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中毒】日本不斷否認美化侵略歷史的社會文化原因

2021-01-14 自知者明

全文閱讀約需要5-7分鐘。

音頻播放請戳↓

2020年8月15日,也就是日本二戰投降75周年紀念日就要到了。

從日本當局到民間,敢於站出來承認所犯罪行的沒幾個,更多的是否認侵略和屠殺史,更有甚者還美化教科書,妄言解放和幫助被歐美佔據的亞洲各國人民。

為什麼日本如此厚顏無恥?

深挖這個問題,答案恐怕是要落在日本民族的社會心理特點——「正義中毒」上。
正義中毒,音(se-i-gi-tyu-do-ku),在日本是個最近才出現的新詞。疫情在日本蔓延開來,人們的社會行為因疫情也有些反常,一些社會現象引發人們的思考,關注,並慢慢開始用這個詞。

由於疫情存在,有些日本人懷疑別人沒有認真防疫,於是通過各種恐嚇、破壞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比如,有些人故意砸壞外地牌照車窗,意圖「勸返」外來人士。

而在網上,特別是各種論壇和社交媒體上,一直都存在著各種網絡暴力,一言不合就惡語相向,打擊持不同觀點的人。

對此,日本的一位腦科學家中野信子,專門出了本書《人為什麼不能原諒別人》。這位科學家在書中首次提出了「正義中毒」這個術語,並用它來闡述上述現象及其背後的心理學和社會學原因。隨著疫情加劇,人們的關注,「正義中毒」這個詞逐漸在日本流行開來。

「正義中毒」中的正義,不能按慣常的理解為公平公正的正義,而是某些中毒者自以為是的正義,是一種和自己思路觀點不同,就要維護自己的正義感。簡單說來,可以理解為漢語的「強詞奪理、蠻不講理、胡攪蠻纏」的那種歪理。
科學地講,「正義中毒」頻發的話,就是心理疾病了,中野信子稱其為「正義中毒依賴症」。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在網上很常見,莫名其妙就在網上罵人,開懟和自己意見觀點不一致的人。在他們心中,自己是絕對正確的,而和自己意見觀點不一致的人就是絕對錯誤十惡不赦了,自然正義感爆棚,用各種自以為是的言語來攻擊消滅對方。而他們的自說自話大都是誹謗臆測中傷,根本就不理性思考,想到啥就出口傷人。

而在自以為是的懲戒過程中,人類的大腦可以產生「快樂物質」多巴胺,於是容易上癮形成習慣。用俗話說,替天行道很過癮,幹了還想再幹。

這種情況,其實在我們國內的網絡裡也很常見,常有明星粉絲在網上懟人的事情發生。↓但基本上沒有鬧到形成一股狂熱的勢力,也跟本無法動搖整個社會的理性認知。

但日本人就不太一樣了,中野信子認為,生活在日本比其他國家更容易患上正義中毒依賴症。

眾所周知,日本人很「抱團」。在日本社會裡,很講究步調一致,持不同意見和唱反調的人容易受到排擠欺凌和打壓。而這種「抱團」局面的形成和存在,源於複雜的地理、歷史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日本人生活自古就生活在一個颱風、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環境裡。為了共度難關就需要與他人協作,從小就被灌輸團隊大於個人的思想,要和大家保持一致。

這樣的社會心理環境下,發表不同觀點就是唱反調,就容易變成「正義中毒依賴症」患者的攻擊對象。於是,日本人一般都很能忍,隱忍不發,忍著不說出來,免得給自己帶來傷害。在日本生活,有其壓抑的一面。壓抑之下,很多人也會找機會來發洩,比如攻擊和自己觀點看法相左的人,特別是在網絡上,彼此互不認識,這種攻擊帶來的後續責任很小,成本很低,不發洩白不發洩,於是,很多人都容易滑進「正義中毒」的狀態,患上「正義中毒依賴症」。

中野信子介紹說,一旦陷入「正義中毒」依賴症,人的大腦會衰退,導致無法客觀判斷事物。「正義中毒」依賴症患者有個特點就是美化自己的過去,回憶過去時,大腦自動屏蔽掉自己做過的壞事,只會想起自己的好事。「正義中毒」依賴症患者無法客觀看待自己,越走越偏激。

中野信子的學說止於腦科學和行為心理學。她沒有繼續闡述該症狀和日本社會、政治、歷史的關係。我們沿著她的學說可知,在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正義中毒」依賴症後,自然整個族群就會集體陷入「正義中毒」依賴症,於是群體中毒的後果是,日本政府幾十年來一直都沒有深刻反省歷史罪行。甚至還極力否定和美化那段侵略歷史,並從教科書等多個角度妄圖抹殺掉醜陋的民族記憶。

