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啥意思?大道至簡,後半句才是精華

2020-12-22 辰觀歷史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順手點個"關注"哦,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的文章分享,歡迎點讚、評論、轉發,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大家都知道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其實就是說,大家在各個年齡段就要做各個年齡段應該做的事情。

就比如說,30歲的人就應該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的承擔起自己應該承受的責任,而40歲的時候則是經歷了疑惑,彷徨之後的大徹大悟,多了一些沉穩和冷靜,少了一些激情和衝動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其實也是關於年齡的,也是來自老祖宗們的一句真誠勸誡。

我們先講上半句,大家可能會聽到的多一點,就是「四十多欲,大勢已去」。

這句話應該怎麼來理解呢?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生活條件比較差,醫療也比較落後,所以人的壽命普遍都比較短。

能夠活到40歲,其實已經屬於是當時的老人了。

而對於大多數的古代人來講,40歲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關口,就要開始多考慮一下自己未來的人生之路了。

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很多人在退休以後,可能重新回過頭來看一下自己的人生,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做,卻沒有來得及去做。

所以同樣的,對於古人而言,在40歲的時候就應該開始重新的規劃自己的人生了。

大多數人在40歲之後才有成就的話,都是非常的堅定的堅持自己理想的人。

所以如果說到了40歲還沒有什麼建樹,那就是要奉勸大家不能夠再有太多的欲望了,這也就是「四十多欲,大勢已去的含義

因為並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會有非常強的毅力和克制力,不論是古代的人還是現在的人,到了40歲總會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象,這個時候就不應該過於的強求,而是要積極的克制自己的欲望。

這其實也是老祖宗給予我們的一個告,到了40歲的時候,如果能夠堅持做好一件事情,其實就已經可以過好幸福的後半生了。

如果說在這個年紀,還有很多不必要的奢求和執念,那麼最終有可能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雞飛蛋打而已。

尤其對一個貪圖享樂的人來講,這一輩子大概都不會再有什麼作為了。

而這句話的後半句其實更加的經典,也更加讓人發聾振聵。

說完四十歲的事情,大家自然也能夠猜到這半句肯定是講的五十歲應該怎麼做。

我們先看看孔子怎麼說的,他說「五十而知天命」,他的意思不是說就此聽天由命,沒有什麼作為了,而是說我們應該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

只要心中還有夢想就應該繼續去奮鬥,盡人事聽天命,就算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自己至少努力過也不會再後悔。

而對應的老祖宗的下半句話,可以說也是濃縮的精華,這句話就是「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這句話其實所要表達的含義就是50歲了人生已經過半,很多人都已經兒孫滿堂了,就不要再想著風流韻事了

因為很多人,尤其是男的,很容易在這方面犯錯誤,就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甚至嚴重的還會讓整個家都散掉。

而到了50歲,其實這個關口上面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安然的度日。

如果說沒有退休,那就應該繼續的愛崗敬業,站好最後一班崗,同時也多多的對家庭和子女承擔自己的責任,在這個年紀就不應該再胡思亂想,更不應該看到漂亮的小姑娘就怦然心動了。

我們中國還有一句老話叫做「為老不尊」,那如果說等到了50歲的時候,還沒有辦法克制住自己,見一個愛一個的話,那就是真正的「為老不尊」了。

風花雪月都是年輕人的事情,對於中老年人來講更加應該回歸家庭,畢竟也積攢了大半輩子的聲譽,如果說在男女的事情上面犯錯誤,恐怕真的是晚節不保了。

而且由於自己的多情導致家庭關係的破裂,不僅會讓自己的生活變成一團亂麻,也會讓自己的子女和晚輩都看不起,誰肯定都不希望自己的父親是一個沾花惹草的人。

這種事情一旦傳揚出去的話,對整個家庭裡所有的成員其實都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得古代人的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可別小看這裡只有短短的16個字,卻蘊含了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

