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玉環案終於沉冤得雪,可說是撥雲見日,很慶幸相關部門沒有冤枉一個好人。
但網上卻不乏有攪局份子,總是要發出一些迷惑言論,來誤導大眾。
比如一個自稱是&34;的人,在網上調侃道:
&34;
對於這種行為,我們勢必要予以制裁。
但是制裁的方式卻不該是在網上和他對罵,而是點一下舉報,稱他發布惡意營銷內容即可。
因為這番言論並不一定是他的真實想法,之所以要發這樣不和諧的內容,就是要惹人來罵的。
喜歡找罵?這是一個什麼邏輯呢?總不能是因為耳根子痒痒吧。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不當言論,引來了流量。
在這個&34;的時代,不管是好評還是惡評,能帶來流量就行。
通過這種方式,陳劍的粉絲達到了上百萬,距離他最後還能發言時的統計,微博就漲粉了237萬,粉絲經濟就像是大風颳來的,一茬又一茬。
比起做營銷號的甜頭,拍戲好像已經變成了副業。
好歹也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拍出來的片子卻讓人啼笑皆非,沒幾部能夠上院線。
有一些甚至在審查的時候就被刷下來了。
2016年那會,還拍了一部叫《我不是馬金蓮》的電影。
明眼人都不用看,這不就是碰瓷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嗎?
聽說過文章可以&34;的,沒聽過電影也能&34;的,不用看,絕對是妥妥的爛片。
不只是碰瓷馮小剛,就連張藝謀導演也被他碰瓷過。
而且碰瓷的還不是電影,直接碰到了張藝謀的夫人陳婷身上。
因為陳劍姓陳,就以陳婷的哥哥自居,也就是以張藝謀的大舅子自居。
當時更是在自己的認證上大言不慚的寫下:
&34;
當時張藝謀因為超生被罰的時候,陳劍還以&34;的身份發文辯解,說的是煞有其事。
隨著此人的曝光度越來越高,張藝謀也是一頭霧水,在仔細和自己的妻子陳婷確認過以後。
發出了嚴正聲明,譴責陳劍導演,並要求他刪除虛假信息。
下面這一份是今年的聲明,算是官方正式版,而早在2016年,張藝謀和陳婷就已經澄清過不認識什麼陳劍。
但陳劍就像一塊狗皮膏藥,死死的黏在張藝謀的大腿上。
直到惡評張玉環以後,陳劍還在網絡上洋洋得意的曬著自己的粉絲和微博文章閱讀量。
但很快,微博便重拳出擊,永久的封停了這個名為陳劍的&34;。
但從他這些年碰瓷張藝謀、力挺馬蓉等等事件以後,流量已經賺的很足了,被封號其實損失並不大。
說不定過不了太久,就會改名為陳建、陳見、陳賤繼續冒出來作妖。
說不定,下次還能造謠說是陳凱歌老婆陳紅的小表弟呢。
說到底,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因為網絡造謠的成本太低了,不用負任何責任,就可以信口開河。
就像寫這篇文章一樣,我完全可以胡說八道一通,過不了審,大不了就刪除,過了審還能博得眼球,這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損失。
但是創造嚴謹而有意義的內容,是身為一個讀書寫字之人的本分。
對於此事,筆者只有一個建議,不要去和那些妄言不斷、信口開河的人對罵。
點一手舉報,稱發布者惡意營銷即可。
淨網從你開始,社會也會因你的監督而變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