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30日訊(記者 程宇楠) 進入10月中下旬以來,中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荷人壽」)高層開啟一段「動蕩時期」,該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兩大「掌舵人」之位同時生變,多個部門風險責任人變更。
10月16日,中荷人壽官網連發兩則重大事件公告,公告顯示,由於騫麗君辭任,其代行的董事長職責在新任董事長王健任職資格獲批前,暫由公司董事曹卓代行;而由騫麗君原本擔任的總經理之位,在新任總經理任職資格獲批前,由公司副總經理藍年紳代行。
對於下一任總經理是由藍年紳繼任,還是另有候選人,中國網財經記者聯繫到該公司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應。
據了解,此番辭任的騫麗君來自中荷人壽股東北京銀行(601169,股吧),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擔任中荷人壽總經理一職,2019年9月升任公司董事長之後,總經理職位也由其繼續兼任。
直至今年5月8日,中荷人壽發布公告顯示,騫麗君不再擔任董事長職務,經該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選舉王健擔任下一任董事長,該決議自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之日起生效。而據了解,王健同樣來自北京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若王健的董事長任職資格順利獲批,中荷人壽將迎來更名後的第五任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中荷人壽前身為成立於2002年底的首創安泰人壽,原始股東首創集團以及ING各持有50%股份。2010年6月,北京銀行收購首創集團持有的50%股份,該公司正式更名為「中荷人壽」。後2014年9月,原始股東ING將所持股權全部轉讓給法國巴黎保險集團獲監管核准批覆。這一股東情況延續至今。
2010年6月,北京銀行入主後,中荷人壽開啟了「銀行系」險企的新「人生」,後續多位董事長及公司大部分高管均由北京銀行派出。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北京銀行入主當年6月22日,原北京銀行副董事長史元出任中荷人壽新一任董事長,也成為了中荷人壽歷任董事長任職最久的一位;六年後的2016年6月22日,強新獲批接棒史元成為第二任董事長;僅一年後,2017年7月3日,中荷人壽發布公告,選舉羅亞輝接棒強新,該任職待監管核准後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羅亞輝的任職遲遲沒有得到監管正式核准批覆,而在等待批覆期間,中荷人壽經歷了杜志紅、季雨兩位代理董事長。直至2019年1月,中荷人壽發布公告表示,公司選舉騫麗君接棒羅亞輝成為新一任董事長。
如今,騫麗君任職不到一年卸任,新任董事長王健何時獲批上任引人關注。
而隨董事長及總經理變動的,還有中荷人壽多個部門的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
10月21日,中荷人壽連發5則變更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公告,包括不動產投資管理能力風險責任人、股票投資管理能力風險責任人、股權投資管理能力風險責任人、信託投資業務風險責任人、信用風險管理能力風險責任人。其中,信用風險管理能力風險責任人中的行政責任人變更為曹卓,其目前代行董事長職責。
而這樣連年的高管變動下,是中荷人壽業績長期平淡難有起色的「迷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保險高管的騰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經理人一個很自然的選擇。不過,如果一家公司的高管頻繁變動,很容易讓經營思路生變,甚至使企業原有的戰略搖擺不定或受阻,影響公司長期戰略的積累和持續性。
據可查詢到近10年年報顯示,雖然中荷人壽10年間保險業務收入穩步增長,但同期淨利潤卻難有明顯起色。
具體來看,中荷人壽2010年至2019年依次實現保險業務收入為11.76億元、14.81億元、17.56億元、21.22億元、25.17億元、23.38億元、28.90億元、40.21億元、46.94億元以及54.34億元。
反觀10年間淨利潤,雖然在北京銀行入主中荷人壽兩年後有所改善,實現扭虧為盈,但遲遲不見明顯起色。2010年、2011年兩年分別虧損0.15億和1.09億元後,在2012年實現扭虧為盈,2012年至2016年的5年間依次實現淨利潤0.12億元、0.19億元、0.38億元、0.32億元以及1.35億元;隨後在2017年短暫的虧損0.66億元後,2018年再次扭虧,實現淨利潤0.74億元;2019年實現淨利潤0.92億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與保險巨頭人事調整大多因為年齡原因的自然更替不同,對部分中小險企而言,董事長、總經理變動往往與股東變化、業績不佳等因素有關。就中荷人壽目前盈利情況來看,若下一任董事長沒有突破性的戰略改變,中荷人壽恐難有大的變化。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