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說唱這個題材已經推出了三檔節目,在今年之前可能很難想像,嘻哈說唱這個小眾題材還能玩出什麼新的花樣。畢竟,國內市場已經被《中國新說唱》籠罩太久了。
所以當芒果tv推出《說唱聽我的》之後,大家還是能夠被新的一批年輕面孔衝擊。但節目這一季還未結束,b站就攜著這檔《說唱新世代》來勢洶洶,迅速吸引了大眾的眼球。
有成熟模式在前,人才選手也逐漸都被挖掘,同類題材怎麼樣才能開闢一番新天地?問題雖難,但《說唱新世代》交出了一份驚喜的答卷。兩期播完,豆瓣評分8.7。
節目不僅抓住了說唱的內核,也有極佳的敘事能力,講好了這群rapper的故事,也把說唱文化真正還給了態度表達,高分評價當之無愧。
新世代說了什麼故事?
《說唱新世代》構建了一個新的說唱遊戲世界。選手作為居民在這一片說唱基地裡生存,生存法則就是贏取嗶特幣,生存一天需要至少消耗一張,嗶特幣用完之日就是淘汰之時。
節目整體包裝成了偏遊戲的概念,環節和賽制的設計也都圍繞著嗶特幣來展開。在這個生存遊戲裡有身份各異的角色,選手是居民,基地的主理人是黃子韜,生活的場景是一環二環三環四環這四個宿舍街區。
40位選手在初入基地時,需要進行價值觀判斷,通過貧窮還是富有、人紅還是歌紅的自主選擇,分別進入到貧窮人紅、富有人紅、貧窮歌紅、富有歌紅四個象限,自動分成四個隊伍。
這樣的細小規則,打破了過去傳統選秀裡面的能力判斷、年齡分層等等維度,通過價值觀的自我審視,巧妙的讓選手進入到不同的場域內。不僅給節目內容帶來一種全新面貌,也讓觀眾投入了一種新的視角。
首期通過cypher和無限挑戰兩輪比拼,讓四個隊伍分別入住到條件各異的四個宿舍。不同隊伍分配到數額不等的嗶特幣,不同宿舍匹配不同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資源。
在基地生存一天之後,通過推選隊長的賽制打亂原有隊伍,將選手進行重新洗牌。選手根據個人喜好和音樂風格選擇隊長,人數不等的8個隊伍集結完成。正式開啟各隊之間的說唱比拼,目標就是通過競演battle在這個環境裡生存下來。
兩期節目下來,可以感受到這檔節目的遊戲感極強,結果也更具不確定性和戲劇性。比如遊戲規則並非只有說唱battle才能贏得嗶特幣,也不是只有每日打卡才會花費嗶特幣。
大家沉浸在說唱基地裡,更多的是將這個規則玩起來。由於主理人黃子韜手握不限額的嗶特幣,經常在賽段中間通過猜選擇結果、b-box的比拼來獎勵嗶特幣。
整體的故事就是通過說唱比賽贏得嗶特幣的生存遊戲,而每一個環節之下又有新的故事發生。所以在只有嗶特幣才能通行的世界裡,怎麼樣去贏、去分配、去借用都是一種遊戲規則。
新故事好看在哪裡
節目獲得了一致好評,除了建構的新遊戲故事以外,內容裡還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接連讚嘆的要點呢?總結了一下,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來誇。
一是規則玩得好也玩得high。節目在既定大規則的基礎上,小規則靈活設計。由於嗶特幣是說唱基地通行和生存的唯一貨幣,所以Battle對決來贏取依舊會是大的遊戲規則。
但是節目還是會通過其他規則來引導和改變結果,來引爆全民high點。比如在無限挑戰環節,各隊代表的1V1battle,需要將基礎的30張嗶特幣進行押注,各隊同時拿出數額對等的嗶特幣,勝利即可贏走對方的嗶特幣。
黃子韜可以拿著嗶特幣和選手盡情玩「打賭遊戲」,光是猜測隊長的選擇,選手姜雲升就拿到30+嗶特幣。富餘充足的嗶特幣可以贈送也可以借用,靈活規則就是要讓選手真正玩起來。
二是前期選手面貌的刻畫手法不單調。不論是《中國新說唱》還是《說唱聽我的》,都是按照傳統的選秀方式,率先給選手一個標籤,通過自我介紹或者是前採的方式,立住想讓觀眾獲知的人物形象。
這種在大群像裡一個個立住特色選手的方式已經被用盡了。和《青春有你》《創造營》這種偶像養成類節目的手法無差,只是換了個題材來不同展現。
但是《說唱新世代》前期的選手形象是如何刻畫的呢?黃子韜作為主理人首先一個個「面試」選手,所謂的面試也就是讓選手做一下自我介紹,做一下判斷選擇貧窮還是富有。
這種一對一面對面的平等對話,綜藝效果更足,也規避了傳統選秀中的單一面貌:導師評審正襟危坐的「審視」選手,選手作為被考核的對象一個個面試再展示。這種緊張的氛圍感其實並不利於選手真實個性的展現。
所以《青春有你》才會用選手的reaction推出了會「哇哦」的虞書欣,因為面試的緊張場域裡無法展現更多的個性。雖然《說唱新世代》首期展現的真人秀環節只看得到個別人物,但能明顯感受到在相對輕鬆的對話場景裡,整體選手的真實個性展露的較多,性格差異非常鮮明。
