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膽量和頭腦的人是不是就可以通過謊言和各種手段脫罪呢?
多利亞和蘿拉是一對地下情人,兩人都有各自的家庭。多利亞在和蘿拉一次偷情之後開車回家。這時在路旁突然衝出了一頭鹿,而對面的車道上駛來了另一輛車子。
由於多利亞是逆行,車禍就這樣發生了,對面的司機奄奄一息。多利亞為了自己將要得到的高大上的社會地位,便聯合蘿拉將對面的車子連同那個快要死了的年輕司機推倒在沼澤裡。
西班牙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便以此案件作為整個電影的背景案件,反覆證偽多利亞謀殺蘿拉的案件手法,將整個電影進行了結構調整,利用四層環形結構來創造電影的懸疑色彩,並且利用前三層的闡述漏洞一步一步的向觀眾們揭示整個案件的真相。
《看不見的客人》
電影的導演將整個案件化為了四個環形,這四個環形的敘事結構並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通過謊言和破解謊言的雙方進行交鋒來揭秘的。
首先,多利亞被指控的並不是上文提到的肇事逃逸和掩蓋犯罪的案件,反而是他在酒店裡與情婦蘿拉見面時,蘿拉被殺的案件。
為了脫罪,多利亞聘請了快要退休的古德曼律師來替自己辯護。而電影裡和多利亞交鋒的古德曼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古德曼律師,而是多利亞撞死的那個叫丹尼爾的男孩的母親假扮的。
整個電影像是俄羅斯套娃一樣,一環扣一環,每一環當中的疑問需要下一環來解釋才能打的開。
首先第一環主要介紹了多利亞和蘿拉的人物關係與背景和蘿拉被殺那晚具體在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經過多利亞的陳述和假古德曼的詢問,給觀眾留下了兩個疑點。兇手是誰?怎麼逃脫的?
然後,電影在第二環時重點介紹了蘿拉被殺案件的背後的那起車禍肇事逃逸,同時介紹了整個車禍的原因以及發生了什麼。
古德曼律師
依然運用多利亞陳述和假古德曼質疑的方式將兩起案件串聯起來,並給觀眾留下更多的疑問:雖然按照多利亞的描述,案件似乎是經過蘿拉精心策劃,多利亞參與實施。
但矛盾的是,蘿拉策劃這場逃逸拋屍沒有合理的動機。同時加深了觀眾對於幫助多利亞脫罪這樣一個目的,使假古德曼提出了為什麼在蘿拉被殺當天時會接到來自蘿拉手機發來的簡訊?兇手謀殺蘿拉的動機是什麼?
在第三環的假設敘事當中,電影延續了為多利亞脫罪的目的,讓假古德曼再一次描述蘿拉當晚被殺的場景和目的,同時假設了一個最有可能的兇手——在車禍時死亡的丹尼爾的父親託馬斯。
同時利用這樣的描述加深了觀眾對於整個事件重要細節的關注。通過反覆的推演案件的情況讓多利亞透露出更多的細節,甚至交代出丹尼爾被拋屍的地點。達到了讓劇情從第二環到第三環之間的反轉。
第四環為假古德曼再次提出蘿拉策劃拋屍案的疑點,並質疑多利亞對於整個案件描述的方向。使前三環的案情推演完全被推翻,最終得出多利亞才是策劃逃逸的背後主謀,更是謀殺蘿拉的真兇這樣一個驚人事實。從而讓觀眾感受到劇情再次整體反轉的衝擊感。
多利亞與蘿拉
在整個電影的劇情發展中,導演巧妙的利用鏡頭語言描述一些細節,並使這些細節不經意間串聯起來。從而讓觀眾在最終揭秘假古德曼的身份時意想不到又感覺合情合理。
想要假扮另一個人,需要的不僅僅是惟妙惟肖的裝扮,還有對於裝扮從心理層面上的自信。而丹尼爾的母親原來鍾愛話劇表演這樣一個背景便合理的解釋了假古德曼為什麼能夠獲得多利亞的信任。
而在劇情當中不經意間的一些對話和鏡頭的細節也給觀眾鋪墊好最終的劇情反轉。假古德曼剛剛出現的時候在鏡子前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妝容,這代表了她雖然裝扮的非常像,但依舊對所扮演的這個人物並不完全自信。
並且劇情交代假古德曼實際上是來早了三個小時,而原因是因為案件出現了一個非常棘手的證人。這一切不但讓劇情中的多利亞和觀眾們覺得合理,也帶給了觀眾們一種緊張感。
