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銘心,一個看起來頗具文藝氣息的名字。假如有不清楚「行情」的朋友,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可能會稍稍地疑惑一下:這是哪位樂壇的新人嗎?但是,對於一直有留意麥浚龍或謝安琪動向的樂迷來說,相信對「浦銘心」不會陌生。
2018年,由麥浚龍演繹的《勇悍·17》、《困獸·28》、《暴烈·34》,還有謝安琪的《人妻的偽術》、《一個女人和浴室》、《沐春風》,以及她跟古天樂合唱的《(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浴室》,組成了一個系列故事。故事的主線內容及人物關係,暫時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條線:《勇悍·17》講述了董折跟浦銘心,二人在17歲時從相識到相戀的青蔥歲月。到了《困獸·28》,28歲的董折跟浦銘心成了家,而且也有了小朋友。不過在現實壓迫的面前,這段婚姻開始出現了裂痕。終於在《暴烈·34》中,當初17歲時的愛情童話徹底幻滅。曾經令二人無比憧憬的婚姻,淪為了充斥著暴力的「鬥獸場」。
第二條線:在《一個女人和浴室》當中,浦銘心在34歲時跟董折離了婚。經過兩年單身生活之後,她結識了後來的第二任丈夫藍定凌。《(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浴室》則圍繞一段三角關係展開。在安逸穩定的生活背後,浦銘心卻對自己與藍定凌的「完美」婚姻產生了疑惑,同時似乎跟前夫董折舊情復熾,又好像是跟其他人發生了婚外情。至於《人妻的偽術》和《沐春風》兩首,時間線放在了浦銘心跟藍定凌結婚後。前者主要是浦銘心的內心剖白,表達了她作為人妻在婚姻關係中的矛盾心理,而後者則隱晦地描述了浦銘心試圖通過偷情來釋放自我的一段小插曲……
從浦銘心身上,我們既可以看到很多現代女性所擁有的,或者是她們在不斷追求的品質:崇尚獨立、享受自由、敢愛敢恨;同時又不難發現她們在感情路上的波折,尤其是走進婚姻之後所面對的各種困惑。事實上,這種現象有其歷史根源。人類社會經歷了數千年的男權思維統治,而女性解放的倡議和女權運動的興起,卻只走過了200年左右的歷程。兩性地位不平等的現象,過去在絕大部分婚姻關係中是不言自明的。雖然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以及女性主義呼聲的高漲,如今有所改進,但很多流傳了千百年的意識殘留,至今仍然可見蹤影。
浦銘心的故事,不僅書寫了男歡女愛的糾纏,實質上還包含了對女性命運的思考。
《一個女人和浴室》通過浦銘心的視角,講述了她在34歲跟董折離婚以後,直到36歲遇到藍定凌,這兩年間的單身生活。根據歌曲的文案劇本,浦銘心之所以跟董折分開,她的原話是這樣解釋的:「也許此刻我對『一個人』的欲望和好奇,遠比任何事情還要高。」之後她也接著解釋,她並非因為不愛董折才選擇跟他分開,但是她不想充當二人之間的籠裡獸。
恢復單身的最明顯變化,莫過於「兜兜轉/終得到的/自由人生/乍現眼前」,終於呼吸到久違的「自由的空氣」。一個人,特別是獨居生活的話,有時候用「為所欲為」來形容都不為過。只要不造成擾民,一個人關起門想做什麼都可以——邊喝杯小酒邊看自己喜歡的韓劇,不想做飯就隨便煮點秋葵又當一餐,不時擦點乳霜或敷個面膜來保養肌膚……總之,單身的好處之一就是,再也無需為了遷就另外一個人的興趣、審美、口味、習慣等等,而不得不屈就自己。如此看來,「再單身/不外就是/生活雜務/再不一起」,而且「再不因/體諒互讓/終日受盡/管制」,這些似乎都沒什麼不好的。
由我 一個去伴著 一百支乳霜
由我 一個發夢或淋浴 沒人在同享
蓮蓬在給我 滋養
舊日我那樣期待 沒伴侶破壞寧靜的 晚上
