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ear
問完36個問題的你好像沒有成功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美國心理學家Arthur Aron博士,在《人際親密感的產生:實驗程序及部分初步發現》(The Experimental Generation of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A Procedure and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做了一個實驗:他讓參與實驗的陌生人,兩兩分組坐在一起,在45分鐘內,讓他們彼此提問並回答36個問題,目的是讓彼此產生迅速產生好感。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沒有提及,也就是這個實驗最神奇的地方——深情對視!
在36個問題提問結束後,博士請陌生人兩兩對視4分鐘,神奇的結果由此誕生!
深情對視有助於親密關係的提升
心理學家羅伯特愛潑斯坦在《環球科學》雜誌曾提到過「深情對視」對親密關係的提升。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關系科學課程上,請8位彼此不認識學生到講臺上,把他們隨機兩兩分組。對視前每位參與者都要把對同伴的喜愛程度、愛慕程度或親密程度從1到10打分,然後再互相凝視兩分鐘後再打分,結果發現。這個練習叫做「深情對視」。愛慕程度平均上升7%,喜歡程度上升11%,親密程度上升45%。該練習需要課堂上所有的學生結對,相互凝望兩分鐘,結果89%的學生表示,這個練習增強了親密感。
這個實驗體現的是對望的作用。無論是4分鐘還是2分鐘,其實都在說一件事,就是雙方一定要有眼神交流才會產生愛的火花,因為聽覺,嗅覺,遠不如視覺的衝擊更強烈。視覺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感覺,人和動物感知外界物體的大小、明暗、顏色、動靜,藉以判斷有助於生存的各種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來自視覺的反饋。所以這就是我們會一見鍾情,驀然回首等等之類,說的也就是那驚心動魄地對視。
眼神交流對於人際交往非常重要
而人類從生下來就有對眼神識別的天賦。4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區分凝視和游離的眼神。一歲的時候就能看出眼神背後的深層含義。而我們在面部識別或者測謊的時候,也運用了眼球轉動的相關原理。就算是一見鍾情鐘的第一面,也是視覺的感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見色起意」。因為第一印象中55%體現在外形外貌8%的肢體動作和語氣語調也就是情緒而談話內容只佔到7%。而眼神這個更加可以判斷對方對你的態度。我們經常說的看一眼我都覺得噁心,說的也是眼神在關係認定中的作用。判斷一個人對你有沒有感覺,其實從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來。而深情凝望,說的也是直視的作用。直視說明你的注意力在對方身上,也是一種態度的體現。而直視的時間越久,越能說明你對對方的關注。我們都喜歡喜歡自己的人。所以時間一長,我們會在對方的瞳孔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會像照鏡子一般被對方的眼神吸引,因此墜入愛河。
如何「凝望」才可以有最佳效果
不過如果你只認為眼神交流只用於談戀愛,那就大錯特錯了。有句話叫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我們想和別人更愉快的交流,建立良好的關係,眼神的對話必不可少。包括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甚至我們各種的人際關係,強調在溝通中多用眼神交流。而最佳的眼神交流叫做直視,而最佳區域是直視兩眼和嘴之間的三角區,目光需要期待而真誠,這才是正確的溝通方式。包括在講話的時候或者傾聽的時候,都需要時不時地目光接觸。因為眼神就好像一個看不見的手,對視就如同互相擁抱,如果長時間不看向對方,就會被誤解成不專心甚至喪失興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或者其他交流場景,都會聽到說話的雙方會說看著我,看著我的眼睛。那麼對視多久合適?在交往時,想表示友好,對視時間應佔全部相處時間的1/3;想表示關注應佔全部相處時間的2/3。超過2/3的話。只能說你們雙方百看不厭,彼此喜歡。
遠距離隔著屏幕也可以「深情對視」
不過,你還在擔憂遠距離沒辦法深情凝視麼?沒關係,騰訊會議最近推出了眼神接觸。眼神接觸是騰訊會議聯合騰訊優圖實驗室,採用最新的計算機視覺AI技術開發出來的眼神接觸解決方案。
通過實時高精度人臉跟蹤算法,智能識別出人臉區域,並送入深度神經網絡中進行編碼,利用表徵學習,將眼神相關信息送入到解碼模塊,生成眼神調整後的圖像,從而實現在視頻會議場景下自然、準確和穩定的眼神接觸效果。
此功能已在騰訊會議2.4版本Windows和Mac端上線,在更多設置下的視頻選項框中勾選眼神接觸即可體驗。所以很快,不光戀人可以盯著你,你的老闆也會和你深情對望喲。
《心理學簡報》原創|禁止轉載
文章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審稿|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