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海軍的鼻祖怎麼會被日本輕易打敗,緬懷船政精神

2021-01-18 旅行的信仰

馬尾的味道是多元的。漫步東江濱,清晨這裡總是籠罩著稀薄縹緲的霧氣,而到了夜晚,兩岸卻霓虹璀璨、燈火闌珊,給人一種海濱城市特有的美感。進入老城區,一路蜿蜒的公路與高低起伏的層樓,也帶來一絲進入山城的錯覺。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呼聲,來自中學歷史課本關于洋務運動那一節。福建水師、福建船政局、福建船政學堂都是那段歷史中最輝煌時期的產物,福州馬尾港作為我國近代船政的搖籃和海軍發源地,曾名噪一時。因為這一段歷史,在福建馬尾區,誕生了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

福州是中國近代海軍的鼻祖,博物館之行看的熱血沸騰。中國首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有大量珍貴文物、圖片和模型,由概覽廳、 教育廳、 工業廳和海軍根基廳等展廳組成。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位於福州市馬尾區昭忠路馬限山東麓,北馬江海戰烈士墓地(福州昭忠祠)為鄰。該館依山而建,為五層建築,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為兩艘乘風破浪的戰艦,氣勢磅礴,頗具現代建築風格。

不需要特別的解說,隨著博物館一層一層的往上展覽,我們慢慢的看,回憶那段歲月。左宗棠推動船政學堂的建設和發展,後來容閎又推動第一批留美幼童的留學活動,這些重要裡程碑是近代中國軍工、科學、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

館內為五層建築,分五個部分展示船政的內涵。一樓前言部分主要以一幅大型浮雕來體現船政的內涵;二樓船政概覽,通過船政秦折、海底電費、船政成就等系統概括了船政的發展與成就;三樓展廳的主題為科教夙興,主要闡明了船政學堂教育在中國近代工業中的重要地位,體現「閩堂乃開山之祖」;四樓產業先驅,主要體現福建船政是中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發源地;五樓為海軍根基,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孫中山讚許船政「足為海軍根基」。

拾階而上,你會在館內看到山的「容貌」,樹的「姿態」,很有歷史感。館內陳列分為序廳、船政概覽廳、船政教育廳、船政工業廳、海軍根基廳、船政名人堂。展覽通過大量珍貴文物、圖片、模型以及各種仿真場景,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展示了中國船政在近代中國先進科技、新式教育、工業製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體現了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進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特有的礪志進取、虛心好學、博採眾長、勇於創新、忠心報國的傳統文化神韻。

造設船政衙門景觀,展板依次以洋務運動興起背景,介紹左宗棠、沈葆楨創立船政之艱辛,集中反映船政之最。

船政文化是福州一張重要旅遊金名片,其作為近代洋務運動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近代史曾經有著非常之輝煌歷史。其開展的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大量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將士,如劉步蟾、鄧世昌、嚴復、羅豐祿、詹天佑、林永升、林泰曾、葉祖珪、薩鎮冰等歷史名人均畢業於其開設船政學堂。其推動了中國造船、電信、鐵路交通、飛機製造等近代工業的誕生與發展,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這裡創造了近代教育和軍事輝煌:1866年6月,閩浙總督左宗棠奏請創建船政。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接辦,所謂「左創沈成」,擇址於福建馬尾的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開學堂、引人才,以及派遣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將士,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這裡是近代教育的發祥地:近代中國第一所新式海軍學校——船政學堂在此創辦,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採取入學招考、借才異域、師夷長技的新式教育模式,是中國第一個採用全英文教學的學校,也是第一個請進外國教師、引進國外教學理念和辦學模式的學校,開創了中國第一個船政學生留學深造制度,所謂「閩堂是開山之祖」。

印象最深的是船政學堂的學生筆記,筆記清秀,英文流利,繪圖精準。據博物館介紹,當時學堂招生只需粗通文墨,但重要課程均用英文法文授課。遙想當年的學生,或為報效國家,或為出人頭地,無論何種初衷均參與到熱血蓬勃的建設中,其學習精神值得後人仿效。

這裡也是近代遠東規模最大的造船基地:創造了中國造船的數個第一。這裡有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福建海軍,造就了一批近代海軍英才,如葉祖珪、薩鎮冰、鄧世昌、劉步蟾等。

