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兩岸青年影展是以扶持兩岸高校青年影像創作力量為目標,集短片推優、論壇、展映、大師班於一體的高規格專業影展。
倡導兩岸青年創作人以影像為手段,呈現多元時代下社會發展的真誠表達。影展採用公開徵集的形式,面向海峽兩岸高校學生徵集2018年1月1日之後完成的劇情短片、非劇情短片(時長15分鐘以上,40分鐘以下)。
截止至2020年8月31日,IM兩岸青年影展共收到了1195部參賽影片。其中劇情片820部、非劇情片375部。經過緊張的初審與複評,共有50部作品脫穎而出,入圍本年度IM短片主競賽單元。
葉紅為一對委託人夫婦代孕生子,檢查的時候意外發現懷了一對龍鳳胎,生產以後女孩因患有先天性疾病被委託人夫婦拋棄。葉紅在剖宮產手術中大出血被切除子宮,無法再次生育,面對她唯一的「孩子」她將如何選擇?本片主要以紀實的形式,記錄兩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在上海戲校接受京劇初級教育的故事。正值青春期的他們逐漸萌生自己對於未來的規劃與理想,在這條不同尋常的學習道路上,他們面臨著現實與理想的抉擇問題,逐漸學會接受和成長。老人劉勝利發現自己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他總能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惠子。劉勝利是日本遺孤,當年日本開拓團退出中國東北地區後,他和母親因為生命被拋棄在東北。母親把他送給了中國人。劉勝利在中國人的撫養下長大。時間流逝,劉勝利的兒子也已經有了兒子。在這時,劉勝利得知自己患病,劉勝利打算給自己的親生母親惠子立一座墓碑。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受到了多方阻撓,甚至他的兒子劉野也不能理解他,還因為這件事與他發生爭執。在生命的最後,劉勝利忘記了一切,但還記得要給母親立碑…古人云: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自然與人類在相生相伴上緊緊相連,卻又在遷徙與繁衍中守候彼此。在這個世界上,共有八條候鳥遷徙線,連接西亞和東非的「東非西亞」三號遷徙線途經我國,數以萬計的鳥類將從蒙古進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去往印度半島。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的溼地保護區,是新疆第二大溼地保護區,就這樣成為了我們接近這些生靈的哨卡。到了三十歲卻還是一事無成的編劇李凡落魄地生活在北京。有一天,他在電話中被告知獨自在福建生活的父親罹患重症,打給他的,是留在故鄉的舊日戀人。當火車穿過北方冬日裡荒蕪的原野,李凡也在思索自己這幾年潦倒的北漂生活是否應該畫上一個句點,而這次回家陪父親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似乎是為他的認輸所準備的,最完美的藉口。當李凡真正回到家,直到發現落寞的故鄉早已物是人非,連父親也將要離他而去時,他才明白,這裡已經不再是他的家了。人生的路該怎麼走?李凡和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一樣迷茫著。冬日裡的平潭海邊,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父親揭開了一段和臺灣有關的往事,也給了李凡一個答案...舞室工作的女孩米粒,發現新來的urban老師文昊的秘密。因舞蹈兩人有了一段短暫的交集,逐漸了解的過程中,米粒重新燃起對舞蹈的熱情,並幫助文昊走出了過去的陰霾。相互的陪伴,為這兩個都市中孤獨的靈魂帶來些許暖意。