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改編,這個男人拯救了女性生理期

2021-02-22 花邊閱讀

作者 / 瑪格

一個男人,跑去研發、製作衛生巾。

雖然類似的創業故事這幾年我們聽過很多,但近期上映的電影《印度合伙人》(原名:《護墊俠》),還是讓很多人意外。

電影根據印度草根企業家Muruganantham真實事跡改編,光看名字,我們多半會以為這是那種賺到盆滿缽滿,「同齡人拋棄了我們」的創業故事。

可是,影片主人公與其說是企業家,不如說是位大俠,通過製造廉價的國產衛生巾,他為廣大印度女性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雖然影片豆瓣評分7.7,不算十分突出,但社會意義深遠。因為,他,拉克希米,「拯救了生理期」,破除了「印度6億女性經期恥辱」。

近年來,印度有不少關注女性生存狀況的電影,比如《炙熱》、《廁所英雄》和《摔跤吧!爸爸》。而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印度合伙人》,選擇了一個銳利的角度:月經。

過去,由於關稅高昂,只有不到兩成的印度女性買得起衛生巾,其他人只能在經期使用破布、樹葉甚至土灰,很多人因此患病,面臨生命危險。 

而且,就算健康無礙,生理期的女性也得停止勞動,不能與丈夫接觸,不能呆在主屋,行動處處受制約。

這些都被主人公拉克希米看在眼裡。作為一名好丈夫,拉克希米以捍衛妻子的健康為目標,開始研究製作成本低廉的衛生巾。劇情由此展開。

一部精彩的商業片,總會有個具體的亟待解決的困難。那麼,拉克希米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是技術難題,還是周轉不靈?

都不是。最頑固的阻礙,是妻子、親戚和廣大村民的不理解。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拉克希米瘋了,褻瀆了傳統和宗教,讓家族蒙羞。妻子多次對丈夫說,你不要讓我那麼羞愧,甚至表示,對女人來說,寧願死於疾病,也不願活在羞恥中。 

這句臺詞是不是有點耳熟?讓人想起封建社會裡,為了遵守所謂的倫理綱常,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女人。不過,很難去指責這位妻子,因為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錯誤的真正源頭,是荒謬的社會陳規陋習。

也就是說,《印度合伙人》裡真正的反派,不是具體的什麼人,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羞恥觀:月經是女人的私事,也是文化中的禁忌,關注它是可恥的。

針對月經的羞恥觀,不是印度的特例。 

韓劇《請回答1997》裡,青春期的男女主不小心接觸到衛生巾,陷入啞口無言的尷尬;

有些文化也強調,來月經的女性是汙穢的,接觸過的事物也會變得不潔淨; 

很多人下意識認為,女性來月經,可能對神明不敬。

另外,不知有多少人記得,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上,我國遊泳健將傅園慧,因為在採訪中自然而然地提到例假,被西方媒體盛讚「打破月經禁忌」。

 

關於這些禁忌的成因,有很多種說法。或許它與「談性色變」有關,或許暗含著人們對血液的恐懼,或許透露了對女性的歧視。 

放到個體上,人們的態度也有很大差異。就拿身邊的女性來說,有人像傅園慧一樣毫不在意,也有人如臨大敵,連家族祭祀都不能參加。

但無論成因有多麼複雜,表象有多少差異,那種條件反射的迴避,和滲入空氣的羞恥感,在全世界範圍內切實地存在著。當它發生在宗教氣氛濃厚、傳統文化發達的印度,就更加鮮明,更加有代表性。 

但是,這種羞恥觀,合理嗎?

 

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曾寫過一本《疾病的隱喻》,書中的觀點,對破除月經禁忌倒是有一定的啟發。 

在作者看來,比起疾病本身的痛苦,疾病背後的象徵意義,更讓人壓力大,因為有人不關心疾病本身,卻去評判患者的道德問題,使患者蒙受羞辱。

桑塔格認為,看待疾病最真誠的方式——同時也是患者對待疾病最健康的方式——是儘可能消除、抵制道德評判,不要胡亂聯想。

如果把以上兩段文字中的「疾病」替換成「月經」,也同樣適用。

正如《印度合伙人》裡描繪的,印度的經期女性不僅要忍受身體不適,承擔健康風險,還要因為月經的象徵意義,被外界邊緣化,被輕視和隔離。更何況,月經根本不是疾病,而是正常的生理周期,但當事人卻要承受相似的壓制。

所以,如果真的想改善經期女性的處境,僅僅尋求產品革新是不夠的,還要破除陳舊的思維方式。 

 