在這裡你可以了解一段悲壯的海戰史:參觀船政博物館,就是在讀一段盪氣迴腸的歷史。館內尤其珍貴地保存了中法馬江海戰的大量史料。1884年8月23日法國侵華艦隊突襲福建水師,由於清政府妥協求和,不敢抵抗,使福建水師倉促應戰,796名官兵陣亡,福建水師全軍覆沒,但福建水師官兵和沿江人民為保衛家鄉,英勇抗敵,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慨。馬江海戰的慘烈,無法想像。尤其是清朝廷「彼若不動,我亦不發」的命令,導致法艦首先發起進攻時,清軍幾無抵擋之力,最終慘敗,中國東南沿海與臺灣海峽海權拱手讓給法軍,輝煌一時的船政毀於一旦。而震動世界近代史的甲午中日黃海海戰,更可以說是馬尾船校「以一校敵日本一國」。中方12艦共有艦長、管帶14人,幾乎全是馬尾水師學堂的畢業生,而在他們底下工作的大副、二副等人,屬於馬尾學堂校友的更是不計其數。這14人中,有4人陣亡,3人因敗而自盡,可謂慘烈之至!

這裡還是中國現代兵艦業和航空業的首創之地:誕生了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第一個潛艇製造廠、中國第一個軍艦設計院……中國的第一架飛機也是在這裡製造的!

船政創辦初期的車床,現在被安置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

在福建人眼裡,馬江海戰幾乎和甲午戰爭齊名,最近幾年馬尾宣傳船政文化,圍繞船政和馬江海戰背景建了一些博物館、雕塑群等,能給觀眾一個大體的印象,昭忠祠和海軍博物館裡展了不少當年的物品和掛圖。

值得一提的是船政博物館中還展出了一架飛機模型,看介紹後才知道,中國的第一架飛機居然也是這個馬尾造船基地造出來的。

船政思想,它是一種新興的思想,是一種先進的文化,它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縮影,它的歷史意義深遠。這裡有許多愛國志士富國強民的夢想。請牢記先輩們的事跡,並作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船政文化的核心內容,由此可提煉凝聚為愛國主義。繼承船政愛國精神,是我們今天弘揚船政文化的首要著眼點。但是,船政文化一詞的出現,卻源於三十年前國內史學研究界對於船政和船政局的一字之爭。

滄海桑田,如今的博物館,讓人們得以一窺近代馬尾的歷史。午後陽光灑落,茂密的樹林裡風聲譁譁作響,仿佛由遠及近的時光足音。

這個近代史前絕無僅有的船政學堂打破了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教學先例,突破了一層又一層庸俗腐朽的封建枷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分風華卓絕的海軍人才,打造了一支又一支威震四海的海軍艦隊,自然而然,它也就奠定了自己不可撼動的「近代海軍搖籃」的歷史地位。

青松翠柏,灰瓦白牆,莊嚴肅穆,忠烈千秋。時光荏苒,雖然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距離我們已超百年,但歷史餘音久久不息。馬限山下,還長眠著那些為國家而戰死的前輩,為後人繼續書寫痛擊外寇、奮勇殺敵的篇章。

從半山腰開始,至馬限山山巔,一路上藏著不少古蹟。盤山而上,馬尾聖教醫院、晚清英國領事館、梅園監獄、馬限山古炮臺等古蹟串聯在一起,這裡,也成為了解馬尾歷史的小窗口。

江水與碼頭是馬尾繁榮的起點,船政古街就坐落於江邊。走進船政古街,仿佛來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馬尾。整條古街在保留大量古建的基礎上,還仿建了一系列船政時期的建築。

船政的創建,不僅寄託著清政府強國立威的美夢,它也飽含著以左宗棠為代表的開明之士救國救民的期盼;船政的誕生,不僅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奮勇崛起的雄心壯志,它也代表著我們泱泱大國一雪前恥的堅定決心;船政的創辦,不僅包含了福州人民不可言表的歷史驕傲,它特彰顯了整個中華民族難以名狀的輝煌成就。

也許你會欽佩與仰慕船政的創始者與倡導者,也許你會感慨與震撼船政的章程設置與管理體系,但是在我看來,船政所遺留下來的中國精神,才是最值得後輩們繼承與弘揚的人生財富。

