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電影的圈圈】《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為什麼我變得優秀了,反而越來越「孤獨」?

2021-03-03 影得職場

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你有什麼特別「缺」,缺到了阻礙自己

實現dream life的東西嗎?

比如我經常哼哼「如果腰圍再小一點,我

的缺點變成優點」,感覺只要身材變好,

我就完美了。

這個「缺」說得好聽叫夢想,說的直白叫

欲望,都是人心裡渴望被填滿的洞。表

現雖然不同,實現之後都會發出相同的

感嘆:啊,不過如此。

2.你有什麼覺得「不能失去」,一旦沒有

了,整個生活都會全面垮掉東西嗎?

還是拿自己舉例子,我最不能失去的就

是寫作能力。因為我感覺自己如果有天

寫不出來東西了,我的生活、工作、朋

友關係都會徹底崩潰。

這是一種恐懼。源頭在於,我們知道自

己肯定有一天會失去的。《重慶森林》

裡說:沙丁魚、鳳梨罐頭都會過期,我

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不會過期的。

有嗎?

這兩個問題,就像眼前掛的胡蘿蔔和屁股後面抽的鞭子,糾纏著每一個人。

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把它們作為兩股線,編織了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小說。一舉獲得了科幻界的兩個「諾貝爾」級別的獎,此後又被多次改編成科幻電影、舞臺劇、音樂劇,直到今天也活躍在文藝舞臺上。

國內卻很少有朋友知道,所以我今天要談的,就是這個電影作品《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電影情節並不複雜:一個智商只有68的傻子查理,被科學實驗改造成了智商200的超級天才,卻發現了自己失去了一切:朋友、愛人、工作。

就在他智商巔峰的時候,卻得知自己會在短時間裡退回弱智。變傻的過程裡,反而得到了最渴望的東西——被眾人所愛。

你聽完這段介紹什麼心情?是諷刺?還是覺得太戲劇化?我當時看完崩潰了很久,因為我看到的是自己。

我從小到大都覺得很孤獨,為了擺脫孤獨,我做了太多努力,但我為什麼永遠和別人不一樣?

看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我才發現,孤獨原來不是宿命,是選擇。

所以我想借著查理的故事,跟你講講我自己的經歷。

我們先來看看他,笑得那麼天真燦爛,誰能看出來,他一直被身邊的欺負呢?這也是他跟其他弱智最大的不同,查理眼睛裡有愛,有光。他想學知識,因為他覺得,變聰明了就會被更多的朋友喜歡。

但當他做了實驗,智商突破之後卻發現,現實與想像完全不同,他遭遇了什麼?

麵包店的同事變得厭惡他,甚至聯合寫信要老闆開除他

心儀的老師愛麗絲小姐害怕他,逃避他的表白。

就連熱心幫助過他的教授,也變得無知又自私。

原來自己到的不是天堂,而是一片荒蕪。這就是我成長所經歷的事。

我小學過的很自由,因為應付成績很輕鬆。我媽望女成鳳的給我報了書法班,但我特別煩那個經常板著臉的老頭,所以經常逃課,他就挺著50多歲的老骨頭在操場追著我跑,當然從沒追上過。

我東繞西繞把他甩開之後,就跑去書店坐著看書。我喜歡把書上的故事繪聲繪色將給同學聽。

那時候我以為:只要知道的得越多,喜歡我的人就越多。

我初中進了一所名校,同學、老師都只看重一件事:成績。我卻永遠沒辦法做到按標準格式寫一篇作文,按規定解法答一道數學題,按要求的思路做一篇英語閱讀。

我的班主任當眾念了我的隨筆,然後跟同學一起狂笑。

我開始叛逆,因為心裡覺得:分數不高又怎樣,其他方面有很多知識也很好。

所以高中我死活要去一所普通學校,結果進了之後才發現,大部分人在自己最該向上生長的時候,把勁兒用在了霸凌同學、對抗老師身上。明明年紀那麼小,卻有了很世俗的油膩和惡意。

所以我開始瘋狂學習,一天只睡4個小時,把自己踹進了一本的大門。

那時候我感覺:考出更高的成績,才能把自己和無知、淺薄的人隔絕開。

結果到了大學我發現,現即使成績好的人,一樣可以無知。除了醫學書那800頁的知識之外一竅不通,也不關心。

電影裡,查理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不知道那種更糟糕,是當個無知的傻子,但是很快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卻覺得孤獨?