學校解散前的最後一個暑假,幫好朋友拍「電影」的五年級學生小宏無意中發現了父親疑似出軌的證據。夏天即將過去,他們在拍片的過程中看到了鎮上各種曾經非常熱鬧、但因為住戶搬遷而已經荒廢的地方,昔日好友也相繼離開。對離開故鄉的恐懼和對爸爸的不信任讓小宏對於未來的選擇產生了懷疑……面臨高考壓力的萱萱,由於自閉症的弟弟,和繼父的矛盾在暗潮湧動。正處人生十字路口的她,渴望關注和愛,卻滿懷著對繼父的埋怨,沿著一種讓人不可抑制的矢量進行。學習的壓力、親情間的冰點充斥著萱萱的青春。繼父無奈之下,在兩個孩子間做出了抉擇……王陽父子驅車前往一所深處山林的養老院,為趕時間選擇了一條偏僻的小路,不料落石刮破底盤,汽車拋錨在沒有信號的歧路之上……多年前母親的意外溺亡讓父女關係一直處在僵硬和尷尬的狀態,當女孩即將從初中畢業時,對於高中的選擇,引發了父女的矛盾,這是一場紅色的夢,一次關於自我意識的成長。講述母子之間的愛與矛盾。兒子喜愛舞蹈,怎奈單親家庭,母親一人撫養兒子,生活拮据,所以無可奈何。最終母子二人,因為親情,因為愛,破除隔閡。古代的侍從中,有專門的刀筆吏。「刀」為修改竹木簡錯字的小型工具,是筆的作用。替別人代筆者,被稱為「捉刀人」。一個年輕的團隊,一場驚險的考試,一段救贖之旅,《捉刀人》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生鄔佳潤的大二下學期視聽語言短片作業,導演鄔佳潤用20分鐘的短片講述了一個故事,賦予了「捉刀人」新的寓意。山東臨沂小村子裡的老楊撿到了一雙旱冰鞋,喚醒了他四十多年荒蕪人生的小夢想——他要學會滑旱冰。一事無成的他因為滑旱冰又成了村裡的笑柄,老婆楊大姐也對他挖苦嘲諷。老楊不願意放棄,便一邊帶外孫一邊尋找滑冰的機會。一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回到了故鄉,為了送出一封心上人表露心意的書信。但在度過夢一般和平寧靜的午後之後,士兵卻最終得知那封信早已送達.兩年前,我在跟隨一支支教隊伍進行拍攝時意外結識了一位熱愛跳舞的小姑娘卓瑪,她當時正在憂慮考上初中的問題。不知為何我和她相處得很好。後來,我返回了我的城市,但離別時答應她會再回來。兩年後,我決定根據手中有限的信息回去尋找她。得知隨著她媽媽姐姐外出打工,家中經濟有好轉,但新的問題撲面而來——12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讓她不再擔心初高中入學,但因為成績不好,學習被認為是浪費錢,她可能就要被迫嫁做人婦。小小的她看上去天真稚嫩,但談到結婚,她非常堅定地對我講:「我不會嫁人的。」本片真實記錄了一位半失明的追光者—易光明多年以來的馬拉松之路。生命在希望中奔跑,光明從黑暗中醒來。右眼失明,左眼視力僅為0.05是命運給他的打擊,事業的跌宕起伏奏起他頑強的交響曲。在中國臺灣跑者馬老師的啟迪和帶領之下,不斷追求人生的極限。人生,就象是一場馬拉松,35公裡處盛滿了苦難與離別、汗水與渴望。每一次暗淡迷惘的凜冽下,他都在悲傷與希望的奔跑中汲取力量。他最高的嚮往,是步踏另一座城池,看見不會遲到的陽光。光明,是他的名字,也是他的悲傷,更是他從未拋棄的勇敢和堅持不懈的夢想。上個世紀末,中國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儘管在公職單位工作的父母已經有了一個女兒,但由於希望再有一個孩子,於是偷偷地生了了二女兒方舟。然而,方舟卻被不想丟掉工作的父母送到鄉下的遠房姨娘家。從此以後,她的姨娘和姨夫成為了她的父母。16年後,「二孩」政策即將在中國全面推廣。方舟的親生父母思女心切渴望女兒回到他們身邊。同時,多年不孕的姨娘懷上了孩子,於是方舟的親生父母借孩子上高中的機會接回了二女兒方舟到身邊,但並沒有道明真相。但是方舟開始對自己的身份產生懷疑。此外,她的親生母親獲得擔任當地學校副校長一職的機會也可能受到的方舟回歸的影響······馴鷹人庫斯別克的妻子歷經種種磨難,拼盡全力與周圍環境和人物做鬥爭,以滿足丈夫的心願——讓鷹乾乾淨淨活著的故事。