相關焦點

  • 節目|日本侵臺,沈葆楨與船政學堂如何應對?《船政風雲之中堅力量》
    「龍威號」吸收了當時法國造艦的最新技術並加以改進,因此在當時世界同類戰艦中的屬較高水平,堪稱近代中國自造軍艦的巔峰之作,而這艘鐵甲戰艦的設計者魏瀚,正是畢業於有近代「海軍搖籃」之稱的福建船政學堂。魏瀚從1869年,船政學堂師生合作建造的,中國第一艘千噸級兵商兩用船「萬年清」號下水,到1888年,中國人獨立建造的,第一艘全鋼甲防護戰艦「龍威號」下水。歷經19年的時間,船政學堂培養出來的能造船、懂駕駛的青年才俊,已經逐漸登上中國近代歷史的舞臺,成為國家海防事業的棟梁。
  • 陳悅:結緣船政三十年, 從業餘愛好者到船政研究專家
    當時我就很驚訝和意外,為什麼外國人手裡有這麼豐富的中國近代海軍的資料,為什麼外國人對中國近代海軍的了解比我們深入這麼多,一瞬間感覺中國近代海軍的研究其實是在海外。圍繞這本書,我跟網上一些朋友討論,甚至於發下了一個大願,就是盡我們的能力把這種資料給它收集起來,然後我們去更深入地研究我們自己國家的海軍和軍艦,把中國近代海軍研究的中心拽回來。
  • 清朝海軍學校教《左傳》,日本海軍學校教《艦隊運動指南》
    人才培養,是海軍建設至關重要的一環。晚清海軍的人才培養,與日本大體同時起步,但方向、效果與結局卻迥然不同。 福建船政學堂的課程設置中,是沒有體育課的,以至英國海軍軍官壽爾如此評價學堂中的學生: 「虛弱孱小的角色,一點精神或雄心也沒有,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巾幗氣味。」
  • 中國近代海軍化石級的元老人物——薩鎮冰
    新中國成立後,歷史學家們給予了他極大的照顧,避短揚長被塑造成中國海軍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一位歷經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反蔣的「中華共和國」政府以及新中國政府的「五朝元老」。不過,薩鎮冰自10歲進馬尾船政後學堂學習駕駛;14歲上艦實習;16歲充練艦少尉出國遠航;17歲派赴英國深造;46歲成為前清海軍「總司令」,確實是中國近代海軍化石級的元老人物。
  • 第二屆船政文化節在馬尾開幕 展示船政文化魅力
    「本屆船政文化節更注重市民的互動體驗和青少年群體的參與,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時下流行的文化元素相結合。」福州中國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楊林說,在第二屆船政文化節期間將舉辦十餘場子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文藝演出、文化沙龍、船政研學、讀書分享會等,傳承船政文化遺產的深厚內涵,做大做強船政文化品牌,擴大船政文化影響力。
  • 見證中國近代海軍的傳奇故事 紀錄片《船政學堂》看片會在京舉行
    該片是央視與福建省在紀錄片領域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也是中國紀錄片聯盟成立以來,央視與省級兄弟電視臺推出的繼《大黃山》、《楚國八百年》後又一部聯合攝製作品。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的福建船政學堂,1866年由左宗棠、沈葆楨等晚清洋務派重臣在福州馬尾創辦。2014年正值全國「海權」話題高潮年、中法馬江海戰130周年、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
  • 航海往事:沈葆禎創辦船政學堂
    ——雅各布 沈葆禎是清朝第一任船政大臣,也是洋務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為中國近代海軍的建立做了許多工作,在近代史上非常有名。 太平天國運動以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成為許多大臣的共識。同治五年(1866年),閩浙總督左宗棠上奏時,提出要設立船政藝局,培養航海人才,並學習外國先進的輪船製造、駕駛技術。
  • 年近花甲的左宗棠心系海防,他赴任陝甘之際,如何交接船政大業?
    朝廷的命令必須要執行,可船政大業才剛剛起步,誰又可以替他擔此大任?這時左宗棠想到了一個人——沈葆楨。沈葆楨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則徐之婿,中國近代海軍事業奠基人之一。
  • 船堅炮利︱未展的雄心:甲午戰後福建船政的岸防鐵甲艦計劃
    馬江之畔的福建船政,曾是中國近代造艦工業的一面旗幟。自1866年創辦以來,這裡建成了中國第一艘國產蒸汽巡航艦「揚武」、第一艘國產巡洋艦「開濟」、第一艘岸防鐵甲艦「平遠」等歷史名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設計概貌2019年,海軍史同好戴維先生發給了我一份法國國防部檔案館所藏歷史艦船圖紙的清單,我並未期望其中會有與中國海軍相關的部分,只是漫不經心地搜索了一個關鍵詞「Chine」(法語「中國」),出現的結果卻大大地出乎意料——兩型由福建船政法籍總監督杜業爾(Charles Doyère)為中國設計的岸防鐵甲艦