這就是我的心裡曾經無數次迴響的問題。我明明很愛這個世界,所以無論多傻,我都一直想要被認同,想要be loved back,被愛。

大家喜歡的「成績、知識」我都追了,而且是拼命的追。如果說成績是欲望,知識是夢想。那我兩樣都佔了,我不斷填滿了自己的「缺」。變成了一個成績又好、又有知識的人。

可身邊我卻越來越空,或者說,始終是空的。只是我和查理一樣,成了個「genius ass」(屁股天才)才發現而已。

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我狂哭,擦乾眼淚之後才發現。我的孤獨,是因為每一次做出選擇的時候:我明明可以向下迎合,但卻選了向上。

查理真的是因為想要被別人喜歡才想學習嗎?其實不是的,他本來就渴望知識,所以他開場第一句話就是「I want learn」。只是他錯誤的以為:知識是路,被喜歡是終點。

知識確實是路,通往卻的是孤獨。但成長的孤獨,是因為走進了更廣闊的、更少有人發現的領域。太陽孤獨嗎?它的溫度有5500℃,距離地面整整1.5億公裡,卻照亮了世界。

如果孤獨是註定,那我其實早就已經做出了選擇:我就是要不斷向上走,保持孤獨,因為我要站的更高,無論面前有多高的山,我都要做那個在頂峰插上紅旗的人,而當你看見我的時候,你就有前進的信心。

我相信,成長的道路上不會只有我一個人經常覺得自己很孤獨,你在什麼時刻,也覺得自己很孤獨呢?

到底是什麼,能讓我們be loved back被愛?

結合電影來講,為什麼查理在失去智商的同時,反而被眾人所愛了?他到底做了什麼?

其實說來說去都是一件事,很簡單,那就是:向善良妥協。

這句話不好聽哈?我前半段才講了要保持孤獨,後半段又要你妥協?是不是有病?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那個問題,有什麼是不會過期的?我現在回答你:善良不會過期。

你肯定會反駁我:明明有那麼多好人過期,變成壞人的例子啊。我的觀點是:因為改變的是人,而不是善良本身。

你還記得有句古話嗎?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生命的進度條越少,善良指數越高,越能喚醒人心底的愛。

查理在智商最高的時看不起所有人,所以人人都排斥他,他的反應是:不需要。

當智商流逝的時候,他才明白了要選擇了善良,他做了這些事:

幫教授做課題,回麵包店和大家開玩笑,和愛人誠實告白。大家感受到了他的善,所以都開始」愛「他了。

我以前在醫院裡遇見很多住院的老人,有人會痛哭流涕給子女、老伴道歉。

相比惡性不改,天天折騰別人的那種,和善的老人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人往往不是主動善良,而是被動的。

選擇了善良,則是因為我們內心對「愛」的渴,戰勝了人性裡的自私、自負。

看看這些曾經欺負、利用查理的人,不也一樣嗎?

我現在經說些笑話逗朋友笑,不是因為我真的瘋瘋傻傻,是因為我通過這種方式表達:我不是只顧著自己,我也很愛你們,希望我們在一起的時候能開心。

說回電影的標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主角叫做查理,那阿爾吉儂是誰?

這就是阿爾吉儂,他經歷了和查理一樣的事情,但它不願意妥協,所以選擇絕食,直到自己的死亡。

阿爾吉儂的背後,何嘗不是大多數人的人生?

前半生拼命上山,獻祭的時間、感情、金錢來堆滿成就,把自己越推越高,越來越孤獨。

後半生步步下山,風光開始失去,才越來越需要善良和愛的緩衝,否則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但我忍不住想問:人生真的就只能在這種「得到了孤獨失落,失去了頓悟追悔」之間來來回回嗎?

電影結尾,查理在自己的智商消逝之前,做了最後一件事:拜託愛麗絲小姐說:請記得幫我給阿爾吉儂的墳上,帶去一束花。

阿爾吉儂只是老鼠,又不能照顧他,為什麼要帶花?

因為查理和我想的一樣,人生也或許會有什麼「應該、註定「的命運,卻不是我要的:

我要獨處的孤獨,因為要獨自思考,探索。

我也要和人相愛,因為我們彼此值得。

天才的能力,傻子的勇氣,為什麼不能都抓在手裡呢?我當然可以。每個見過我的人都說,我是眼睛裡有光的人。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那不妨多看幾期,let me show you。

如果你相信我的話,那可不可以也試著,相信一下自己?