正義中毒依賴症,日本人集體患上的社會心理疾病。患有這個患病的民族,怎麼可能做出理性和善良的反思呢?我們之前總是譴責日本的右翼如何如何。看來這種譴責止於表面。如果日本人不在社會文化心理上做出改變,早日痊癒,恐怕今後還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足以引發全人類的警惕!!!
警惕「正義中毒」(se-i-gi-tyu-do-ku)!!!這篇內容,最早為視頻形式,發布在抖音上,但被禁掉了。不理解抖音的行為,為什麼抖音會不支持這種思考,反而禁止有良知的人們去揭露、批判和分析日本的反人類行為(否定美化侵略戰爭)的深刻根源?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幾塊錢也是對作者的肯定。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符合當時帝國主義潮流的侵略行為」?山本又來美化侵華戰爭
    日前,曾發表美化侵華戰爭言論的日本導演山本寬開通微博,受到國內網友關注。然而,就在今天,山本寬竟在微博上發文,聲稱日本二戰期間在華擴張「符合當時帝國主義潮流的侵略行為」,為自己早年的爭議性言論進行解釋,再度惹來非議。
  •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正視歷史才能贏得尊重
    中新社東京8月15日電 8月15日是日本戰敗75周年紀念日,當天,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強調正視歷史才能贏得尊重。資料圖: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王健 攝村山說,1995年8月15日,我作為時任日本首相發表「村山談話」,這是戰後日本官方就歷史問題發表的正式談話。「村山談話」發表後,得到中國、韓國以及美歐各國的高度評價,我倍感榮幸。村山表示,我認為日本應該徹底反省侵略歷史。
  • 日本教授:這是"正義中毒"
    最新一期的日本電視臺綜藝節目《世界一受けたい授業》,請來了東日本國際大學特任教授中野信子為觀眾講課。中野信子是一位腦科學者、醫學博士,2008年修讀完了東京大學大學院醫學系研究科腦神經醫學的博士課程。她在節目中介紹了一個自己提出的概念——「正義中毒」。
  • 陶飛亞 | 「文化侵略」源流考
    凡此種種,只有在弄清歷史本源的前提下,才能談到是否可以把一個歷史中產生的口號,引進學術領域用作歷史現象的分析工具,而不是把這兩種情況簡單地混為一談。因此,本文首先要從學術領域回歸歷史,回到當時的社會和政治脈絡中梳理這一口號產生的來龍去脈,希望這種方法的探討既可彌補近代思想史研究中長期忽視的一個側面,某種程度上亦可回應西方學者對中國革命話語的詮釋。
  • 「光明講壇」第五講:日本對外侵略的文化特質——馮天瑜
    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制定「清國徵討策略」,其第一步是攻佔臺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徵服亞洲,稱霸世界,實現「八紘一宇」。從中世的豐臣秀吉,近世的佐藤信淵、吉田松蔭,到近代的福澤諭吉、井上哲次郎,已為日本侵略亞洲的「大陸政策」作了思想鋪墊。
  • 曾發表美化侵華戰爭言論的日本導演山本寬開通微博
    日前,曾發表美化侵華戰爭言論的日本導演山本寬開通微博,受到國內網友關注。然而,就在今天,山本寬竟在微博上發文,聲稱日本二戰期間在華擴張「符合當時帝國主義潮流的侵略行為」,為自己早年的爭議性言論進行解釋,再度惹來非議。
  • 日本右翼,霸道扭曲的「言論自由」就別談了!
    然而,日本右翼分子不斷打電話騷擾,更為惡劣的是還給記者駐地發來傳真,對記者指名道姓進行指責侮辱,幹擾記者正常工作。  冷戰結束以來,日本社會日益右傾和保守化。日本國內對日軍二戰暴行主持正義的人士,也頻遭右翼攻擊。
  • 日本戰敗75周年,前首相村山富市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
    在紀念二戰結束40周年大會上,時任聯邦德國總統魏茨澤克在德國聯邦議會發表演講,要求德國人民永遠不要忘記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行,認為「閉眼不看過去的人,對現在和未來也是盲目的」,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鑑於以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我認為日本應該徹底反省侵略歷史。在我擔任日本首相之際,正好迎來了日本戰敗50周年的歷史節點。
  • 戰爭中失去左臂的日本漫畫大師:日本侵略是不可泯滅的事實
    然而,作為侵略方的日本,卻希望日本的人民遺忘這段歷史。對於戰爭的記憶,日本在教科書和文化產品中更傾向於強調那兩顆落在日本本土上的兩顆原子彈所造成的慘重傷亡,而忽略掉日本軍隊在對外侵略戰爭中犯下的罪行。不過,也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如此,依然有一些有良知的日本創作者依舊希望讓民眾看到二戰中日本軍隊的侵略本質,將歷史的真相傳遞給日本的下一代。
  • 南方日報評論員: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
