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點評】後現代的「俠盜羅賓漢」——班克西(banksy)

2021-03-01 N視覺

後現代的「俠盜羅賓漢」——班克西(banksy)


黃璜

在英國民間曾有一位家喻戶曉的綠林好漢「俠盜羅賓漢」,他的真實身份無人知曉卻被人民熱愛,因為他總是劫富濟貧,勇於挑戰統治者權威。當代英國也誕生了一位以塗鴉為武器,同樣神秘且愛和政府做對頭的街頭藝術家——班克西(banksy)。他喜歡在黑夜的掩護下,躲過巡邏的警察,悄悄在貧民街區的牆上,留下價值數萬的作品然後離去,任由他人取走,就像羅賓漢散財於民間一般。沒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也少有人能追蹤到他的行跡。這個帶著濃烈的當代都市傳說色彩的藝術家,究竟是怎樣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的存在?

班克西《希望總在》(<There is always hope>) 

班克西《戰爭與和平》 (<Wall & piece> )

1974年出生於英國布裡斯託(Bristol)的班克西只有極少的個人資料曝光於眾,我們只知道他的父親是一位影印機的技工(個人認為這對班克西的創作手法有一定的影響),並且在14歲時他就被學校開除。著名的時代(Times)雜誌曾將他評選為年度百大人物並希望能採訪他,結果只收到了班克西發來的「自拍」和婉拒。這位如今身價已過5000萬美元的街頭藝術家,創造過太多「電影都不敢這麼拍」的神奇故事:偷偷把自己的作品帶入美術館中展出,印製大量「假鈔」並當街拋灑,給自己的作品安裝機關讓其在被賣出的時候自動被切碎,指導一位做服裝生意的粉絲成為藝術家並把過程記錄下來順便拿了奧斯卡獎. 班克西總是能給人們帶來驚喜,仿佛是一位魔術師一樣。

 

時代雜誌官網對班克西的介紹頁面

街頭藝術是後現代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相比於美國以黑人群體為主的嘻哈文化,英國的街頭藝術以朋克文化為主。這就是為什麼把班克西的塗鴉作品放到一些朋克樂隊的專輯封面和海報上不會有絲毫的不合適的原因。我相信班克西本人肯定也非常喜歡朋克音樂,因為他的作品就像Greenday的朋克搖滾一樣,用刺激的方式抓住你的眼球,告訴你關於愛與和平的故事。反戰、反歧視、反階級主義,班克西的作品總是讓人感受到那種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感動。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去做的——巴以邊境、耶路撒冷、波士頓貧民窟,似乎越危險的地方越能勾起班克西的創作欲望——恰恰是這種氛圍的「展出」,才突顯出作品的可貴,世界上任何畫廊的作品都無法展示出那種隨時有生命危險的前線現場的感受。

  

班克西在巴以邊境牆上的塗鴉

不同於在公共場合欣賞到的公共藝術,街頭藝術是一種十分特殊的藝術形式,它是一種介於行為藝術和平面藝術的綜合體。首先,街頭塗鴉本身在大部分國家都是屬於違法行為——即使不是那麼嚴重的罪名,也多少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因此街頭藝術家們通常多是在晚上出動,並且作品上留的名字也都是化名,這樣才可以免除牢獄之災。這種特殊的創作過程,讓街頭藝術本身具有了一定的行為藝術的特點:既要選好一面好牆,又要躲避警察的巡邏,還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同時還要提防暗中的危險。大部分街頭藝術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快速完成作品的技巧,有些是列印之後偷偷貼到牆上,有些則是提前做好模具然後快速用影印的方法在牆上噴繪,更有甚者練就了一手驚人的手段。這種極端的創作條件本身就迫使創作者需要融會貫通各種當代藝術創作的手法。但這還不夠,對於街頭藝術而言,找一面好牆要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不同於呈現於畫框內的作品,街頭本身的載體也是作品的一部分,這一點在班克西的很多作品中有非常直接的體現。

 Parking去掉ing便在泊車之外有了公園的雙關義——班克西作品 

牆面的破損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班克西作品

但同時這也是街頭藝術最大的問題所在:既然作品不屬於藝術家(因為使用化名來逃避法律責任),牆體本身也不屬於藝術家,那作品豈不是無法正式保存下來?的確,就連大名鼎鼎的班克西也曾遇到過無數次作品被塗改,被盜竊,被抹除的情況。在機緣巧合之下,一位做服裝生意同時又有攝影強迫症的小迷弟泰瑞(Thierry)成為了他的記錄者,幫助他以這種形式來保存街頭藝術。可惜的是泰瑞並沒有剪輯和導演的天賦,攝影技術實際上也非常糟糕,同時也因為大量的影像有可能會成為警方抓捕其他街頭藝術家的證據。