相關焦點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電影《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手術後,查理·高登的智商逐漸變得與常人無異,甚至遠超於常人。然而他卻發現,智慧離間了他和他所有愛的人,生活也似乎正從「光明」步入「黑暗」…...相較於其他優秀科幻作品通過大篇幅天馬行空的想像來預知未來,這本書更像是站在過去通過對未來的科學猜測來描繪人性冷暖。 「我只希望自己能夠便(變)聰明一點  像其他人一樣。 這樣我就會有很多喜歡我的朋友。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雨果獎科幻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改編成同名電影和日劇。小說主要寫查理.高登通過腦部手術由弱智變成天才的故事,歷經種種心情轉折,從而體會到人間的愛與恨,喜悅與孤獨的故事。小說兩條主線,實驗小鼠阿爾吉儂,從普通智商經過腦部手術變得持久聰明花束。主人公查理32歲但智商如6歲兒童,時刻都在努力變聰明,經歷了小鼠同樣的實驗手術,從他的進步報告中可以看出,他也慢慢變得聰明,變成天才,有了思想情感的體驗。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丹尼爾•凱斯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1959年丹尼爾•凱斯首次發表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即榮獲雨果獎。1966年,丹尼爾•凱斯將作品《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故事長篇化,又再次獲得星雲獎。   作品《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講述了主人公查理•高登通過手術由弱智變成天才、又由天才回歸到正常人的故事,其間所發生的種種事件,令人感慨萬千又唏噓不已。
  • 004本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丹尼爾·凱斯,美國作家1959年首次發表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即榮獲「雨果獎」。1966年又以長篇化獲得「星雲獎」。1981年發表《24個比利》推薦理由:從心智障礙變成最強大腦,他才明白,理解是最大的殘酷。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Flowers for Algernon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Flowers for Algernon 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年度催淚大作定檔廈門!
    2019年年末,《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一經上映便轟動整個話劇界,成為一匹最出人意料的口碑黑馬,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現在,這部話劇將在今年10月來到廈門滄江劇院,再次為觀眾們講述這個溫情卻又悲傷的故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講述了關於查理·高登的故事。查理由於天生低智而遭受他人冷眼,因此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變得跟正常人一樣聰明。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戲劇般的人生,最終走向了孤獨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戲劇般的人生,最終走向了孤獨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大街上到處都有盲人通道,但是我們卻很少能遇見他們。這不是因為盲人的數量在減少,而是因為他們很出來。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班裡有一個年齡很大的留級生,大家對她都很不友好,還經常嘲笑她的智商有問題,過了一段時間她就不上學了,也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裡面的主人公智商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因為一個實驗他又瞬間從一個大家眼中的白痴變成了天才。主人公查理的智商與常人不同,在大家眼裡他就是一個麻煩,已經快32歲的他可能還不如一個孩子。
  • 每周一劇 |音樂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美國傳奇科幻作家丹尼爾凱斯所著一經面世就將有著科幻界「奧斯卡」的雨果獎&星雲獎雙獎囊入懷中 2021·南京音樂劇演出季  音樂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2021年3月19-20日(周五-周六)19:30時間:2021年3月19-20日(周五-周六)19:30地點:南京保利大劇院·大劇場票價:780/580/480/380/280/180元時長:130分鐘(無中場休息)提示:本場演出1.2米以下兒童憑票入場《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講述了
  • 讀書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探索自我感興趣,又恰好沒有因為電影而戒掉讀小說的愛好,那我非常想把這部小說推薦給你——《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Flowers for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獻給白鳥咲人的花束