    從盧溝橋事變開始,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使中國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災難,無數的鐵證揭露了日軍的暴行,無盡的義憤充塞著受害者的心靈。從上周開始,中央檔案館從館藏檔案中選取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45名日本戰犯的親筆供詞檔案,並首次通過網際網路向社會全文公布,再次以無可辯駁的證據,揭露日本侵華期間犯下的反人道、反人類、反文明暴行。
  • 臺灣播出媚日神劇美化侵略 網友直呼:三觀碎成渣!
    2018年5月10日,臺灣慈濟旗下的大愛電視臺播出了最新電視劇《智子之心》,該劇主要講述臺灣日據時期,臺南富家女林智惠於18歲時不顧家人反對,到香港及廣州當日本的戰地護士的故事。刻意宣傳臺灣人加入日軍是為「國」奉獻,甚至還把「中華民國」刻畫成「敵國」。這部劇預告一出就讓網友直呼三觀碎成渣!
  • 阮一帆 孫文沛:歷史書寫不能泯滅正義和良知
    崇尚正義等基本價值取向。缺少引以為傲的過去「正在嚴重損害國家的政治文化」,促進德國人積極看待本國歷史是「道德上合法和政治上必要」的,而這個任務應該由政府、媒體和歷史學家共同完成。 被美化的罪行 當代法國右翼的歷史修正主義主要表現為修正、美化法國的二戰經歷和殖民歷史,特別表現在對維希政權和阿爾及利亞戰爭的重新評價上。
  • 《智子之心》今起撤播 慈濟認錯並表示:絕不能美化日本侵略行為
    這部據稱改編自真實故事,本意想要描寫一位千金小姐捨棄家世、不忘初心、慈悲關懷精神的電視劇,竟然出現了大量美化日本侵略並傳播錯誤「國族」觀念的情節,該劇錯亂的三觀受到兩岸民眾的強烈質疑。今天(14日)上午,慈濟基金會公傳組新聞志工田懷親從臺灣先後三次致電海峽衛視記者告知《智子之心》從即日起撤播的消息,並希望透過海峽衛視臺海節目部的傳播,向大陸民眾表達以下意思:1、《智子之心》是慈濟基金會委託社會影視公司製作的,慈濟方面一開始認為該劇是一個有關「護理工作」的題材,對內容的複雜性估計不足,並認為製作公司可能是出於收視考慮,在編劇上有誇張的行為
  • 信口雌黃 日本政府公開否認「河野談話」
    就在前天,身為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的菅義偉,在國會問詢中宣稱,1993年時任日本官房長官河野洋平承認日軍強徵慰安婦問題的發言,「存在很大問題」,日本否認這一發言。菅義偉稱,1993年的「慰安婦」問題調查報告並沒有承認強徵慰安婦,但河野洋平在當年的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承認強徵。不過他又辯稱,安倍政府無意修改當時的調查報告,但對河野的表態予以否認。
  • 期待日本像德國一樣正視歷史越來越不現實
    從日本首相帶頭參拜靖國神社,到否認南京大屠殺、拋出侵略定義未定論和慰安婦自願論,再到不久前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政客否認或歪曲二戰侵略罪行、意圖修改戰後國際秩序的舉動,一再引發國內外的批評。在批評日本時,人們總喜歡拿德國和日本作對比,希望日本能夠以德國為榜樣,誠心實意為二戰罪行認罪、道歉和反省。但是,日本卻不願這麼做。
  • 日媒揭露二戰罪行的背後:日本的良知與迷途
    今年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2周年,也是「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發生80周年。戰爭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給中國人民乃至亞洲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至今仍讓人無法忘記。現如今,軍國主義的幽靈並未在日本消散,日本右翼勢力近年來的種種作為,警醒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個國家的追求和平與正義的人民,要保持更加清醒的頭腦,正確認識歷史、認清現實。
  • 陶賦雯|戰敗者的歷史書寫——日本二戰電影媒介記憶主體批判性研究
    以日本二戰電影記憶建構主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如何面對戰敗、如何紀念亡人、如何敘述戰敗來探索日本二戰電影的「現實性政治訴求」「慰魂式情感認同」「遮恥化歷史表述」等日本戰敗者獨特的歷史書寫方式,通過「昭和懷舊」的文化想像及「美化歷史」的銀幕生產,製造出「影像偽史」來轉譯二戰歷史,擬造戰爭合法性。
  • 「地獄島」成「天堂島」,日本又試圖磨滅侵略歷史
    韓國日前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將軍艦島等明治日本產業革命遺產自世界文化遺產除名;文體部長樸良雨發文痛批日本政府扭曲史實,遺址失去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2015年,軍艦島作為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與大陸人完全不同,為何臺灣人絲毫「不恨日本人」?
    臺灣愛日本都愛不及,遑論「痛恨」?是什麼造成了兩岸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對日的情緒裡呢?或者說,既然臺灣被日本侵略了五十年,是什麼導致臺灣社會不但不恨、反而對日本有這麼好的印象呢?有以下幾個原因。1、雖然在侵佔初期,日本大肆屠殺了很多臺灣人。但在後續的四十年裡,為了把臺灣改為侵略大陸和亞洲的「資源基地」,日本人開始以「較溫和」手段對待臺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