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孤獨靈魂的小女孩——吉本芭娜娜和奈良美智的作品人物分析

2020-12-28 陶鹿鎮

一個是文學家,吉本芭娜娜,擅長書寫女生內心的細膩情感與人生無常,一個是漫畫家,畫筆下是各種看似乖戾,眼睛裡卻有著星光的小女生,兩個各自領域的領軍者連續合作了好幾本書,書畫文字一體,掩卷深思的同時也驚嘆這兩位大家對女生心理以及人生的深切感悟,就在字裡行間,就在每頁的插圖中。而他們倆的共同點就是都不約而同選擇了相同的主人公,孤單的少女形象。而這也是日本文學上一個寫作傳統,在書籍、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

1、作家與漫畫家相似的成長記憶

深受日本古典文學傳統和漫畫影響的吉本芭娜娜被譽為少女感覺的作家,她的小說中充滿了貌似不真實的漫畫化少女形象,獨自面對著現實世界的諸多苦難,充滿了不同於傳統文學的創新要素,從而成為象徵日本當代女流文學新潮的代表人物。奈良美智作為日本「超級扁平」一代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創造出的大頭大眼睛小女孩形象俘獲了無數人的心。吉本芭娜娜與奈良美智也合作多次,小說《無情·厄運》時,吉本曾這樣評價奈良美智,「他的作品喚起了我心中關於異國寒夜遙遠而熟悉的氣息;雨的氣味穿越童年的窗口撲面而來的清新;小心翼翼觀察一隻草葉上的小蟲時的屏氣凝神;四壁雪白的房間卻偏偏有著木質地板的悲哀……過去的種種感覺漸漸充滿我的意識,看著這些小東西的時候,我感覺到了全身每一個細胞的存在。我陶醉在這個小世界所帶來的氣氛中,就像浸泡在熱騰騰的溫泉裡一樣,宛若新生。

打通兩位作者任督二脈的是共同創作的人物形象和藉由人物形象所要表達的作品主題以及個人情緒的宣洩。吉本的創作風格也借鑑了漫畫的諸多元素,他們倆都不約而同在作品中重複著少女的形象,他們的作品都是觸碰到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而廣受好評。

三歲就開始讀《怪物小弟》《怪物Q太郎》之類漫畫的吉本芭娜娜兒時就立志要成為作家,一直在父親著名文學評論家吉本隆明的陰影下謹小慎微地成長,幼年左眼弱視用眼罩遮住右眼很長時間,度過了一段漫長的幾乎黑暗的日子,孤獨黑暗的童年除了孤獨還有無限的遐想,高中時期內向的她有過一段嗜睡時期。有日本評論家說她的小說其實是未完成的漫畫夢想灌注的文字。她筆下的少女,受日本少女漫畫影響,時常生活在過去的回憶中,獨自背負著悲慘的命運與苦難,拒絕大人化的感性,處在現實與非現實的臨界點,藉助自己和周圍的善良和溫柔平復情緒,走出創傷。

1959年出生的奈良美智來自日本北部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家庭,孩童時獨自玩耍,使得他逐漸形成了內向、寡言的性格,繪畫成了他的一種表達方式。1988 年他在德國留學,因為語言溝通困難幾乎無法和同學交流。在自傳《小星星通信》裡寫道,「那時的天氣總是陰沉沉的,我就像置身於只有我一個人的世界,周圍的一切都與我無關。那種感覺,突然一下子恍惚又回到了童年。但孤獨和疏離感是我創作的動力」。他在戰後日本漫畫崛起時長大,筆下的小女孩,造型卡通,大量運用糖果色。長大後的他說自己一直在挖一條通往童年的隧道,對現實有逃避傾向,「想要回到最舒服最熟悉的地方」。

這一代藝術家成長的時代,是社會與歷史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這代人也很叛逆,受外國文化、搖滾、電視大眾傳媒的影響,一方面心憂政事,胸懷天下,一方面創作展現的是個人的內在世界。從童年成長經歷來看,吉本和奈良的成長有兒時的創傷,相同的傷口而淡然避世選擇深入內心世界,而兩人作品如同治癒傷口的創可貼,共同詮釋著一個相似的孤獨靈魂。

