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近期南方強降雨:為什麼持續這麼久,強度這麼猛?

2021-01-10 四川在線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7月4日至10日,重慶、貴州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記者就此專訪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研究員黃磊、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等專家,多角度詳解近期南方強降雨之兇猛。

一問:近期南方暴雨有多暴烈?

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近期南方暴雨之強可見一斑。

氣象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帶北抬至長江中下遊一帶,多雨中心位於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計降水量超過800毫米。

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比如在7月4日至10日的強降雨過程中,湖北黃梅、浠水,江西吉安、峽江,湖南隆回等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極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重慶、湖南、江西、上海、廣西、四川等省份共計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

暴雨給長江流域防汛帶來了壓力,6月1日至7月9日,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到369.9毫米,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二問: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一個令人揪心的問題是,與1998年我國南方特大暴雨事件相比,此次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降水如何?

「綜合考慮範圍、持續時間和雨量發現,6月27日以來(截至7月9日)的我國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1998年第一)。」 翟建青說。

與1998年洪水相比,今年6月27日至7月9日的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等特點。從區域上來看,1998年暴雨過程覆蓋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超過250毫米區域集中在江南北部及廣西東部等地;而今年暴雨過程位置偏北,集中在江淮、江漢東部、江南大部及重慶、貴州等地,超過250毫米區域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

三問:近期南方暴雨為何陷入「車輪戰」?

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頻繁出現強降雨過程。其頻繁性不僅體現在強降雨過程多,而且強降雨一輪接一輪,間歇期非常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馬學款解釋,這主要與今年6月以來的大氣環流形勢有關。

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具體來說,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而持續發生。

四問:是否梅雨在作怪?

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增多,氣候似乎越來越反常,那麼此次持續強降水背後是異常的氣候在作怪嗎?據王永光介紹,引發此次強降水過程的是一隻「怪獸」——梅雨。具體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

今年江南地區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而梅雨的「主戰場」——長江中下遊地區在6月9日就已經入梅。原來,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時間偏早,並且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線位置偏北,二者共同導致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

此外,這隻「怪獸」還從其他地方獲取能量,導致梅雨鋒偏強。2019年秋季發生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副高顯著偏強。與此同時,中高緯度經向環流發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在向長江中下遊地區移動過程中爆發偏強。由此,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交匯,致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也明顯偏多。

五問:未來雨帶如何移動,防汛壓力是否會減輕?

7月以來,我國主雨帶維持在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遊地區。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帶階段性北抬。

短暫的間歇期之後,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7月13日至16日,主雨帶又將南落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在此期間,主要強降雨區域會出現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重慶東部、貴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還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馬學款提醒說,這與4日至7日強降雨雨帶有較大的重合度,需要關注降水的疊加影響。

即使7月中下旬雨帶東段北抬,長江流域防汛的壓力並不會減輕,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明顯降水依然會給水位高位運行的江河庫湖帶來威脅。

六問: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會愈加頻發嗎?

每一次大暴雨、高溫、颶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時,都可能是大自然在給人類發出警示信號。那麼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是:未來,這樣的極端事件會越來越頻發,甚至成為一種「新常態」嗎?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出,21世紀全球部分地區的高溫和暴雨事件將趨多,乾旱程度將加劇,威脅各國糧食、水資源和能源安全。

「雖然目前很難將單獨的一次天氣氣候事件(比如南方暴雨)直接歸因於全球氣候變暖,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確實在增多增強。」黃磊說。

事實上,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溫度和極端溫度都呈顯著升高的趨勢,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強度更強、發生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的特點。

氣候模式的預估結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未來全球範圍內一些極端事件的出現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將顯著增加,到21世紀末陸地區域高溫熱浪事件的發生概率將是現在的5-10倍,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也將有所增加。

因此,進一步增強我國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已經迫在眉睫,需要將應對極端災害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強化極端災害的風險防範措施,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強化生態和環境氣象服務,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記者 趙曉妮 吳鵬)

