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雲發現明代長城古堡石匾額 長城保護員機制見成效

2020-11-21 央視網

  明代石塘路城堡遺

  石塘路城堡,曾是明代北京周邊赫赫有名的軍事要塞,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日,石塘路村的長城保護員發現一塊石匾額,上刻「左輔雄關」四個大字,經專家判斷系石塘路古堡門匾,其印證了石塘路城堡重要的軍事地位,歷史價值頗高。

  匾額被村民視作石塘路的「傳家寶」

  石塘路城堡遺址,位於密雲區石城鎮石塘路村,這裡曾經是駐軍的邊關要塞,作為長城建築,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石塘路城堡北城為舊城,修築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南城為新城,修築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1958年修建密雲水庫,拆除四周城牆,只剩高約1米的殘基。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石塘路村,在村民牛顯金家中,見到了這塊飽經滄桑的青石匾額。匾額一面刻字,從右向左書「左輔雄關」繁體大字,但歷經風化磨損,雙溝刻的字跡已經漫漶不清,中間二字尤為模糊。經測量,匾額長154釐米、寬51釐米、底部厚約25釐米,向上逐漸收窄,邊沿有斧剁痕,字面四邊雕刻有卷草紋飾。

  石匾額為何出現在村民家中?當地長城保護員張如明介紹說,他最近聽村裡的外來務工人員說起,在牛顯金家看到一塊古老的匾額,經核實這塊匾額很可能是石塘路城堡的遺存,隨即向密雲區文物管理所匯報。

  66歲的牛顯金,是土生土長的石塘路村人。10多年前,他在村中發現有人要用這塊匾額砌壩,他將其討要回來並在家中保管。「這是我們石塘路的傳家寶!必須保護好!」牛顯金這樣解釋說。

  而這塊匾額的確被不少人視作寶物。牛顯金告訴北青報記者,家中經營民宿,曾有遊客提出購買匾額,但被他回絕。還有一年冬天的一個晚上,他上廁所時發現,六名陌生男子正準備將匾額裝車運走,他抄起棍子將這夥人趕跑,匾額險些被盜。

  在村民家中發現的石匾額全貌

  石塘路城堡門匾歷史價值頗高

  得知石塘路城堡發現匾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長城專家尚珩親赴現場踏勘。根據匾額發現的位置及其重量較大不便於運輸的特點,他推測這塊匾額原鑲嵌在明代石塘路城堡的南門上。

  如何理解匾額上的文字信息?尚珩解讀說,左輔,顯示的是薊鎮長城的位置,坐北朝南來看正在北京的左邊,即京師左輔,守衛著北京的東側大門;雄關,是指比較雄偉的城堡或關口。

  尚珩談到,這塊石匾額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少,僅有四個大字、沒有落款小字,科研價值一般,但其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非常高。因石塘路城堡遺存較少,這塊匾額恰恰證明古堡當年較高的軍事地位。

  尚珩還指出,這塊匾額保存得很一般,表面字跡磨損比較厲害,字口已經非常淺。因為它是門匾,按說過去匾額刻字應該很清楚,字不清楚人無法看清。建議將匾額移至陰涼通風的室內保存,如果繼續風吹日曬,石匾上的字跡很快就會風化殆盡。

  長城保護員機制見成效

  匾額未來將如何保存?北青報記者從密雲區文物管理所了解到,收到石塘路村長城保護員張如明發現「左輔雄關」匾額的消息,他們連同北京市文研所專家赴現場查看,目前密雲區文管所正協調石塘路村村委會及村民商量石匾額的保存方法。

  能夠發現匾額,得益於密雲區建立的長城保護員機制。密雲區文管所副所長田野介紹說,密雲區共有長城182.1公裡,設立專職長城保護員57人,於2020年1月通過培訓正式上崗,負責日常巡查、上報險情、勸阻攀爬等。在長城專職保護員微信群中,經常有長城保護員向專家反饋問題,工作積極性逐漸提高。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密雲區今年1月組建起專職長城保護員隊伍,截至目前的數據顯示,57名保護員共巡查長城6500餘次,上傳照片20000多張,上報險情10餘次,勸阻遊人攀爬野長城50餘次,有效保護了長城本體安全。通過10個月的成效來看,長城保護員機制必將在未來的文保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