片中,拉克希米、女二號帕裡、帕裡的父親、教授家的小孩,都是破除陳舊思維方式的人。 

在他們眼裡,月經就是月經本身,沒有引申出來的那些所謂羞恥的含義。所以他們可以坦然地提到,坦然地參與或協助衛生巾的研製。

後來,通過生產和銷售衛生巾獲得經濟獨立的印度女性,逐漸拋開了思想的束縛。再後來,村民們的觀念也有所改善。直到此時,故事中的勝利才真正到來。 

但《印度合伙人》沒有滿足於此。它還特意強調了一點:丟掉不必要的羞恥觀,不僅幫助了女性,也會拓寬男性的自由,對所有人都有益。


因為「女人強大,母親強大,姐妹們強大,國家才能強大。」

為女性健康奔走的拉克希米,和為了女兒學習烹飪的老父親,他們都不覺得自己有丟人之處。老父親還說,一個男人只有喚醒心裡的女性,才能體會到當男人的樂趣。 

片中,當拉克希米為了試驗產品質量,親自穿上女士內衣,這個很容易被周圍人恥笑的畫面,簡直充滿了可貴的人之氣概。 

拉克希米在演講中說,他是個心思單純的人,沒有雜念。

確實,一開始他製作衛生巾,只是為了妻子的健康,腦中沒有繁文縟節的束縛。 

後來,除了目標漸漸擴大成全國女性的健康,他的想法就沒再變過。

當暴富的機會擺在眼前,他拒絕和大公司合作,選擇幫助貧窮婦女們創業,推廣技術,讓更多印度婦女能用上護墊,努力完成最初的願望。


就像豆瓣網友Dreamweaver所說:「俠之大者,勇於承受世俗的偏見,還能為國為民。

護墊俠的稱謂,拉克希米當之無愧。

你可能還想看

狗十三:那個不懂事的女孩,後來懂事了

豆瓣9.1神片上映,欠宮崎駿的電影票,可以還了

愛電影的人,也會愛這本日曆

你的一切隱私,我都能搜到

相關焦點

  • 9部高分真人真事改編電影
    這9部電影,全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看到故事最真實的一面,也會在故事中觸摸到人類最原始的本性!這9部電影,全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看到故事最真實的一面,也會在故事中觸摸到人類最原始的本性!
  •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珠海這個劇讓人心動…期待!
    別擔心,珠海也要拍一部舞臺劇,名字叫《隔離酒店》,反映的也是疫情期間的故事,而且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該劇根據香洲區某隔離酒店疫情當下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抗疫英雄背後的故事。試戲演員馬驪洪表示,這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戲,根據珠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真人真事改編,意義重大。如果自己能入選,一定會盡最大努力演繹好角色,把這些發生在身邊的感人的故事獻給觀眾。
  • 《民法典》下真人真事改編影視劇的法律問題
    近年來,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視作品越發密集地出現在觀眾視野裡,如《人民的名義》、《中國女排》、《湄公河行動》、《我不是藥神》等口碑與票房雙豐收,再度堅定了市場對真人真事改編題材的信心。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視劇按照取材類型劃分,可以分為三大類:取材自真實人物,以人物傳記劇居多;取材自真實事件,以涉案劇居多;取材自真實歷史,以革命歷史劇居多。不過根據真人真事或歷史事件改編影視劇,可不是想怎麼改就怎麼改,處理不好就可能惹上官司。
  • 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原型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原型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時間:2019-07-03 10:20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原型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正在騰訊視頻播出,該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劇中有一個角色王赦,為殺人犯辯護很讓人不理解甚至有些厭惡。
  • 真人真事改編,少女被囚禁3096天......
    作者:廠長來源:電影工廠(ID:vipidy)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真人真事改編又一次看到這個字眼,在——《3096天》3096 Tage影片主角娜塔莎,是個微胖的可愛女孩。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小女孩是如何度過那麼漫長的囚禁歲月。"14歲時,我好幾次試圖用衣服布條勒死自己,15歲時,我試圖割腕自殺。"
  • 推薦60部真人真事改編|震撼人心的影片
    本期小楓給大家帶來10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部部都震撼人心,希望大家喜歡。1.《深海浩劫》影片根據2010年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改編講述了石油鑽井平臺上的工作人員在特大事故中的生死經歷的故事。《招魂2》影片改編自1977年英國倫敦的北郊恩菲爾德一個家庭發生的靈異事件。算是中等偏上一點點的恐怖片,有一兩個場景有些嚇人。
  • 《勇者行動》主演都是真實的海豹突擊隊員,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勇者行動》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視覺享受,主要原因是這是由真正的美國海豹突擊隊的特種兵飾演的軍事電影。這是真人真事改編,原型是海豹部隊的英雄麥可·蒙蘇爾(Michael A. Monsoor )-2006年阿富汗戰爭當中撲向手榴彈犧牲自己而拯救其他三名隊員。為了紀念這位英雄,美海軍最新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2號艦被命名為麥可·蒙蘇爾號。
  • 當真人真事改編「站」上行業風口,我們看見了電影的力量
    近年來,真人真事改編題材備受市場青睞,成為國產電影炙手可熱的創作題材。回顧去年,國產電影幾乎可以說是真人真事改編題材的天下。2019年的國慶檔,國內票房在短短8日的時間,收穫了超43.57億元的票房成績,創下了歷史新高。
  • 傑米·貝爾主演新片《皮膚》曝光 改編真人真事