相關焦點

  • 今年,南方暴雨為何這麼猛?
    今年,南方降雨導致洪澇災害已造成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0餘省份上千萬人受災。  今年南方的雨水為什麼這麼多?未來的天氣形勢走勢如何?中新社發 張浩鉞 攝  雨一直下  近六分之一國土雨量超200毫米  回顧剛剛過去的6月份,南方地區共出現5次大範圍降雨天氣過程,從6月2日至7月2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31天發布暴雨預警。
  • 往年「譁啦啦」,今年「轟隆隆」,南方暴雨為何這麼猛?
    如果說以往南方雨季是「譁啦啦」,今年簡直就是「轟隆隆」,中央氣象臺連續一個月發布暴雨預警。每年6月開始,我國中東部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但今年的6月尤為特殊,暴雨範圍廣、強度大、雨量大。今年,南方降雨導致洪澇災害已造成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0餘省份上千萬人受災。今年南方的雨水為什麼這麼多?
  • 今日「小滿」南方進入雨季 新一輪強降雨來襲
    央視網消息: 今天(5月20日)進入小滿節氣,俗話說「小滿,江河易滿」,小滿節氣意味著南方進入降水集中的雨季。從今天開始,我國江南、華南等地新一輪降雨開啟,中央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預警。
  • 同道大叔問AYAWAWA:你為什麼紅這麼久?
    主持人(姚長盛):如果讓你現在讓你選擇能投的三個網紅,就是變現價值大的會選誰?   同道大叔:我旁邊的三位。主持人(姚長盛):這就很會聊天,說一下為什麼?    同道大叔:首先潘總所在的行業絕對是高淨值盈利的,而且這幾年地產行業蒸蒸日上。
  • ...將在今天晚些時候給維德角群島帶來熱帶風暴強度的大風和強降雨。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熱帶低氣壓已幾乎成為熱帶風暴,預計將在今天晚些時候給維德角群島帶來熱帶風暴強度的大風和強降雨。2020-09-07 22:35:10來源:FX168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熱帶低氣壓已幾乎成為熱帶風暴,預計將在今天晚些時候給維德角群島帶來熱帶風暴強度的大風和強降雨
  • 《瞄準》了這麼久,為什麼卻越來越荒唐了?
    《瞄準》了這麼久,為什麼卻越來越荒唐了?文/長安18子近期,有一部比較好看的電視連續劇《瞄準》,正在上海衛視和浙江衛視上同步熱播之中。該劇以松江市解放初期,公安局專案組一班人員與國民黨暗殺小組水母組和潛伏特務之間,展開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暗殺與反暗殺鬥爭,並與前線幾十萬大軍的命運密切聯繫在一起。本劇由黃軒、楊赫、楊採鈺、李溪芮等人主演的動作劇。
  • 成如祥醒久飲是什麼?為什麼這麼火?
    2019年年末,河南成如祥旗下產品,「醒久飲」開始爆火,同時產品已經走進國內的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等)並且接觸過的第一次的人,都會購買第二次,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款產品這麼火,今天我們走進「成如祥」的背後,為大家揭秘。
  • 強降雨持續多天襲粵 省防總緊急調派搶險設備赴粵東
    受強降雨影響,螺河、練江、西枝江、榕江、琴江等河流水位快速上漲,出現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練江汕頭市潮陽區銅盂河段19時水位16.11米,超過警戒水位(14.80米)1.31米,超歷史最高實測水位。全力轉移危險區域群眾30日,強降雨繼續影響廣東,使多條河流水位快速上漲,並給汕頭、揭陽、惠州、深圳、東莞、中山等地帶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 有了三峽為何防汛還這麼緊張?你的問題,這裡一一解答!
    「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持續發展,18日8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6.1萬立方米/秒。這是今年入汛以來抵達三峽的最大洪水,本就緊張的長江防汛形勢更加嚴峻。目前長江汛情到底怎麼樣?為什麼有了三峽工程,今年的長江防汛還這麼緊張?
  • 今年冬天為什麼這麼冷?
    本文轉自【深圳發布】;今天周末,就想問一下深圳的小夥伴們:「中午了,你們現在離開了心愛的被窩沒?」小編一大早就開始了打工人的旅程 在這瑟瑟發抖的天氣裡不少小夥伴們都在問:還要冷多久? 別急!這就來揭曉~深圳市氣象臺預計,本次寒冷過程還將持續4天。