教育從古至今一直是中國各個社會階層的人民共同焦慮的話題,影片講述了三個小學五年級孩子之間的故事,媽媽們所有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但政策的突然改變,讓媽媽們手足無措,逐漸陷入顧慮,成功升入理想的初中是否需要更多的努力?作為母親,需要用怎樣的教育方式去彌合孩子之間的差距,成為更加具有競爭力的種子?在這個看似童真的年齡孩子們逐漸成為媽媽們的談資,暗地競爭的工具。階級的差異,高昂的費用,孩子的成長,媽媽的戰爭。本片一鏡到底!年夜飯是華人傳統文化習俗裡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天。蔣家祖孫三代、一家八口在 2020 年除夕夜這天齊聚一堂,共進晚餐。席間蔣奶奶立下重規,誰也不許提到政治人物、政黨名稱或選舉的事,否則她就不端出她的拿手好菜手撕空心菜和海帶魚湯了。這一規矩一出,讓對這次選舉有滿腔怨氣的大哥和立場相對的二哥都「有口難言」,只得想盡辦法拐彎抹角的用各種比喻、諧音、影射來抒發自己對這次選舉結果的意見。幾次的針鋒相對都在瀕臨破局時被旁人即時勸阻,年夜飯的氣氛宛如針尖在氣球皮上遊走,隨時可破。終究,一個手機上的即時新聞,讓不談政治的蔣家人,徹底崩盤。這頓宛如鬧劇的荒誕年夜飯,究竟該如何收場…蒙古族信仰騰格里,相信萬物皆有靈。騰格里是天,天的靈藏在一花一木中,守護族人。族人們,稱那些充滿戾氣且對自然與生命無敬畏心的刁人為野獸,野獸也譯為受驚的動物。刁人雖惡,原非本意,至親把刁人送上山,靜心洗靈。騰格里的靈,則化作自然,在關鍵時刻為其指引方向,助他重回做人的路,故此,山下野獸,山上人。影片講述了懷才不遇的戲法傳人張成(戴寰宇 飾),在海外留學期間,意外被FBI發掘其天賦。接下來,他將利用自己的變臉和戲法絕活,協助FBI抓捕精通易容與變裝的日本頂尖女怪盜「八爪魚」。一場「變臉VS易容」的貓鼠遊戲一觸即發...潮溼的、寂寞的,臺北的冬天始終無法令人停留腳步;曖昧的、虛幻的,現代人們的愛情觀。著迷於紅色的姝妤和玩世不恭的映茹,像鰻魚般在喧鬧急促的城市遊蕩,找尋自己亦逃離著自己。屏東偏鄉中年男子夏昌明(陳以文飾),為了照顧八旬失智又失能的老母(劉引商飾),被迫長期失業在家,扮演全職看護親伺起居。董秀貞是一位資深的護理師,同時也是正在住院的小女孩陳庭汝的母親。收到女兒的病危通知,董秀貞面臨能夠救女兒的藥劑庫存在短時間內只剩下一劑,同時身兼醫職及母親這兩種身份的她,該做出什麼行動?狹小的套房,住著形同陌路的母女,在長期缺乏親情的關愛之下,小涵第一次體會到像家人般的溫暖,竟來自媽媽的男友David,小涵產生介乎親情與愛情之間的情愫。對性和愛模糊認知的情況下,小涵說服自己經歷的一切正是愛情,在媽媽發現這一段不尋常的關係後,母女各自的傷痛該如何平息?杜欣怡搭上一臺計程車,要到和丈夫每年都會一起去的海邊。欣怡以前會拿著卡夾式錄音機錄下她和丈夫的回憶,現在總是會拿起來聽。路途中熱情的計程車司機與欣怡聊得很來,甚至在欣怡的錄音帶壞掉的時候主動幫她修理好,然而欣怡發現自己的錄音帶莫名的被洗掉了,她懷疑是司機所為,而真相也漸漸地逼近她。《留·離》講述了美國60年代末越戰時期,美國政府實現義務兵役制,符合要求的年輕人都被強制入編。Fiona的丈夫Jay收到了入伍通知信,殘酷的戰爭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Fiona最終在與Jay的爭執中做出了她的選擇。2008年年底,來自四川鄉鎮的保守青年女性張秀瓊為了滿足丈夫及婆家傳宗接代的要求來到杭州接受試管嬰兒手術,由於高昂的手術費用和漫長的治療,張秀瓊與另外三名女性住在廉價的私人旅店,在這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裡,張秀瓊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短片根據馬航MH370航班失聯乘客家屬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關於等待的故事。