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飲食文化便是中華文化當中極為突出的一部分。相比之於西餐而言,中國的飲食文化更加突出,在禮儀方面的功能。
在《論語》這部中國經典名著當中,就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說法,在當時的那些統治者們看來,在食物方面的享受不管怎樣都是值得的。古代生產力不發達,也沒有現代的科技,對於他們而言生存尚且成為問題,如果能夠吃好,那就更加是天大的享受了,統治者們生來便過著不缺吃穿的生活,因此便會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吃好這一問題上。
對於老百姓而言,受到上層文化的影響,自然也會在飲食方面有所講究,雖然不像古代上層統治的那樣的精雕細琢,卻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國民間曾經流傳著公民意識裡的一個說法,那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說法呢?
其實,這樣一種說法與我國古代社會的禮儀和人情有關係,老祖宗的飯桌規矩,其實有點道理。
一、菜不擺三的原因
菜不擺三,其實就涉及到了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一個命題,那就是個人與神鬼之間的關係。古代社會科技不發達,在面對一些難以解釋的現象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用神鬼來解釋,這也就導致了一種對鬼神的崇拜。
這種對鬼神的崇拜,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也越來越講究和細化,最初的禮儀,也正是從祭祀活動當中開始的。
在禮儀活動當中,三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數字,古人在禮儀之中往往會將三當作某一項活動的特定數目,當執行了三次之後才算是徹底完成。
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恐怕要屬孔子見周王的三跪九拜了,一跪三叩首,三次跪百遍就完成了,這樣一種覲見周王的禮儀,這種禮儀非常的繁雜,但也正是通過這種禮儀才能表現出個人對於周天子的尊敬。
不僅如此,在道家文化當中,三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字,比如道家經典《道德經》中的「三生萬物」,通過簡簡單單的「三」,可以演化出人世間的一切萬物。古代的老百姓,對於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都比較相信。
其實不光是古代,就算是在現代,屬於道家文化算命還依然受到人們的推崇,乃至於到了網際網路時代這些算命先生也跟起了時代潮流,在網絡上為人算命。因此老百姓對於這個數字感到尊敬也有一定的道理。
既然三是一個非常尊敬的數字,那麼自然而然的人們也不會將他輕易的用在平常生活當中。小老百姓的飲食是非常簡單的,但是為了避開禮儀當中的忌諱,於是老百姓才有了這樣一條俗語,那就是菜不擺三。因為三就意味著執行一種「大禮」,而平常生活當中,哪裡用得到這樣一種禮儀呢,按照老人的說法隨便使用這種禮儀,恐怕還會折壽。
二、筷不成五的原因
所謂的筷不成五,其實是指人們在吃飯時,所使用的筷子不能出現5隻單根的筷子,也就是兩雙半。其實沒有人可以使用一根筷子來吃飯,老百姓之所以會傳下這樣一個諺語,並不是擔心其他的原因,而只是屬於一種避晦氣的表現。
我們現在在形容一個人可能會出什麼事情時,經常會用到的一個成語便就是三長兩短。這個成語經常被人們提到,以至於很少有人會去追究這個成語為什麼可以用來形容一些事情的發生。
從字面意義上,其實很難看出來這個詞語與不幸之間有什麼聯繫,其實這個詞語與不幸之間的聯繫非常的微妙,只有身處在古代社會當中才能切身的體會到這個詞語真正的含義。
與三長兩短相關的其實是棺材板。說這兩件事物之間有關係,恐怕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但是在農村當中,大家所見到的棺材板其實是由六個部分組成。如果除去最後的棺蓋的話,那一副棺材便就有五個大的部分組成。
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都可以在想像之中將一副無蓋的棺材進行拆解,這個時候便就會形成了三長兩短的五個部分。為了不說出與棺材有關的不吉利的話,於是他們便採用這樣一種非常抽象的方式來表達不好事情,古人生活當中沒有火葬,大部分的老人在去世之後都是採用棺材土葬的方式,因此大家便會非常避諱三長兩短這樣一種形式。
而筷子的兩雙半便出現了五這個數字,因此在老人們看來便就是非常的不吉利。因此老人在席間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允許出現這種五隻筷子的情形。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席間吃飯的筷子還應當是長短一致規格相同的,不然的話出現三長兩短的情況,那可就不大妙了。
當然,也不會有人拿一隻筷子吃飯,更不會有人特意拿出長短不一的筷子來供老人吃飯。所以這種非常不常見的情形出現的話,一般都是人有意而為之,這自然會引起人們的極大厭惡。
三、席不坐六的原因
所謂的席不坐六,其實指的是在人們聚會的時候一張桌子上不能坐六個人,而這種說法在一些老人的觀念當中非常的固執,如果一張酒席上只坐六個人的話,老人很有可能便會自己退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說法呢?說來其實也有一絲好笑,也有一絲迷信的成分。
在古代的社會當中,那個時候普通人在家裡多半是使用一種方桌,這種方桌如果坐滿的話應當是坐八個人,因此這種桌子也一般被稱為八仙桌。
不過當人不足的時候,一張桌子上可能會坐不齊八個人,這個時候不管是坐七個還是坐五個都可以,但絕對不能坐六個。因為人們總是喜歡圓圓滿滿,因此在坐桌子的時候,如果是六個人坐在八仙桌上,那肯定八仙桌旁邊的四條凳全都是要被坐上人的,而且八仙桌上有一個主位這個主位代表的主人一般是會坐上一位人的,因此正對著主位的下方,很有可能便會缺一個人。
而此時如果從高空中看過去的話,就會發現這張紙做了6個人的八仙桌,呈現出一種極其微妙的形狀,那便是有一些像烏龜。如果將八仙桌首尾坐著的兩個人分別看成是烏龜的頭和尾的話,那側面坐著的4個人分別就是烏龜的4隻腳,是不是非常的形象呢?這也就是為何席不做六的原因。
古人對於烏龜可是非常的忌諱,烏龜王八本來就是一句罵人的話,烏龜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便會將頭縮進殼裡,如果再遇到極度危險的情況,四個爪子都會縮進入,可是這樣一種消極防禦的方式根本就難以抵抗人類的進攻,所以在人類看起來就非常的好笑,在形容某些人很慫的時候便就會用縮圖烏龜來形容他,所以烏龜在老人的觀念當中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存在。
小結
現在看起來老人說的話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說到底都是為了圖個吉利,倒不是什麼實實在在的禁忌。現代的人大多無所畏懼,在飲食方面也不在乎要求這麼多。
還有,人們去到餐廳吃飯,餐廳的筷子之類的東西一定是擺的整整齊齊的,如果是在家裡小酌的話,一般家庭為了安全都已經將方桌換成了圓桌。
而至於菜品的話,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大部分的人都會採用比較豐富的菜品,然後在量方面做少一點,以此來提高飲食健康。所以這條諺語雖然在古代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現在倒是大可不必注意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