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的「俠盜羅賓漢」——班克西(banksy)
黃璜
在英國民間曾有一位家喻戶曉的綠林好漢「俠盜羅賓漢」,他的真實身份無人知曉卻被人民熱愛,因為他總是劫富濟貧,勇於挑戰統治者權威。當代英國也誕生了一位以塗鴉為武器,同樣神秘且愛和政府做對頭的街頭藝術家——班克西(banksy)。他喜歡在黑夜的掩護下,躲過巡邏的警察,悄悄在貧民街區的牆上,留下價值數萬的作品然後離去,任由他人取走,就像羅賓漢散財於民間一般。沒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也少有人能追蹤到他的行跡。這個帶著濃烈的當代都市傳說色彩的藝術家,究竟是怎樣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的存在?
班克西《希望總在》(<There is always hope>)
班克西《戰爭與和平》 (<Wall & piece> )
1974年出生於英國布裡斯託(Bristol)的班克西只有極少的個人資料曝光於眾,我們只知道他的父親是一位影印機的技工(個人認為這對班克西的創作手法有一定的影響),並且在14歲時他就被學校開除。著名的時代(Times)雜誌曾將他評選為年度百大人物並希望能採訪他,結果只收到了班克西發來的「自拍」和婉拒。這位如今身價已過5000萬美元的街頭藝術家,創造過太多「電影都不敢這麼拍」的神奇故事:偷偷把自己的作品帶入美術館中展出,印製大量「假鈔」並當街拋灑,給自己的作品安裝機關讓其在被賣出的時候自動被切碎,指導一位做服裝生意的粉絲成為藝術家並把過程記錄下來順便拿了奧斯卡獎. 班克西總是能給人們帶來驚喜,仿佛是一位魔術師一樣。
時代雜誌官網對班克西的介紹頁面
街頭藝術是後現代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相比於美國以黑人群體為主的嘻哈文化,英國的街頭藝術以朋克文化為主。這就是為什麼把班克西的塗鴉作品放到一些朋克樂隊的專輯封面和海報上不會有絲毫的不合適的原因。我相信班克西本人肯定也非常喜歡朋克音樂,因為他的作品就像Greenday的朋克搖滾一樣,用刺激的方式抓住你的眼球,告訴你關於愛與和平的故事。反戰、反歧視、反階級主義,班克西的作品總是讓人感受到那種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感動。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去做的——巴以邊境、耶路撒冷、波士頓貧民窟,似乎越危險的地方越能勾起班克西的創作欲望——恰恰是這種氛圍的「展出」,才突顯出作品的可貴,世界上任何畫廊的作品都無法展示出那種隨時有生命危險的前線現場的感受。
班克西在巴以邊境牆上的塗鴉
不同於在公共場合欣賞到的公共藝術,街頭藝術是一種十分特殊的藝術形式,它是一種介於行為藝術和平面藝術的綜合體。首先,街頭塗鴉本身在大部分國家都是屬於違法行為——即使不是那麼嚴重的罪名,也多少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因此街頭藝術家們通常多是在晚上出動,並且作品上留的名字也都是化名,這樣才可以免除牢獄之災。這種特殊的創作過程,讓街頭藝術本身具有了一定的行為藝術的特點:既要選好一面好牆,又要躲避警察的巡邏,還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同時還要提防暗中的危險。大部分街頭藝術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快速完成作品的技巧,有些是列印之後偷偷貼到牆上,有些則是提前做好模具然後快速用影印的方法在牆上噴繪,更有甚者練就了一手驚人的手段。這種極端的創作條件本身就迫使創作者需要融會貫通各種當代藝術創作的手法。但這還不夠,對於街頭藝術而言,找一面好牆要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不同於呈現於畫框內的作品,街頭本身的載體也是作品的一部分,這一點在班克西的很多作品中有非常直接的體現。
Parking去掉ing便在泊車之外有了公園的雙關義——班克西作品
牆面的破損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班克西作品
但同時這也是街頭藝術最大的問題所在:既然作品不屬於藝術家(因為使用化名來逃避法律責任),牆體本身也不屬於藝術家,那作品豈不是無法正式保存下來?的確,就連大名鼎鼎的班克西也曾遇到過無數次作品被塗改,被盜竊,被抹除的情況。在機緣巧合之下,一位做服裝生意同時又有攝影強迫症的小迷弟泰瑞(Thierry)成為了他的記錄者,幫助他以這種形式來保存街頭藝術。可惜的是泰瑞並沒有剪輯和導演的天賦,攝影技術實際上也非常糟糕,同時也因為大量的影像有可能會成為警方抓捕其他街頭藝術家的證據。
於是班克西就說,那不如我們角色互換吧,我來拍,你把自己當成街頭藝術家來創作。接著便誕生了2010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畫廊外的天賦》(<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以及大名鼎鼎的洗腦先生(Mr. Brainwash)。
小服裝店老闆泰瑞(Thierry)搖身一變成為了身價百萬美元的藝術家洗腦先生(Mr.Brainwash)