  • 杭嘉湖地區連續三天出現強降雨 未來三日或持續大雨
    據目前資料分析,受副熱帶高壓南落影響,梅雨帶有所南壓,預計未來三天浙北南部和浙中地區將持續大雨暴雨,其中7日杭州中南部、衢州北部、金華西部等地部分有大暴雨,8日杭州西部和南部等地局部大暴雨。氣象部門提醒,近期浙北和浙中西部地區持續出現強降雨,雨強大,累計雨量大,江河水庫水位高,預計未來三天該省中北部地區仍有較強降雨,發生小流域山洪、城鄉積澇、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風險極高。
  • 為什麼每年的這個時候就會是梅雨季節?南方的梅雨天啥時候能走?
    梅雨,又稱為南方的第五個季節。今年的梅雨比以往來得更猛了一些,南方早已全方位開啟「梅雨」模式。連綿不絕的陰雨天外,還有「見縫就鑽」的溼氣。牆使溼的,地磚是溼的,一切碰得到的物體都是溼的。梅雨季也不用出門買菜,家裡就是一個野生蘑菇園,牆角長蘑菇、拖把上也長蘑菇。南方的梅雨天,到最後都是拼內褲的庫存此前數據顯示,天貓 618 兩天時間就售出了828萬條內褲。
  • 強降雨接連來襲,四川盆地遭遇暴雨「車輪戰」
    從8月14日開始,省氣象臺的暴雨預警級別連續升級,從藍色到黃色再到橙色,預警範圍一天比一天大、強度一天比一天高。 過去30天,強降雨接連來襲,四川盆地遭遇暴雨車輪戰。新一輪降雨從8月14日夜間開始,15日開始加強。 省氣象臺專家指出,此次降水過程覆蓋範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強降水落區主要在綿陽、德陽、成都、眉山、雅安5市和廣元西部、樂山北部及漩映地區。
  • 南方,炙烤模式開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熱熱熱熱…… 隨著影響中國的主雨帶向北抬升至黃淮一帶,未來一段時間,淮河流域將有強降雨,防汛壓力逐漸增大。未來幾天,南方地區盤踞已久的強降雨有所減弱,不過,高溫酷暑已在南方多地展開。 資料圖:7月14日,長江洪峰過境後的漢口江灘公園。 鄒浩 攝 主雨帶北抬至黃淮 南方暴雨漸歇20日,中央氣象臺終於解除連發了一個多月的暴雨預警,長江中下遊的強降雨有所收斂。
  • 張口就來,官媒對南方水災沒有報導?
    視頻中千裡澤國的畫面實在是過于震撼,以致於一些網友都糊塗了:這麼嚴重的災情,怎麼就沒有看到官媒進行報導呢?評論區裡也有一些網友表達同感:根據這些文字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堅信官媒沒有報導過南方水災的網友,語氣並不是那麼地和善。
  • 【黃山近500年古橋被衝毀】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安徽黃山屯溪區一座...
    2020-07-07 13:36:27來源:FX168 【黃山近500年古橋被衝毀】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安徽黃山屯溪區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橋,屯溪鎮海橋被洪水衝斷。
  • 南方半年4個雨季 南方雨季是幾月份持續多長時間?
    南方未來半年4個雨季是什麼情況?近日,太陽來到南方短暫「營業」,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南方陰雨天又要回來,2月26日起,南方雨勢將再度加強,陰雨天氣將再度上線。不僅2月份的雨不會停,據統計,未來半年,南方至少還有4個雨季,春雨細綿綿、清明雨紛紛、梅雨下不停、夏季暴雨猛…南方雨季是幾月份持續多長時間?一般南方雨季為4-9月,中間7、8月較少一些。4月清明時節,春雨不斷,到了6月梅雨季節帶來。
  • 「北涼南熱」秋雨漸多 川黔滇等地降雨持續
    9月8日開始,我國華西地區連遭強降雨的侵襲,同時,西北東部以及華北地區出現降雨,新疆北部也迎來降溫降雨。另一邊,南方部分地區還處在高溫之中。此輪天氣有何特點?對於近期天氣需要注意防範哪些方面?對此,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
  • 近期為什麼開對公帳戶這麼難?你不知道的金融詐騙內幕……
    近期翰林君收到很多客戶的反饋:「對公帳戶為什麼這麼難辦?被銀行反覆駁回3次?前後耽誤了將近一周時間,以前好像審查沒有這麼嚴格啊?!」怎麼銀行突然如此加班賣力?是為了業績考核?還是升職加薪嗎?別天真了。近期,深圳警方對該類案件打擊力度的不斷增強,因此大家獲取對公帳戶的難度才會不斷在增加。深圳警方將依託「打財斷流和圍剿黑產」反詐新機制,用足用好國家出臺的法律武器,加大對買賣銀行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電詐黑灰產違法犯罪案件的研判打擊力度,為全省乃至全國探索更多反詐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