筷子吃飯,更不會有人特意拿出長短不一的筷子來供老人吃飯。所以這種非常不常見的情形出現的話,一般都是人有意而為之,這自然會引起人們的極大厭惡。

三、席不坐六的原因

所謂的席不坐六,其實指的是在人們聚會的時候一張桌子上不能坐六個人,而這種說法在一些老人的觀念當中非常的固執,如果一張酒席上只坐六個人的話,老人很有可能便會自己退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說法呢?說來其實也有一絲好笑,也有一絲迷信的成分。

在古代的社會當中,那個時候普通人在家裡多半是使用一種方桌,這種方桌如果坐滿的話應當是坐八個人,因此這種桌子也一般被稱為八仙桌。

不過當人不足的時候,一張桌子上可能會坐不齊八個人,這個時候不管是坐七個還是坐五個都可以,但絕對不能坐六個。因為人們總是喜歡圓圓滿滿,因此在坐桌子的時候,如果是六個人坐在八仙桌上,那肯定八仙桌旁邊的四條凳全都是要被坐上人的,而且八仙桌上有一個主位這個主位代表的主人一般是會坐上一位人的,因此正對著主位的下方,很有可能便會缺一個人。

而此時如果從高空中看過去的話,就會發現這張紙做了6個人的八仙桌,呈現出一種極其微妙的形狀,那便是有一些像烏龜。如果將八仙桌首尾坐著的兩個人分別看成是烏龜的頭和尾的話,那側面坐著的4個人分別就是烏龜的4隻腳,是不是非常的形象呢?這也就是為何席不做六的原因。

古人對於烏龜可是非常的忌諱,烏龜王八本來就是一句罵人的話,烏龜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便會將頭縮進殼裡,如果再遇到極度危險的情況,四個爪子都會縮進入,可是這樣一種消極防禦的方式根本就難以抵抗人類的進攻,所以在人類看起來就非常的好笑,在形容某些人很慫的時候便就會用縮圖烏龜來形容他,所以烏龜在老人的觀念當中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存在。

小結

現在看起來老人說的話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說到底都是為了圖個吉利,倒不是什麼實實在在的禁忌。現代的人大多無所畏懼,在飲食方面也不在乎要求這麼多。