諷刺的是,洗腦先生並不會畫畫,他僅僅是指揮著一些會畫畫的朋友幫他創作,就靠著班克西的名氣以及他所擅長的廣告運作成功成為當地最有名氣的藝術家。班克西在當初可能也並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樣,「我是懷著善意看這件事。但即使你是出於好意,有時候也會做錯事。」Thierry沒有藝術天賦但卻是個天生的商人,他竊取了Banksy和其他藝術家的成果,將他人的作品和風格沒有目的混合在一起,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班克西這樣評價到。這件事情的結局非常的耐人尋味,泰瑞成為了有名有錢的洗腦先生,家人一改往常對他的態度,但是班克西所有藝術圈的朋友包括他的遠房表弟都得罪了,因為這部紀錄片的最後,班克西自己也宣稱再也不會做任何類似的事情了。
「我不敢相信你們這些白痴真的買了這些狗屎」——班克西
有趣的是,除了充滿朋克精神的反戰、反歧視、反階級主義題材外,用作品和行動來暴打消費主義和傳統審美也是班克西所最擅長的。且不提他最愛幹的偷偷帶自己作品混入美術展,就在前些日子他諷刺英國脫歐事件的作品《下放國會》(<Devolved Parliament>)被拍出990萬英鎊的那天,班克西在自己的推特上引用了已故藝術評論家家羅伯特•休斯的一段話「藝術本應讓我們更清醒和智慧。它應該給我們未有過的共鳴.但是價格已經變成了藝術的一部分,藝術品的新的作用變成了掛在牆上增值。不同於和書本一樣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藝術已經變成了某人消費能力的象徵。想想看如果每本書都被冠以上百萬的價值會是人類文明多麼大的災難」(Art should make us feel more clearly and more intelligently. It should give us coherent sensations that we otherwise would not have had. But the price of a work of art is now part of its function, its new job is to sit on the wall and get more expensive. Instead of being the common property of humankind the way a book is, art becomes the particular property of somebody who can afford it. Suppose that every worthwhile book in the world cost $1 million-imagine what a catastrophic effect on culture that would have)並評論到:「班克西的拍賣記錄今晚被打破了,真可惜我並不擁有它。」在對於藝術本身價值的探討上,班克西少見地表現出了相當嚴肅的態度和責任感。
13分鐘內便落錘990萬英鎊的班克西作品《下放國會》(<Devolved Parliament>)
當然這不是班克西第一次在拍賣會上把讓人大跌眼鏡了——2018年10月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會上曾出過更為人皆知的事件:班克西通過自己暗藏在作品裡的機關,在拍賣現場把成交的一件價值104萬英鎊的他的作品《女孩與氣球》,當著所有人的面在拍賣場上攪碎,讓眾人驚掉下巴!
好在作品的買家,一位女士在驚訝之後仍然以原價收藏了這件作品,並說:「這或許是我能在藝術史上留名的瞬間」。這件在拍賣現場上破壞然後又被作者重新命名的作品名為《垃圾桶裡的愛》(love is in the bin)。這是作者的一個玩笑嗎?這種玩笑的背後,人們看到了杜尚的影子。
班克西拍賣作品《女孩與氣球》,後被命名為《垃圾桶裡的愛》(<love is in the bin>)
或許,藝術家班克西在一些人看來是個跳梁小丑,但毫無疑問,人們喜愛著他,認同著他,或許也模仿著他,這也是班克西最聰明的一點,他從不露面,神出鬼沒卻又仿佛就在你身邊,把自己從一個個體升華成為了一種概念,就像電影《V字仇殺隊》裡的V怪客一樣,「如果你想讓別人聽到你,你就必須帶上面具」班克西這樣解釋自己的行為。誰都可以是班克西,只要你心中充滿愛和正義,只要你抱著對藝術最純真的追求,哪怕你的生活糟糕得像一隻老鼠,哪怕只是在街上塗鴉,也會有人聽見你的聲音。
老鼠是班克西最喜歡的形象,或許與他未成名時的生活經歷有關
本文參考資料:
紀錄片《畫廊外的天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370235/?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
2020年班克西現存塗鴉作品及位置總結
https://www.canvasartrocks.com/blogs/posts/70529347-121-amazing-banksy-graffiti-artworks-with-locations
知乎問答:如何評價班克西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916729
班克西相關作品網拍連結
https://www.artsy.net/artist/banksy/works-for-sale
蘇富比班克西主頁:
https://www.sothebys.com/en/artists/banksy
班克西個人主頁:
https://www.banksy.co.uk/
HBO紀錄片:紐約,班克西來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378052?from=search&seid=15125392463021552484
編輯:zhutoumei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