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陽的「勇士」:Parker Solar Probe衛星

2021-01-08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航天類

太陽系行星際空間並不是空無一物,而是充滿了超音速的等離子體,觀測表明這些等離子體主要起源於太陽,由太陽向外以很高的速度流動,稱為太陽風。太陽磁場被這些向外流動的等離子體攜帶到行星際空間,形成行星際磁場。這些流體合起來組成了行星際介質。無論太陽是平靜還是「生氣」爆發耀斑、日冕物質拋射(CME)等現象,太陽風是一直向外吹的,行星際介質是一直存在的。背景太陽風主要由冕流低速太陽風和冕洞發出的高速太陽風組成,而以CME為代表的太陽爆發活動進入行星際空間後,會給背景太陽風帶來擾動,形成擾動太陽風。

人類探索宇宙深處的腳步留下了不同位置的太陽風的觀測。1959年,蘇聯LUNIK衛星首次進入行星際空間。1962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金星探測器Mariner II探測到持續的太陽粒子流。不久之後一系列的實驗實現了對太陽大氣流經地球的詳細測量,儘管有些不是持續的測量。在五次阿波羅(Apollo)登月計劃中,太空人在太陽風中將金屬箔片展開並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當前對太陽風的觀測中,Helios和Voyager飛船分別是離太陽最近和最遠的衛星:1974年發射的Helios-1衛星,軌道最近距離太陽0.31個天文單位(AU),1976年發射的Helios-2衛星,軌道最近距離太陽0.29個天文單位;而Voyager-1在2017年10月已經距離太陽140個AU,仍在前往更遠的地方。探索火星和金星的衛星PVO和Messenger也提供了多個日心距上的太陽風觀測。

在與地球息息相關的日地連線上,有數顆衛星位於地球前方1500萬千米的L1點,提供對太陽風持續不斷的觀測,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發射的ACE衛星、Wind衛星、SOHO衛星和2015年發射的DSCOVR衛星。OMNI資料庫就利用多顆衛星觀測,能提供超過五個太陽活動周的1個AU處太陽風觀測數據,供科學研究和應用。還有一些衛星的觀測可以探索日球層的三維結構,比如從黃道面以外、甚至太陽高緯度區域進行觀測的Ulysses飛船,以及分別位於黃道面上地球軌道的前方和後方的STEREO-A和STEREO-B衛星。

圖1 Ulysses飛船探測的不同年份的太陽風環境(From McComas et al. (2008).)圖中紅色和藍色曲線表明磁場方向

多個空間探測器的觀測表明,太陽風在不同方向的速度和磁場分布並不是均勻的。有的太陽風速度比較快,有的則比較慢,不同快慢的太陽風究竟來自何方,是否太陽上的不同區域產生了不同類型的太陽風?太陽磁場在這裡扮演了什麼角色?太陽風的速度為何這麼快,它裡面的那些粒子是如何從亞音速被加速到超音速的,具體的物理機制是什麼樣的?太陽時時刻刻都在向外吹著太陽風,然而太陽風的起源和演化仍有很多未解之謎。

2018年,將有顆備受科學界矚目的衛星即將發射,進一步去觀測太陽和太陽風。它就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Parker solar probe(PSP)衛星,它是以太陽風科學的先驅Parker命名的,Parker在1958年就預言了太陽風的存在並提出了相關理論,後來的觀測也證實了他的推斷。這是NASA第一次以健在人物命名太空飛行器,可見Parker的偉大。PSP衛星將於2018年發射,在發射93天後,預計就將到達距離太陽0.16個AU,即35.7個太陽半徑處;藉助金星的引力在88-168天內到達距離太陽0.0459個AU,即9.86個太陽半徑,這是人類靠近太陽最近的時候;預計在2018-2025年期間,將在0.25個AU範圍內繞行太陽24圈。為了承受高達1400攝氏度的熾熱和輻射,PSP將帶上厚達12釐米的碳複合盔甲,勇敢地奔向太陽。

圖2 ParkerSolar Probe衛星

PSP的觀測可以追蹤加熱和加速太陽日冕和太陽風的能量流動,研究太陽風源的等離子體和磁場的結構和動力學特徵,探索高能粒子的加速和運動機制。雖然當前科學家認為耀斑和激波是高能粒子加速的主要機制,但在1個AU處的觀測卻無法證實這一點。PSP能近距離觀測到耀斑、日冕物質拋射,以及激波,有助於研究和證實高能粒子加速機制,對太陽爆發活動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3 ParkerSolar Probe軌道