於是班克西就說,那不如我們角色互換吧,我來拍,你把自己當成街頭藝術家來創作。接著便誕生了2010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畫廊外的天賦》(<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以及大名鼎鼎的洗腦先生(Mr. Brainwash)。

  

小服裝店老闆泰瑞(Thierry)搖身一變成為了身價百萬美元的藝術家洗腦先生(Mr.Brainwash)

諷刺的是,洗腦先生並不會畫畫,他僅僅是指揮著一些會畫畫的朋友幫他創作,就靠著班克西的名氣以及他所擅長的廣告運作成功成為當地最有名氣的藝術家。班克西在當初可能也並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樣,「我是懷著善意看這件事。但即使你是出於好意,有時候也會做錯事。」Thierry沒有藝術天賦但卻是個天生的商人,他竊取了Banksy和其他藝術家的成果,將他人的作品和風格沒有目的混合在一起,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班克西這樣評價到。這件事情的結局非常的耐人尋味,泰瑞成為了有名有錢的洗腦先生,家人一改往常對他的態度,但是班克西所有藝術圈的朋友包括他的遠房表弟都得罪了,因為這部紀錄片的最後,班克西自己也宣稱再也不會做任何類似的事情了。

 「我不敢相信你們這些白痴真的買了這些狗屎」——班克西

有趣的是,除了充滿朋克精神的反戰、反歧視、反階級主義題材外,用作品和行動來暴打消費主義和傳統審美也是班克西所最擅長的。且不提他最愛幹的偷偷帶自己作品混入美術展,就在前些日子他諷刺英國脫歐事件的作品《下放國會》(<Devolved Parliament>)被拍出990萬英鎊的那天,班克西在自己的推特上引用了已故藝術評論家家羅伯特•休斯的一段話「藝術本應讓我們更清醒和智慧。它應該給我們未有過的共鳴.但是價格已經變成了藝術的一部分,藝術品的新的作用變成了掛在牆上增值。不同於和書本一樣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藝術已經變成了某人消費能力的象徵。想想看如果每本書都被冠以上百萬的價值會是人類文明多麼大的災難」(Art should make us feel more clearly and more intelligently. It should give us coherent sensations that we otherwise would not have had. But the price of a work of art is now part of its function, its new job is to sit on the wall and get more expensive. Instead of being the common property of humankind the way a book is, art becomes the particular property of somebody who can afford it. Suppose that every worthwhile book in the world cost $1 million-imagine what a catastrophic effect on culture that would have)並評論到:「班克西的拍賣記錄今晚被打破了,真可惜我並不擁有它。」在對於藝術本身價值的探討上,班克西少見地表現出了相當嚴肅的態度和責任感。

 

13分鐘內便落錘990萬英鎊的班克西作品《下放國會》(<Devolved Parliament>)

當然這不是班克西第一次在拍賣會上把讓人大跌眼鏡了——2018年10月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會上曾出過更為人皆知的事件:班克西通過自己暗藏在作品裡的機關,在拍賣現場把成交的一件價值104萬英鎊的他的作品《女孩與氣球》,當著所有人的面在拍賣場上攪碎,讓眾人驚掉下巴!

好在作品的買家,一位女士在驚訝之後仍然以原價收藏了這件作品,並說:「這或許是我能在藝術史上留名的瞬間」。這件在拍賣現場上破壞然後又被作者重新命名的作品名為《垃圾桶裡的愛》(love is in the bin)。這是作者的一個玩笑嗎?這種玩笑的背後,人們看到了杜尚的影子。

 

班克西拍賣作品《女孩與氣球》,後被命名為《垃圾桶裡的愛》(<love is in the bin>) 

