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約需要5-7分鐘。
音頻播放請戳↓
2020年8月15日,也就是日本二戰投降75周年紀念日就要到了。
從日本當局到民間,敢於站出來承認所犯罪行的沒幾個,更多的是否認侵略和屠殺史,更有甚者還美化教科書,妄言解放和幫助被歐美佔據的亞洲各國人民。
為什麼日本如此厚顏無恥?
深挖這個問題,答案恐怕是要落在日本民族的社會心理特點——「正義中毒」上。
正義中毒,音(se-i-gi-tyu-do-ku),在日本是個最近才出現的新詞。疫情在日本蔓延開來,人們的社會行為因疫情也有些反常,一些社會現象引發人們的思考,關注,並慢慢開始用這個詞。
由於疫情存在,有些日本人懷疑別人沒有認真防疫,於是通過各種恐嚇、破壞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比如,有些人故意砸壞外地牌照車窗,意圖「勸返」外來人士。
而在網上,特別是各種論壇和社交媒體上,一直都存在著各種網絡暴力,一言不合就惡語相向,打擊持不同觀點的人。
對此,日本的一位腦科學家中野信子,專門出了本書《人為什麼不能原諒別人》。這位科學家在書中首次提出了
「正義中毒」這個術語,並用它來闡述上述現象及其背後的心理學和社會學原因。隨著疫情加劇,人們的關注,
「正義中毒」這個詞逐漸在日本流行開來。
「正義中毒」中的正義,不能按慣常的理解為公平公正的正義,而是某些中毒者自以為是的正義,是一種和自己思路觀點不同,就要維護自己的正義感。簡單說來,可以理解為漢語的「強詞奪理、蠻不講理、胡攪蠻纏」的那種歪理。
科學地講,「正義中毒」頻發的話,就是心理疾病了,中野信子稱其為「正義中毒依賴症」。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在網上很常見,莫名其妙就在網上罵人,開懟和自己意見觀點不一致的人。在他們心中,自己是絕對正確的,而和自己意見觀點不一致的人就是絕對錯誤十惡不赦了,自然正義感爆棚,用各種自以為是的言語來攻擊消滅對方。而他們的自說自話大都是誹謗臆測中傷,根本就不理性思考,想到啥就出口傷人。
而在自以為是的懲戒過程中,人類的大腦可以產生「快樂物質」多巴胺,於是容易上癮形成習慣。用俗話說,替天行道很過癮,幹了還想再幹。
這種情況,其實在我們國內的網絡裡也很常見,常有明星粉絲在網上懟人的事情發生。↓但基本上沒有鬧到形成一股狂熱的勢力,也跟本無法動搖整個社會的理性認知。
但日本人就不太一樣了,中野信子認為,生活在日本比其他國家更容易患上正義中毒依賴症。
眾所周知,日本人很「抱團」。在日本社會裡,很講究步調一致,持不同意見和唱反調的人容易受到排擠欺凌和打壓。而這種「抱團」局面的形成和存在,源於複雜的地理、歷史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日本人生活自古就生活在一個颱風、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環境裡。為了共度難關就需要與他人協作,從小就被灌輸團隊大於個人的思想,要和大家保持一致。
這樣的社會心理環境下,發表不同觀點就是唱反調,就容易變成「正義中毒依賴症」患者的攻擊對象。於是,日本人一般都很能忍,隱忍不發,忍著不說出來,免得給自己帶來傷害。在日本生活,有其壓抑的一面。壓抑之下,很多人也會找機會來發洩,比如攻擊和自己觀點看法相左的人,特別是在網絡上,彼此互不認識,這種攻擊帶來的後續責任很小,成本很低,不發洩白不發洩,於是,很多人都容易滑進「正義中毒」的狀態,患上「正義中毒依賴症」。
中野信子介紹說,一旦陷入「正義中毒」依賴症,人的大腦會衰退,導致無法客觀判斷事物。「正義中毒」依賴症患者有個特點就是美化自己的過去,回憶過去時,大腦自動屏蔽掉自己做過的壞事,只會想起自己的好事。「正義中毒」依賴症患者無法客觀看待自己,越走越偏激。
中野信子的學說止於腦科學和行為心理學。她沒有繼續闡述該症狀和日本社會、政治、歷史的關係。我們沿著她的學說可知,在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正義中毒」依賴症後,自然整個族群就會集體陷入「正義中毒」依賴症,於是
群體中毒的後果是,日本政府幾十年來一直都沒有深刻反省歷史罪行。甚至還極力否定和美化那段侵略歷史,並從教科書等多個角度妄圖抹殺掉醜陋的民族記憶。
正義中毒依賴症,日本人集體患上的社會心理疾病。患有這個患病的民族,怎麼可能做出理性和善良的反思呢?我們之前總是譴責日本的右翼如何如何。看來這種譴責止於表面。如果日本人不在社會文化心理上做出改變,早日痊癒,恐怕今後還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足以引發全人類的警惕!!!
警惕「正義中毒」(se-i-gi-tyu-do-ku)!!!這篇內容,最早為視頻形式,發布在抖音上,但被禁掉了。不理解抖音的行為,為什麼抖音會不支持這種思考,反而禁止有良知的人們去揭露、批判和分析日本的反人類行為(否定美化侵略戰爭)的深刻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