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員工,第13個月工資是多少,怎樣計算?

2020-12-24 好奇害死錨

事業單位工作穩定體面,是絕大多數認可的,待遇方面對很多應往屆畢業生,也有很大的誘惑。比如,雙休,法定節假,社保福利,公積金等等。那麼,金錢上事業單位有福利待遇嗎?答案是有的,每年年底,多數事業單位都會為員工發放第13個月工資。

為什麼說是大多數事業單位呢?因為第13個月工資,在性質上屬於獎金的性質,並不是一定要發放。發放的情況,具體要根據單位的情況來判斷。

那麼事業單位員工,第13個月工資怎樣計算?也十分的簡單,主要看工資單的前兩項, 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相加,就是第13個月工資。具體人員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因為單位不同,相對會有一些差異。但是上下的浮動不大。

五線城市,工勤崗位,工齡10年,中級職稱,年底的第13個月工資,大概在2000元左右。雖然沒有正常的工資多,但是面臨年底的高消費,也能起到一個很好的緩衝作用。

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

相關焦點

  • 事業單位臨時工,沒有沒有第13個月工資
    臨時工在事業單位中,是「弱勢」群體的存在。同工同酬,享受正式員工的待遇,是他們的心聲。臨時工在事業單位中,除了工資其他的待遇基本相同。比如各種各樣的假期,社保待遇,甚至有些單位還會為臨時工作人員繳納公積金等。那麼,在事業單位的臨時工,有沒有第13個月工資呢?
  • 哪些事業單位有第13個月工資,哪些事業單位沒有,為什麼
    第十三個月工資作為事業單位比較重要的一項福利,有事業單位到年底會為員工足額發放。但是,有些事業單位,卻沒有第13個月工資,這是為什麼?其實,每個事業單位都有發放第13個月工資的權利,主要看單位的條件。因為,第13個月工資,是按照獎勵性質進行發放。具體看事業單位條件,並不是強制性發放。有條件的單位,自然會發放,沒有條件的事業單位只能擱置。那麼,什麼類型的事業單位有13個月工資,哪些類型的事業單位沒有第13個月工資呢?區分起來也十分容易,必須有13個月工資的事業單位,一般都是財政全額供養的事業單位。
  • 一文看懂:教師的13個月工資跑到哪裡去了?
    很多教師都在抱怨,公務員有13個月工資,為什麼教師沒有?其實,不止教師,很多事業單位也都沒有。那麼,為何教師沒有13個月工資呢?下面,將與大家分享一下教師13個月工資到底跑到哪裡去了。一、教師13個月工資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想要知道教師的13個月工資到底跑哪裡去了,首先就要搞明白,教師第13個月工資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即便再不了解教師工資的人,也都知道,七八十年代,正式公辦教師工資與幹部一樣,只有三四十元,按月發放,也沒有什麼13個月工資。
  • 怎樣從日工資計算出月工資?
    很多人乍一看每天300元的工資,1月計算出來就是9000元,絕對的高工資水平了。實際上並不是那樣。月工資的計算每天300元收入,如果單純按照工作時間計算的話,不算太高的工資。我們正常工作時間是365天減去52個周末,再減去11個法定節假日,一年250天,平均每月20.83天。不過,法定節假日是不工作也需要付工資的。因此實際我們每月工資計薪天數是(365-104)÷12,平均每月21.75天。
  • 2019年事業單位養老金怎樣計算?為什麼企事業退休養老金有差距?
    如果企事業統一標準計算養老金,養老金差異還大嗎?為什麼?前幾天,有一位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是2019年6月份辦理退休手續。他的一位同學在企業辦理退休,與他同學工齡一樣都是40年,養老金計算後兩個人養老金待遇相差1000多元。
  • 事業單位幹部的自述:4年工齡一個月工資卻僅僅三千出頭
    《事業單位的真實收入:4年工齡每個月工資不過三千出頭而已》咚咚、咚咚,手機如期收到一條簡訊:您尾號xxx11月10日xx 時xx分批量代發xx部門工資3124.46元,財務一分不差的把工資精確到了分,每個月10號就是工資的發放時間了,這個月的工資也毫不例外的在這天發了,從第一次領到工資時的興奮,到如今都不想再去打開簡訊看,
  • 事業單位:勞務派遣員工是什麼概念?
    由於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相對比較輕鬆,收入比較穩定,說出去又體面,這兩類單位成了近年來備受年輕人親睞的工作單位,每年報考的人數只增不減。由於報考人數多,錄取門檻高,還有某種因數(在這裡不做過多解釋),真正考入體制內的人並不多。這時事業單位就出現了一個特殊群裡,統稱臨時工作人員。
  • 未休年休假工資,怎麼計算?
    引言:企業管理中,經常遇到員工離職時還沒有休年休假,要求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的情況。此時,應該怎麼計算「未休年休假工資」? 2019年3月10日,甲入職A公司,月工資為12000元,每周工作5天。 2020年8月20日,甲從A公司離職。 甲離職時,2019年的年假已休,2020年的年假未休。 問:甲的「未休年休假工資」,應該怎麼計算?
  • 公司裁員補償金怎樣計算,如何計算公司裁員補償金?
    那麼公司裁員補償金怎樣計算,如何計算公司裁員補償金? 網友諮詢: 公司裁員補償金怎樣計算,如何計算公司裁員補償金? 北京國鑌律師事務所孫豔峰律師解答: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裁員補償金計算方式如下:
  • 公司辭退員工,賠償金如何計算?
    為了最後再挺一挺,無奈只能2月10號以後留下了5名員工,4個後廚和1個前臺經理,最後的14名被縮減到了5名。但同時讓他為難的還有一個問題,被辭退的員工薪資該怎麼結算?大部分被辭退的員工都在19年10月-1月中旬籤的一年合同,也都過了試用期,這些人的薪資該怎麼支付呢?該怎麼賠償這些員工呢?其實這個問題,反過來也是很多求職者的很關心的問題。