  文並攝/本報記者 崔毅飛

  攝像/本報記者 崔毅飛

相關焦點

  • 北京文博|2020年北京長城文化節拉開帷幕
    日正式啟動讓我們一起走長城、看長城、話長城、頌長城8月8日,由市委宣傳部主辦,市委網信辦、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延慶區人民政府、北京建築大學承辦,延慶區委宣傳部、懷柔區委宣傳部、昌平區委宣傳部、密雲區委宣傳部、門頭溝區委宣傳部、平谷區委宣傳部
  • 破壞長城的行為屢禁不止,還有人把爬野長城當成生意!
    不聽勸阻辱罵保護員擅自爬長城2019年5月,懷柔率先開展長城專職保護員聘任工作,在有長城的九渡河鎮、渤海鎮、雁棲鎮、懷北鎮四個鎮共招聘131名專職保護員,對區域內未開放長城進行保護:勸阻野爬遊客、撿拾長城上的垃圾、隨時發現上報文物險情。
  • 有人把爬野長城當成生意--旅遊頻道_權威全面報導旅遊--人民網
    不聽勸阻   辱罵保護員擅自爬長城   2019年5月,懷柔率先開展長城專職保護員聘任工作,在有長城的九渡河鎮、渤海鎮、雁棲鎮、懷北鎮四個鎮共招聘131名專職保護員,對區域內未開放長城進行保護:勸阻野爬遊客、撿拾長城上的垃圾、隨時發現上報文物險情。
  • 2019CBSA北京密雲美式撞球國際錦標賽下月開賽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2019CBSA北京密雲美式撞球國際錦標賽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大賽將於10月17日至24日在密雲拉開戰幕。這是密雲連續第八年舉辦撞球國際賽事。本次賽事總獎金達180萬元人民幣,冠軍可以獲得24萬元人民幣。比賽雲集了中式、美式(9球)撞球國內外眾多頂級選手以及部分斯諾克選手參加。
  • 河北遷安明萬曆年間發現的長城石碑
    新華社石家莊7月30日電(記者高波)記者從河北省遷安市了解到,在該市徐流口段的長城上發現了一塊長102釐米、寬62釐米、厚13釐米的明代萬曆年間石碑。此碑是長城保護人李巡視時,在徐流口段長城北側第一座敵樓頂部發現的。這座紀念碑由青石製成,表面保存完好,文字清晰。
  • 遼寧最美野長城遭抹平:將被鐵絲網圍起來(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探訪中,澎湃新聞記者並未看到長城保護員。  而按照國家文物局2016年1月28日頒布的《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地處偏遠、未設立長城保護機構的長城段落,長城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文物主管部門可以聘請長城保護員對長城進行巡查、看護。  但澎湃新聞2016年9月27日、29日兩次探訪「最美野長城」時均未看到長城保護員的身影。
  • 「遼寧最美野長城遭抹平」續用鐵絲網圍起來
    中國長城學會會員、遼寧省旅遊攝影協會葫蘆島分會秘書長刁鵬柱的家就在緊鄰這段長城的金家溝屯。常常光顧這裡的他也表示,長城風貌被破壞之後,遊客至少減少了一半,「精確的數字沒法統計,少了一半多是肯定的」。「有好幾個大連的驢友團,因為在媒體上看到修成這樣,都說不來了,我講了半天才說考慮考慮。」劉福生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探訪中,澎湃新聞記者並未看到長城保護員。
  • 蕭艾:關於古長城維修的一些建議,以九眼樓長城景區為例
    小站微信公號28日轉發《重歸雄偉壯美,長城九眼樓兩大險點完成搶險加固》消息後,得到廣泛關注,很多網友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其中網友蕭艾老師的留言,都是非常具體的工作建議,不僅對於九眼樓長城,對於其他長城的保護和利用,也都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所以小編進行了整理,和大家分享。
  • 北京還有這樣的好地方!比故宮長城還有誘惑力,實在太太太美了
    1、頭道梁村在《幸福在重奏》第二季裡,讓明星們歸隱田園的沉醉風景,就在北京懷柔的頭道梁村。這個離北京90多公裡,開車兩個半小時便能到達的地方,遠離都市的喧囂,像是被遺忘在了時光隧道,處處散發著古樸清幽的靜逸。
  • 晉蒙邊界大同得勝堡,古堡長城斷壁殘垣連天際,邊塞風光無限好
    得勝堡在明代時期隸屬於大同鎮,是一處重要的邊塞關隘。明朝嘉靖年間,在此修建綏虜堡,萬曆年間改名得勝堡,與周邊的鎮羌堡、四城堡以及得勝口長城相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的軍事防禦體系。也是在此,明王朝與蒙古韃靼部落滅烽火,啟互市,一代晉商由此興起,帶動了經濟的繁榮和民族的融合。「堡方二裡,高三仞,厚二仞餘,門樓二。"
  • 長城守護者:他走遍每一座烽火臺,說這是山裡人的本分
    與故宮、兵馬俑不同,長城是一個不宜圈起來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它與山川河流融為一體,卻也時常面臨著人為和自然破壞的威脅。目前,中國像賀文希一樣的長城保護者有5000多名,他們分布在2.1萬公裡長城沿線的15個省404個縣,成為基層文物管理部門紮根在長城邊的守望者,守護著中華民族之魂。
