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藍色大門》?

2021-02-17 雷叔說事

情敵之間會有友誼嗎?

恐怕不會。

但如果情敵雙方是女同和直男呢?

2002年,臺灣導演易智言用《藍色大門》告訴我們,「你的情敵很有可能愛上你」。

十八年後,華裔導演伍思薇用新作《真心半解》(又譯作《校園情聖》)再一次訴說《藍色大門》中的可能性。

2002年,《藍色大門》成為很多人心中青春片的TOP1.

2020年,我很肯定,《真心半解》會是這年最好的青春片。

(例牌聲明:文中有部分劇透)

但《真心半解》的這份最好,是因為重複了《藍色大門》的母題嗎?

不是。

青春向來模糊迷茫,感情總是混沌炙熱,喜歡總會盲目無知。但從青春這刻開始,對自我的認知質疑和接納,是無止境的。

這是《真心半解》真正迷人的地方。

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古希臘人曾經認為,人原本由四條腿、四隻胳膊、兩個頭、兩張臉組成。

那時候,人們都快樂又幸福。

因為,他們都是完整的。

但太過完整的人引起了宙斯的恐慌,他怕人的完整性會妨礙人對神的崇拜,於是把人一劈為二。

從此,變成一半的人,孤獨痛苦地在這個世界上渴望著、找尋著自己的另一半。

只有當找到符合自己的靈魂伴侶,那份孤獨才能被治癒。

在美國小鎮讀書的17歲的華裔高中女學生艾莉,是這不完整的一半之一。

而像她一樣漂浮在世間的孤獨一半還有很多很多。

那麼,如何能辨識到自己的另一半呢?

體育生保羅覺得,這種辨認的方法,叫喜歡。

而喜歡了,得到了,才能完整。

他喜歡上了人見人愛的校花艾斯特。

但是,怎麼能在追求者眾多的校花心中留下印象呢?

保羅打算寫情書。

不過...體育生的文筆,不看也罷。

保羅當然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這樣去追校花多挫啊!得找個助攻啊!

他在放學路上堵住了騎車回家的學霸艾莉,想讓她幫自己寫情書。

為啥呢?

艾莉幫同學寫作文賺外快那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她曾幫同學代筆從6個角度大談特談柏拉圖,甚至還得到了老師的認可。

讓這樣的人寫情書,想想都帶感。

可惜,艾莉賺外快也是有原則的!論文那是上交老師的作業,不涉及情感隱私,編造就編造。

信件這種傾注私人感情的東西,怎麼能說寫就寫?

保羅理所當然的被拒絕了。

不過,體育生有一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軸腦瓜。

女學霸有一個說不好英語滿腹經綸無用武之地的父親。

學校擁擠嘈雜的走廊上,有「從天而降」的校花幫艾莉撿起掉落地下的那本《長日留痕》。

一切困境和需求,搭配得剛剛好。

他要追女仔,她要賺錢補貼家用交電費,再加上保羅的女主角艾斯特實在善良又美麗,交易達成了。

可是,喜歡是什麼感覺呢?

