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正文有5000多字,配圖有51張,我不知道除了我自己還會不會有人把它看完。這是我寫給蘇州的情書,我只希望也有一座城像蘇州之於我這樣讓你深愛著,我只希望你也像我一樣幸運,生活在自己深愛的城市裡。
我對蘇州的認識非常有限,但我對蘇州的愛十分真切。
十歲那年(1997年)第一次來蘇州就愛上了,對古典文化一竅不通的我,懵懵懂懂覺得留園很好看,《楓橋夜泊》寫得很好: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再來蘇州,已是15年以後(2012年)。那時我從三亞出發,經福州、廈門、杭州、蘇州一路北上去了北京。後來我在日記裡寫:
蘇州火車站是我見過的最乾淨整潔、有設計感的火車站了。訂的青旅在桃花塢,沒有看到桃花,但是看到閒適隨意的江南人家散落在河畔,白牆黑瓦的老房子門上掛著煙雜店的招牌,健碩的金毛趴在石板路上打瞌睡,專注做竺香扇的老人坐在一爿小店門口。
蘇州大學裡有很多保存完好的老建築也有垂滿了花的河岸,有小鳥結伴在大樹下悠閒覓食也有「夜間行車請勿使用遠光燈」的溫馨提示,有歷史悠久的方塔和鐘樓,也有古色古香的幼兒園。暮色裡,我站在路燈柔和的黃光裡暗自感嘆: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中國校園了。
一路走來最愛蘇州,因為隨處可見的小橋流水人家,因為建築創意精妙的蘇州博物館,因為無論是火車站地鐵站還是學校,都無一例外是白牆黑瓦雕花屋簷的江南風格,因為平江路上那些或可愛或帥氣的狗狗們,因為連青旅房間牆上都掛著吳冠中的畫。
又過了兩年(2014年),我選擇在暮春騎車一百公裡從上海到蘇州去看落英滿地。蘇州站的工作人員一看就是見過世面的——根本不要求自行車拆前輪再進站。
還是那一年,我又在秋末騎車一百公裡從上海到蘇州博物館去看了陳丹青的特展。
這輛車後來在上海衡山路被偷了
2015年的初春,我來到金雞湖畔,跑過了一樹一樹盛開的櫻花和梨花,跑過了一家名叫「春起三月」的餐廳,完成了一場半程馬拉松。雖然帶著陰魂不散的偏頭痛,雖然在烈日暴曬下遇到了很多讓我絕望的橋,腳上磨出一個驚世駭俗的血泡,我還是在朋友圈裡寫:我愛蘇州。
2015年的秋天,我在桂花八月又去了蘇州博物館。當時的同伴問:蘇州博物館有什麼特別的藏品嗎?我和多多異口同聲: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當時住在平江路上,後院有風有雲有樹,夜晚11點的石板街道上還有全套的江南風物:金鈴子、荷花、蓮蓬、菱角。
2016年2月,仍是冬季,我去了同裡古鎮。河邊百年小店的菜單寫在一張玫紅色的紙上,畫著格子,字跡工整。我在退思園裡第一次見到了宮粉梅,旁邊的蠟梅清香撲鼻。
2016年的春末夏初,我又來了蘇州,蘇州博物館的白牆上樹影橫斜,太湖迷笛營的樹林裡漏下來的光很像莫奈的畫。
當我回過頭撿拾這些碎片時,才看清這延續了近20年的脈絡:除了家鄉和讀書、工作過的城市,在我去過的50多個國內城市裡,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讓我去8次。