其實,當一個人將壓抑、不滿、憤怒等負面情緒統統儲集起來,卻又無所發洩的時候,就像不斷地在為一個氣球充氣。最初,氣球還沒有到達爆炸的閾值,它尚且有空間可以容納你的這些情緒。然而,如果一直都無辦法將這些情緒通過其他方式釋放掉,而是向一個不斷地膨脹甚至已經幾近爆炸的氣球繼續「充氣」,那麼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對於率性獨立的浦銘心來說,當她意識到跟董折的婚姻觸礁,加上那個裝載了她多年來的鬱結的「氣球」,也快將接近爆破的那刻,她選擇了及時止損——放過對方,也放過自己。
身處空間 太空闊 愛的矛盾 又迴響
從離開他 得到解脫 落了單 為何自傷
一個 跟 一起 亦覺悲傷
渴望孤獨 為何我 這刻會想 重頭覓對象
可是,「享受自由」和「承受孤獨」是相輔相成的。也許單身生活短期內的確輕鬆,但孤獨太久到最後演變為孤僻,卻未見得是好事。人終究是有意識的社會性動物,人與人之間總不免要在社會交際過程當中,進行情感交流和思維碰撞。絕對的孤獨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心理學家弗洛姆(Erich Fromm)也指出過,如何克服孤獨感,是任何時代任何文化背景之中的人,都永遠面臨著的問題。(參閱弗洛姆《愛的藝術》第二章「愛情的理論」)
這個難題在浦銘心的身上也是存在的。所以在之後《(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浴室》的文案中可以看到,一直非常特立獨行,甚至連工作都是自由職業者的浦銘心,會報名上插花班,會參加相親派對。大概是因為她察覺到,無論之前跟董折的婚姻走到了多麼糟糕的境地,此刻還是想有個人能夠在身邊陪伴自己。只不過哪個人會是誰,則是需要時間去檢驗的抉擇。這不是妥協懦弱的表現,而是人之常情。畢竟,你能夠在浴室內休憩一時,卻不可能在裡頭躲避一世。
原來非因 孤單 顯得悽涼
而是裝快樂 有點牽強
床頭那扇窗 總看見月亮 問誰願同享
明了相戀 悲喜參半
若這刻 誠實問心
一個 跟一起 亦也不想
畏懼孤獨 奈何我 這刻會想
和誰住 仍是那樣
在《(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浴室》的故事當中,浦銘心經過了兩年的單身生活之後,第二次走進了婚姻,而這次的對象是新聞報導員藍定凌。不知道是跟人到中年有關,還是本身的個性亦然,藍定凌初登場時就儼然一副彬彬有禮、溫柔細心、穩重可靠的成熟好男人模樣,正如在浦銘心眼中,「就在世間最亂時/你是最穩的牆」。然而,「牆」是個具備兩面性的事物。一方面,它能夠抵禦外界的傷害,提供人身保障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它又有可能阻隔人和外界的聯繫,束縛人的自由。
陪我 一世背負著 一百種創傷
陪我 一世發夢或淋浴 衰老亦成雙
埋藏浴室裡 真相 是害怕卻又期待
怕你一天背叛我只可以 十萬個這樣平淡的晚上
冷靜中槍 身處空間 夠溫暖 冷槍何故又迴響
如離開他得到解脫
在我家 為何自傷 被愛寵 仍然自傷
只盼這安穏被你欣賞 太幸福吧
不過你也許更想 會引起妄想
尋回舊對象
藍定凌一直扮演著好好先生的角色,盡心盡力地去為浦銘心營造安逸舒適的生活。而且對於浦銘心昔日的瘡疤,還有她至今仍舊躁動的那份任性,他都表現出理解和包容。努力付出了這麼多,他無非只是渴望得到浦銘心的讚賞和認同。
但問題的癥結恰恰在於,藍定凌枕邊的不是其他人,而偏偏是浦銘心。有些時候,兩個人相處就是會這樣毫無情由地「對人不對事」的。假如換成是其他人,可能會感慨遇上藍定凌這種好男人是種福氣,也會非常珍惜這種安穩美滿的「小確幸」。但是劇本文案的結尾浦銘心自白道,「只能說,我不是大多數人」,這就揭露出那種世俗標準的「幸福」其實並非她所需,這種觀念甚至還對她造成了約束,引起幾分恐懼。所以,不是藍定凌做得不夠好,相反是他太完美了,反而令到浦銘心受寵若驚。