體育生描述的愛情,是單薄的「瘋狂」。

從沒愛過什麼人的艾莉,想不出愛情的感覺。

絞盡腦汁去形容,不如父親在看的《柏林蒼穹下》裡那句「渴望著,渴望著,一股愛的浪潮湧上我心頭」。

本以為引用了就引用了,但保羅看上的艾斯特不是一般人。

她不僅回信了,還指出了艾莉引用的那句話,出自維姆·文德斯。

向來孤獨內向沒朋友的艾莉,在這一刻忽然感到了一種被懂得的喜悅。

從此,幫保羅追女神,成了艾莉極其上心的事。

與其說是幫保羅追女生,不如說艾莉是帶著面具,在和懂自己的那個靈魂暢談。

就這樣,兩個人的愛情,變成了三個人的故事。

1,保羅

看到這裡,會覺得有些似曾相識。畢竟,青春片裡幫追的橋段,那實在是太多了。

甚至我們看一半都可以按照常理推斷,保羅最後愛上了幫自己追校花的學霸艾莉。

這是典型的青春片套路。

事實上,《真心半解》也真的這麼處理了。

信件融洽了,要到聯繫方式了,和女神見面約會了,跟她講了自己最喜歡用奶昔搭配薯條吃。

保羅達成了自己從前想和女神一起做的事情,但信件裡那個熱絡健談的女神,和他見面時總是很尷尬。

寫信的另有其人,精神上和女神共通的並不是真正的自己。

這一面是在校花面前努力偽裝卻不知所措的自己,那一面是在學霸面前放鬆自如無所顧忌的自己。

保羅心裡比誰都清楚,哪份相處更舒適。

愛情裡,比起光環重要的,是相處中的融洽,於是自然而然的,保羅發現了平平無奇的艾莉之美。

他和艾莉說自己的家庭,他把自己沒告訴過人的怯懦和困境告訴艾莉,就像告訴艾莉自己喜歡艾斯特一樣,那麼坦誠。

他也認識了艾莉的父親,了解了艾莉的生活。

可這種坦誠的暢所欲言是愛情嗎?

保羅恐怕不敢確認,艾莉肯定難以認同。

2,艾莉

艾斯特是什麼樣的女孩?

艾莉看到的和別人看到的不一樣。

在別人心中,艾斯特是校花,是牧師的女兒,是鎮上最富有的富二代的女朋友,她美麗,聰慧,光環和幸運將她常伴。

這些,當然都是客觀現實。

但在艾莉眼中,艾斯特遠不止這些。

她的聰明,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樂於助人,而是能和她信件往來哲學文學。

她不僅聰明,也很脆弱。

不僅完美主義,還不夠勇敢。

艾莉眼中的艾斯特不是擁有一切,而是她擁有的一切阻礙了她該追求的完美。

這些聰明,吸引艾莉不自覺靠近再靠近。

在這些美麗的困境中,艾莉與其說完成了初戀的體驗,不如說是完成了對自我性向的接受和認同。

3,艾斯特

有體面的正牌男友,知道會和他結婚,依舊會和其他男孩約會。

這樣的艾斯特大概不會料到,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為被他人感情「戲耍」的人。

但事實就這麼發生了,那兩個人看起來平平無奇,他在追她,卻又愛上了艾莉。

她幫保羅追自己,寫那麼多最懂自己的話,讓自己誤以為,保羅真的很懂自己。

但真的沒有察覺嗎?

柏拉圖的那個故事裡說,當兩片相似的靈魂相遇,她們會自行感知。

所以,艾斯特才會在全是基督徒的教堂裡,注意到平平無奇的異教徒艾莉。

去幫她撿起掉落的書。

帶她去自己的秘密基地。

兩個人躺在水裡講孤獨的時候,真像靈魂相通的精神伴侶,像熟知許久的老友,像契合的你遇到契合的我。

可是,當這一切被戳破,當愛情和謊言一起昭然若揭,那些講出的脆弱和說出的夢想如何收場?

在這個讓人絕望的小鎮,生活是一眼能望到頭的乏味單調,未來是定好的按部就班。

可是他們還這麼年輕。

才開始認識彼此,認識自己。

才開始感知愛,甚至來不及了解愛。

該困在這裡嗎?

一段三個人似是而非的愛情,撕開的,是青春期少年少女向內的自我認知。

情敵情敵,重點從不在敵,而在情。

青春片,重要的也從來不是他和她和她究竟是誰愛誰,究竟是誰和誰走在了一起。而是,通過一段感情,開始認識和正視自己。

認識自己的局限,認識自己的性向,認識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

然後決定接受渴望或逃避渴望。

在十幾歲的時候,看到未來的全貌絕對是悲哀的事情。

保羅不確定是否愛艾莉,愛到要接受她是個les也愛她不要她改變。

艾莉深知自己喜歡艾斯特,但這壓抑的小鎮,與自己嚮往的生活大相逕庭。

艾斯特明明是聰慧機敏的女孩,有個畫畫的夢想,該為結婚而放棄嗎?

