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賣殼」的棒傑股份急於拋棄主營服裝,欲溢價近7倍跨界進軍AI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作別綠瘦健康6個月後,一門心思「賣殼」的棒傑股份(002634.SZ)又拿出了一份頗有新意的方案,用「重組資產置換+股份轉讓」兩步走的方式,實現從傳統服裝產業到新興人工智慧(AI)的跨越。

12月16日晚間,棒傑股份披露重組草案,重組草案顯示,棒傑股份擬以除庫存股外的全部資產及負債作為置出資產,與張歡、黃軍文等人持有的深圳市華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付信息」)51%股權進行資產置換,置出資產最終由棒傑股份實際控制人陶建偉及陶士青、金韞之共同指定的主體承接。

另外,交易完成後,棒傑股份將控股華付信息,從而切入火熱的人工智慧賽道。

然而,此次重組的消息似乎並未受到市場的青睞。

17日,棒傑股份開盤一度衝高滑落,當日報收7.58元,跌4.05%,換手率9.42%,振幅18.28%。隨後18日,棒傑股份開盤直接下挫,收盤跌幅7.26%,當日報收7.03元。兩日連續累計跌幅達11.31%。

市場的不買帳,或許要回溯到棒傑股份不務主業卻執著「賣殼」,以及掌門人二度加倉他司說起。

一心就想「賣殼」,溢價近7倍跨界AI

公告顯示,華付信息是一家基於軟體技術及AI算法的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類別包括軟體技術服務、軟體產品(含算法SDK及AI系統)、系統集成(含智能終端)、IT開發服務等。

此外,華付信息前五大客戶名單中網際網路巨頭雲集,包括騰訊、微眾銀行、平安科技、美團在內,近三年,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額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均超過50%。

自今年以來,人工智慧領域迎來龍頭上市浪潮。近期,以依圖科技、雲從科技為首的「AI四小龍」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此時,華付信息選擇以重組方式登陸A股市場,或許有望成為A股人工智慧行業重組第一例。

根據收益法評估,華付信息100%股權評估值為14.91億元,此次擬置入的華付信息51%股權對應估值為7.61億元,在此基礎上,該部分置入資產的交易價格為7.6億元。

上述資產置換後,陶建偉等擬以8240.78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17.94%)和8000萬元現金作為支付對價,承接上述置出資產。其中,陶建偉與金韞之合計向張歡轉讓上市公司5.36%的股權。

交易完成後,棒傑股份將剝離目前無縫服裝相關業務,置入華付信息51%股權,成為一家基於軟體技術及AI算法的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

根據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華付信息2018-2020年上半年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3356.96萬元、4699.96萬元、3400.51萬元。業績承諾方承諾,華付信息在2020-2022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700萬元、9300萬元、1.22億元。若置入資產過戶無法在2020年完成,業績承諾方還將承諾2023年實現的淨利潤不低於1.3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付信息帳面淨資產為1.95億元,也就是說棒傑股份將溢價近7倍完成置入。

服裝公司跨界賣減肥藥,首次「賣殼」出師不利

棒傑股份於2011年上市,自上市以來,棒傑股份一直經營無縫服裝的設計、研發、生產和營銷,擁有「棒傑」「BAJ」「法維詩」等多個品牌,主要以ODM/OEM的模式為全球客戶提供無縫服裝的開發設計和生產製造服務。

此次跨界AI領域,並不是棒傑股份初次有更換賽道的打算。

今年5月中旬,棒傑股份宣布正籌劃發行股份收購綠瘦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綠瘦健康」)100%股權。棒傑股份還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

這就意味著,綠瘦健康很有可能是「借殼」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棒傑股份交易的標的公司綠瘦健康曾是由謝娜、黃聖依、範冰冰等明星代言的減肥產品。對於經營服裝業務的棒傑股份來說,也完全屬於跨界。

有意思的是,本應該在10個交易日內披露交易方案的棒傑股份,在5月底就宣布終止併購。對於終止併購的原因是交易各方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核心條款達成一致。