    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裡 最後結尾白鳥咲人在回歸大自然 回歸那個智力有問題的自己的時候 朋友的不離不棄地相鄰睡去!這部日劇起初由於太過枯燥的開頭我都不想去理會,但是,直到一個轉折點 白鳥咲人 的實驗成功,成就了一個智力頂峰的咲人 但卻因此失去了朋友 都說天才是孤獨的沒錯 但,在阿爾吉儂失去智力那一刻,咲人也知道自己終究會回到從前的一天,但是,他掙扎在此之間,做出了很多研究成果,最後失去智力的他回到那個充滿綠茵朝氣的地方與阿爾吉儂一起,哦 對了還有他的兄弟們!!
  • 世界讀書日|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有些常識的人都會記得,眼睛的困惑有兩種,也來自兩種起因,不是因為走出光明,就是因為走進光明所致,不論是人體的眼睛或心靈的眼睛,都是如此……他可能想嘲笑從幽冥走進光明的靈魂,但這總比嘲笑從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
  • 名作之壁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所創作的小說。丹尼爾的著作以科幻小說為主,他尤其擅長描寫多重人格的人物。他的經典作品有《24個比利》、《第五位莎莉》等。《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曾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和舞臺劇作品。
  • 今日開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重磅登陸北京
    「全世界將為之驚嘆,人類歷史即將改寫」《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改編音樂劇中文版首輪上海站在年末陪伴大家度過了夢一般的兩周,14場演出圓滿落幕!觀眾們反響熱烈、好評如潮,在微博、朋友圈充當著「自來水」賣起了花束的安利。
  • 山下智久新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原著小說導讀
    據日本通網站援引日媒報導,山下智久將主演4月開播的TBS電視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在劇中飾演28歲的花店打工族白鳥咲人,智力僅幼兒水平的他經過手術後擁有了天才的能力。【作者簡介】 丹尼爾·凱斯:1929年生於美國紐約。在布魯克林學院修完心理學之後,曾擔任雜誌編輯、時裝攝影等工作,繼而擔任高中老師,其間,即開始從事小說創作。 1959年首次發表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初試啼聲即榮獲「雨果獎」。到了1966年又以長篇化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獲得「星雲獎」。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我是怎麼啦?為何老是孤零零地活在世界上
    這就是《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一本進步報告。主人公查裡患有心智障礙,世界簡單的就像個孩子,他努力讓身邊夥伴開心,最大的願望是變聰明,讓夥伴多一點喜歡自己。在接受了一個實驗手術後,他經歷了智商68到185的轉變,那些未曾有的記憶和情緒慢慢浮現,身邊人的欺騙和嘲笑都能被他輕易看透,他開始重新審視身邊的人。
  • 推薦閱讀:《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如果你沒有看過《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朵》,微信讀書就有,趕緊去看。為什麼?因為是我說的。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回歸魔都!我以為今年不會相遇
    2019年年末返場時溫柔的合唱還在腦海之中迴響,春天的響雷劃破天際,小花束終於又要盛開了!我知道,你和我一樣在等待《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2020華語音樂劇大賞 一場匯聚全國20家業內優質音樂劇出品製作機構參與,國內19部優秀音樂劇作品參與匯演的「2020華語音樂劇大賞」即將在
  • 音樂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中文版,年底一起來賞花~
    花束的故事核心不是解答而是提問,它向你提出問題並邀請你走進劇場去填寫屬於自己的答案。通過查理的一生,我們得以重新審視思考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也許就是這部劇和查理、阿爾吉儂存在的意義。先天心智障礙的查理·高登最大的願望是變得跟其他人一樣「聰明」。機緣巧合下他被選中參與了一場可以提高智力的實驗,與真正的小白鼠阿爾吉儂進行了同樣的腦部手術。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全世界將為之驚嘆,人類歷史即將改寫」《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卡司宣傳視頻智力改造的首次人體實驗即將展開,尼姆博士為找到查理這個合適的實驗對象而備受鼓舞。原作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榮獲科幻界「諾貝爾獎」雨果獎&星雲獎,自1959首次出版以來,已孵化出20餘個版本的影視、舞臺劇改編作品。以科幻作品的標籤而聞名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難免會給人們留下一種科學嚴謹帶來的冰冷感。但它卻並不似傳統意義上的硬核科幻那般科學、冰冷,反而多出了一抹暖色。
  • 科幻巨作音樂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等你感悟冷暖人生
    丹尼爾·凱斯著作《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講述了一個先天智力有缺陷的男子,在物理條件的幹涉下,智商從68升到185之後,又回到最初起點的故事。該小說一經問世便榮獲科幻界「奧斯卡」的雨果獎&星雲獎雙獎項。自1959年發表以來就有很多國家不同版本的改編影視劇和舞臺劇。音樂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改編自美國傳奇科幻作家丹尼爾·凱斯的同名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