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寶的坎坷命運:古代熨鬥被當成「水瓢」、雲板被當成鈴鐺

2020-12-25 桃染默痕

穿越時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遺產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蹟遺落在民間,被老百姓收藏或者使用。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們的寶貴財富,是穿越時空的魔法武器,它像是打開歷史之門的鑰匙,通過它我們能夠發現古人的生活軌跡,洞察人類文明的演進。

但是這些讓人們能夠穿越時空的武器,對於現代的人來說,也像是從過去穿越而來的,因此,有太多珍貴的文物放到今天未被人們識別出來,便被當成日常工具使用了。曾經就有兩件差點被毀的國寶:一件被村農當水瓢用,一件被學校當上課鈴用。

被誤用的「水瓢」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福建的村民在工地裡幹活的時候,無意之中挖出了一件銅器。這個村莊位於福建的偏僻地區,各個方面都相對落後,村民的教育程度也都普遍較低,更何況這又是被打工的農民工發現了,他們哪能想到這件銅器可是國寶級別的文物呢。更加重要的是這個銅器上面滿是綠鏽,形狀長得極似「水瓢」,村民們就更加不當回事了,只是把它丟在一旁當作廢物了。

後來,這個長得像水瓢的銅器還真的被當成舀水的水瓢使用了,據說是有一年村裡的一個老伯家裡剛好缺少一個水瓢,於是他就回到之前丟棄銅器的地方,把他帶回家當水瓢使用了。

可誰知,這一用老伯就用了十多年。直到某一年政府到村裡進行文物普查的時候,老伯才想起來這個被自己用了十多年的水瓢,想著再怎麼說也是從地裡挖出來的不妨拿去給專家們鑑定一下。

專家們來到老伯家中,第一次看見這個水瓢就覺得它非比尋常,雖然被用來舀水有差不多十年之久了,但是這個銅器上面的的綠銅並沒有被擦掉,保存的也相當完整。這一下子就勾起了專家們的興趣,他們決定再好好研究一番,於是就詢問老伯是否同意他們把這件銅器帶回去。老伯在聽到說這個水瓢有可能是價值昂貴的文物,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時便欣然同意了。

經過仔細鑑定,專家們都被眼前的這個銅器嚇到了。原來它並非是舀水的水瓢,而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熨鬥。

據研究發現,古代的熨鬥都是由青銅器製作而成,但是那時的熨鬥樣子並不是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熨鬥這般模樣,反而是像現在的水瓢。它的前端設計成了像盆子一樣的造型,後半部分是一個實心的長柄。

關於它在古代的用途也頗為有趣,其實這個銅器最開始的用途並不是用來燙衣服的,而是在拷問犯人時用來燙人皮膚的刑具。但是後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燙人皮膚的熨鬥漸漸地被其他更加高級的刑具給取代了。由此一來,熨鬥便轉化為了燙衣服的熨鬥。人們在使用時會先在前端的盆子裡裝滿已經加熱好的水,然後再放在衣服上進行熨燙。

據專家們預估,這件兩千年前的熨鬥放到現在價值應該已經上億了,可以說是無價之寶了。並且由於這個青銅器熨鬥的出現,據說中國熨鬥的發明比西方國家早了將近1900年,對現在來說有非常大的收藏價值,紀念意義重大。在爆出此「水瓢」的真實身份時,人們一邊感慨多虧老人當時把它拿回家當水漂使用,沒讓它丟棄;一邊又慶幸相關政府及時把文物保護保護重視了起來,不然這國寶級別的文物可能就要被損壞了。

苦尋30年的「打鈴鍾」

時間還是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一批尋找寶物的專家們走進了瀋陽的一個小村莊,在他們經過一個簡陋的學校時,專家們被那與眾不同的下課鈴聲吸引住。於是他們走進學校想要一探究竟。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學校還沒有條件安裝電鈴,都是使用鐵片來充當,等到快要上下課的時候,由老師在特定的時間過來拉鈴敲擊鐵片提醒師生上下課的時間。沒錯,專家們聽到的那個與眾不同的鈴聲正是由這個鐵片發出來的。