所以在2017年的夏天,當我決定離開上海換一個地方生活時,腦中只有一個城市:蘇州。那個我20年前就愛上了的蘇州。
搬來蘇州,我沒有列舉過理由。愛上蘇州,我記下了很多理由。
2019年3月15日
此刻和Snoopy走在長滿花草的安靜小巷裡,路過一家叫「小風光」的雜貨鋪,很多大樹,很多透著暖光的窗戶。時間很慢,感覺自己活在20年前。
對蘇州的愛每天都在增加。
視頻:木頭
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初春的傍晚,巷子叫古吳路。
2019年7月27日
一整天都在酷熱的南京趕路,生理心理都極其不適,回到蘇州抬頭看天的那一瞬有種「終於可以長長呼一口氣」的感覺。
帶朋友看我住的小巷,他反覆說沒想到你這麼接地氣。他以為我是住白領公寓的那種人。我偏偏愛死了沒有高樓的姑蘇老城,看得到天,吹得到風,喘得過氣。
曾在上海外灘和靜安寺都上過班的我,在建築限高、巷陌縱橫的姑蘇區生活了兩年多之後,每次去到高樓林立的城市都會有極強的不適感。每當我從察院場地鐵站5號口出來,迅速拐進旁邊的範莊前,踩著石板路走過水井,經過景範中學的範仲淹史跡陳列館,抬頭看看被雜亂的電線切割的天空,總會有種「戴了很久的口罩終於可以摘下了」的感覺。
2019年7月27日
每晚我都會帶Snoopy去護城河邊,幾個相熟的狗友會在固定的時間地點在那裡相聚。除了我,大家都是本地人,大多都是退休人士。除了Snoopy,其他狗都是純種犬。
他們對我都很友好,會為了我把蘇州話轉成普通話,他們很喜歡Snoopy,會誇他勇敢、性格好。
他們知道我回辦公室上班後經常加班,為了不讓Snoopy錯過和小夥伴玩耍的時間,我經常選擇不吃晚飯,從辦公室衝回家直接帶他去河邊。
今晚過去,一隻邊牧的主人看到我就說:「哎呀,應該給你帶個麵包的。」
自己來到我窗下的Snoopy,是蘇州送給我的禮物。我又因為他,更好地認識了蘇州。在每天至少兩次的外出中,我和Snoopy一起發現了很多花木扶疏的角落,一起感受到了四季更迭時的氣候、環境、植物的細微變化,我們也接收到了很多人的善意。
2019年8月28日
雨天的香樟樹樹枝是黑色的,樹幹上的青苔也格外綠。
看到一輛落滿了花的車,覺得花辭樹似乎也不需要那麼惋惜。
就在這天,我在朋友圈開了一個話題:100個愛蘇州的理由。其實真要寫起來,365個都不夠吧。
2019年8月31日
牽牛和蔦蘿像星星一樣閃耀在晨光裡的早上,紫茉莉香氣溫柔襲人的傍晚,木槿花收成花蕾的樣子落了一地的白天,巷子裡走走,隨便一扇窗都很好看。
住的地方步行10分鐘的距離裡有環秀山莊和藝圃——都是世界文化遺產,都是安靜小巧的園林。我也辦了120塊錢可以逛100次園林的園林卡,但我走得最多的還是姑蘇區的小巷——一扇窗,一株蔦蘿,一牆芭蕉影,即使每天都會經過,也有無窮的風景。
2019年9月1日
趁雨停的間隙帶Snoopy去買菜,有小男孩驚呼:他的臉為什麼是笑的?菜市場裡不時有攤主和狗友過來打招呼:Snoopy,你來買菜了?偶遇收養了流浪狗的一對狗友,看到Snoopy的皮膚病馬上翻訂單記錄推薦抗菌沐浴露。回來的途中雨又大了,在石板巷裡跑起來的時候一位撐傘的姑娘說:你們住得不遠的話我送你們回家吧?