不論是在校大學生、b站up主、培訓機構老師還是職業的說唱歌手,除了職業、名字之外,沒有更多的身份標籤,他們只有同一個特點「喜歡rap」。
三是人物關係的構建足夠支撐看點。其實固定組隊的設計容易讓人物關係受限,但是由於規則是在「虛擬的」遊戲空間,所以通過嗶特幣這一關鍵元素的流通,能讓不同隊伍之間的人物同樣產生聯繫。
因為整隊的嗶特幣數量一旦趨零,就會面臨淘汰的危機。所以在整體的考量之下,選手之間、隊伍之間會通過「小型的battle比賽等」方式來借用,因此人物之間也就出現新的聯繫。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檔節目抓住了內核:「萬物皆可說唱」,作品才是節目的立足之本。如果只有有趣的人物個性,沒有成熟好聽的音樂作品,節目同樣也無法打動人心。
在無限挑戰環節,幾乎每一首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一是作品有表達,二是表演形式多樣。《她和她和她》講述女性的酸甜苦辣,《而立》描述三十而立和家庭的責任,《奧利奧》歌詞寫著年輕人的掙扎處境。
不僅有以暗黑的角度寫校園暴力、用吳語寫喜歡的城市杭州,還有為抑鬱症的孩子專門寫出來的作品。每一期都有新的、不同視角的、描述這個世界的作品。而不再是單一的、刻板印象裡的「金錢」「仇富」等淺表的語句。
說唱表演的形式豐富多樣,打開了新的中文說唱樣貌。可以是旋律說唱、funk說唱、方言說唱還有大眾印象裡的old school。在這裡能發現說唱的無限可能性,說唱的藝術原來不只是相互diss而已。
聊一聊什麼是說唱文化
什麼是說唱?《中國有嘻哈》告訴觀眾,說唱就是be real、做自己。《說唱聽我的》告訴觀眾,說唱就是要面對質疑、要證明自己。《說唱新世代》告訴觀眾,說唱是一種表達態度表達想法的載體,萬物皆可說唱。
是的,「萬物皆可說唱」,這一點非常重要。它代表著說唱可以有不同的觀察世界的視角、不同的真實態度的表達。比起real還是fake的爭執,用作品傳遞真實態度才是說唱文化的本質。
所以《說唱新世代》裡,可以看到每一位選手都在勇敢說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成長軌跡。選手懶惰說「因為錢、車子這些我沒有,所以寫不出來」。
真實親歷的東西,當這些故事寫出來,用歌詞的形式配上音樂的節奏,才是最打動人心的作品。很高興的看到,說唱不再是以diss為氣質、不再以大金鍊為標識,每一個選手都是真實、可愛、豐富、生動的不同個體。
如果說《說唱新世代》有什麼獨特的氣質,就是不標榜真實,卻足夠真實。為了突出說唱的本質內核,節目又是怎麼做的呢?
可以看看前兩期的賽制,首輪分組後即刻展開限時cypher和團隊代表無限挑戰。其實這個賽段同樣在韓綜《高等rapper》裡也被使用。只是韓綜的敘事節奏相對較慢,而《說唱新世代》首輪就將賽制玩到了最激烈的程度。
不得不說,說唱cypher尤其是現場限時作詞,更能夠考驗選手的作詞能力和原創水平。高壓的賽制之下,無疑是檢測選手實力的最佳方式。也進一步凸顯了節目的核心評判要素:不是純粹看選手的個人表演秀,而是真正看創作實力。
到無限挑戰環節,選手在舞臺上呈現的原創作品,進一步展現了這檔節目所要核心評判的維度:每個人都需要有一首完整的作品。是的,不論是cypher的限時創作,還是個人舞臺的表演,創作出好作品才是生存下來的唯一途徑,也是說唱文化最需要的能力。
同樣在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裡,脫口秀新人何廣智、楊蒙恩,也都是從生活素材裡切中觀眾的共鳴,他們的脫口秀也是在用最樸實的創作來打動的觀眾。
回看芒果tv《說唱聽我的》,這一季通過battle的賽制也有好的作品出現,但是卻沒有更豐富的面貌。節目率先對立了前浪和後浪兩大群體,一上來用「打破偏見」「後生可畏」來立住人物的形象標籤。
當然這也是一種方式,讓觀眾通過前浪後浪的區別,記住選手原有的標籤,看他們如何回應標籤、回應質疑來證明自己,但是在對社會、對世界的觀察之下,只專注證明自己就難免會讓視角狹隘。
也許只有先把標籤撕碎,讓rapper首先回歸到人,再用作品立住rapper的形象,他們才能真正被大眾記住、被大眾認可。而作品就和嗶特幣一樣,恰好是《說唱新世代》裡的唯一通行方式。
很高興,《說唱新世代》打開了說唱的面貌,在說唱題材已經被消耗的現實情況下,綜藝行業還能出現這樣高品質的節目,值得所有人的關注和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