2、孤獨疏離感是全人類的共同情感體驗

吉本芭娜娜在《後來的事》中說:「人不可能永遠和摯愛的人相聚在一起,無論多麼美妙的事情都會成為過去,無論多麼深切的悲哀也會消逝,一如時光的流逝。」童年生活帶來的孤獨感貫穿每一作品的故事情節。很多評論家評論吉本的作品是「治癒系」小說,具有少女漫畫風格,主人公幾乎都是少女,小說沒有波瀾壯闊的大場面,都是日常生活細微真實的小細節,情緒化的文字更多探討人物的內心世界,但吉本本人並不認同治癒。作品主人公就算得到愛情,得到幸福,得到別人的幫助的時候仍然保留著淡淡的哀愁。

《廚房》裡的主人公櫻井美影親人去世後只能躺在廚房聽冰箱的嗡嗡聲才能入睡。「我開始意識到在漆黑荒涼的山路上唯一能做的只有讓我自己也綻放出光輝,是在什麼時候?儘管是在關愛中成長,我卻總是難抑制心頭的孤單與寂寞。 ——總有一天,誰都會在時間的黑暗中四分五裂,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哀愁的預感》裡彌生看似有個完整的家庭,卻也時常覺得自己「一種哀愁的預感,仿佛將一個人獨自走到天黑,就那樣迷失在遠方的潮流裡」。《甘露》少女朔美受傷失憶也說「我絕不會去羨慕那些完美無缺的人。我覺得我的孤獨是我的宇宙的一部分,而不是應該祛除的病灶。

吉本的作品大部分篇幅都很短,死亡和孤獨是她作品中永遠的主題,年輕的小女孩們時常受到死亡的衝擊,生活在回憶中,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不幸和挫折,但在小說的結尾,作品中的小女孩如同吉本本人,文字中藏著內心堅韌荒誕的自己,面對悲劇的人生,包容在如水的文字裡,散發著溫暖安定的氣息。

無數次、無數次,融入自己的渴望,以自己的語言畫畫。即便進展不順,也不應該停止前進的動作。無論身在哪裡,都要永遠地保持自我。」奈良美智說過我的作品是給和我一樣的人看的。孤獨疏離是全人類的共同情感體驗,包括叛逆。奈良將德國表現主義的藝術情感與日本傳統神秘主義的創作思維交織,結合自己喜歡的搖滾,用簡約的線條、純粹的色彩,大片的留白,近乎執拗重複著一個玩世不恭、叛逆孤獨的小女孩。在奈良美智看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他希望透過畫筆下小女孩的表情,傳達出身處這個時代的孤獨感與疏離感。

奈良美智早期作品以插畫性質為多,1980年代後期發展出以有著大眼睛和大頭的兒童頭像為主的角色風格,塑造各種帶有情感的眼神,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為斜視的眼神。此外,奈良美智的作品幾乎不含有透視的背景,虛化背景而只凸顯主人公。作品中的塗鴉字句和詩句也很有作者的本人情緒化和個人風格化。在1990年代後期創作大量立體作品如夢遊娃娃等多媒體或陶瓷雕塑等。但是,不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奈良美智作品裡的生物都有一個共同點:一個始終流露著憤怒和孤獨的大頭小身體的女孩,他們都是孤獨的。

奈良筆下的小女孩,眼尾上吊,斜眼看人,眼神耐人尋味,有時候手裡還會揣著匕首或槍等武器,舉著標語,頭上綁著繃帶,插著冒血的釘子、額頭或眼睛貼著膠布。奈良美智在一次訪談中說過,「我還沒仔細想過,我不會在自己開心的時候畫畫。只有生氣,孤獨,傷心的時候,我能和作品對話的時候,我才會畫。所以我畫畫之前都有講故事的欲望。」作品中的小女孩都有張天真圓圓的娃娃臉,但從作品眼神中一直流露出來的是孤獨。奈良筆下的小女孩都有一個老成的靈魂,有著總是緊閉著的眼睛和嘴巴,嘴巴有時簡化成一條細線或者露出尖銳的牙齒,沒有手指或手都消失在袖管裡。他們常常好像生了根一樣立在畫面中用各種眼神凝視著畫面外的觀眾,但對於外部的關注卻似乎壓根不在意。