或許,藝術家班克西在一些人看來是個跳梁小丑,但毫無疑問,人們喜愛著他,認同著他,或許也模仿著他,這也是班克西最聰明的一點,他從不露面,神出鬼沒卻又仿佛就在你身邊,把自己從一個個體升華成為了一種概念,就像電影《V字仇殺隊》裡的V怪客一樣,「如果你想讓別人聽到你,你就必須帶上面具」班克西這樣解釋自己的行為。誰都可以是班克西,只要你心中充滿愛和正義,只要你抱著對藝術最純真的追求,哪怕你的生活糟糕得像一隻老鼠,哪怕只是在街上塗鴉,也會有人聽見你的聲音。

  老鼠是班克西最喜歡的形象,或許與他未成名時的生活經歷有關

本文參考資料:

紀錄片《畫廊外的天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370235/?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

2020年班克西現存塗鴉作品及位置總結

https://www.canvasartrocks.com/blogs/posts/70529347-121-amazing-banksy-graffiti-artworks-with-locations

知乎問答:如何評價班克西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916729

班克西相關作品網拍連結

https://www.artsy.net/artist/banksy/works-for-sale

蘇富比班克西主頁:

https://www.sothebys.com/en/artists/banksy

班克西個人主頁:

https://www.banksy.co.uk/

HBO紀錄片:紐約,班克西來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378052?from=search&seid=15125392463021552484