願共你還有下世 怕就 過不了現世
先講這一夜 怎麼解救三個 才 談下世
這故事已有些悽厲 在當初說一齊
難道你不執迷 想一世共處一室
想早晚伴你梳洗 分一個櫃
想一世伴我梳洗 不惜一切
我願意 凝視你的身體 天天看個仔細
不管歲月流逝 待我這麼好太浪費
甚至乎,藍定凌察覺到了浦銘心有外遇,都可以扮作懵然不知,以鴕鳥心態自欺欺人。在文案劇本中寫道:「藍定凌只相信,有她,就夠。不過問,她懂回家,就夠。」然而,藍定凌越是妥協,卻越是無意地製造出一種「以退為進」的壓迫感,因為一廂情願式的自我感動,很難真正地換來對方的心悅誠服,還反而可能會加深對方的愧疚感,最終弄巧反拙。
尤其是對於浦銘心這種個性來說,她自問無力償還藍定凌對她的好。我們不能否認藍定凌對浦銘心的寵愛,但或就如歌詞所寫,這在浦銘心眼中是種「執迷」。藍定凌偏執地想要獲得浦銘心的認同,不過他越是表現得無私大方,卻反而讓她愈發感到窒息。因此,無所遁逃的浦銘心,只好試圖在出軌當中尋求幾分刺激,讓自我能夠在「惡之花」之中獲得短暫的釋放。
從更深層次來看,藍定凌是個極其傳統的保守主義者,投足舉手間都是有板有眼的,而浦銘心卻是相對激進的自由主義者,厭倦條條框框的桎梏。他們從價值立場上,本就站在了對立的兩端。只能說,他們這段婚姻當中存在的矛盾,從根本上是性格差異以及立場分歧所致,不能夠簡單地歸因於孰是孰非的問題上。
《人妻的偽術》雖然是「浦銘心線」最早派臺的作品,但根據謝安琪在先前的採訪中所表示,其實這首歌曲的故事時間是浦銘心40歲出頭的那段日子。由於當時《(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浴室》還未正式推出,所以謝安琪為大家留下了懸念。不過現在回過頭看,《人妻的偽術》應該是講述浦銘心在第二段婚姻中所遭遇到的困惑。
不同於「浴室兩部曲」主要通過描寫各種生活場景的細節,間接地窺探人物的心理狀況,《人妻的偽術》通過心裡獨白的形式,更加直觀地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除此之外,這首作品在探討關於女性地位的話題這點上,無疑也更為鞭辟入裡。
誰見過我往往為是非黑白論辯
不想爭拗對你極和善
如你愛笑我對大事並沒有主見
要軟弱笨拙亦熟練
明白回到往日叛逆令你討厭
寧願和氣那面儘量被看得見
成為賢內助令大家都滿意
壓抑了個性來奉獻
通過歌曲的開篇可以看到,一個「家庭天使」的形象躍然紙上。所謂「家庭天使」,是在西方工業革命時期興起,然後逐漸流行開去的一個概念,是當時西方社會對女性(尤其是中產階級婦女)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要求。簡單來說,它要求女性不應該在外拋頭露面,只需要留在家中相夫教子,照料打點好生活的瑣碎事務。至於參與社會競爭和養家餬口的責任,則交由丈夫處理,而且作為妻子也不應幹預太多。此外,大部分女性從小就開始有意被培育塑造成溫柔體貼的模樣,成家後也會被要求對丈夫絕對服從,以及對家庭無私付出。當然,「家庭天使」這種稱謂背後的實質,並非工業革命時期才出現的新鮮事,它只不過是將此前女性在家庭中本來就備受壓抑的地位,進一步推向了極致。
時至今日,這種觀念仍在廣泛地發揮著其影響力。放眼全球範圍,社會觀念和道德倫理對於女性充當「家庭天使」角色的要求,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依然不同程度地制約著大部分女性的自主性及命運。由於人類社會進入父權社會幾千年以來,「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性別分工模式,早已根深蒂固。然而,只有到了近兩百年左右,人們才開始逐漸正視女性權益及兩性平等的問題。經過無數前人和先驅的奮鬥,雖然如今已經見到了一些進步,但是誰也不敢說終點就在眼前。女權之路,似乎還有一段漫長而艱辛的歷程要走。