無疑,這些生命,是作者直白地宣告自己的憤怒或悲傷,小女孩用小刀劃開虛偽的世界,用大人般的反叛來無聲地譴責和對付這樣的世界。小女孩不會笑,總用斜眼打量世界和周圍。可安靜時的大眼睛和畫幅中的大幅留白,處在寂寥淡漠的背景中又孤單又寂寞,看向外界的方式真實而不偽善,形單影隻隨風搖曳卻仍努力拼搏。與童年的自己保持對話,是奈良美智的藝術法則。那些抗拒的姿態和反叛的眼神,也正是奈良精神的本源。

3、兩位合力書畫勾勒悲哀又溫暖的人生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福島核事故後和藝術上的與他人合作,奈良美智的畫風開始發生了變化,98年的《用小刀劃開》到《奈良美智48個女孩》和自傳《小星星》裡,可以看到原先短髮斜眼冷眼看世界桀驁不馴的小女孩頭髮變長,眼眸五彩繽紛而溫和,大頭妹頭髮長了起來,孤獨的溫柔起來。奈良說「我最近跟許多人密切合作,現在跟以前不同。我不再畫憤世嫉俗的小孩,他們還是很孤僻,但不會稍縱即逝。」「後青春時期」奈良美智的轉變,經過時間的洗禮,孤獨的小女孩要溫柔地與世界和解。

毛姆說過一個作家必須永遠長不大。或者,畫家也亦然。吉本芭娜娜筆下永遠的孤獨溫暖少女,奈良美智畫筆下永遠孤獨的小女孩,對他們倆來說這樣的創作是人生極大的挑戰。童年是他們創作的原點和源泉,他們用筆挑戰生活,挑戰人生,挑戰自己,亦擁抱生活,擁抱人生。兩位也有多次的合作,並自承互相從對方的作品中得到靈感。吉本芭娜娜形容奈良美智的畫是個「因沉痛與孤獨而異常冰冷的世界,但內心絕不是惡的。而我寧可在這樣的世界中長居。」「用糖果般甜美的色彩,繪畫個中的涼。」

《無情·厄運》《雛菊人生》《阿根廷婆婆》《《喂喂下北澤》四本書將吉本芭娜娜的小說與奈良美智的插畫結合在一起,封面和插圖是奈良美智標誌性的小女孩頭像,吉本的文字雲淡風輕純淨輕盈,依舊是少女和死亡,悲涼又溫暖,奈良富有夢幻色彩的插圖,畫中可以窺探出書中故事的端倪,而從故事中又可以一眼看出畫中的深層表達,都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一些細節所感受到的、巨大的心情起伏,共同流淌出青春的迷惘、憂鬱和哀愁,合力訴說悲哀又溫暖的人生。

芭娜娜本人說過生命是一個療傷的過程。曾經有一個7歲的小女孩,患有城市幽閉症,在奈良美智的畫展上對他說奈良叔叔,悲傷的時候我好想喊你的名字。他們的作品之所以俘獲了無數人,是因為他們塑造的孤獨小女孩,永遠能讓讀者從文字和圖畫中感受到生命的激烈和赤忱,如要活下去必須喝的水,從而順著文字和圖畫延展自己的情緒和人生,感同身受並注入新的能量。文字中的小女孩或悲傷或微笑,或奔跑或思考,畫中的小女孩手中有刀也有花,頭上有繃帶也有皇冠,瞳孔有骷髏也有星星。悲傷與溫暖,孤獨與叛逆,相逆相生,這些小女孩就是如同奈良先生說:「我所追求的,是更加根源性的、不隨時光流逝而變化的、仿佛滲入人類意識之中的作品。」

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是跌跌撞撞成長,前進過程中會備受打擊,時不時也會回首回憶中的童年與自己對話。吉本芭娜娜和奈良美智用作品帶著我們在用現實與虛幻建構的國度飛翔,讓我們能夠發現,在那些已經長大了的心裡,總是有一個角落,還保留著孩子似的孤獨和不願意長大的純真靈魂。