在蘇州定居整整兩年,遇到的人都格外善良友好。
除了家鄉洛陽,我還在三亞、寧波、上海求學、工作、生活過,我當然在這些城市感受過人們的善意,但我也有過入職第一天就被迫聽同事用我完全不懂的方言開會的經歷,有過被人冷冰冰稱作「外來人口」(對,是人口)的時刻,有過因為說普通話而被當地人一臉嫌棄地拒絕溝通的回憶。在蘇州,我從沒因為自己的外地人身份遭遇任何不愉快的經歷。蘇州人沒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和距離感,他們的友善可能是吳地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倉廩實而知禮節的教養,是多少代相傳的詩書教化。
2019年10月19日
紫茉莉和凌霄的花期都有半年。
桂花一個秋天開了三次,每次都清清爽爽,沒有「木樨蒸」。
蘇州的市花就是桂花。
2017年的十一,我在蘇州的皮市街買了一盆蘭花一束菊花,折了一枝桂花,清香、苦香、甜香就都有了。
我住的地方叫百花巷,從東走到西,依次是櫻花、木槿、凌霄、薔薇、石榴,最多的是桂花,金桂、銀桂、丹桂都有。黃昏時分,經常會有一個老爺爺坐在黑瓦白牆下,幾株桂花旁,拉著手風琴。
有天叫了順豐快遞,來的小哥不是平時那位,面龐青澀,言辭侷促,最多20歲。付完款抬頭看到他的車把上插著兩支桂花。想必他這幾日送快遞會比平時要幸福那麼一點。
2020年3月2日
昨天結束了36天未使用任何交通工具的日子,騎車去了拙政園。早櫻和雪柳開了,鴛鴦被鏡頭包圍,野鴨在無人的角落自得其樂。
現在園子裡的人流量應該是史上最低,這種景象不會再有了。
環秀山莊、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滄浪亭、可園、留園、藝圃、怡園、耦園、樸園、曲園……100個愛蘇州的理由裡,每座園林都是單獨的一條理由。
2020年4月18日
每年四月總惦記著幾場花事:藝圃的薔薇,留園的木香,忠王府的紫藤。
藝圃去早了,薔薇還沒開,保安和我一起數:你看,一、二、三、四、五朵。但紫藤初綻,玉蘭的葉子嫩綠可人,乳魚亭水影綽綽,遠處的天空有鳥在盤旋。隔周再去,薔薇依然稀疏,倒是開著一串串米粒小花長著粉嫩翅果的槭樹在微風裡攪動著晨光,讓人邁不開腿。
忠王府去晚了,紫藤盛花期已過,每逢有風吹過就有花瓣翩翩而落。在花下的石階上坐了很久,等來了好多陣風,聽到有人說:宗璞寫過一篇《紫藤蘿瀑布》,裡面提到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留園還沒來得及去,想必那牆兩層樓高的木香定是花香四溢的。隔壁巷子裡有戶人家的木香開得極好,蓋滿了整個院子,還攀援過牆,伸到了鄰家。遛狗時往往還沒拐過彎就聞到了穿牆過巷飄來的香甜。循著香味走過去在花下站一會兒,心裡盼著主人修剪花枝,好讓我們這些愛花人也撿幾枝。
到了四月,空氣是甜的。主街瀰漫著香樟花的味道,小巷飄蕩著薔薇和木香的香氣。時不時還能偶遇一架紫藤,兩樹洋槐,甚至是南方難得一見的泡桐,一樹一樹的花開,給空氣加了不同風味的蜜,戴著口罩也聞得到。薰風輕拂,玉蘭的葉子,銀杏的葉子,鵝掌楸的葉子,水杉的葉子,是清新的嫩綠,帶著青翠欲滴的水氣。春雨落下,八重櫻的花瓣鋪滿了汽車和地面。在這樣的季節裡,鳥鳴聽得愈發真切,嘰嘰喳喳,啁啁啾啾。
夜裡的春風容易醉人,大概是因為視覺感官在晚上不那麼靈敏,嗅覺就顯得格外敏感,風裡的花香草香似乎更濃鬱了。和Snoopy一起去河邊,走過開花的香樟、槭樹、杜鵑、鳶尾、長春花,他像只小鹿一樣在草叢裡跳躍,不知不覺間就走到了凌晨。
瑜伽老師會在課上說:「舒展眉心,嘴角上揚,給自己一個微笑。」在四月的蘇州,我會不由自主地抬頭看看樹,低頭看看花,不知不覺就「舒展眉心,嘴角上揚,給自己一個微笑。」