可以說到了40過後,大家都應該清心寡欲,如果還是對欲望特別的熱心,那麼最終可能只會有一個傷人傷己的結局。

由此可見,老祖宗的話雖然說沒有孔子那麼高深,卻勝在接地氣,簡明扼要的讓我們規避掉一些可能的彎路,也是寄託了老祖宗對我們的殷切希望。

歡迎關注我@辰觀歷史,歡迎轉發、留言、點讚,一起多交流吆,你的每一個互動我都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啥意思?後半句才是精華
    >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就是一個男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應該要做的不同事情。至於四十不惑,意思也就是說到了40歲的時候人生已經有了相當多的體會和感悟。再也不是當年衝動莽撞的青年,遇事之後懂得冷靜和思考。其實我國古人關於年齡,還有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叫做「四十多欲,大勢已去」。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後半句才是經典,道盡了人生智慧
    在《智囊全集》中被收錄,被老人家掛在口中的"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其實已經是道盡了中年男人的不易和心酸之處。老人家的話常常會被年輕人視為嘮叨之極的無用之言。所以,在老人家開始說教時,年輕人的態度常常是不耐煩和逃避。
  • 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什麼意思?人到中年要謹記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在「三十而立」之後,很多人四十歲還沒有真正地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在這個年齡階段為什麼會「多欲」呢?人到四十,在這個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整日貪圖享樂,事業停滯不前,生活中不聞不問。慢慢地,他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承擔不了家裡的開支,與家人也不夠親密,最後可能妻離子散。五十多欲,雞犬不寧並不是說婚戀之情,而是指情緒波動。
  • 王陽明:「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一句更經典,道出男性缺點
    都說男人「越老越吃香」,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男人隨著年紀的增長,閱歷也不斷豐富,心智也不斷成熟,從而會散發出成熟男人的魅力。其實一個男人的一生,總是要經歷那麼幾個階段,而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去重視,會影響到自己今後的人生走向。而對於男人來說,四十歲是一道坎,五十歲也是一道坎。而很早以前,王陽明就對男人如何度過這兩個階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說到王陽明,他可是一位傳奇的存在。
  • 古語說「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半句更為經典,7080後不妨一看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唯有珍惜生命才不枉來人世走一遭。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上,想必也一定會碩果纍纍。但人生最難把我的就是情和欲,一旦將大部分時間放在這兩件事情上,恐怕到最後也只能在悔恨中離開這個世界。人生百年轉瞬即逝,所以一定要學會珍惜時間,俗語有云:「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四十無疑是人生至關重要的一個年齡,三十沒有立業的四十仍有機會,但四十如果再次錯過,此生恐怕已經木已成舟很難再有大的起色。所以四十作為人生最後一次分水嶺往往需要我們更加謹慎,因為我們的肩上不僅擔負著自己的下半生還有妻兒老小的未來。
  • 俗語「打工不去親戚家」,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良言要牢記!
    關於這個問題,老祖宗曾留下這麼一句俗語「打工不去親戚家」,相信在聽了這句俗語之後,你的心中便已經有了答案。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買賣不去熟人店」,這才是精華所在,那麼這兩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 又到一年殺年豬時,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
    摘要:又到一年殺年豬時,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文/農夫也瘋狂不知不覺中就要迎來2020年的新年了,因為在農曆2019年沒有立春,並且也沒有閏月,所以今年的春節來得有點早。在民間還有一句老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是啥意思呢?下半句更經典!關於殺年豬在農村裡其實是有些說法的,一般如果誰家裡要殺豬了,都會先挑選一個「好日子」,然後再去請屠夫,如果他們正好有空就會過來幫忙。如果沒空,就得再約一個日子。而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就是眾多說法中的一種,其意思是說屠夫不應該屠殺腳上有五個爪子的豬。
  • 俗語「人抖窮,樹抖死」是啥意思?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長見識了
    我國的俗語文化,可謂是傳統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俗語本身淺顯易懂,但是背後的道理卻能引發人們的思考,給人智慧上的啟迪。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和發展,俗語文化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接納,甚至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俗語最初起源於民間,是老祖宗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總結而出的道理。尤其在我國古代,那個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發達,而通過俗語口口相傳,能讓人們少走很多彎路,規避掉很多陷阱。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人抖窮,樹抖死」,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也同樣的精彩,也是精華所在,卻少有人知。
  • 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究竟啥意思?