相關焦點

  • 寂寞,但不孤單——奈良美智作品賞析
  • 奈良美智 作品賞析
    奈良美智( Yoshitomo Nara)是日本著名的藝術家,與草間彌生、村上隆並稱為日本當代藝術三大標誌性人物。其作品包括漫畫及動畫,曾在歐美日的美術館展出,深受歡迎。1959年12月5日生於日本青森縣弘前市的奈良美智,孩童時獨自玩耍的生活習慣,使得他逐漸形成了內向、寡言的性格,動物成為他童年最親密的夥伴,繪畫成了他的一種表達方式,他時常拿著自己的畫作吸引別人的關注。他6歲時就創作了第一本畫集《企鵝物語》,講述了他與家裡的貓咪「小不點」一起從南極到北極的冒險故事。
  • 奈良美智 Yoshitomo Nara和他的邪惡娃娃
    在展覽展出3個月之後,奈良美智一把火燒掉了木屋和標誌性雕塑,闡釋了展覽「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的主旨。雖然奈良美智的這些舉動足夠吸引眼球,但他並不是在故作驚人之舉。有人說,奈良美智筆下的大頭娃娃就是他自己,他的心中永遠居住著一個率性、無拘無束的孩子。
  • 賞星 奈良美智的大大狗
    比如下面推送的奈良美智及其作品。小甲說,天下父母都忙著祈禱孩子「千萬不要不合群」,她有點反人類地期望孩子未來能慢慢成為一個能獨處、且獨處得很好的人。「可孤獨的滋味與力量,該如何言說,更何況當你面對著一個小孩?」
  • 奈良美智作品收藏體驗展讓你不再孤單 福利
    ▼在日本,奈良美智是和村上隆齊名的兩大當紅藝術家,也是國際Neo-pop風格的領軍人物,他曾經說過,「孤獨和疏離感是我創作的動力」奈良美智不願意說他選擇將這種孤獨畫下來,讓一個小孩來代言。幾十年裡不斷畫著小女孩,並賦予她們不同的情緒和外形,既有強烈的情感,又有適度的留白,令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另一面,是對命運毫不在乎,是對世界充滿抗拒,是對孤獨甘之如飴,或者,是用強悍的外殼去保護內心巨大的空洞。
  • 聖誕第一彈:奈良美智的大大大大狗
    奈良美智是小甲最喜歡的日本藝術家,沒、有、之一。
  • 有愛不孤單,看奈良美智作品收藏體驗展
    他畫過潔白馴良的狗、身著綿羊裝的兒童,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些既不美麗也不可愛,兼具天真與邪惡的娃娃臉——7月份即將舉行的奈良美智作品收藏體驗展
  • 奈良美智與他的35個女孩
    奈良,你的萌多少錢一斤?那個叫做「夢遊娃娃」的小女孩用它睡眼惺忪的萌態迷惑了萬千喜歡奈良的忠粉。但其實,奈良從不來賣萌,他筆下的小孩總是流露出成人的表情,甚至會爆粗口。這是小編在3月12日香港佩斯畫廊的奈良美智個展《星星》偷拍的奈良美智,大叔果然超shy不喜歡拍照a~看著奈良美智筆下的女孩,你不僅能感受到他搖滾反叛的精神,更有一股柔軟在心中流淌。他作品中的形象表面上毫無疑問是甜美的,但這就像是包裹在苦澀藥片外的一層糖衣,讓我們吞咽起來容易些而已。
  • 圖集|奈良美智30年作品全記錄 收錄罕見早期作品
    這本名為《Yoshitomo Nara: The Complete Works》的作品全集由奈良美智本人親自參與編輯
  • 奈良美智為什麼不來中國內地?
    草間的波點和奈良的娃娃,名片式的作品讓人一眼看穿。與此同時,此前落地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無常人生:奈良美智」個展,和同期在佩斯香港開幕的「奈良美智:星星」主題展,讓奈良成了香港的焦點。當然,與草間彌生去年在上海舉辦過亞洲巡展不同,奈良美智至今尚未在內地舉行過任何形式的個展。這是他第一次在香港舉辦個展,也是他離成千上萬中國粉絲距離最近的一次。
  • 奈良美智 Yoshitomo Nara 2020 回顧展
    預定從日本和紐約來幫忙布展的人們也都不能來了,只能和洛杉磯當地的工作人員一起孤獨地工作,但我一定要把它做成一個非常好的展覽。▼ 洛杉磯會發售的滑板周邊因為冬季山中風雪較大,這個2017年建成的奈良美智個人美術館每年冬天都會冬歇3個月,每次重新營業前,奈良美智都會親自前去調整展品程列。改變的除了展品,還包括一些細節,例如美術館入口處的陳列櫃,就多了一排小河馬。▼ 2020
  • 【大師】奈良美智的夢遊娃娃
    但是,他在作品加入了一種玩世不恭的味道,尤其是臉上那對眼尾上吊、不懷好意的雙眼其實才是他作品的正字招牌;那種眼中露出一付「看什麼看?你管我!」的不友善神情,但同時卻又身處在寂寥、淡漠背景中的畫作主角們,讓人一看到就捨不得把眼睛轉開。通過描繪他們懷揣匕首或槍等武器進而打破他們的純真。"我的全部作品其實是我內心的自畫像,是和自己的對話。