蘇州人是愛花的,在一條叫「包衙前」的巷子裡,有戶人家在門口的方寸之地種著紫鴨蹠草、南天竹、菊花、竹子,二樓的花格窗下掛著一塊牌子:看花不走路,走路不看花。這樣的人家,每條巷子裡都有。
2020年5月28日
今天搬了新辦公室,上班要從西百花巷走到東採蓮巷,途徑養育巷和西美巷,巷子裡總有風景。
姑蘇區的道路多以「街坊市巷」命名:道前街因明代設蘇松常兵備道於此得名,觀前街因為西晉時就有的玄妙觀得名;吳趨坊因晉陸機的《吳趨行》得名;西中市就是曾經的閶門大街,是被唐伯虎描述為「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的世間樂土;還有幽蘭巷、花駁巷、菉葭巷……姑蘇城的歷史文化積澱,單從地名裡就能窺得一二。
西中市
2020年6月12日
蘇州有家餛飩店叫雞媽媽餛飩,原來開在閒適恬淡的西美巷北側,現在開在閒適恬淡的西美巷南側。第一次去,站在門口問可不可以帶狗進,像媽媽一樣溫暖的阿姨說可以。
她誇Snoopy「你是真的乖哇」,還拿肉給他吃。後來每天路過的時候Snoopy都要跑進店裡跟阿姨打招呼。
傍晚那場天昏地暗的暴雨落下的時候,叫車軟體顯示我的車還要21分鐘才到,於是帶著Snoopy 衝進了餛飩店,阿姨還是熱情地招呼著我和Snoopy 。
一碗好吃的蝦仁餛飩下肚,衣服幹了,雨也停了。
暴雨裡,知道不遠處就有一家絕對不會拒絕你的店,真好。
100個愛蘇州的理由裡,蘇州(至少是姑蘇區)對狗的友好程度至少佔了10條。
2020年7月8日
姑蘇區的路太美了,車水馬龍的上方有一片靜謐幽深的森林。
巷子裡遇見了一叢溫柔嬌羞的三角梅,有著惹人愛憐的配色。
從車水馬龍的街頭轉個彎,就能立刻進入一個緩慢從容的世界。現代與過去並存,熱鬧與安靜同在,這是被寬寬窄窄的河道和縱橫交錯的巷子分割的姑蘇區,這是被大大小小的園林、數不勝數的古建築填滿的姑蘇區,這是被八個古城門守護著的姑蘇區,這是我的舒適區。
河道、石橋、小巷、園林、古樹、城牆,是擋在我和節奏快到讓人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的現代生活和工作之間的緩衝帶,是隨時可以收留那個「不想努力了」的我的後花園,總能源源不斷地給疲憊、難過的我帶來能量和慰藉。
2020年8月29日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這是紅樓夢開篇的描述,如今閶門附近的老街巷裡依然臥虎藏龍,當年繁華處處可循。比如世界文化遺產藝圃,比如巷子裡隨處可見的深宅大院,比如在文物保護單位裡繡戲服的老奶奶們,還有這位退休後做木工消遣的爺爺。
爺爺說他的寶塔要做9層,他說你要拍這些鬥拱,這是中國傳統建築的精髓。
爺爺姓唐,「唐朝的唐」,他說。
蘇州的巷子裡,還有很多個唐爺爺。
2020年12月7日
愛蘇州的一百個理由裡一定有一條是道前街。
上圖攝影:文秀
河畔的粉牆黛瓦,秋天的滿地金黃,隨便一座石橋通向的幽靜小巷,蘇州還有很多條這樣的街道。
2020年12月14日
愛蘇州的100個理由,不是酒,是蘇州人認真生活的儀式感。
我配的圖是湯家巷敦化橋頭「燈花橋超市」門口的冬釀酒攤位,這種每年只在冬至前後售賣十幾天的時令風物,可能是最能代表蘇州人生活態度的意象之一了。幾塊錢一斤的冬釀酒人人買得起,需要花費的是時間和心思:凌晨五點自帶容器排隊去酒坊現打,「錯過請等明年」。在視冬至如大年的蘇州,這是一場不分貧富的通用入冬儀式。
一位未曾謀面的朋友給我留言說:喜歡你對一座城的點滴記錄。
我回:因為喜歡。
她說:喜歡這種喜歡,溫暖。
另一位未曾謀面的朋友給我留言:好像因為你,我在一點一點地了解蘇州。
啊!我終於為我喜歡的這座城做了一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