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人類之中,凡是堅強、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 ——威爾·羅傑斯
如今我們享受著這和平盛世,可是還有誰能記著這所有一切都是靠一個個英勇的前輩,用身軀,靈魂從敵人手中換來的。年僅19歲的董存瑞參加革命,為國捐軀,拋頭顱,灑熱血,為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樹立榜樣。我們小時候後不懂得犧牲,不懂得什麼是來之不易的和平,董存瑞便是我們的榜樣,他的"存瑞精神"教會了我們老一輩革命英雄是如何用這樣的精神,保家衛國。但是他建功立業卻不幸犧牲後,他們的家人處境如何?究竟受到了什麼待遇?恐怕他自己也很難料到。
初出茅廬,投身祖國
董存瑞兒時家境不好,家裡人沒有經濟條件供他念書,所以董存瑞從小沒讀過什麼書。雖然董存瑞是個毛頭小子,但是他十分熱衷於保護自己的鄉親,並且被他們誇獎聰明勇敢,有這麼多為人稱道的履歷,那時他就成為了兒童團員,後來當選兒童團團長。
在對抗來襲的日本侵略者時,他也曾經因為保護了區委書記而被稱為"抗日小英雄"。這件事情便在當時廣為流傳,身邊的人也以他為榮。由於日後戰功出色,順利的成為了優秀共產黨員。
而他正值風華正茂時,老天卻無情地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一日在奮戰中,日本敵軍在隆化城遭遇董存瑞的部隊,隨即展開殊死搏鬥,炮火連天,硝煙四起。這一波波攻勢進展得十分順利。但隨後他們卻遇上了障礙。
敵人在橋邊修築了一個碉堡。一批批攻勢過後,解放軍的傷員不停地運送至後方,形勢卻一點也沒有好轉。情急之下,董存瑞挺身而出,舉起炸藥包自願炸毀敵軍的堡壘。戰友們沒有想到的是,這竟是他們和董存瑞的最後一面。
董存瑞扛著炸藥包順利抵達了碉堡下,眼裡只見掩護他的通知一個接一個倒在猛烈地炮火中。身負彈藥的董存瑞只見要曝露於敵軍之下,況且沒有供他鋪設炸藥的場地。同胞們接連倒下,此時他心中充斥著保家衛國的決心。這時候,他毅然決然,舉起炸藥包,用身體當炸藥拖,抵擋住密集的炮火,與暗堡同歸於盡。十九歲的身軀就此消逝。董存瑞犧牲了。
董存瑞的家人
董存瑞15歲的時候,便娶了一個媳婦,是按照當地人的規矩辦的。年紀輕輕便談婚論嫁,這種情況直到現在還屢見不鮮。她叫盧長玲,是一個孝順的兒媳婦。當董存瑞犧牲後,她做起了家裡的頂梁柱,照顧好老兩口,盡心盡力。
別人看她這麼辛苦,勸她再找個人過生活,盧長玲卻死活不肯,原因只是不願意看到公公婆婆孤單無助。老兩口也不捨得兒媳婦這麼辛苦。終於,盧長玲改嫁了,不久生下一個女兒後即撒手人寰。這似乎也是老天的不公。
董存瑞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二弟很早就去世了。家裡沒有什麼寄託,董存瑞犧牲後,他的父母悲痛欲絕,不復聊賴。而政府也盡其所能照顧他的父母,希望能在其生活上給予幫助。
董存瑞的弟弟董存金,高中畢業後進入南山堡工作,不久後便進入當地的麵粉廠,幹到退休。也時常體恤父母。他也不曾忘記哥哥的豐功偉績。2018年,他來到董存瑞所埋葬的烈士紀念堂,抓起一把犧牲地的泥土,灑進骨灰盒裡,大聲說道:"哥哥,我接你來了!"隨即失聲痛哭起來。弟弟接回哥哥的屍骨安葬,這種場景觸動了許多人的心。
妹妹叫董存梅,如今健在。高中畢業後在本地的機關工作。在工作中遇上了與自己一生相伴的人,十分幸福。可是,哥哥的死依舊是心中抹不去的陰影。退休後她一直推廣"董存瑞精神",並投資建設希望工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認識董存瑞,了解他的精神,以此來悼念哥哥。
誠然,她用自己的無私,真正踐行了董存瑞精神,這是十分令人欽佩的。雖然由於她哥哥的事情,特別是近年來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報導也把她拉入輿論的焦點。有許多網友惡搞,跟風侮辱這位英雄的事跡,特別是有導演推測董存瑞其實沒有死,他的犧牲只是猜測。
尤其是2007年的董存瑞事件,網絡輿論幾乎一致質疑董存瑞的犧牲是否是真實的。也正因如此,董存梅更加生氣了。氣不打一處來,她決定尋求法律的維護。
是否如同有些人所說的,董存瑞有沒有死?她用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一紙訴狀告了大眾電影雜誌,郭維,中央電視臺,通過此舉打消公眾的疑慮。毫無疑問,她成功了,贏了官司的錢全部投入到董存瑞烈士陵園。真正保護了革命英雄的形象,在大眾心目中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以至於後來的董存瑞紀念館,都是由她呼籲修建的。我國也相繼立法通過了保護烈士家屬等一系列措施。
董存瑞還有一個外甥,是公安人員。不久前被評為奧運會"安保標兵","法治之星",十分光榮。可是蒼天並不眷顧。他在社區一線戰鬥,日日夜夜與病毒的傳播奮戰,緊緊盯著疫情傳單的派送工作,積勞成疾,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體力不支的他倒在了崗位上,突發腦溢血不治,年僅45歲。年輕的生命就此離世。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我們一代代人的艱苦奮鬥,鑄就了我們偉大祖國不斷向前的動力。小時候的我們不懂什麼是犧牲,也不懂家國情懷,董存瑞以他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給我們上了十分生動的一課,教育廣大群眾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董存瑞精神會繼續流傳在我們身邊。儘管我們現在身處和平年代,但是董存瑞精神仍然薰陶這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