編輯:zhutoumeiren

相關焦點

  • 班克西的最新作品
    2020年6月6日,班克西在自己的社交媒體發布了新作品,以聲援這一抗議活動。班克西(Banksy)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塗鴉藝術家,以匿名塗鴉著稱。班克西關注社會變化,常會用出乎意料的方式表達。比如在2018年10月,他用遙控的方式將拍賣會上的自己的作品當場碎掉,成為當時震驚世界的藝術界大事件;為了引起當地對空氣汙染的重視,他在塔爾伯特港的一座車庫牆上繪製了一幅畫,畫面是一個小孩子在伸著舌頭接誤以為是雪花的灰塵;前不久,班克西在英國南安普頓總醫院捐贈了一幅畫,以致敬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參見班克西(Banksy)與塗鴉藝術專輯]
  • 《羅賓漢:起源》:英格蘭水滸傳說,一個俠盜的誕生
    與中國相比,歐洲中世紀缺乏大規模農民起義,傳說中英國的羅賓漢自然更多是民間故事創作,到法國作家大仲馬的長篇小說《俠盜羅賓漢》的出現,這位出身於貴族、在諾丁漢森林裡盤踞、率領農民和工人造反的英雄好漢,成為中國人心目中近乎於唯一的歐洲農民起義領袖。
  • 《羅賓漢:起源》:義勇俠盜羅賓漢的熱血與柔情
    傳說故事裡的俠盜羅賓漢似乎經常被塑造成完美形象:羅賓漢天生正義,有著劫富濟貧的偉大理想,弓箭水平百發百中,絕不放過絕不錯殺……童話故事講得很精彩,但總感覺缺少了點兒俠盜羅賓漢身上那種有血有肉的真實感。最近將在12月27號上映的《羅賓漢:起源》,就很好地填補了完美傳說裡的不完美缺憾。曾主演《王牌特工》系列的塔倫·艾格頓此次在《羅賓漢:起源》中化身俠盜羅賓漢,人物氣質真的就是剛剛好,既有一點點不諳世事的稚氣未脫,但內心深處那股子少年意氣和英雄夢想也都是心正意摯的。原來俠盜羅賓漢也並非從天而降拯救世人的完美英雄,他也需要在歷經無盡的試煉與蛻變後獲得重生。
  • 被斯諾稱為「現代俠盜羅賓漢」的劉志丹
    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這樣描寫劉志丹:「劉志丹是個現代俠盜羅賓漢,對有錢人懷有山區人民的一貫仇恨。 在陝北,劉志丹的故事依然流傳很廣。
  • FGO啟明星:俠盜羅賓漢
    俠盜羅賓漢的大名在全世界都有相當的知名度,憑藉著和東方「俠客」形象貼近的設定,羅賓漢甚至於有「西方江湖人」的戲稱。不過,羅賓漢的故事並沒有那麼簡單,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羅賓漢的故事。關於羅賓漢是否真有其人,是存在爭議的。目前最符合歷史事實的推論,是羅賓漢本身是被虛構的,但是他的故事是由12-14世紀英國民間的英雄傳說整合加上後人補填充實之後完成的。
  • 《羅賓漢:起源》曝新海報 聚焦俠盜羅賓漢崛起
    《羅賓漢:起源》曝新海報 聚焦俠盜羅賓漢崛起 時間:2018.05.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WY 分享到:
  • 《羅賓漢:起源》爽燃箭戰更勝現代槍戰,箭無虛發
    :起源》由獅門影業推出,故事劇情發生在羅賓漢在成為傳奇俠盜前。羅賓漢是英格蘭家喻戶曉的俠盜英雄,相當於生活在中世紀的「綠箭俠」,至今已出現在無數的詩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從定檔海報開始就呈現出與以往同類型電影的史詩感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街頭塗鴉勾勒出傳奇英雄的輪廓,呈現出影片以現代思維重塑傳說英雄的獨特氣質
  • 老遊戲挖墳:俠盜羅賓漢舍伍德傳奇
    俠盜羅賓漢舍伍德傳奇是以英國的義賊羅賓漢的故事為原型創作的,同樣採用了盟軍敢死隊開創的遊戲模式,每個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獨特的技能,玩家需要善用這些技能來通過敵人的防線達成自己的目標。遊戲封面對於當時還算年幼的筆者來說,俠盜羅賓漢這個遊戲是將我從死亡地獄中拯救出來的一款遊戲(雖然後來我又喜歡上血源和黑魂···)相對於他的兩個大前輩,盟軍敢死隊和賞金奇兵而言,俠盜羅賓漢的難度尚可,對於玩通了盟軍和賞金的玩家來說更是如同在春風中散步一般簡單,這或許就是熱兵器時代的人對於冷兵器時代的碾壓吧。
  • 【超清】羅賓漢 Robin Hood
    :起源 / 羅賓漢崛起(臺) / 箭神·第一戰(港) / Robin Hood: OriginsIMDb連結: tt4532826羅賓漢的劇情簡介· · · · · ·由奧圖·巴瑟赫斯特(《浴血黑幫》《黑鏡》)執導,艾格頓飾演羅賓漢,劇情將發生在他成為傳奇俠盜英雄之前,聚焦他作為十字軍戰士時期,加盟荒野沼地的一支反抗軍大膽起義,扳倒腐敗墮落的英國統治政權。
  • 《羅賓漢:起源》服裝為什麼現代?
    ,對我來說,我是看著迪士尼的動畫版《羅賓漢》長大的,而且我的孩子也很喜歡,《俠盜王子羅賓漢》電影上映時我印象最深,那時我十一二歲,當時這片子特別火,還有那首該死的主題曲,連續十六周佔據榜首,看那部電影成了一段珍貴回憶,我很高興二十五年後能親自參演《羅賓漢》。