專家們拿下鐵片觀看時,發現它很像史書中記載的雲板,不過這只是初次判定沒有歷史根據。後來在專家們認真研究資料,對比年代鑑定後,發現它果真是史書中記載的雲板

據記載,這個被當做打鈴鍾使用的鐵板其實是清朝時期軍事方面的一個報警裝置,主要是用來傳遞信息,提醒軍中戰士有外敵入侵。但是在當時人們使用雲板的期限並不長,專家們表示他們也只是在史書中見過幾次,還沒有見過實物,所以他們也一直在尋找這個史書中記載的雲板,但是這麼多年來有關它的消息卻一點都沒有聽聞。沒想到最終到民間轉一圈,竟然在一所學校裡發現了,簡直是奇蹟。

當專家們將最終的鑑定結果拿到瀋陽的村莊後,大家都驚訝連連,不敢相信。目前,這塊被專家們尋了三十多年的雲板被認定為是國家一級文物,珍藏在瀋陽的博物館當中,成了全鎮人員引以為豪的事情。

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但是如今,眾多文化遺產也許還淹沒在哪個小村莊或是小村民們的日常用具中,未被人們發現。就像被誤用的「水瓢」,被專家們苦尋了30多年的「打鈴鍾」原來都是無價之寶,而他們也都是在小村落中被發現的,由此可見,普及保護文物的知識是何其重要。

保護文物,不僅僅是對於有形物品的收藏與保管,它們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這個被老伯誤用的「水瓢」,我們可以推算古時刑法刑具的演變,以及了解到中國熨鬥的發展歷史;通過這個被誤用的打鈴鍾,我們可以洞察那個時期仍然有軍事戰爭。

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有利物質證明。因此,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穿越時空的魔法武器,就是守護人類的精神家園。