僅半年內,棒傑股份就籌劃了兩起併購重組,並且還都是跨界併購。由此可見,棒傑股份的轉型之心尤為迫切。

主營業務停滯不前,掌門人靠加倉他司盈利

棒傑股份鐵了心要轉型或許與其上市以來的經營狀況有很大關係。

自棒傑股份上市後,公司的主業就陷入了停滯。

2011-2019年期間,棒傑股份的營收小幅提升,歸母淨利潤卻大幅下降。甚至可以說,在過去8年中,棒傑股份的主業始終停滯不前。

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服裝公司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緩解業績壓力。但是,棒傑股份年初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無縫服裝產品銷售面向的主要是品牌商和大型零售商、批發商等採購商客戶,目前沒有通過直播賣公司產品的情形。

2020年前三季度,棒傑股份實現營收4億,同比下降6.2%;實現歸母淨利潤5152.4萬,同比增長60.7%;期間費用率為16.5%,較上年升高4.2%。

然而,在公司經營觸及行業「天花板」的時候,棒傑股份的掌門人陶建偉除了一心「賣殼」以外,還一度加倉其他公司股票獲利,在貓妹來看,完全是一副迫切拋棄主營的態度。

根據華燦光電(300323.SZ)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陶建偉持有2646.16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為2.42%,為第八大股東、第六大流通股股東。此前一季度末,陶建偉持有華燦光電1926.16萬股。這意味著,陶建偉在二季度又買了720萬股。

按照華燦光電12月18日的收盤價11.58元來看,陶建偉二季度加倉股票收益或已經實現翻番,而一季度購買股票亦有較大幅度的浮盈。

無心「主營」卻一心要「賣殼」的棒傑股份,此次跨界重組能否成功,是否會再度折戟,貓妹會持續關注。(藍鯨資本 王曉楠 wangxiaonan@lanjiner.com)

