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的劇情簡介······
在東京下野有一間叫鈴木的汽車修理店,店主叫鈴木則文(堤真一 飾),他與妻子友枝(藥師丸博子 飾)、兒子一平生活幸福和睦。一天,他們迎來了從鄉下到大城市工作的星野六子(堀北真希 飾)到店裡打工,滿心以為回到大公司工作的六子來到店裡之後非常失望,但她還是很虛心的留下打工。期間他則文對六子有過誤會,但冰釋前嫌之後4人成為了一家人。六子在聖誕節收到了鈴木一家送的車票,她可以在新年期間回家,但她卻哭著把票退給了鈴木先生……
鈴木家對面住著一位懷才不遇的文人茶川(吉岡秀隆 飾),為三流雜誌寫兒童讀物,附近酒館老闆娘廣美(小雪 飾)拜託他收養孤兒淳之介,當知道淳之介是自己的忠實讀者之後,茶川對之態度改變許多。廣美也對他的慷慨產生了好感,怎料在結婚廣美前突然出走了。淳之介十分想找回自己的母親,此時有一個自稱是他父親的富翁想要接走淳之介,茶川雖然不舍卻沒有辦法,絕望之際發現前方熟悉的身影……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電影的精彩評論
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
影評一:
兩個多月前,我因為沒能去成香港的國際電影節而怨念頗深,想去電影節的原因也不過是為著這部《ALWAYS三丁目の夕日》。
兩個月後,電影裡是炎熱無比的東京午後,而我這裡就算是後半夜,天氣也還是一樣悶熱,我便是在這樣的夏天,看完了這部電影,像蓄謀已久地尋到了寶物一樣,被那樣幸福的感覺攝住了心。我想這下我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它在年初的時候拿下的那麼多的大獎,以及出人意料的高票房和紛沓而至的好評,絕對不是個意外。2006年剛好過了一半,這一年裡,我看到的最好的電影,真的已經很久了。
1958年的東京鐵塔,起初只是鋼筋水泥架,黃昏中向它望去,沒有意識一天一天地正在變化,不易察覺的高度和攀爬,等某一天真正抬起頭的時候,竟然發現它已經高高地聳立在那裡,背負著萬千人的希望,像一個結束,更像一個開始。
昭和33年的東京,夕日町三丁目,舉目就能看見東京鐵塔的成長軌跡,那個年代人和人之間還沒有走遠,甚至都還沒有意識到要疏離,生命保持著最初最天然的節奏,破舊的自行車和電動三輪車一併存在的年代,黑白電視機召集來一群觀眾的年代,小酒館裡悠閒地喝著清酒吃著烤肉閒聊著某個人的過去的年代,雜貨店裡的抽獎遊戲還是寫在白紙上用水一泡就看見字跡的年代,在這樣年代的夕日町三丁目,人和人之間的眼神交流,被最美好的黃昏,溫暖地注視著。
車行一家的感情,鈴木的爆炸脾氣,一旦發作了妻子和兒子就像地震來了一樣直呼大事不好,卻也單純得在買了第一臺電冰箱之後把頭伸進去大孩子氣大喊大叫,細心地關懷在店裡工作的六子,偷偷地把聖誕禮物放進她的屋子,兩張回家過年的往返車票。
說著方言的六子,初次來到東京的義無返顧和自以為是的無路可退,在這個當初大失所望的車行裡,獲取了夢想和溫暖,能夠這樣,像一家人一樣心無芥蒂地生活在一起的純良時光,大概在那個時代,還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離家出走的一平和淳之介,穿著短褲和汗衫走在下雨的巴士站,吵嘴和哭泣,縫在補丁袖子裡的護生符,著急得團團轉的大人,狠狠地打下去的巴掌和驚魂未定的失而復得,那個晚上發著的燒和打了的針,這樣似曾相識的童年時光,無論多少次回憶起,都會因為被溫暖而充滿了勇氣。
落魄的從來沒有放棄寫作的茶川,倔強的偽裝無所謂的男人,潛意識裡的日久生情和用手推開的生硬拒絕,那一幕奔跑在街上,那一幕淚流滿面和擁抱,這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孩子之間,無法肢解的感情,無關愛情。
為了父親治病而不得不去歌舞町工作的廣美,伸向空氣中的手指上,環繞著魔法的戒指,許下承諾的人和收下承諾的人都記得彼此的願望,為了一個家和一頓咖喱飯而努力著,直到有一天,願望實現。
在戰爭中失去了妻子和女兒的醫生,記得女兒愛吃的東西,記得一家人一起坐在桌子旁的那些夜晚說了怎樣的話,遊移在現實和回憶之中,扮聖誕老人的滿足感,二分之一的傷痛,二分之一的幸福。
每個人的身後,是那一年,炎熱的東京,最美麗的黃昏。
1958年的東京,和1988年的我的童年,我總覺得,有些什麼似曾相識的交點。模糊的清晰的場景,催我回想起很多遺忘了的細節,比如盛夏赤腳踩在河水的冰涼感,比如吃西瓜的時候汁液順著下巴滴到脖子上的粘稠感,比如和生了病躺在床上就可以趁機不上課在家裡看電視,比如,比如,即將要開花的桂花樹的暗香浮動。
在我的童年時代,尚未抵達人情淡漠時間高速轉動的城市之前,我也確定,我曾經被一樣的黃昏,溫暖地注視著,緩慢而堅穩地,點點滴滴成長。