相關焦點

  • 兩件奇葩國寶:古代熨鬥被當水瓢用,國家一級文物被當上課鈴用
    國寶命運一波三折,險被拋棄基於這種認識,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的考古學家或者是文物販子,就會去各種偏遠的農戶家中,跟他們打交道,然後順便看看家中是不是有值錢的文物。於是,專家們連水都顧不得喝,在徵得老伯的同意之後,直接將這個「水瓢」帶回研究所進行研究。結果誰都沒有想到,這個從土裡挖出來,遭人嫌棄,被老伯用來舀水長達十年之久的「水瓢」,竟然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熨鬥」。據史書記載,早在西漢中期,熨鬥就作為一種家用器具在民間出現了。
  • 現在你還認為古代沒有熨鬥?來說一說古代的熨鬥吧!
    可能是因為我們用的熨鬥太現代化了,我們現在一般用的是電熨鬥,用電而且一些材質古代也沒有,所以導致部分人認為古代沒有熨鬥,當古裝電視劇中出現熨鬥時,就會受到人們的吐槽。尤其是《還珠格格》中含香對蒙丹說:」每次你生氣的時候,都喜歡皺起眉頭,我真想拿一把熨鬥,把你的眉頭熨平。
  • 中國女兵遭野人土著斬首,頭蓋骨用來當水瓢。後人跪哭:對不起
    可是在赴緬遠徵軍中有很多我國的英雄並沒有榮歸故裡,而是永遠的沉睡在了異國他鄉。段生馗先生為了尋找先輩們的遺物,來到了曾經的緬甸抗日主戰場野人山。但是沒想到他看到了讓人驚訝的一幕。 當地的部落巫師,拿出了一個屬於當年遠徵女兵的頭蓋骨!據說這塊頭蓋骨是他們部落裡面傳了好幾代巫師下來的。而且經過再三的調查和走訪,確定了這兩塊頭蓋骨的確屬於當年的赴緬遠徵女兵。
  • 中國女兵被野人擄走,頭蓋骨被當成水瓢,後人跪哭:帶你回家
    這塊頭蓋骨是段生馗在探訪一個原始部落發現的,後來他一問才知道是中國遠徵軍女兵的,部落的野人將她的頭蓋骨當成了水瓢,他們認為部落女人難產的時候,用遠徵軍頭蓋骨舀水喝下去,女人就能順利生產。
  • 國博七大鎮館之寶,全都禁止出境展覽,兩件曾被當成雞食盆和馬槽
    比如說縣市級的博物館,能有一件二級文物都算是很了不起了,而對於那些省級以上的大型博物館來說,能被稱作鎮館之寶的文物,最起碼都是國寶級別的。 不過,國寶與國寶之間也是有著很大差距的。有時候雖然兩件都是國寶級文物,但是它們之間的價值卻不盡相同。
  • 農民挖出一古代熨鬥,被專家用100元買走,專家:1800年前的古董
    原來這件東西是古人們用來熨燙衣服的器具,也就是最早的熨鬥,古書上對於這種器具的最早記載,是在商周朝時期一種懲治犯人的刑具,主要是用來處罰刑犯,後來才被發展成熨鬥的功效。最終在專家的一番勸說下,村民以100多元的價格將這件「熨鬥」賣給了專家。
  • 北京永宣堂:古代熨鬥的演變和功能簡述
    古代熨鬥的演變和功能簡述北京永宣堂從當前史料看熨鬥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是熨燙紡織物的一種生活用具。偶爾也會用熨鬥煎炒食物。2. 而宋代詞人秦觀《淮海詞》也有「睡起熨沈香,玉腕不勝金鬥」的詞句,表明熨鬥可能還被民間當做燻器來使用。3. 熨鬥用於醫療領域。比如明代醫書《景嶽全書》中載:「右凡貼膏藥,須先用樸硝隨患處鋪半指厚,以紙蓋用熱熨鬥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
  • 古代言情文:滿腹仇恨的冷宮廢后,卻被當成禮物送給了花心王爺
    古代言情文:滿腹仇恨的冷宮廢后,卻被當成禮物送給了花心王爺兄弟姐妹們好,我是小編,咱們繼續聊小說吧,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古代言情文:滿腹仇恨的冷宮廢后,卻被當成禮物送給了花心王爺,想必大家都鬧書荒了,小編提醒大家小說讓你回味無窮,但是要偶爾休息下,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推薦文吧
  • 我國最「落魄」洗髮水,明明比沙宣,歐萊雅好用,卻被當成街貨
    我國最「落魄」洗髮水,明明比沙宣,歐萊雅好用,卻被當成街貨現代的生活節奏非常快,工作壓力大、幾乎每個人都會熬夜,很多人開始步入防脫大軍中的一員了。最近在網上閒逛的時候,看到一款洗髮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說是 我國最「落魄」洗髮水,明明有比沙宣,歐萊雅還好用,卻因價格太便宜被很多人當成街貨。在了解當中發現這款洗髮水袁詠儀也在用。
  • 白冰把藍盈瑩當成姐妹,藍盈瑩把白冰當成了什麼?