相關焦點

  • 棒傑股份:置入資產恐難堪重任
    傳統主營業務江河日下,收購和資產置換就是題中之義,但棒傑股份選擇的置入資產似乎不能承擔挽救上市公司的重任。本刊記者 啟凡/文8月26日,棒傑股份(002634.就在半年報發布的5天後的2020年9月2日,棒傑股份發布《重大資產置換暨關聯交易預案》公告,上市公司擬以除庫存股外的全部資產及負債作為置出資產,與交易對方持有的標的公司華付信息51%股權進行資產置換,置出資產最終由陶建偉、陶士青、金韞之共同指定的主體承接。
  • 超5倍溢價收購上海恆勁34.26%股權 漢纜股份跨界不易
    漢纜股份表示,上海恆勁自創立以來,一直從事氫能源燃料池的技術研發,本次收購上海恆勁,有助於公司在氫能源產業開拓和深耕,為上市公司帶來長期收益。而業內人士認為,此時從電纜行業跨界氫能源,對於漢纜股份來說,可能並不算容易。
  • 棒傑股份資產置換存低賣之嫌 置入標的淨利率超同行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7日,棒傑股份發布《重大資產置換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下稱「草案」),對重組事項進行了補充更新。草案顯示,此次擬置出的資產的評估增值率僅為5.94%,7.6億元的估值與公司現35億元的市值相差甚遠。而擬置入標的評估增值率為626.56%,且置入標的估值半年內激增近3億元,如此明顯的反差還須上市公司進一步釋疑。「賤賣」上市公司?
  • 軍工企業高溢價併購專題(上):看起來並未跨界的全信股份,為何也...
    來源:市值風雲-Tips:下載【市值風雲APP】,精彩內容搶先看--原標題:軍工企業高溢價併購專題(上):看起來並未跨界的全信股份,為何也失敗了?作者 |木魚流程編輯 | 小白近日,風雲君喜獲一份名單。有了好東西,咱就要拿出來分享。該份名單羅列了曾經對軍工企業發起過重組併購的公司。
  • 紅太陽溢價6倍關聯收購案過關 副董事長否認利益輸送
    來源:證券日報溢價6倍關聯收購重慶中邦遭監管問詢及投資者質疑後,紅太陽於近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這一收購事項。現場,面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出的市場質疑呼聲較高的「本次收購標的存在依賴第一大客戶的業務風險」及「高溢價關聯收購實控人資產涉嫌利益輸送」兩大問題,當事人楊壽海並未表態,其身旁副董事長張愛娟當場駁斥上述質疑並強調道:「我們整個公告裡寫的非常清楚,我們是為了整合所有的公司資源,做大做強上市公司農化業務。」
  • 百潤股份跨界烈酒,威士忌能拯救RIO預調酒嗎?|雲酒獨家
    5月9日,預調雞尾酒品牌「銳澳」母公司百潤股份發布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06億元,全額用於烈酒(威士忌)陳釀熟成項目。過去幾年,銳澳預調雞尾酒一度市場低迷,直到去年才找回發展節奏,馬上就要換賽道跨界進軍烈酒,這樣的跨界的選擇出於一種什麼考量?
  • 精細化工工業定增審批提速 科隆股份重組「舊傷」愈重​又玩跨界...
    特別是去年借題材暴漲大股東減持、上次重組留下的「後遺症」還在發酵的科隆股份,二級市場「妖風」再起,近3股價連續一字漲停,公司此番與眾不同的跨界重組更受市場關注。三季度截至目前,精細化工行業公司定增申請統計:
  • 魯股觀察|淨利增9成 漢纜股份跨界收購前景難言樂觀
    然而,根據此前發布的2019年三季報,漢纜股份前三季度應收票據和帳款總計達到了25.88億元,其中應收帳款一項就高達23.81億元,為近4個季度以來的新高。針對此問題4月21日有投資者詢問該局面形成原因及影響。漢纜股份回復稱,公司應收帳款是由項目工程進度、合同執行期、質保金比例等多方面形成的,公司已建立良好的信用評價體系,有計劃開展相關收款工作。
  • 香山股份20億跨界收購 深交所:標的新能源明年增45倍?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 深交所網站昨日發布對廣東香山衡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山股份」 002870)的重組問詢函,對公司20億跨界收購提出問詢,要求香山股份說明標的公司新能源業務2021年4472.8%增長率預測的合理性等問題。
  • 長榮股份高溢價收購海德堡 標的業績下滑負債率高企
    訊近期長榮股份(300195)發布公告,擬6899.33萬歐元認購德交所上市公司海德堡增發的股份。交易價格相比二級市場股價溢價超60%。交易完成後,長榮股份將成為海德堡第一大股東,但是並不構成控制,海德堡方面也僅是承諾盡最大努力幫長榮股份獲得一個監事會(相當於董事會)席位。高溢價引發了深交所的問詢。
  • 星普醫科19億商譽背後:賣殼 套現 高價收購自家資產