  • 關於印發《深圳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金發放辦法》的通知...
    深圳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金發放辦法   根據粵人薪〔1994〕2號關於我省經濟條件好的地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獎金「可按2至3個月基本工資數額安排」的原則規定,經市政府同意,我市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工作人員(以下簡稱工作人員
  • 可口可樂要花3.5億美元裁員 企業裁員怎樣計算賠償金呢?
    、第26條、第27條的規定解除勞動關係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在計算經濟補償時,以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或基本工資作為計算基數,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 HR必備100個計算公式,可直接保存
    今天給各位HR準備了100個必備的計算公式,讓工作可量化,記得保存或分享給小夥伴! 招聘分析常用計算公式 1、招聘入職率:應聘成功入職的人數÷應聘的所有人數×100%。
  • 日本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工資分別多少錢?
    日本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工資分別多少錢? 這裡所說的工資收入,指包括根據事先規定的支付條件、計算方法得出的現金工資,以及加班工資和獎金等,並未扣除所得稅等的金額。
  • 2018年10月工資會有多少?月薪6000元要納稅多少
    那麼,個稅改革新政施行後,員工有沒有享受到新政紅利?員工工資單上的數字有哪些變化?近日,記者走訪了廣東省內多家企業,不少企業和員工「曬出」了新的工資單、個稅申報單。不少人,表示,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減稅紅利,中低收入人群收益更是明顯。  稅率調整後到底能省下多少錢呢?  以月薪1萬元為例,起徵點為3500元的情況下,每月要繳納個稅323元。
  • 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2025年退休的,待遇會降低嗎?專家:不會
    但是因為改革後,事業單位人員繳費基數遠遠高於企業普通員工,並且設立了職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所以我覺得,2025年,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待遇不會降低,肯定比現在退休的要高。養老金並軌改革完成以後,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方法與企業職工的養老金計算方法是一樣的。養老金都是根據個人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但是,為了彌補改革後養老金的落差,事業單位全部開始繳納職業年金,個人繳納4%,單位繳納8%,並全部計入個人職業年金帳戶。
  • 「事企分開」,江蘇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
    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部分研究成果早在2004年,江蘇就按照「分類定位、分開管理、分別改革」的總體思路,在全國較早開展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一共撤銷1164家、轉企改制2079家。2004年全省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後,江蘇除了省級,只有南通、淮安、宿遷、徐州、連雲港等5個市還有部分經營類事業單位。
  • 八類事業單位員工「搖身一變」成公務員,讓人羨慕,鐵飯碗更鐵了
    事業單位改變接近尾聲事業單位改革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全國共有110多萬個事業單位,3000多萬事業單位員工,此次改革主要就是將一部分事業單位轉變成企業形式,不再享受鐵飯碗的福利待遇,包括生產經濟等類別32個事業單位將取消事業編制。
  • 快手今年擴招一萬人:曾有員工一年拿28個月工資
    目前,快手官方對外表示,2019年的年終獎已發放完畢,資源向績優員工傾斜。同時,網絡上也有不少快手員工曬出了其在快手的年終獎。其表示,績效為A的,可以拿到8個月的年終獎,再加上自己平時的加班時長,一年工資輕鬆達到20個月以上。早在今年2月份,快手就已宣布,春招要逆勢擴招1000+社招崗位,包括研發線、遊戲類、職能線等崗位。同時,有內部人士透露,主業務突破和新業務布局是快手擴招的原因之一。
  • 江蘇省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
    早在2004年,我省就按照「分類定位、分開管理、分別改革」的總體思路,在全國較早開展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一共撤銷1164家、轉企改制2079家。2004年全省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後,我省除了省級,只有南通、淮安、宿遷、徐州、連雲港5個市還有部分經營類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