    白冰在藍盈瑩有了第一次合作後,很喜歡她,也把她當成了姐妹,很重視她們的友情,後來她還想加入藍盈瑩組,和藍盈瑩並肩戰鬥,但藍盈瑩都沒有選她,讓她非常失望,認為自己在這檔節目裡太重感情,忘記了這是一場選秀比賽。雖然白冰也能理解藍盈瑩的做法,但確實被傷了心,因為藍盈瑩只把她當成了一個隊友、一個對手、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 《鬥羅大陸》歌詞,已暗示戴沐白尊貴的身份,也預言他坎坷的命運
    其實在《鬥羅大陸》精英大賽部分的主題曲《不拋棄不放棄》裡歌詞裡,就已經暗示了戴沐白作為王子的身份,同時也預言了戴沐白與朱竹清之前坎坷的命運。可戴沐白卻不喜歡這樣的安排,他選擇了對抗命運。戴沐白寧可被朱竹清當成懦夫,也要選擇「逃避」王位的爭奪。這其實是戴沐白對抗命運的一種手段。
  • 20多年收藏鈴鐺3000餘個 他被稱為中國鈴鐺第一人
    中新社李秋瑩 攝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到現在,20多年時間,葉堅華對鈴鐺的感情從有興趣到愛上再到如今的潛心研究,現在的他立志於向更多的人宣揚鈴鐺文化。  緣起:紀念美國獨立的獨立鍾仿製紀念鈴鐺  葉堅華與鈴鐺結緣在上個世紀90年代。
  • 90後美女演員徐婷,是對家人無私的愛,還是被當成了搖錢樹?
    還是她被當成了全家人的「搖錢樹」? 排行第三的徐婷,可能從出生的那刻起就註定了不是很好的命運,但是誰都沒想到她會如此坎坷。其實面對她的身體情況,無論父母怎麼選都是會被人詬病的:治好是把她當成搖錢樹,不治是沒價值拋棄。徐婷對家人無私的愛,也讓她根本不想為家裡添加負擔,就算自己治好了後續也是家裡的負擔,更何況沒人能保證能治好!
  • 農村被當成野草的花,現在被大家當成寶,越養越帶勁兒
    長大之後都將他們當成了寶貝,今天咱們就來一塊看看那些小時候在農村隨處可見的花,長大了都當成寶貝的花,現在見不太到滿片屋頂的瓦鬆了,但是很多花友都養在了家裡,當成花卉養護也是很不錯的。
  • 古時候的熨鬥居然用來燙人?三個冷知識分享
    商朝就有熨鬥了,但不是用來熨衣服的熨鬥已經成為我們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了,想要衣衫平平整整地出門,就需要熨鬥的幫助。我國古代時期,衣服也同樣會出褶,出了褶同樣不雅觀,那時候該怎麼辦呢?其實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並使用熨鬥的國家,但熨鬥的功能並不是熨衣服,因為那個時候連飯都吃不飽,誰還有心思去熨衣服啊?熨鬥在古代被稱為火鬥、金鬥。公元前17世紀的商朝,國君紂王是個十足的暴君,喜歡對人施以酷刑取樂,熨鬥就是他的刑具之一。我們在影視劇中有時也會看到酷吏用燒紅的烙鐵來燙人,那就是熨鬥的雛形。到了秦末漢初,熨鬥的功能才固定於熨燙衣物,並流傳至今。
  • 日本古代歌舞伎的文化使命意義和命運之殤
    其命運之殤是什麼?歌舞伎劇院日本娃娃歌舞伎其實是一種日本特有的古典戲劇,在日本的傳統文化地位有多重要呢?打個比方就了解了,基本等同於京劇之於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歌舞伎也被稱為日本的國寶,兩者素有「東方藝術傳統的姊妹花」之稱,並且雙雙入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古代10大古代奇技淫巧的日用品,長見識
    10大古代奇技淫巧的日用品,長見識 奇技淫巧」指的是各種過分巧妙的技藝工巧,是中國古代對很多新奇發明或小物件的稱呼。 在大多數人印象裡,我國傳統文化裡面缺乏對技術的重視,古人將工藝和技術,稱為「奇技淫巧」。
  • B站史上最瘋狂動畫,媽媽第一集就黑化,小蘿莉被當成商品賣掉!
    B站史上最瘋狂動畫,媽媽第一集就黑化,小蘿莉被當成商品賣掉!我國有很多漫畫都是從B站上面引進來的,然而這裡也成為了很多觀眾朋友們看新番的首選地址,而本期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部最瘋狂的動畫。小編繼續給大家分析,由於這種設定,我們的故事就從這些需要當成「商品」的這些孩子說起了。這部動漫從第一開始的時候就開始了,而這部動畫先是以孩子的視角入場。他們並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命運,不過他們對於喜歡傻笑的「媽媽」非常喜歡,因為她們總有微笑,畢竟就他們當時可愛的樣子還是很讓觀眾們感覺很喜歡的,這是因為這部動畫和別的動畫一樣都是用了很好的刻畫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