李靜作為失聯乘客陳威的妻子,在飛機失聯兩年後做出了一個決定。在德國城市街頭,人們常常能看到一塊塊黃銅片嵌在路面,上面刻著納粹受害者的姓名、出生和死亡日期等信息。這個遍布歐洲26個國家的文化紀念項目——「絆腳石計劃」由德國藝術家Gunter發起,至今推行了二十多年。今年2月,Gunter前往柏林鋪設又一批絆腳石。現場的儀式活動、絆腳石背後的家庭故事、項目志願者的心聲都將一一呈現。張立衡是一個擁有陰陽眼的中介,平常的工作是在菜市場裡廢墟辦公室中,處理生者與亡者之間的委託,但他卻沒有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喜歡搜集有時間感的物品,喜歡幫助他人,休息時間立衡就會前往保齡球館與高中生女友小美(何恩美)約會。每天的生活就是在辦公室與保齡球館穿梭。但有一天好友阿浩的遺願完成了,阿浩的女朋友在阿浩死亡後終於要結婚了,阿浩來與立衡告別,並告訴立衡時間到了,小美遲早有一天會認不出他的,這樣下去小美會再也沒辦法去投胎,於是立衡決定他要幫助小美完成遺願。八十歲的羅應玖老人一生堅守著一個破舊的動物園,這是恩施第一家動物園,1989年為了響應政府「為恩施人們辦件好事」自費建成,他一個人既是園長,也是動物園的「醫生」「環衛工」「售票員」,獨自三十多年的堅守讓他得到也失去了一些東西。與其說是動物園,不如說是「動物收容所」,被遺棄的貓狗、受傷或者因為殘疾而被賣掉的動物,以及一些從人們嘴裡救下來的野生動物,都被他收留。由於動物園開銷較大,主要經濟來源還是靠門票與他的退休金苦苦維持。面對守舊的而固執的老人,曾為人民帶來歡樂,如今被時代所拋棄的私人動物園將如何存活?人與動物的相處、動物的生存狀態也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與關注的話題。影片講述了日漸緊張的兩岸局勢下,一位居住在臺灣的湖南籍老兵在生命最後階段渴望落葉歸根的情感故事... 故事發生在臺灣,主人公是⼀位身在臺灣的湖南籍老兵,一直因身體孱弱多病而無法回鄉,只能在心中默默地壓抑著自己的情感。⼀天,孫女無意間從書中翻找出他多年以前畫下的輪船,才讓老人漸漸回憶起東渡臺灣的往事,且孫女在尋找資料時意外播放的一則97歲臺灣老兵回鄉的視頻,讓老人壓抑了許久的情感終於顯現。同年十二月十四日,余光中先生在高雄去世的死訊,更是讓老人油然而生了同病相憐的悲涼之情,落葉歸根的願望愈加難以壓制。老人的一切細微情緒,都一一映刻在了細心的孫女眼中,她開始想著通過其他的方式去為爺爺圓夢。
「你相不相信不重要,這個社會相信就好。」
馮莉莉因為五年前一個街訪成為了「說真話」的代表人物、社會上最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而他臉上的美人痣,成為了人人爭相模仿的妝容,也是「說真話」的代表符號。在出道五周年的這天,他在專訪裡提到他的言論影響了很多人,不過卻很對不起一位叫志傑的人,志傑想要效仿馮莉莉說真話,但卻換來了同儕的霸凌,甚至被同學用菸頭在眼睛下留下了一個疤痕。 馮莉莉也開始回憶,身為一個意見領袖,他是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又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地位。