  • 長城又被刻字?萬裡長城需要大家的共同保護,而不是傷害!
    7月15日,金山嶺長城文物保護員發現,在一處500多年的古老城牆上出現三處新的刻字,長城文物管理處負責同志第一時間去現場調查核實,並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根據長城刻字姓名立即展開調查。經調取景區監控和預約遊覽平臺,查到了當事人,長城派出所隨即對其進行了傳喚,經查,當事人為夫婦二人,由其丈夫將夫妻二人的名字用鐵釘刻在了長城上,當事人對自己的不文明行為深表愧疚,公安機關對其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並做出了罰款處理,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對長城損毀程度進行了評估,由當事人支付6000元人民幣用於刻字城磚的修復工作。
  • 金山嶺長城享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
    說到北京及周邊地區的長城,一般人馬上就會想起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居庸關長城等。其實,在北京及周邊地區還有許多風光秀麗,各具有特色的長城。比如,金山嶺長城、司馬臺長城、扣箭長城和古北口長城等。 今天,我來與大家聊一聊金山嶺長城。我於2015年國慶節期間有幸瀏覽了此長城,之所以給大家推薦金山嶺長城,是因為它是萬裡長城的精華地段,享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
  • 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世界了解中國的必選,你來過了嗎
    到長城不算豪傑,屈指行程兩萬元,自秦始皇修建長城以來,長城已在中國文明史上存在了兩千多年,在中國大地上馳騁了數萬裡,是人類歷史上雄偉壯麗的建築奇蹟和舉世無雙的文化景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到北京看長城」是世界上了解中國的一種必要選擇。
  • 將軍樓上尋找長城最後一次抵禦外侮的鐵證
    作為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經歷過無數的血雨腥風,如今,古老的城牆上,累累彈孔仍舊依稀可見,昭示著它見證過並不遙遠的滾滾硝煙。萬裡長城萬裡長,一寸山河一寸血。長城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深厚而悠長,在遙遠的古代,長城是歷朝歷代至關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
  • 長城書訊:《中國國家地理》長城報導英文精華冊
    在北京北面的群山之間,長城猶如一道巨龍,蜿蜒起伏,氣勢恢宏。明朝時期,這道長城,連同與之配套的關隘、敵樓,構成了北京的屏障。長城是歷代王朝進攻與防守策略變換的見證者,它的軌跡勾勒出了王朝疆域潮汐般的變化曲線。然而,長城的歷史也同樣令人深思:固若金湯的防禦,拒敵於外的戰術,真的就能換來和平和安寧嗎?
  • 寧夏:縱橫千裡的「中國長城博物館」
    「不到長城非好漢」。提起長城,大多數人都會不禁想起這句名言。但也會有很多人對它的記憶只停留在八達嶺長城的那塊石碑上。殊不知,這個記憶可能會讓人產生一定的地理誤區。此長城非彼長城,話中所提的長城不是指八達嶺明長城,乃是寧夏六盤山下的秦長城。
  • 懷柔長城險情排除 176號敵臺搶險加固通過竣工驗收
    北京日報記者 甘南攝  北京日報記者 於麗爽  鼓閃、開裂、坍塌的牆體得到加固;堵塞水道的積土、灌木被清理,水道重新疏通;堆成小山的坍塌磚石全部歸砌,長城宏偉古樸的風貌重現。  11月19日,北京市2020年10個長城搶險加固項目之一,位於懷柔區渤海鎮莊戶村的懷柔176號敵臺搶險加固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長城險情被排除。
  • 在慕田峪長城塗字「表白」的女孩,又上了長城……
    5月10日,慕田峪公司發現,網上曝出有遊客疑似在慕田峪長城十四號臺(據查實際在7號敵樓)出現不文明行為的圖片,公司第一時間到現場核查並向公安機關反映
  • 山西省偏關縣,因偏頭關而名,明代長城外三關之首
    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中華三關,是明代長城外三關之首,偏關為「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一、歷史沿革1、五代迄宋曾置偏頭砦。元大德三年(1299年)改為關。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築關城於西原河坪,屬鎮西衛;成化十一年(1475年)置偏頭關守御千戶所,老營守御千戶所。2、清雍正三年(1725年)設偏關縣,屬寧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