還有,人們去到餐廳吃飯,餐廳的筷子之類的東西一定是擺的整整齊齊的,如果是在家裡小酌的話,一般家庭為了安全都已經將方桌換成了圓桌。

而至於菜品的話,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大部分的人都會採用比較豐富的菜品,然後在量方面做少一點,以此來提高飲食健康。所以這條諺語雖然在古代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現在倒是大可不必注意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宗留下的飯桌規矩!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自古就尤其重視吃飯,在飯桌上不光有規矩,還有不少禁忌。每逢家中設席款待客人,經常聽到老人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禁忌是什麼道理呢?菜不擺三。另外,」三菜「又同「散財」,對主人家來說,也是不好的寓意。如此一來,在古人眼中,三道菜便成了飯桌上的禁忌。筷不成五。千百年來,筷子的形制都保持著前圓後方的樣貌,在這方圓之間,自然有很多規矩。
  • 常言道:「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幾條規矩啥意思?
    ▲餐桌禮儀01常言道:「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想必有些朋友要犯嘀咕了,這幾句啥意思呢?專家表示,裡面全是滿滿的人情世故。但是這些規矩在現在看來都很好理解,但是有一個規矩「菜不擺三」卻著實令人費解,三道菜有何不妥之處呢?其實之所以有這個規矩,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古人在祭祀祖先時,所擺放的貢品,或者貢酒數量一般都為三份或者三杯。所以如果在宴請賓客時擺放三盤菜,顯得很不吉利,也會讓主人大失顏面。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這些用餐規矩至今都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並且還會不斷的傳承發揚下去。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可是有一些習俗,還有很多中國人不知道原因是什麼,這就使得他們不能好好理解這些事,從而沒有好好地遵守規矩,別人看見後就會對他有一些意見,這也是挺悲哀的一個地方,那麼這些規矩都是什麼呢?一、"菜不擺三"的原因是什麼呢?
  • 民間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禮儀你懂了嗎? 對於國人而言,說起吃,我們絕對算得上「美食民族」;即便是最尋常的普通農婦,從她們手中也能夠炒出美味可口的佳餚。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第一,菜不擺三。當家裡面來了客人,我們都會拿出豐盛的宴席來招待客人,對於菜的數量,在農村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不能太少,尤其是不能只有三道菜,因為至少也要三菜一湯,那麼為什麼不能上三道菜呢?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講究,至今依然受用
    除了這些,其實我國也流傳下來許多關於餐桌上規矩的俗語,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也是民間十分流行的,所謂俗語就是通俗易懂,這句話看字面意思就能看懂,不過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俗語呢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什麼講究?十人九不知
    無規不立。千百年來,除了散發翰墨書香的歷史典故外,還流傳著一句老輩口口相傳,更貼近百姓生活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還有什麼意思?菜品不擺三,字面上的意思是,請客的場合,餐桌上的菜品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時,三個菜的話就少些,顯得不那麼重要。並且在很多人看來,這三個字和「散」字讀起來很接近,自然這個意思並不好,總覺得有些不快。
  •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有何講究?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一些社會實踐以及經驗總結,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俗語。這些俗語都非常的簡單,但這些簡單的話語背後,卻蘊含了非常多的道理。比如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有何講究?桌上不擺三盤菜我們先來看什麼叫做桌上不擺三盤菜,為什麼不能在桌上擺三盤菜呢?主要因為我國過去有一些非常傳統的封建習俗。我們非常注重祭祀的,在祭祀的時候要遵守各種規章。
  • 飯桌上的規矩您都知道嗎?忌一隻手放桌下
    老北京人好吃、愛吃、講究吃,但您知道嗎,老北京人也最講究飯桌上的規矩,如果小孩子不講規矩就會當場被打手。外國人管這叫餐桌文化,北京人管這叫禮貌。老北京人的飯桌規矩,反映出幾百年來養成的飲食文化風俗習慣,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折射出老北京的價值觀念,自覺或不自覺地構築了具有禮、孝、德、教為內容的餐桌文化。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 」到底有啥講究
    用村裡人俗話說:桌子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在農村無論是辦酒席還是自身接待親朋好友,還是自身親人用餐,都不容易在桌子上應用三盤菜那樣的布局,六人用餐也決不能做成烏龜樣子的坐席。由於那樣的方式食用方法,在農村極其牴觸,乃至還含有罵髒話趕人走的意思,極為不重視人,有親朋好友上門服務那樣的方式上菜,那就是主家太損的作派。
  •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有什麼含義呢?
    而主人在請客擺菜的時候,也有很多規矩的,而農村人認為上菜的時候,上雙菜為好,比如2、4、6……12個菜,以象徵著好事成雙,而單菜卻是不行的,擺3個菜更是不可以。所以在此之下,也就有了「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的農村俗語,那麼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呢?我來回答。
  • 農村老人常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啥意思?
    今天咱們就來嘮嗑一下,農村老人常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可嘆十人九不知」,看看是啥意思?有什麼含義?雖說這些俗語放到現在,可能已經不適用了,但在招待客人的禮儀上,要是搞錯了,可能會引來尷尬甚至誤會,所以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畢竟這是古人流傳下來的待客之道。先說「來客不擺三盤菜」。
  • 農村俗語「一桌別擺三盤菜,六人別做烏龜席」,指的是啥意思?
    但農村一些關於吃飯,參加酒宴的一些規矩,我們很多人都未必知道。比如農村俗語常說的「一桌別擺三盤菜,六人別做烏龜席」,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吃飯還有哪些講究呢?1、一桌別擺三盤菜這句話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中國人講究好事成雙,一般的家庭宴會或者村裡的紅白喜事,菜都是雙數。比如六涼六熱或者八涼八熱,你聽說過誰上7個菜或者9個菜嗎?
  • 農村有句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桌上不擺三盤菜」這句話是非常有講究的,相信大家都看過家裡有人去世時,會在墳前擺放祭品,而這些祭品也是有講究的。三個盤一排,三個碗一排,上香用的是三根香一插,或者是品字形擺放在死者們棺材的腳頭,讓親人們點上香燭,端上酒杯去祭祀他們的亡靈,以表示對死者們的哀悼了。可見「三」這個數字表達的是對死者的祭奠。
  • 在農村「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有什麼意義?
    在農村,家裡有客人的時候,他們也更講究好客,例如,倒茶酒有這樣一句話「茶滿欺人、酒滿敬人」,而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說上菜時,不要上三道菜,吃東西,不要有六個人,不坐在烏龜的座位上很尷尬。那麼,這合理嗎?
  • 韓國飯桌上的這些規矩你要懂得.
    吃飯的時候不可以把碗託起9、不可以把湯匙和筷子放到桌上的器皿上10、長輩不離桌前不可以離開桌子11、在長輩面前不可以吸菸12、跟長輩喝酒,喝酒時不可以直望長輩,要側著身喝。 按用餐人數擺為獨桌、 共餐桌、3人餐桌、4人餐桌,超過4人時,擺為圓桌或四方形大餐桌。 按韓國的傳統,應該把食物和匙、筷擺在桌子上招待客人,但超過4人時,對外賓來講站著吃要比坐著吃更加方便。 除了桌布、桌墊、匙筷託子、湯匙和筷子、餐叉、餐刀、餐巾、水杯、酒杯之外,服務時使用的剪刀或擦桌子的抹布清潔與否,將對影響到外賓下次還會不會再用我們的飯菜。
  • 分餐不阻情和意,「筷」來呵護「舌尖上的健康」
    早在幾千年前咋們老祖宗就開始這麼吃了在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有限大家飯都吃不飽為了不讓族人因為爭搶食物打起來就必須搞平均,統一發食物自然就是分餐制後來,到了周朝雖然餓不著,但是食物也不算多尤其是肉,只有少數人能吃分餐制便一直流行了很長時間
  • 九歌散文 筵 席
    四六八碟,說的是席面。四個碟,倆大碗,六菜席,六六大順;六個碟,倆大碗,八菜席,八八大發;八個碟,倆大碗,十個菜,十全十美。出手再闊氣點兒的,有四個碟四個碗的,六個碟六個碗的。八個碟八個碗的,少有。菜多了,擺桌是個技術活,好的方盤手,一邊走菜一邊擺,能把菜盤正正道道插花摞三層,不偏不倚不壓菜。
  • 毛澤東曾定「六不」規矩: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
    毛澤東的「六不」規矩,成了共產黨人日常的行為準則西柏坡紀念館內,有這樣一塊展板,上面寫著「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全會作出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這是當年對中國共產黨人定下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