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多家媒體報導,去年一家瑞士財團在日內瓦展出了另一個版本的《蒙娜麗莎》,無論從長相、儀態還是服飾都與「原版」相似,只是畫中的人物更為年輕。蒙娜麗莎基金會副總裁大衛·費爾德曼稱,聯繫到義大利幾何學家阿方索·魯比諾進行鑑定。發現《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的幾何構圖與達·文西描繪人形所慣用的比例相匹配,絕對是達·文西真跡。專家此前還曾利用碳定年法對畫作進行了測定,結果顯示這幅畫創作於15世紀。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畫家達·文西的代表作品,創作於1504年左右。現為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之一。之前,各界均以為其獨一無二。而近日,有新聞報導稱,年輕版的《蒙娜麗莎》亦為達·文西真跡。《夢娜麗莎》久負盛名,人們看她究竟在看什麼?《蒙娜麗莎》究竟好在哪裡?請看昔日廣州日報報導。
一個英國籍的華人問我:「你知道那幅《蒙娜麗莎》吧!都說是天下第一微笑,我在國外看到,畫面暗暗的,前面被東西圍起來,有黑壓壓一群人在看,也不知好在哪裡。」我說:「這是藝術品的價值問題,用花生來比喻,譬如一斤花生可以用膠紙袋裝起來,設計美觀包裝,可以放在五星級酒店用來做佐餐小食,可以放在酒吧用來做佐酒,這樣花生還是那個花生,而價值不斷增加。」
酒店裡的花生貴是因為所處的環境。顧客不止吃花生,還吃配套、氣氛、心理。由此得出,花生增值是花生的附載量大。同樣道理,藝術作品的增值一樣。山洞裡原始人畫的牛,被人評論的越來越多,附載量就越來越大,越說越神,價值能不高?畢卡索的《格爾尼卡》掛在了聯合國總部,象徵了全世界的和平,附載了全世界那麼廣,那麼畢卡索能不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巨擘之一嗎?
回過頭來回答本文開頭的問題,《蒙娜麗莎》是達文西的代表作,達文西是文藝復興的標誌之一,而文藝復興又是歐美的文化的典基。那麼《蒙娜麗莎》的價值就基於此,畫面的微笑自然就是「天下第一微笑」。
再來看我國藝術界兩位作品進入千萬元的藝術家。批評家把劉小東評論成「新生代」的代表畫家,再把「新生代」融入中國油畫發展的一個階段。那麼劉小東就具有歷史地位,他的作品就具有時代性,如此他作品的價值焉能不高。這是附載提升了劉小東作品的價值。
同樣,王廣義被推為「政治波普」藝術的代表,而「政治波普」又是中國油畫的一個重要「流派」,那麼王廣義就是一個開拓時代的先鋒人物,他就具有時代性,並站在時代的潮頭浪尖。由此可見,作品附載了一個時代,它的價值安得不高?
概而論之,藝術價值的體現,先提煉藝術家的特點和觀點,並且是不同批評家中得出不同的優點和觀點。再把這些特點提升到一個層面上去,比如提升到同代人的層面上、藝術發展史的層面,或提升到時代的層面上,那藝術家又一次火了。如此,藝術作品就是附載了時代,附載了歷史地位,就不僅僅是個人了,而是時代層面上的了,藝術作品的價值也就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