但願在浴缸中赤裸的我
就是做回真得似假的我
不忍傷害著別人才 藏起我
是人類美好的錯
自問做自己都有很多個
現在做人妻的我
想恩愛 被厚待
很知道 要說什麼
回到歌曲跟浦銘心的故事本身,正是由於類似「家庭天使」的性別刻板印象,至今依然影響著人們的性別觀念,因此,即使像浦銘心這類獨立意識較為強烈的女性,當她們以「人妻」身份出現的時候,都不得不某程度地表現出讓步的姿態。
而且,有個奇怪的現象是,在這些女性群體當中,從來都不乏佼佼者。只是世俗觀念對女性的評價標準,有時候會非常嚴苛,並且狹隘地將男性作為參照系——要麼,就是她們具備某些跟男性氣概相近的品質;要麼,就是她們本身散發出吸引男性的女性魅力;要麼,就是她們作為優秀的男性(甚至是不那麼優秀的男性)的附屬品出場……無論如何,好像只有跟男性關聯在一起,女性的光輝才得以閃耀。
至於她們體內那個真實的自我,平日基本上都會被禁錮在各種不同的面具之下:賢惠、端莊、溫柔、顧家……唯有一個人在浴室獨處的時候,才得以片刻間解放;亦只有在浴室獨處的時候,才可能將平日主動戴上的,或是被強加的那些妝飾與包袱,統統卸去。
誰亦有戲演
為了相處下去彼此切磋過每天
沒有必要吝嗇討好讚賞 理應修煉
更加親善 要親暱欺騙
不要問拋開你我會點
願你相信是你一手撐起我的天
講真只懂率性只與任性相差一線
真心跟假意 也只差一線你便難入眠
圓滑到 能並肩 感激你 能合演
能受騙
根據字面的意思,「偽術」可以解釋為:偽裝的技術。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就已經提出過「表演理論」。戈夫曼認為,生活就像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為了向他人傳遞某種印象,或是樹立起自身的某種形象,就需要藉助一些表演的技巧來實現這個目的。(參閱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概括而言,其實演技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一項必備的技能。但是,「表演」又不能簡單粗暴地跟「瞞騙」劃上等號。在大部分情況下,恰如其分的表演能夠有效地促進交流,同時避免尷尬乃至衝突的發生。
正如在《人妻的偽術》中的浦銘心,儘管「家庭天使」這種角色,很大程度上是強行安排給她的,再者她本身就不安而叛逆的自我,跟這個角色之間存在著矛盾。然而,不同於衝動暴烈的董折,成熟穩重的藍定凌在這段婚姻中所投入的心思——無論是他的體貼抑或是忍讓,浦銘心不可能真的自私到視而不見。
假如暫且拋開女權的角度,單純著眼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浦銘心之所以情願「壓抑了個性來奉獻」,去演繹一位合格的「人妻」在外界眼中應當有的模樣,或許是出於對親人的關懷,或是因內疚而產生的補償心理,甚至可能是人性本善的惻隱之心在推動。畢竟,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大起大落無非瞬息間的變幻,而細水長流才更吻合生活的常態。
圖片來源 | 電影《失樂園》
排版丨man仔@年粵日
● ● ●
更多「阿豆專欄」文章系列
點擊可回顧
▽
大城市的夜晚,好像特別傷感?
我和你之間,原來還存在著一個他
時光可變,友情不變?
粵語歌中那些「講不出聲」的腹黑密語
搭乘張敬軒的「時光列車」,闖過成長的孤單
沒有誰來愛我,也要好好地過
我也許有些自我封閉,但不是無動於衷
你覺得我是憤青?但是我必須發聲!
出軌、小三、同性戀——出道15年,她唱盡人性與道德的交織
我不是對你殘忍,只是不想再折磨自己
回復「我睡了」,傾聽他人的心事
快速讚賞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