故事最終,誰也沒和誰在一起。

他們都太年輕,應該有新的生活,應該有很多選擇,應該有回頭路。

故事最後,艾莉坐上的火車,像是給這段故事拉了一條長長的破折號。

破折號這頭的故事依然待定,破折號那頭的解釋,要靠時間。

而這沒有答案的結局,是關於青春,最普遍的答案。

-END-

歡迎關注

周周有抽獎



相關焦點

  • 電影 《藍色大門》
    沒醉 陽光暖暖的你騎著自行車我坐在你身後 ◆  ◆  ◆  ◆  ◆  片名:藍色大門於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後,你站在一扇藍色的大門前,下午三點的陽光,你仍有幾顆青春豆,你笑著,我跑向你問你好不好!你點點頭。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 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
  • 藍色大門:華語青春電影
    華語青春電影藍色大門:那扇通往成年的藍色大門易智言導演的《藍色大門》可謂是青春電影的扛鼎之作。青春電影會讓每個人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時光,那朦朧的愛情、少年少女的友情、彼此之間的背叛與傷痛,分開與離別。《藍色大門》展示了臺灣那一代人的青春夢想,在海峽的此岸,我們與他們也有一樣的青春歲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期。那種膽怯、偏激、懵懂和激動被電影表現的淋漓盡致。電影中的那個女孩對於自己喜歡的男孩的暗戀,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暗戀的記憶,自己刻骨地喜歡著那個女孩或者男孩,但是又不敢對她說,表白,害怕被拒絕。
  • 《藍色大門》分享回顧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19年12月31日跨年的那一天 每個人都祈禱著新的一年的願望時 誰也不會想到 20年會在人類史上塗抹上濃重的一筆···藍色非常純淨 通常讓人聯想到海洋 天空 宇宙 純淨的藍色表現出一種美麗 冷靜 理智 安詳與廣闊 易智言導演用藍色為我們呈現了一部清純而冷靜的影片 這部影片至今仍是華語青春片難以逾越的山峰<藍色大門&
  • 為你敞開《藍色大門》
    初看《藍色大門》就有種讓人很安靜的感覺。這部影片沒有現在那些青春片的劇情和基調,它很簡單,很乾淨,很清新。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感覺。本以為會出現亮閃閃的藍色大門,但自始至終都沒看到,我想,藍色大門就在我們心中,那對青春愛情的嚮往。
  • 《藍色大門》我們都是林月珍
    《藍色大門》看過兩遍,最直觀的感受是真實 純潔 不設防夏天好配青春哦我們都是林月珍,那個怯懦的,害羞的,真實的林月珍。躲在某個角落,偷偷的看暗戀的人,害羞地把你的一切告訴給自己的密友。把一個男生的名字在練習本上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寫,天真地以為他可以感覺到。
  • 你推開那扇《藍色大門》了嗎?
    青春就像一道藍色的大門,把80、90、00後的觀眾們隔成了門裡人和門外漢。在80後滿18歲的時候,有青春片《藍色大門》正流行。推開了青春那扇藍色的大門 ,你便真得長大了!學業升級為工作賺錢,戀愛成了婚姻、孩子、房子,與父母的關係也要按雙倍算……於是,進入藍色大門的人成了
  • 電影時光|《藍色大門》,青春就這麼過去了
    桂綸鎂高二時在西門町逛街,被《藍色大門》的工作人員相中,她的乾淨氣質讓導演易智言認定桂綸鎂就是孟克柔的不二人選,由此踏上演藝之路。彼時的桂綸鎂就像一個五官還沒完全長開的「假小子」。男孩子般的短髮,素麵朝天,大部分時候都沒有什麼表情,有種寡淡的好看。孟克柔和張士豪的相遇是因為一個只可能屬於青春的「玩笑」。
  • 青春啊《藍色大門》
    有些人說不懂,青春裡的故事跟藍色大門有什麼關係?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但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青春。青春是什麼我說不清,但我知道青春是藍色的,清新的藍色,朦朧的藍色,怡人的藍色,——憂鬱的藍色。青春的憂鬱說不清原因,因為幾乎沒有原因,就是困惑,放不下,理不清。
