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終結者:黑暗命運》,準備給它三顆星。一顆星給州長大人,一顆星分給琳達漢密爾頓(莎拉康納)和麥肯茲戴維斯(格蕾絲),剩下的最後那顆星才是給電影本身的。
好吧,是我太苛刻了,這其實還算是一部勉強合格的「爆米花」式動作片,但完全沒有達到我之前被各種花式宣傳催生起來的預期。
你真要我一一列舉這部電影有啥不好吧,我也有些不忍心:
其實但凡這種涉及「未來」、「穿越」的片子本身劇情就容易經不起推敲,不該過於苛求;要說CG效果沒啥進步吧,好歹它也有激烈的動作場面和新款終結者出場,再加上好萊塢已經駕輕就熟的「數字返老還童術」,雖無驚喜倒也不算失望;
至於談到演員的演技麼...嗨!人家本身就是一部動作「爽片」,只要表演不是太尬就算完成任務,更何況本片老中青三代女主的造型其實都還不錯。
那這部電影的問題出在哪裡?我覺得最大毛病還是在「炒冷飯」上。
這年頭「重啟」、「復刻」、「致敬」等詞已被用濫,但像《終結者:黑暗命運》這樣幾乎完全按照經典重新再來一遍的電影還真不多見——上一部這麼玩的應該是《星球大戰7》吧!
是的,你只需要把《終結者》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故事融合起來,然後把大BOSS「天網」改名叫「軍團」,把施瓦辛格主演的T-800終結者改成能「軟硬兼施」的新版REV-9與女性拯救者格蕾絲,最後再把要拯救的對象從小男孩改成小姑娘就知道新片說什麼了。
是的,整個故事背景和劇情發展就是如此「復刻」,以至於任何一名對《終結者》系列稍有了解的觀眾從影片一開場就知道下一幕將會演什麼。唯一讓我略感吃驚的是施瓦辛格在本片中扮演的「老終結者」居然真就是那個殺害了第一、二部裡少年主角約翰康納罪魁禍首,而他竟然在完成刺殺後便突兀的「改邪歸正」,站到人類這一邊了——這難道是為了證明「機器人,性本善」?
正因為這種轉變來的太突然、太不合情理,才讓我產生了一些錯愕感。這也導致影片中其他一些不合理之處,比如幫助偷渡的「叔叔」似乎對兄弟和侄子的死毫無傷感、大BOSS(不知道是天網還是軍團)在約翰康納被成功刺殺後還接連不斷的向過去投放終結者的動機是什麼,我已經懶得理會了。
什麼?你問這麼多年來,無論「天網」還是「軍團」為何依然每次只能傳送一個終結者回來?要是能傳送一群豈不是分分鐘完成任務?呃,這位親,請不要這樣不給編劇大人面子。要都像你這樣不按規矩來,這點故事還怎能陸陸續續拍那麼多年這麼多部?你看我們這次新終結者已經可以「一分為二」,一個當兩個用了,這難道還不算是設定上的巨大進步?!
正如我前面所說,要求一部「爆米花」「爽片」有多縝密的劇情是不合適的。那麼本片的視覺效果是否有重大突破,能給人以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覺呢?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當年詹姆斯卡梅隆在用《深淵》驗證了CG特效的可行性後,用《終結者2》創造了在當年驚豔無比,即使放到多年後的今天來看依舊不算落伍的「液體金屬」特效。而《終結者:黑暗命運》裡能「軟硬兼施」新終結者雖然有著更流暢更逼真的特效,但「驚豔閾值」早已經被來各種銀幕奇觀催高的我完全提不起什麼興趣——這種級別的流體特效和動作捕捉只能算是好萊塢視效的常規水平吧?至於開鏟車在馬路上橫衝直撞的追車鏡頭和「飛機撞飛機」的空中打鬥畫面也不過是似曾相識的老調重彈而已。
銀幕上乒桌球乓打得熱鬧,但我卻在寬軟的沙發椅上昏昏欲睡。正所謂「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如果你看到有人在網上猛誇《終結者:黑暗命運》的視覺效果如何神奇,新終結者的變形是如何出神入化,你應該明白這傢伙要麼是眼界太淺的視效小白,要麼就是為了恰飯而不得不捏著鼻子胡亂吹噓。
雖然在科幻片領域裡也先後誕生了諸如《異形2》、《終結者2》、《銀翼殺手2049》這樣的成功續作,但大部分後續作品都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質素平平。 而眼下這部《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其說是「正統續作」,還不如說是老經典改頭換面的翻新重拍罷了。
只是這部重拍不但在設定上對此前的幾部《終結者》系列全面否定,而且還為了迎合現代觀眾的口味(?),硬把故事背景放到了墨西哥。不僅硬要湊成一對女性CP並且讓老中青三代女演員同框,甚至還一定要加入「邊境高牆」的橋段,我只能說這是好萊塢又一次成功的「政治正確」了。
在《終結者:黑暗命運》裡,「老賣年糕」的州長大人手握墨鏡卻最終放下,他的經典臺詞也從「I will be back」改成了「I wont be back」。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是他老人家最後一次親自出演終結者了(當然以後還可以用CG方式回歸)。而我覺得,如果《終結者》系列未來依舊還靠炒冷飯過日子的話,還真不如不要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