圖4近距離探測對太陽爆發活動研究的重要意義

PSP將挑戰更近距離觀測太陽,它的觀測記錄可以回答一些長期以來困擾著天文學家的難題,有助於揭示太陽的運行機制,了解太陽與行星、地球的關係,提高人類預測太空天氣的能力,改善會影響地球生命的主要天氣事件,以及協助太空衛星和太空人的觀測。讓我們期待PSP成功飛近太陽,為人類解開更多太陽及太陽風的謎團。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王晶晶(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空間環境研究預報室)|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nssc1958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隨著衛星飛向太空,國產電影太空首飛成功!
    2019年1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火箭成功將帶有電影《流浪地球》片名的吉林一號」光譜02星發射升空。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
  • 美國國家地理英語百科知識講堂:Our Solar System(太陽系)
    You're not a star, but a placewhere gas or rocks swirl in space.早晨,東方的天邊經常能看到一顆明亮的星星,古人叫它「啟明星」,《西遊記》裡那個長著白鬍子、一臉笑眯眯的老頭兒——太白金星,代表的就是它啦。現在我們知道,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
  • NASA 「朱諾號」首次拍攝木星衛星蓋尼米得的北極
    來自:NASA / JPL-Caltech / SwRI / ASI / INAF / JIRAM在 2019 年 12 月 26 日的一次飛行途中,NASA 「朱諾號」探測器飛過木星,飛向太陽系第九大天體蓋尼米得的北極。
  • 「太陽,我們來了!」——專訪中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
    後來,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更多科學家選擇通過衛星進行長時間的觀測。衛星的優勢還在於能夠完全脫離地球大氣的影響,這樣就可以進行全波段的觀測,這也是為什麼要到空間進行觀測。」ASO-S衛星 圖片來源:紫金山天文臺記者了解到,ASO-S搭載三臺有效載荷,用於測量太陽磁場,以及觀測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甘為群為此用了一個新的名詞「一磁兩暴」。
  • ...慵懶」的太陽——新研究發現太陽比其它類太陽恆星更不活躍
    Science:「慵懶」的太陽——新研究發現太陽比其它類太陽恆星更不活躍太陽活動水平代表了太陽輸出磁場能量的變化,也代表了太陽對地球/行星系統的影響力,探究太陽活動水平的演化,是理解太陽系各行星空間圈層演化的重要一環。
  •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王鑫——把衛星當成自己的孩子
    6月24日凌晨,伴隨著清晰洪亮的調度口令,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第一指揮大廳再次迎來「牧星人」特有的慶祝儀式:巨大的螢屏上亮起「大紅屏」,一行「熱烈祝賀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第一次軌道控制圓滿成功」的金色大字在鮮紅底色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10多個小時前,我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飛向茫茫太空。
  • 飛向太陽!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今日首飛
    有效載荷新技術驗證七號衛星、天啟星座第1顆組網衛星、智星一號A星、海絲一號,衛星軌道為太陽同步軌道。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全長約50米,起飛質量約360噸,採用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按照模塊化組合的思路進行研製,充分吸收了在役和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成果,具有良好的繼承性、先進性、適應性和經濟性,將填補我國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3到5噸運載能力的空白,滿足未來中低軌道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 科學家發布迄今為止最「高清」太陽照片:像流動的黃金
    Inouye太陽望遠鏡(DKIST),拍下了迄今為止太陽表面最高清的圖片,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重要的細節。高清圖像裡,太陽仿佛是流動的黃金,展現出太陽作為等離子體複雜的結構,呈現出細胞狀的結構。DKIST捕捉到的細節精確至30公裡(18英裡)寬,每個「細胞」都相當於德克薩斯州那麼大。為人類認識太陽和預測太陽活動,提供了更進一步的素材。
  • 太陽表面到底怎麼樣?