    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究竟啥意思?我們可以對應「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一甲子」,來了解這句俗話。但是,作為四十歲的人,有過豐富的生活閱歷,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知者不惑」。遇事可以明辨是非,應該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已經過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就不要過於貪慾,。那麼,照理說,對很多事情應該會看的比較開,知道人的欲望無止境。好比「漁夫的故事」,他老婆的貪慾越來越大,想做「女霸王」,貪慾最終害的她一無所有。大道至簡,說明人們就不應過多貪慾,懂得適可而止為宜。
  • 老話為什麼說「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在知識的海洋中,「俗語、老話」是最接地氣、最廣為流傳、和最能被常人所接受的,有人說:「俗語雖俗,但卻深含大意。」但在中年人這個階段,還有一句特別重要的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意味深長,不僅僅局限於表面意思,其中包含的道理也值得稱道。
  • 古人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應該怎麼理解?
    出師後,他致力於遊學,到了長江一帶之後,他的弟子就已經有了300多人,備受人們愛戴稱讚。孔子知道了子羽的事跡後,內心頗有感慨,沒想到子羽竟然可以成事,更沒想到自己因為相貌判斷出了錯。雖然是一些傳統文化不能拋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不符合社會的還是要剔除。就像今天筆者和大家說的這句一樣,和「以貌取人」本質上都是一樣。
  • 俗語:萬惡淫為首,下半句是啥?很多人沒做到都悔不當初!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俗語:萬惡淫為首,下半句是啥?很多人沒做到都悔不當初!俗語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可是後來俗語在某些傳播途徑中,卻脫離了原本的意思,看到一句俗語只能看到當下的思維高度,卻無法真正回歸到歷史本身去理解,所以在這裡小編也提醒各位讀者,對待俗語一定要正確理解,千萬不要歪曲歷史委屈事實。今天要說的是「萬惡淫為首」,你們知道這句話的下半句是啥嗎?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男人像把土」,古人說的是啥意思
    在淳樸的農村地區,流傳著一種通俗易懂的語句,這種語句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因其通俗易懂的特點,在廣大人民心中倍受歡迎,無論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如何,他總能說出幾句俗語。俗語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下來具有深刻哲理的語句,牢記俗語更是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規避風險,更好地走上成功之路。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關於人生階段的俗語,它就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
    從古至今,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俗語。這些俗語流傳千年,有著不俗的大道理。在生活中,還能聽到不少建房子的俗語。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俗語沒有「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這句俗語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說在給自己建造房子的時候,不要選擇門前有墳的地方,更要避開屋後有河流的地方。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先說說「門前墳「,在建房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會選擇修在墳地。門前有墳地,這是大忌,墳地就代表著埋死人的地方,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這都是非常不吉利的。每天一出門,看見一片墳地,是一種什麼感受?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古人的肺腑之言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有人做了一輩子夫妻都一定不懂家庭向來都是人類社會基本的組成單位,人類繁衍生息的根本便是組建家庭。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達官顯貴妻妾成群,更有很多男子都是三妻四妾,從而很多在鄉下的男子娶妻都成了問題。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俗語很多都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或宣揚美好品德,或教育後人遠離奸邪。雖然伴有一定的誇張手法,但從長遠看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拿今天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來說,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年逾四十,不欠兩債,不忘兩恩」,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在這裡為您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年逾四十,不欠兩債,不忘兩恩」,啥意思?有道理嗎?「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這是清代著作《圍爐夜話》的精彩片段,這句話大意為,我們作為兒女不應該做出違背父母的行為,這居多的說明了在清代時,非常注重孝道與穩定倫常的關係。就連在儒家思想中也有最為著名的孝道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才是「精華」,大多人不知道!
    說起俗語,很多人都認為那些話是很粗俗的。 不過這都是我們老一輩人在生活中不斷總結出來的,有時說起來總結的那些話語還是很有道理的! 今天,我們就說說俗語:「朋友妻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