  • 【八閩故事】福州這條巷子,竟藏著一千零一頁海軍故事!
    1869年考入福建船政後學堂第二屆駕駛班,連續3年考試名列全班第一。1877年選赴英國留學,成績優異,回國後迅速成長為著名的海軍將領。薩鎮冰經歷了清、民國與解放初期的各個歷史時期,是中國海軍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民國初年,任海軍總長、代總理等職;新中國成立後,為全國政協委員。他一生扶貧濟困,廣造福祉,被人民大眾稱為「活菩薩」。生前享有眾人愛戴,死後享有美譽。
  • 一個希臘出生的英國人,為何成為日本近代妖怪文學鼻祖?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小泉八雲的《怪談》堪稱日本近代文學中最特異的存在,近代日本受歐美思潮的影響,寫實派、耽美派、自然主義……等文學流派盛行當中,《怪談》一書卻聚焦在逐漸喪失的日本固有感性,是小泉八雲竭力領悟日本文化精髓後的創作。小泉八雲日本近代怪談文學鼻祖— 小泉八雲希臘出生的英國人竟成日本近代妖怪文學鼻祖?
  • 此人號稱日本第一高手,前來挑戰中國武術,卻被一中國老頭打敗
    中國武林史上總有許多傳奇,現代人對此也許已經不太熟悉,卻不能輕易否認中國武術的出色。近代民國時期,許多武學宗師都曾打敗過來華挑戰的外國高手,而且這些武學宗師年紀普遍都比較大。比如號稱日本第一高手的板垣一雄前來挑戰中國武術時,就碰了個硬釘子。
  • 近代日本對中國東北畜產資源的掠奪
    顯然,這些畜產試驗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提高中國東北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為了滿足日本國內對畜產品的需求和對外侵略戰爭的需要,屬於日本對華畜產掠奪的一部分。  中國東北地域遼闊,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畜產資源十分豐富。而日本土地有限,畜產資源不足,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外。1913年以後,日本根據其侵略需要,以「滿鐵」為依託,陸續在中國東北設置了各種畜牧業研究機構,從事相關試驗。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 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說到近代的清日海戰,很多人都把1894-95年中日戰爭前十年的長崎事變看作是清政府發動對日戰爭的最佳時機,他們認為,如果在這個時候發生戰爭,日本海軍將會被清海軍打敗。北洋海軍能提前十年贏得戰爭嗎什麼是長崎事件?
  • 甲午戰爭前中日兩國海軍對比,以及統治者在態度上的差異
    自兩次鴉片戰爭以後,清王朝開始逐漸意識到海防的重要性,至1862年,清政府即正式開始了購買外國軍艦、組建中國近代水師的計劃。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時的清政府主要的假想敵還是西方各國,對於鄰國日本,始終還抱著天朝上國的自尊,這就導致了後來的甲午之敗。清政府洋務運動興起之時,正值日本的明治維新。
  •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63期《海軍總長劉冠雄》作者/劉功業 朗誦/喬峰
    《海軍總長劉冠雄》作者 |劉功業 · 朗誦 | 喬峰東西走向的馬場道,位於天津著名的五大道最南端,當年直通英租界的賽馬場,現在是天津市河西區與和平區的分界劉冠雄劉冠雄(1861—1927),字資穎,福建閩侯人。
  • 福州馬尾第二屆船政文化節舉行 湄洲媽祖祖廟誦經團受邀參加
    莆田網訊 應福州馬尾船政天后宮邀請,12月15日至16日,湄洲媽祖祖廟誦經團代表祖廟前往福州馬尾參加第二屆船政文化節。  12月16日7時6分,船政天后宮內,百餘名媽祖敬仰者沐手拈香,向天上聖母祈福納祥,一場莊嚴又神聖的晨拜媽祖誦經祈福儀式展開。
  • 《坂上之雲 第三部》坂上之雲映射出的近代日本與中國
    這是一部難能可貴的好劇,即使過了一百多年也能感受到劇中明治時代日本民族那種奮發有為的精神力量。即使這種力量給我們帶來了災難……近代的日本和中國同樣是落後的封建農業國家,同樣遭受到列強的侵略,其境況就今人來看或許比之中國尚且不去,因為日本是一個落後的小國,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大國,體量的差異決定了中國落後就會挨打卻很難完全滅亡,日本落後就意味著徹底的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