    原控股股東和高管層借著股價大漲大比例套現,新進入的股東則利用上市公司募來的現金,高溢價收購關聯方資產。  留給上市公司的,是開始下滑的業績和高達19億的商譽「地雷」。  星普醫科「花式」資本運作:賣殼、置出資產、原股東套現5.33億  2015年是星普醫科的轉折點,在連續虧損兩年之後,終於找到了重組標的——瑪西普。
  • 浙江棒傑數碼針織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摘要
    欲諮詢授權事宜請與證券時報網聯繫 (0755-83501827) 。其中承銷費用[ ]萬元、保薦費用[ ]萬元、審計驗資費用[ ]萬元、律師費用[ ]萬元、發行手續費用[ ]萬元、股票登記費用[ ]萬元、信息披露及路演推介費用[ ]萬元     第三節 發行人基本情況  一、發行人基本情況  註冊中文名稱浙江棒傑數碼針織品股份有限公司
  • 溢價52倍 又一美妝紅人將曲線登A股
    近日,北京元隆雅圖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元隆雅圖」)發布公告稱,擬以2.7億元向張馨心、閆然、餘寅收購北京有花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花果傳媒)60%股權。  公告顯示,有花果傳媒主要從事MCN矩陣博主籤約孵化以及內容電商、直播電商等業務,同時自營美妝類內容電商業務。目前,美妝博主「原來是西門大嫂」是其旗下粉絲量最高的帳號,全網粉絲數多達1805萬。
  • 寶德股份高溢價收購名品世家 蛇吞象凸顯資本衝動
    來源:中國經營報寶德股份高溢價收購名品世家 蛇吞象凸顯資本衝動本報記者/黨鵬/成都報導一場「蛇吞象」的收購遊戲再次在資本市場上演。高溢價的「蛇吞象」收購實際上,寶德股份收購名品世家,已經運作了近半年時間。在今年7月17日,寶德股份首次發公告稱,與名品世家多位自然人股東達成協議,擬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名品世家不低於52.96%的股份。當時,公司的收購目標是100%股權。
  • 紅太陽6倍溢價收購關聯資產 單日迎29家機構調研
    ■本報記者 曹衛新見習記者 蘭雪慶在溢價6倍關聯收購重慶中邦被監管問詢後,紅太陽近12億元的現金收購計劃也引起了眾多機構投資者的關注。《證券日報》記者日前獲悉,12月20日當天,共有29家機構投資者前往公司調研,對公司近期的經營狀況、業務進展及未來戰略規劃展開了一系列追問。
  • 中植系解直錕欲跨界當「賣酒郎」 趁機成為寶德股份實控人 遭深交...
    推進資產重組的同時,寶德股份還將易主。根據公司披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潛伏寶德股份二股東之位5年之久的中植系欲趁此次收購浮出水面,掌門人解直錕接替趙敏、邢連鮮夫婦,成為公司實控人。寶德股份這一舉動引發交易所關注。12月17日,深交所對該交易下發問詢函,提出83個問題,涉及交易方案、交易對手和標的業務、收購資金籌措的具體安排及可行性等方方方面面。
  • 高溢價收購有貓膩,眾股東都是明白人,龍韻股份創歷史新低
    富凱摘要:龍韻股份1月7日暴跌6.9%,股價創下2015年3月上市以來的新低。 作者|歐文 一家成立僅2年多、帳面價值不足千萬的電商服務企業,85%的股卻賣出近1.7億元的價格。
  • 跨界失敗!臺基股份3.8億買5千萬「跳樓價」甩賣子公司
    作者 / 陳牙牙流程編輯 / 孫雅潔來源 / 大舜財經做晶片的臺基股份在影視行業的跨界嘗試正式以失敗告終。臺基股份是由原襄樊臺基半導體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13億元,公司主營TECHSEM牌晶閘管及其模塊的研發、製造和銷售,是我國功率半導體器件的主要製造商之一,2010年登陸深交所創業板。2016年6月,臺基股份以超募資金及利息3.8億元收購了彼岸春天100%的股權,形成商譽 3.53億元。
  • 亞虎集團溢價100%收購,看中花王股份未來成長空間
    近期,A股市場有多個上市公司高溢價收購關聯資產的案例,還有上市公司引入的戰略投資者看好上市公司價值及其未來成長空間高溢價收購上市公司股權,如花王股份(603007)近日披露公告稱,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北京亞虎聚合生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亞虎集團」),而亞虎集團基於對上市公司價值及未來預期的認可,按照上市公司近期股票均價7.5 元/股並溢價
  • 後疫情時代下的「跨界轉行」:進軍光伏「有人歡喜有人愁」
    公開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中涉及光伏行業的15項收購交易中,僅5項投資規模就超過80億美元;而中石油公司的7筆融資交易中,向光伏公司提供了超過2.4億美元的資金。 不僅僅是我國三大石油巨頭,全球石油公司如道達爾、殼牌、美國埃克森美孚等企業都正在加快能源轉型,光伏發電成為石油巨頭們的首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