    夏威夷的一架望遠鏡首次拍攝到太陽圖像,揭示了太陽表面的湍流,科學家稱該照片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太陽表面細節。圖像顯示,太陽表面覆蓋著明亮的胞狀區域,每個區域的大小都和德克薩斯州差不多,這是太陽內部熱量傳輸的結果。
  • 水星:快要被太陽「摧殘」得不行了—被牢牢鎖定,還剝奪所有衛星
    水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到太陽的距離只有0.46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0.46倍。我們知道,太陽的引力十分巨大,而且在持續釋放出大量能量。水星距離太陽這麼近,必然會受到太陽的許多影響。實際上,水星確實在不斷被太陽的引力和能量「摧殘」。
  • MAMAMOO solar本月將solo出道,solar碰上誰(G)I-DLE將更勝一籌?
    據韓國媒體報導,本月23日,MAMAMOO成員solar 將攜新專輯回歸,也是繼成員玟星之後的最後一名solar出道成員,也是令人相當期待。MAMAMOO作為獨具魅力的大勢女團,人氣和實力都非常之高,成員四人都擁有不一樣的魅力,solar的高音,輝人的的音色,華莎的性感,汶星的rap,組合而成風格多變的MAMAMOO,而正因為四人的獨具特色的特點,成員輝人,華莎和玟星都分別出過solo.並且都取得相當好的成績,尤其玟星,solo專輯《Dark Side of the Moon》在發售當天的銷量就突破了
  • 太陽爆發「雙響炮」
    圖:SOHO衛星觀測到的太陽爆發現象(左為日冕物質拋射、右為耀斑)。為了說清楚輻射源的分布及對這些分布的物理解釋,有必要從頭說起。大家公認,耀斑是由「磁場重聯」物理過程引起的。這一發現在1994年Nature發表,文章的題目就叫《A loop-top hardX-ray source in a compact solar flare as evidence for magnetic reconnection》。這個工作以及後續的觀測和理論研究對於耀斑物理圖景的理解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應的耀斑也被命名為Masuda耀斑,此類環頂上方的X射線源也常被稱為Masuda類的源。
  • 【全6套 Solar System太陽系英文繪本】電子繪本+音頻+繪本翻譯
    太陽為什麼可以發光發熱?黑洞是什麼?這一套 Solar System《太陽系》包括6本繪本,分別解釋了太陽系、地球、太陽、月亮、彗星、流星的秘密。學習完這一個系列的繪本,孩子們可以對宇宙太空進行初步的了解和探究。這6本書的難度都比較基礎,是專門為剛剛入門的孩子和父母準備的一套天文學讀物。
  • 2010 太陽電池與設備製造技術峰會
    發表於:2010-08-04 08:56:15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  由深圳市太陽能學會、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勵展國際發起組織的2010太陽電池與設備製造技術峰會,定於2010年8月31日在深圳舉行,屆時將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光伏知名企業高層匯聚深圳。
  • SOHO衛星照片中發現太陽附近巨型UFO,為黑色球形,直徑超45萬km
    SOHO衛星拍攝的照片正中間有一個黑的圓形,這是照相機上專門用來遮擋太陽光芒的裝置。● SOHO衛星拍攝的一張照片,背景上有一個彗星(中間的圓環是太陽的大小)。》UFO球體與太陽的相對位置。SOHO衛星定點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拉格朗日一點上,這個點距離地球是150萬公裡,但是距離太陽那就遠太多了。
  • 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了太陽能量從內部傳遞到大氣層的過程
    它們是如何影響太陽內外表面溫度的?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給你答案。你無法從地球上判斷,但太陽外層大氣溫度是它表面的幾百倍這一持久存在著的謎題,花了天文物理學家很多年的時間來研究。現在,我們可能有了答案。科學家們此前認為,從太陽內部因受熱發出的等離子體射流,被稱作「針狀物」,是其產生熱效應的源頭。現在,最新的研究首次直接觀測到了這一過程。新的觀測結果顯示,當太陽表面的磁場反轉和調整時,「針狀物」就形成了。磁場能量轉換成為動能和熱能,隨即產生了這些「針狀物」。這些「針狀物」穿過色球層,來到太陽大氣的最外層,也就是日冕層。
  • 簡單好用的網頁版音頻編輯器 Probe
    官網:https://probe.audiotool.com♬ ♯ ♩ ♪ ♫ ♬ ♭♬ ♯ ♩ ♪ ♫ ♬ ♭♬ ♯ ♩ ♪廣告:小旭音樂北京 廣州 上海 成都四地現招聘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長徵八號...
    主要發射3噸到5噸級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填補我國在太陽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空白,正是長徵八號的使命。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滿足中低軌高密度發射需求太陽同步軌道,又稱近極地太陽同步衛星軌道,其軌道平面可繞地軸旋轉,旋轉周期與地球公轉周期一致。因此,每當衛星經過同一地點上空時,總能保持相同的日照條件,極適合氣象、對地觀測。我們熟悉的風雲氣象衛星和海洋衛星等遙感衛星一般都採用這個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