  • 奈良美智 他的作品你一定見過,卻不知道一幅價值上千萬!
    《奈良美智·用小刀劃開》1998年4月至6月,奈良美智應邀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客座教授。在這裡,奈良美智與另一位極具影響力的日本當代流行藝術家村上隆一起度過了3個月的合居生活。繪畫對於奈良美智來說,是駕輕就熟的表達方式,這次雖換做了文字,依然保留了奈良美智質樸、坦誠的性 格特質。交流方式的不同,並未影響到奈良美智傳達對真實情感的傳達。
  • 他畫一個Q版小女孩,卻賣了1.95億,網友:不值!專家:寓意深刻
    奈良美智的孤獨,正是他所有作品的創作源泉。現如今的奈良美智在日本已經是一名國寶級的藝術家,他的漫畫總能觸碰到人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他的靈感,幾乎全來自於敏感早熟的童年記憶。他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過,比起缺乏創作欲望的童年時期,自己長大後有了創作想法,靈感和動力卻全來自於回憶童年。
  • 童真中的孤獨與憤怒 奈良美智
    伊始,奈良美智的作品多作為日本當代藝術群體的標籤在歐美地區受到關注但與村上隆、森萬裡子等日本當代藝術家多元化的題材相異奈良美智對於他所創作的大頭和大眼型的小人2001 Light my Fire著名的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經常與奈良美智合作並自承互相從對方的作品中得到靈感她形容奈良美智的畫是個「因沉痛與孤獨而異常冰冷的世界
  • 奈良美智:「就算想哭 也不能哭的時候太多了!」
    Lens 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這個眼睛大大的小女孩,你也見過吧?  單單見到這個小女孩,再加上其創作者「奈良美智」這個名字,會讓人以為奈良美智是一位神秘又古怪的女性。
  • 【嘉德香港·秋拍】日本當代藝術三劍客——草間彌生、奈良美智、村上隆引領秋拍「時代的臉龐」專題閃亮現身!
    左:奈良美智《失眠夜(坐著)》,壓克力彩畫布,120×110cm,1997 年作。此為奈良美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左:國周《俳優六花撰》木刻版畫,35×23.6cm,1873年作右:奈良美智《被遺忘的小狗》局部畫面中,女孩眼尾上吊的斜視眼神呼應了浮世繪藝術中誇張的人物表情,展現奈良美智對傳統藝術特色的延續
  • 奈良美智:像一位正經的大人一樣
    該展覽展出奈良美智1988年至2018年30年間的百餘件作品,包括經典的《Sleepless Night Sitting》。▲ 奈良美智《Sleepless Night Sitting》,1997年大頭小女孩、夢遊娃娃、白色的狗……這些廣受歡迎的作品是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的標誌,也使他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
  • 畫「大眼娃娃」的奈良美智
    大頭、小身子,還有一雙看似不友善的大眼睛,這是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筆下標誌性的兒童形象,為全世界所熟知。不同的人在這些兒童的神色中看到了不同的情緒:孤獨、憤世、敵意、悲傷、憂鬱、攻擊、玩世不恭、與現實疏離……奈良美智部分作品。圖片來源網絡奈良美智以詩歌描述他畫作的兒童主角,孤獨、空洞、寧靜、懷疑:如同走在鋼索之上,我駕著船,孤獨航行。
  • 他畫了一個卡通小女孩,竟然賣了1.9億,這幅畫為何這麼值錢?
    除了大公司產出的動漫作品之外,在日本也有為數不少的獨立漫畫插畫家,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著當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作品內涵之深刻,令人沉思。在日本有這樣一位漫畫家,在他的畫作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腦袋巨大,身體嬌小的Q版卡通人物,這些人物大都是以女孩的形象出現且她們的表情甚為嚴肅,嘴角沒有任何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