  • 《藍色大門》:我們都有著自己渴望的未來
    有的時候真的很想再回到十幾歲的時候,去打開那一道藏在記憶裡面的藍色大門,去重溫一下裡面那些溫柔的對月,也重新去解讀一下它想要給我的那些信息,那一道門裡面,有衝動,有困惑,有愛,也有甜蜜,還有很多屬於那個時候的不知所措。
  • 這部美版《藍色大門》裡,最閃耀的卻是異性情感
    >▲ 《好想做一次》另一方面,「代追」、替身寫信這些追愛戲碼,又無法不讓人聯想到諸多的臺灣青春片,比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藍色大門
  • 沃爾沃這支文藝大片,有《藍色大門》內味了!
    19年後,沃爾沃邀請陳柏霖、桂綸鎂出鏡推出《藍色大門》續集,讓張士豪與孟克柔再續情緣,將那些少年憂傷一掃而光,為大眾上演了一波回憶殺。短片開頭,桂綸鎂就以「很久很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的靈魂拷問作為開場,瞬間將大眾的記憶拉回到19年前的那個夏天。
  • 青春的諒解-<藍色大門>之於<盛夏光年>
    文/斯嘉麗 暖暖的午後陽光裡,適合眯著眼睛含著笑,細細體會《藍色大門》後面青春的點滴。 《藍色大門》和《盛夏光年》確實很不同,雖然前者的名字更容易讓人聯想到抑鬱,而事實上,後者無論色彩、音樂、對白、情節,都讓人莫名的不知所措,從頭到尾,都在尋找成長對抗的對象,最終恍然大悟,黯然神傷。
  • 《藍色大門》 每天一段最美對白
    NO.15 《藍色大門》你什麼意思?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高中女生孟克柔喜歡的女生林月珍暗戀男生張士豪,孟克柔出面把林月珍介紹給他,而他喜歡的卻是孟克柔。】 [張士豪躲開林月珍到體育館裡找孟克柔。 孟克柔:月珍呢?
  • 【藍色大門】百度雲資源1080P高清中字
    求關注♥麼麼噠片名:藍色大門類型:劇情 / 愛情 / 同性豆瓣評分
  • 《藍色大門》——回不去的青春最美好
    囧翰說經典:劇情片《藍色大門》。《藍色大門》宣傳照大多數人都會經歷自己的青春時光,每段青春時光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藍色大門》或許就是一類人的青春回憶,或許它不易感知,但卻很真實。
  • 《藍色大門》取景地被拆,桂綸鎂陳柏霖重聚,又一波回憶殺上演
    原來作為電影《藍色大門》中經典場景取景地的臺北師大附中遊泳池,要在近期被拆除了。在拆除前呢,師大附中為師生們做了一場泳池露天放映,放映的電影正是《藍色大門》。而且師大附中還邀請到了《藍色大門》的導演易智言和主演前來觀看,也就是桂綸鎂和陳柏霖,可以說是很用心了。
  • 《藍色大門》單車疾走的青春
    臺灣電影《藍色大門》,桂美倫、梁淑慧和陳柏霖主演 電影裡兩個踩著單車的青春男女,有著飛揚的髮絲和無邪的面孔
  • 《藍色大門》導演的新作,是拍一部中國版好萊塢電影
    《好先生》劇照(圖片取自豆瓣電影)在這項合作當中《緋聞男女》將會是其中一個子項目,而這部電影也將由臺灣導演易智言執導,他最知名的作品為 2002 年的《藍色大門》,這部是由陳柏霖和桂綸鎂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由於電影口碑良好,使得兩位主角知名度大增。此外,也掀起臺灣青春校園電影的風潮。
  • 藍色大門為我們敞開著,邁出去,就告別了青春!
    也許藍色大門代表著十六,七歲的一代對於美好生活的無限懂憬和嚮往,那時的我們可以很輕鬆的拋開一切煩惱,盡情,無憂無慮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共同騎著自行車沐浴在陽光下,自由的享受著單純的生活所帶來的幸福感.單車,風箏,手裡的便當,白雲和藍天,大海,這些青春一類的道具又一次被導演用在了影片中
  • 豆瓣日曆 2020年8月25 日《藍色大門》
    今日主題影片:《藍色大門》。 《藍色大門》(英語:Blue Gate Crossing),2002年由中國臺灣導演易智言執導的電影,曾獲2002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展示,及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