    傑米·貝爾主演新片《皮膚》曝光 改編真人真事 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Bryon Widner曾是黑幫組織「溫蘭德光頭黨」頭目,全身刺滿了紋身。2006年婚後的Bryon Widner決定退出黑幫並進行了25次雷射清除手術,去除了面部頸部手部的紋身。當所有紋身清除乾淨後,Bryon Widner和妻子還一同讀了社區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他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經常有人請他參加活動感化別人。
  • 反黑風暴殺青,真人真事改編是否需要原型人物授權?
    該電視劇是以真實案件改編,圍繞公安幹警與黑惡勢力雙方周旋的事跡展開演繹。近年來,由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霸佔了觀眾的屏幕,但是根據真人真事為基礎改編的影視作品,也一直在影視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因為在片頭出現「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會對觀眾有較大的衝擊力,也可以提高影視作品的流量。比如《滾蛋吧腫瘤君》是根據原漫畫作者身患腫瘤而改編的故事;《親愛的》是根據「彭高峰尋子事件」而改編的打拐題材電影。
  • 《舞女大盜》原型索賠4千萬美元-真人真事改編電影的侵權風險
    Jennifer Lopez在北美2019年9月上映的《舞女大盜》中飾演了王牌脫衣舞女郎Ramona,這個角色讓她獲得了今年的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那麼,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視作品應在何種限度內進行改編,涉及到電影原型人物的哪些權利呢?根據真人真事進行改編的影視作品通常會涉及到原型人物的隱私權和名譽權。根據我國《民法總則》,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影視作品中的內容應當基本或大致屬實,不得擅自披露、宣揚他人的個人信息,否則可能構成侵犯他人隱私。
  • 最美逆行者有哪些故事組成 最美逆行者是真人真事改編的嗎
    據悉,《最美逆行者》由《逆行》《別來,無恙》《婆媳戰疫》《幸福社區》《一千公裡》《了不起的兔子叔叔》《同舟》七個單元故事組成,這些故事都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從不同的視角見證人性的溫暖。  《最美逆行者》5月份立項,8月初殺青,從立項、籌備、拍攝、後期到定檔播出,用時僅僅4個月,這個速度也是很驚人的。
  • 全部都是真人真事 2015年十大真實事件改編電影
    在電影的世界中,大多數影片都是作家或者編導們天馬行空的想像改編而來的。但也有一部分影片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而來。在這些影片中我們會看到故事最真實的一面,會在故事中觸摸到人類最原始的本性,2015年的10部真人真事改變電影一起來看吧。
  • 真人真事改編,這N角戀把我看醉了!
    這個女人的存在讓瑪麗感受到了嫉妒和不甘。按理說,情敵相見分外眼紅。但佐赫拉和瑪麗單獨相見,卻用一炮泯恩仇。在皮埃爾的鏡頭裡,女性身體的美被放大,女性的柔軟和脆弱被定格。與其說皮埃爾的照片是珍品,不如說照片中女性的身體是珍品。在瑪麗心中,她和皮埃爾的感情也如珍品一般被珍藏在了照片中。
  • 觸摸人類原始本性,盤點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在電影的世界中,大多數影片都是作家或者編導們天馬行空的想像改編而來的。但也有一部分影片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而來。在這些影片中我們會看到故事最真實的一面,會在故事中觸摸到人類最原始的本性,10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一起來看吧。
  • 60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震撼人心,好幾部堪比大片
    上一期小楓給大家帶來了10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部部都震撼人心,這一期繼續給大家補上,希望大家喜歡。11.《地心營救》影片改編自智利真實礦難事件,講述33個男人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被困地心深處,出路被塌陷的巖石全部封死,他們沒有放棄求生欲望,他們齊心協力,最後獲得勝利的故事。
  • 某瓣評分8.1《風雨哈佛路》,真人真事改編,平淡溫馨的勵志電影
    某瓣評分8.1《風雨哈佛路》,真人真事改編,平淡溫馨的勵志電影 原標題:某瓣評分8.1《風雨哈佛路》,真人真事改編,
  • 陳可辛新片聚焦「打拐」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圖)
    陳可辛新片聚焦「打拐」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圖)   「這部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想通過一個打拐故事帶出社會不同層面的問題。用四個字概括就是『人間有情』。」陳可辛在見面會上透露,故事的靈感來源於央視新聞一條關於「打拐」的消息。當被問及「打拐」題材與劉德華主演電影《失孤》「撞車」時,陳可辛表示,拍電影題材雷同在所難免,雖然會有一些壓力,但壓力也能使他更好地拍電影,取得新進步。
  • 真人真事改編,年度最催淚的電影終於來了!
    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同樣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全身癱瘓的羅賓的傳奇,關於生死與愛情——《一呼一吸》它根據《BJ單身日記》的製片人喬納森的父親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導演是安迪·瑟金斯。或許你不熟悉這個名字,但你一定記得《魔戒》中的咕嚕和《猩球崛起》中的凱撒。
  •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童年的許諾》
    《童年的許諾》是一部真人真事的傳記電影。情節內容主要改編自法國作家羅曼·加裡的小說《我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