多利亞與古德曼
從電影的一些細緻的道具設置上也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首先假古德曼所拿出計時的表並不是一般的表,而是一隻定了時的秒表。這樣便讓觀眾有了爭分奪秒的緊張感。還有假古德曼和託馬斯錄音用的那隻筆的特寫鏡頭也設計的非常恰到好處。
那支筆出現的時候,正好是假古德曼質疑多利亞描述第二環案情的時候,也就是說,筆的出現給觀眾以提示:第二環描述結束,第三環的細緻推演開始。
還有假古德曼拿出的地圖。地圖的作用不但是讓多利亞畫出沉屍丹尼爾的位置,結束了前三環案件的推演和描述,更是第四環反轉前三環劇情的標誌。當畫完沉屍地之後,假古德曼其實也完成了她與丈夫最想完成的任務——找到兒子的屍體。
託馬斯
當然電影中也利用聲音和畫面的衝突這樣的細節控制劇情的緊張感和結構分段。電影中反覆出現了電話鈴聲響起的聲音。
但觀眾們往往注意不到,在電影中所有的電話鈴聲響起時,畫面並沒有直接切換到發出聲音的物體,反而是利用人對於聲音的反應,來找到發聲的物體。從而在劇情上強調一些重點。
比如在酒店中多利亞的那條簡訊的鈴聲強調了簡訊內容的重要性;比如在丹尼爾家中蘿拉口袋裡的手機響強調了丹尼爾的手機是老兩口發現案件疑點的關鍵;比如假古德曼手機的電話鈴聲每次響起都在電影中起到了調節節奏的作用。
這些細節不但營造了電影整體的懸疑效果,更讓整個案件的情節發展變得更加合理。
多利亞
《看不見的客人》最為成功的地方是整個劇情的發展以及導演製造懸疑的方式與其他同類電影有著區別。
一般懸疑電影非常注重對於劇情和案情介紹的條理性。利用要麼倒敘要麼插敘的方式來進行劇情推演。
但《看不見的客人》卻利用了如何讓案件主犯脫罪的視角切入案件的推演,並以此目的來展開對於案件敘述中的疑點。從而揭露案件真相。這樣的方式新穎、觀眾代入感強、方便營造緊張氣氛。也讓電影的節奏更加緊湊張弛有度。
而且最巧妙的設計是劇情當中假古德曼的另外一層身份——丹尼爾的母親。一個失去了心愛兒子的母親,本著找到兒子死亡真相的目的,做什麼樣的努力都讓觀眾覺得值得同情。
撕下面具的古德曼
而且在案情推演第三環中,假古德曼為了能夠讓多利亞相信自己律師的身份,還幫助多利亞推演了一次案情,假定了一個殺死蘿拉的兇手。
這樣的假設一共有兩個目的:一方面讓觀眾潛移默化的轉變了電影剛開始幫助多利亞脫罪是正確的這樣一個觀念。另一方面也讓觀眾認識到多利亞為了脫罪可以不顧事實,甚至將兇手的帽子扣在他人身上的醜惡用心,讓觀眾完全轉變了對多利亞善惡的判斷。
電影的第四環敘事的時候,多利亞交代出當他將肇事車推下水的時候,丹尼爾並沒有死,從而徹底改變了整個案件的性質。也就是說為了擺脫肇事罪的多利亞,其實真實的行為是進行了一場謀殺!
並且給最終假古德曼將兩個案件的主謀反轉成多利亞提出了非常合理的源頭。要知道如果交通肇事和掩蓋罪責的策劃人不是蘿拉而是多利亞。
那麼他推車拋屍的動機合理了,為了掩蓋罪行而製造丹尼爾是畏罪潛逃的動機合理了,反目並殺掉蘿拉的動機也合理了。兩個案件一直被質疑的所有犯罪動機則全部說清楚了。
託馬斯在搜集證據
電影題目當中那個看不見的客人其實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剖析。
在交通肇事拋屍案件中,看不見的客人可以被看做那個要出庭作證的證人,他幾乎成為了整個電影的故事能夠發生的重要原因。沒有這個證人多利亞也不會完全相信假古德曼。
在蘿拉被殺的案件中,看不見的客人可以看做是多利亞為了掩蓋殺人事實而編造出來的兇手。因為沒有這個編造出來的兇手,第三環對於丹尼爾父親殺蘿拉這樣的一個假設便沒有了提出質疑的關鍵要素。
在假古德曼來到多利亞家中這個騙局中,看不見的客人可以被看做是案件的真像和正義。電影也從而升華了一個懸疑片的整體論調,正義可能遲到但從不缺席。
要知道一個犯罪者無論如何巧舌如簧,無論多麼手眼通天,依然不能完全掩蓋事實真相。而且正義從來不會在充滿謊言的狡辯面前失去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