  • 《羅賓漢:起源》槍炮與玫瑰,這個羅賓漢的箭與愛
    關於這位俠盜的文學影視作品更是屢見不鮮,看上面的圖,這就是最新一版的以他為名的電影作品。而於去年11月底已在北美上映的此片,也以其現代的氣息和宛如超英的造型、刺激火爆的動作場面為羅賓漢這位古代俠盜賦予了嶄新又年輕的風姿。
  • 【今日上映】硬漢《特警隊》、俠盜《羅賓漢》陪你一起度過2019年最後的時間~
    當金色光芒從戰士們的腳下穿透而出,似乎預示著這場戰爭的勝利將至,同時也彰顯著解放事業是歷史趨勢不可逆轉,戰火中的人們必將在經歷至暗時刻後迎來光明與希望。:起源》即將在12月27日全國上映,在影片發布的定檔海報中,「王牌特工」塔倫·艾格頓化身西方傳說中最負盛名的俠盜—羅賓漢。
  • 《羅賓漢:起源》將映 「王牌特工」變身「箭神」
    影片的三張定檔海報以街頭塗鴉風格的濃烈撞色,營造出影片不同於同類型影片的史詩感,而是用現代思維重塑傳奇英雄故事的氣質。而在同時發布的定檔預告中,「蛋蛋」塔倫·艾格頓化身「射箭男神」俠盜羅賓漢,他將與詹米·福克斯飾演的師父約翰並肩作戰,用「速度與激情」為觀眾帶來一場驚心動魄的爽燃動作大戲。
  • 《羅賓漢:起源》:史上最酷羅賓漢才是真正的「好漢」
    從小就聽說過俠盜羅賓漢匡扶正義的熱血故事,在想像中,羅賓漢應該是穿著一身綠色衣服,像小精靈一樣迅捷穿梭於幽暗密林之中,當然,手裡隨時要緊握一把弓箭,射殺隨時有可能從未知暗處突然出現的敵人。電影名字中的「起源」二字其實就已經很好地暗示了這部影片所要呈現的內容,其實就是為了講述羅賓漢究竟是何許人也,在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俠盜羅賓漢之前,他的身份是什麼,促使他成為俠盜羅賓漢的命運契機又在哪裡……這些令人想入非非的關鍵問題,都將在影片《羅賓漢:起源》中揭曉答案。
  • 《羅賓漢:起源》:史上最酷羅賓漢才是真正的「好漢」!
    從小就聽說過俠盜羅賓漢匡扶正義的熱血故事,在想像中,羅賓漢應該是穿著一身綠色衣服,像小精靈一樣迅捷穿梭於幽暗密林之中,當然,手裡隨時要緊握一把弓箭,射殺隨時有可能從未知暗處突然出現的敵人。將於12月27日上映的《羅賓漢:起源》可以說是成功地將想像中的俠盜羅賓漢搬到了活生生的大銀幕上。電影名字中的「起源」二字其實就已經很好地暗示了這部影片所要呈現的內容,其實就是為了講述羅賓漢究竟是何許人也,在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俠盜羅賓漢之前,他的身份是什麼,促使他成為俠盜羅賓漢的命運契機又在哪裡……這些令人想入非非的關鍵問題,都將在影片《羅賓漢:起源》中揭曉答案。
  • 《羅賓漢:起源》「王牌特工」變「箭神」
    」塔倫·艾格頓化身西方傳說中最負盛名的俠盜—羅賓漢。他和夥伴們組成的「俠盜聯盟」也正式開啟了「劫富濟貧」的戰鬥歲月。弓箭戰鬥拍出槍戰氣勢羅賓漢作為西方家喻戶曉的傳奇英雄,由此改編的影視作品一直層出不窮,然而,電影《羅賓漢:起源》並未裹足不前,而是以更現代、更快節奏的方式演繹這位傳說中的英雄。正如片中羅賓漢像「王牌特工」附體一樣神出鬼沒,同時,他射箭速度快到宛如手持加特林機槍射擊,令敵人防不勝防。
  • 《羅賓漢:起源》:「菜鳥逆襲變好漢」
    類型: 動作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阿拉伯語  用現代思維重新書寫綠林英雄羅賓漢的傳奇故事。原本富庶的貴族羅賓為家國大義奔赴戰場,見識過戰爭的殘酷與慘烈後回到故鄉,不想等待他的竟是心愛的女人被搶走,家產被侵佔的噩耗。
  • 羅賓漢 Robin Hood (2018)
    類型: 動作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8-11-21(美國)片長: 116分鐘又名: 羅賓漢:起源 / 羅賓漢崛起(臺) / 箭神·第一戰(港) / Robin Hood: Origins羅賓漢的劇情簡介 · · · · · ·  由奧圖·巴瑟赫斯特(《浴血黑幫》《黑鏡》)執導,艾格頓飾演羅賓漢,劇情將發生在他成為傳奇俠盜英雄之前
  • 《羅賓漢:起源》12.27上映 王牌特工變射箭男神
    影片的三張定檔海報以街頭塗鴉風格的濃烈撞色,營造出影片不同於同類型影片的史詩感,而是用現代思維重塑傳奇英雄故事的氣質。而在同時發布的定檔預告中,「蛋蛋」塔倫·艾格頓化身「射箭男神」俠盜羅賓漢,他將與詹米·福克斯飾演的師父約翰並肩作戰,用「速度與激情」為觀眾帶來一場驚心動魄的爽燃動作大戲。馬車狂飆追逐現代思維重塑傳奇!
  • 點映場 | 最年輕一代的「羅賓漢:起源」
    如果認真說起來最早的第一部「羅賓漢」電影,是創作於1938年的《羅賓漢歷險記》;而真正成為全球觀眾熟知是1991年獲得15個電影獎項的《俠盜羅賓漢》。如今《羅賓漢:起源》將於12月27日上映。過於久遠的電影這裡就不去關注了,就從1991年由凱文科斯特納和當年還算年輕的摩根弗裡曼主演的《俠盜羅賓漢》聊起,劫富濟貧的草莽英雄最終娶的美人歸,還能得到國王的祝福,也算是羅賓漢完美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