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非常火的喜劇類節目《脫口秀大會》。展現的是中國脫口秀行業的前輩和新秀們對於段子的創作力和表演力。
有一說一,節目做得挺好的。
節目中的演員有點用諧音開玩笑,有的用職業開玩笑,有的用性別開玩笑,還有直接拿自己年齡開玩笑的,各種段子都有,只是唯獨少了一種段子——葷段子。
因為葷段子,其實是所有段子裡面,最難拿捏的一種。
如果講的不夠葷,就沒了趣味性,講得太葷了,就變成了下三濫。
所以,很多人給講葷段子的行為做了個比喻:開車。
開車開好了,效果滿堂彩,大家捧腹大笑。
開車翻車了,連人帶車垂落懸崖,十分尷尬。
那麼全世界最會開車的人都在哪裡呢?
答案:中國古代
歷代的中國人文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老司機,之所以說他們是老司機,是因為,他們能用一個又一個的黃段子,表達自己對吃人禮教的不滿,表達自己對封建思想的嘲笑。
不信,你看看下面這個《笑林廣記》裡面的葷段子。
張三好賭,日夜不歸,賭到一文不剩,只剩一個老婆,於是把老婆壓給賭檔老闆。結果沒幾局,老婆也輸掉了。
張三對老闆說,再多賭一把好了。
老闆說:「講絕了賣老婆,老婆輸了,你拿什麼賭?」
張三回答:「說出來你不信,我老婆到現在還是完璧之身,所以價格應該高些。」
老闆說:「你結婚這麼久,老婆怎麼還是完璧之身?我不信」
張三對老闆說:「你仔細想想,我自打成親以來,哪天不是在你這裡過夜,什麼時候回過家?」
讀第一遍,你覺得他是在嘲笑一個不顧家業的爛賭鬼。
但是你多讀幾遍,就會發現,它嘲笑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裡「處女更加值錢」的愚蠢貞操觀。
古代人別出心裁的葷段子
按道理來說,在封建等級嚴格,三綱五常分明的中國古代,是不應該有很多葷段子的。
事實恰恰相反,中國古代的葷段子,葷出了風格,葷出了水平,甚至葷出了思想境界。
《笑林廣記》裡,收錄了大量的葷段子,其中嘲笑的,大多數是封建時代的各種男性形象,包括新婚之夜的新郎,結婚多年的老翁,一生不曾見過女人的和尚,還有假正經的書生等等等等。
這裡的每一個形象,都有屬於它自己的特色和寓意。
比如當老翁這個形象出現的時候,多數代表年老體衰,對性生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男人形象,這類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擅長給自己的性無能找藉口。比如下面這個段子:
一個老翁以倒賣古董餬口,回到家卻總是騷擾自己的兒媳婦。媳婦不堪其擾,告訴婆婆。
婆婆想了個辦法,自己睡到媳婦的被窩裡去,老翁回來後,把手伸進兒媳婦的被窩裡,毛手毛腳。
黑燈瞎火的,老翁卻不知道自己摸得是相處多年的老太婆,只以為摸得是年輕漂亮的兒媳婦,一邊摸還一邊稱讚。
結果老太婆掀開被子臭罵了老翁一頓:臭老賊,一件舊東西也不識,還賣什麼古董!
這個段子,通過老太婆的嘴,嘲笑了喜新厭舊而且為老不尊的老人。
除了老翁,《笑林廣記》裡面的葷段子,調笑最多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和尚。
古代有句話:和尚是色中餓鬼。
因為職業的原因,他們的性生活一直是被壓抑著的,在環境的限制下,他們接觸不到女人,所以只能把小和尚、小道士當作洩慾的對象。
和有著龍陽之好的人不同,嘲笑和尚的葷段子,多數用來表達對封建壓迫和禁慾的宗教思想的反抗。
比如下面這個段子。
老僧往後園出恭,誤被筍尖搠入臀眼,乃喚疼不止。小沙彌見之,合掌云:「阿彌陀佛,報應啊!。」
小僧之所以說報應,是因為平日裡老僧經常對他做同樣的事情。
這類僧侶的葷段子,代表著正常人的性慾受到壓抑時的一種變相發洩,和尚們一方面需要依靠自己的職業獲得生存,另一方面又無處安放自己作為一個生物的天然本能,他們背負著生存壓力和欲望解脫的雙重困擾。
在古代的葷段子裡,也有很多女性的形象出現。
她們多數被描繪成欲求不滿的饑渴蕩婦的形象。
一女未嫁人,對性生活一無所知,偷偷問她的嫂子:「性生活真的快樂嗎?」
嫂子說:「沒啥意思,只是為了周公之禮,夫妻的責任罷了。」
後來這名女子出嫁後回娘家省親,偶遇嫂嫂,一見面即笑著罵她的嫂嫂:「好你個說謊精。」
有人認為,這是對女性的汙名化。
是的,沒錯。
但是我們要看明白,這汙名化背後可恥的人到底是誰。
夫妻之間,表達自己的性需求,是可恥的嗎?
當然不是。
那麼為什麼一個表達自己正常需求的女人,會被人嘲笑呢?
因為那個社會環境下,正常的性觀念,已經完完全全地,被扭曲了。
是什麼造就了古人的葷段子文化?
一般來說,宋朝以前,中國古代人的性觀念,相對是比較保守和封閉的,到了宋朝,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觀念,讓本就保守的性觀念,被進一步壓抑和束縛。
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將人類的基本欲望和生存需求,壓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迎來的只能是更加劇烈的反彈。
腐儒們僵化的倫理觀念成為判斷民眾言行舉止的唯一標準 的時候,對於偽道學的一種反彈性社會思潮 的文學化表達,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道學家們主張犧牲女性的利益,來維護封建的婚姻制度,比如三從四德,比如七出之罪。
但是這種對女性的壓榨和扼殺,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女性徹底成為了一種象徵財富和地位的符號。單一的女性,不再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而是被當成可以像商品一樣買賣和交易的貨物。
這樣的情況最終傷害的不僅僅是女性,還包括了底層的男性,和失去話語權的男性。
那些因為女性被物化,無法享受正常的婚姻和戀愛自由的男性們,已經和曾經被他們物化過的女性一起,成為了封建社會的祭品。
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一大批葷段子就應運而生了。
悲劇之所以讓人痛苦,只是因為它把美麗的東西,摧毀給人們看。
而葷段子之所以好笑,就在於它違背了社會中存在的禁忌。一個又一個的葷段子,肆無忌憚地嘲笑著道貌岸然的道學先生,一次又一次地無情解構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畸形現實。
作者:範師傅,拾文化(ID:shiyafengshe),以理性的姿態看待人和物,以文化的底色,傳達情感、新知、文化和生活。文化改變生活,信仰照進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