紀錄片《我們這一家》關注的是八十年代移民潮背景下,「我」的家人從臺灣遷移至巴西,又從巴西遷移至天津。在這一連串的選擇中,塑造出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在三地尋找身份認同的路上,通過「我」的視角,不同處境下的人會有什麼樣不同的看法?他們的歸屬感從何而來?印度尼西亞籍移工Lily來臺灣工作多年、擔任家庭幫傭, 但她卻與僱主家的老人滋生愛情, 可是Lily在印度尼西亞已有家庭與女兒。近期Lily感受到的身體變化, 讓她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所向。三組人物,三個故事,匯集到一條公路上,張志軍在公路上發生了一起離奇的車禍,他沒有及時救人,反倒是自作聰明,想要逃離現場,卻陰差陽錯地越陷越深,最後走向犯罪。攝像頭是秩序的維護者,然而還有許多沒有攝像頭的地方,張志軍成了一隻困獸在裡面打轉,另外的人也陪著他打轉。葉子齊(梁正群飾)今年三十四歲,在事業及婚姻才剛步入新的佳績時,不幸罹患了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在愛妻林曉琴(李千那飾)的面前,總是替妻子著想,但責任感堅強的他,因病而逐漸開始放棄自己,曉琴看著子齊每天煎熬地承受,面對脆弱又逞強下的丈夫意識到自己必須更加勇敢,陪伴子齊一同面對這影響他們一輩子的疾病。子齊為了不讓曾經的美好消逝在他的記憶中,將腦海裡的畫面用油畫紀錄下來,他始終最不想遺忘的是與曉琴曾經相識的回憶。而在病情急速加重的情況下,他試著努力前去當初與曉琴相識的地方,但卻在尋找記憶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忘記了自己最深愛的妻子。桂芬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裡有在上小學的兒子和頗有威望的婆婆,婆婆一直用封建思想壓迫著她。偶然間桂芬發現兒子的特殊癖好,左右為難之中一場風波悄然而至…53歲的楊太發父母雙亡,妻子也在前年病逝,他一人獨自帶著四個孩子在貴陽打零工過日子。本片跟蹤拍攝了他們一家人住在臨時工勞務市場旁一家10元招待所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女孩在面對一個進退兩難的選擇時,經歷的一次關於自我道德拷問的掙扎。她第一次遇見她素未謀面的父親,面對他提出的請求,她陷入了焦慮之中。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掙扎的階段。成長需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需要我們去對自我重新審視,對生命的重量重新思考,以後做抉擇時會更加成熟。這個片子表達的就是人生中一個迷茫的階段。桂花巷位於成都寬窄巷子對面,玲姐靠經營一家副食店照顧著女兒佟佟和患有肺部疾病的母親。田宇的出現打破了平靜的生活,他需要外婆的肝臟來移植給自己的母親。人到中年,玲姐要如何面對母親的逝世和生活的重擔。姚尚德是一位來自臺灣的默劇表演藝術家。他個人有著豐富的默劇舞臺表演經驗。而2011年,他突然決定開啟他的個人街頭啞劇表演項目「默劇出走」。他認為相比在一成不變的劇場中進行表演,他會更願意在街頭表演他的磨具藝術。因為他認為他的表演藝術應該走到每一個觀眾在日常生活當中去。他自己還在試圖用這種表演形式教人們如何敞開心扉,去接受周圍的陌生人。而對於陌生人莫名的恐懼,也一直是他這十幾年來無法戰勝的心魔。他正試圖用這樣的藝術表演形式,去對自己的過去開展一場救贖。金童玉女本是稱讚情人很登對,在片中卻是火化的祭品,隱喻了男女主角對現實的無奈與前途茫茫.來自越南的小終以及文誠,兩人換工作之後,再次相遇,但在這幾天卻遇到許多困難,兩人相處的過程中,更加理解了雙方現況的困難之處,當兩人想辦法想要好好生活時,文誠發生了意外,留下小終獨自一人。一如往常的泳隊生活,在邁入青春期的前夕,大家的友情變得有些曖昧,使得六年級的育瑄,守在心中的秘密,漸漸的掀起漣漪……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