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臺的時候知道了這部關於幸福的電影《幸福的拉扎羅》,跟著主播的講述走進了老好人拉扎羅的世界。恰好在群裡和朋友們討論關於幸福是什麼的問題,所以帶著對幸福的好奇看完了這部影片。
故事的背景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這裡居住著淳樸的村民和一位被他們稱作「主人」的侯爵夫人,我們的拉扎羅就是其中的一個農民。
在影片的開頭,伴隨著一陣鄉村特有的蟲鳴聲在夜色下,主人公拉扎羅進入了我們的視線,他可能是最沒有主角光環的主角了。
如果按照時間線來看,整部影片都停留在影片開頭他剛剛出現的那一幕,如果稍微缺少耐心很可能中途棄劇,不知所云。只有看到後半部分,才能稍微感觸到影片的深意,豆瓣評分給到8.6也就不足為其了。
電影有很多可以去聊的細節,我們今天只聊幸福這件事情。「你幸福嗎?」像是一個世紀之問,人人苦苦探尋著其中的奧妙,拉扎羅給我們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影片中的拉扎羅是一個沒有什麼存在感的人,他任勞任怨,不懂得拒絕,聽每個人使喚。他並沒有先天的生理問題,所以這種好意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異常自覺的。
全片看下來我們是幾乎感受不到他的情緒的,這是一個乾淨的有點可怕的人,沒有所求,沒有攀比,沒有慾念,更沒有對人生的不公和生活艱難的感嘆。儘管他的身上散發著帶著鄉土氣息的善意,但在我們普世的價值觀裡,這樣老實巴交的一個「窮人」算不上幸福的。他的幸福又來自哪裡呢?
在我們的視角下,即便是作為受害者,在侯爵夫人的謊言裡不算太壞的農民們,依然保留了人性中自私自利的一面,拉扎羅是個特例也是衝突的。或許在某一刻他也有過自己的不解,本能的善意讓這些都拋之腦後,在他的世界裡幫助別人,多做事情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很容易地聯想到了《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他們有著同樣誠實的外表和樸實無華的內心,和拉扎羅不同的是,許三多更有人情味兒一些,他可以為了別人犧牲自己但會他會流淚、憤怒。拉扎羅像是許三多式人物的升級版。
我們的生活中是否有這類人呢?想一想宿舍裡那個幫大家充飯卡、帶飯、打熱水、記作業的人,在辦公室幫大家拿快遞、列印文件、搬東西的人,還有我們的家人們。能夠遇到他們是我們的福氣。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回憶下,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是不是會感到一定的喜悅?筆者不提倡拉扎羅式的利他,但生活中為別人著想的舉手之勞也可能成為你的幸福來源哦。
還有一個幸福的線索是關於他和侯爵少爺的友誼。
時空穿越到新世界的拉扎羅終於找到了少爺,解釋了自己當天為什麼沒有去山上,這之後如釋負重。而在得知當年侯爵夫人一家的「遭遇」後和少爺現在的窘迫的處境後,拉扎羅破天荒式的拿起了「武器」想要去討個說法。 在影片結尾,想要為侯爵夫人要回沒收的財產的拉扎羅被市民打死,為拉扎羅式的幸福畫上了句號。
我們拉回到他和少爺的這條線上。
少爺第一次與村民們打招呼時,只有拉扎羅做出了回應,之後是他幫少爺找到了可以寄居的山洞,為他逃避母親虛偽世界找到了避風港,還每天為他送吃送喝,陪他玩。即便是被要求劃破手指配合製造綁架的假象,他也沒有拒絕。這段不太搭的友誼關係裡,好像只有拉扎羅一個人在付出。
如果可以置身拉扎羅的世界,你會發現在侯爵夫人兒子的相處中他是快樂的,影片中兩個人的交流部分並不多,但拉扎羅在遇到少爺之後有了惦念,有了不同於他大部分時刻的情感。哪怕這種情感是愧疚,都給了他的人生一種不同的體驗。所以某種程度上,少爺的出現改變了拉扎羅。
要知道當一個人內心中有了極其渴望的東西,甚至可以抵擋住時光的流逝。如果不是珍惜與少爺的友誼,墜崖後的他會醒來嗎?我想不一定。
從拉扎羅的身上我們也可以明白,關於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我們不需要過度關注外界的看法,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關於這部影片就分享到這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也祝願大家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本文由阿呆冷冷原創,轉載請註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