三丁目的黃昏,也許今時今日也一樣地綻放著美麗的夕陽和晚霞,但是某個年代的質感,是無論如何地再也回不來的東西,呼呼作響的電風扇的聲音,騎自行車穿著綠色制服的郵遞員,已經沒有人會拿著酒拿著零食,在晚飯之後聚集在一個小小的電視機旁看同一個電視節目了。貧瘠和重建的時代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和高速度,恬靜安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不變的只是這幾十年黃昏溫暖的注視眼神,而恰好變了的東西,勾勒了恰好我們產生了共鳴的,一期一會的懷舊心情,還好,我們還有懷舊的藉口,也還有藉口因為溫暖而感動。
影評二:
送戒指那真的好感人想哭,沒有一個女人能夠抗拒一個真心愛她的男人。在愛情面前,應該要學會在聰明一點。你為之付出的不一定帶來感動或被感謝。還是要學會,少浪漫一點?從頭到尾煽得你死我活,是煽情片不是悲情片,明擺著的要煽我,我還是感動的想落淚,靠啊。這片子的鏡頭、特技、演員陣容都是超豪華的,情節簡單利落,腳本真是一流,這樣多人物的群戲能做到人人性格清晰然而主次又分明是很不容易的。永遠的三丁目夕陽,永遠的昭和時代。對啊手機不是說手機上班時間手機不是說。
影評三:
日本人似乎對東京鐵塔有一份特別的懷緬之情。年前大賣的《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就打正招牌用東京鐵塔來做作品名稱,我最近看陳年日劇《Over Time》,東京鐵塔亦連貫了整個故事。兩年前遊大阪時住在梅田新阪急酒店,對面有家叫Yodobashi的超大型影音電器店,我們當時在那裡買了剛出版的《ALWAYS 三丁目の夕日》的DVD,買下這DVD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罕有地附載英文字幕。日本出版的DVD不便宜,但經典和冷門的好東西不少,最大的卻步的不是價錢,而是大部分都只有日文字幕。《ALWAYS 三丁目の夕日》在零五年末上映時大受歡迎,令日本掀起了一陣昭和懷舊熱,那時候戰爭結束了十多年,百廢待興。電影的海報有一個興建到一半高度的東京鐵塔,影片的最後一幕是黃昏,東京鐵塔剛剛竣工。這次再遊關西,恰巧又遇上這部電影的續集《ALWAYS 續・三丁目の夕日》剛出了DVD,我就在道頓堀的買了一片普通版。雖然是普通版,但在收銀時亦加送了「DVD化紀念」特製的漫畫冊和一個金屬鉛筆刨。《ALWAYS 三丁目の夕日》是CAST超強的群戲,故事其實老老土土,比如鄉下妹出城打拚、窮作家愛上了舞女,但老土的東西就是有永恆價值,況且電影的另一個主要賣點,是利用視覺特效(VFX),將戰後十年的場景重現熒幕。電影銷售的是個夢,社會上的缺失,人們在光影中尋回。那個時代的生活雖然艱困,但社會在戰後似乎有一種凝聚力,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再過幾年國家就要辦奧運,大家可以全情投入,生活逐步由低谷爬升。懷舊的好處是將美好的記憶留下,將醜陋的東西淡化,當年的日本社會是不是如電影般單純美好,處處展現人性光輝,觀眾應該是沒有興趣去深究。上集兩年前看完之後覺得超好看,眼淚都差不多流出來了,馬上在豆瓣給了五顆星。看完了續集《ALWAYS 續・三丁目の夕日》,才發覺上集很多劇情都忘記了,例如乖巧的淳之介(須賀健太飾)為何會跟著窮作家,兩人非親非故的人之間是怎樣建立起生死相隨的深厚感情呢?我完全想不起來,反正多線發展的劇情感染力極強,但沉澱下來深刻的記入腦中的卻並非那麼多。為了解開自己看續集時的疑問,我再重看了上集一次。那些教人捧腹大笑或者感動落淚的劇情不好在此多說,也不想寫什麼評論。重施故技,在這裡說說重看時的幾個不太起眼但別有意思的小節:(一)小汽車修理廠的老闆鈴木(堤真一飾)罵青森來打工的星野六子(堀北真希飾)不懂汽車修理是騙子,後來發現是自己搞錯了,六子並無在履歷上撒謊。
鈴木是退伍軍人,典型的日本大男人,知道自己錯怪了人後,馬上跪下來對六子深深鞠躬,但一下子咀巴還是支吾以對,鈴木的小兒子一平(小清水一揮飾)睜著父親,甚至推撞他,迫老爸要老老實實的道歉。鈴木雖是粗人,但道歉道得合標準,事後不但無損本身作為老闆的尊嚴,而且贏得了員工的效忠。(二)窮作家茶川龍之介(吉岡秀隆飾)江郎才盡,連寫少年曆險小說的靈感都沒有了,於是偷偷拿了淳之介創作的故事去交稿。淳之介發現自己的作品被挪用,不但沒有不滿,反而衷心感謝茶川把他的作品投至少年雜誌。我提出這一段並非是認同茶川的剽竊,也不是要讚揚淳之介的大方,而是這一段讓人感受到一個作家創作時最謙卑最純粹的精神,就是一心只想著創作,只要作品有人讀到和得到認同就開心滿足了,寫作帶來的名與利都變得微不足道。這不是版權法問題,而是高尚的無私,這個大概只能在小孩的世界發生。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像淳之介那麼無私的人,理應好好保護尊重,而不是盡情去剝削。(三)因為六子忍不住吃了過期的奶油泡芙,鈴木家買了電冰箱,家中有齊了電視、洗衣機和電冰箱這三寶。電冰箱送來,家人逐一探頭入冰箱內感受涼風,好不興奮。鏡頭一轉,見原來賣冰塊結鈴木家的商販,無奈地望著被棄置的舊式木冰箱。電冰箱普及,冰塊商販就被淘汰。日本堀起成為電子大國,當中有因為跟不上時代的臣輪而被淘汰的人和物,又何只那個木冰箱和那位冰塊商人。就寫到這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