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有個朋友問我:剛剛上映的新電影《熱氣球飛行家》裡頭發生甚麼事了?我說怎麼回事,給我發來了幾張劇照,嗷,原來是昨天……哦不對,原來是1862年的兩位年輕人:一位是呆萌科學家,有抱負但沒上過天;一位是美女寡婦,飛行經驗豐富但曾消沉,他倆試圖乘氣球打破升空記錄並進行科研實踐的故事。
本片是「小雀斑」雷德梅恩與菲麗希緹·瓊斯繼《萬物理論》後再度合作,亞馬遜影業出品,英美合拍,充滿了青春、勵志、探險、求知、友誼、女權等正能量內容…聽完後,我「啪」就站起來了,很快啊!我走進了電影院,來看看這部文體兩開花、弘揚正能量、很有看頭的電影。
《熱氣球飛行家》在片頭字幕中說本片「改編自真實故事」,然而其中有幾分「真實」幾分「改編」,還得觀眾們自行斟酌。「小雀斑」飾演的詹姆斯·格萊舍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氣象學家,1862年9月5日,他與大鬍子叔叔亨利搭檔,在缺乏氧氣和防護衣保障的情況下升空到11000米,增進了大氣層的研究且刷新了飛行高度,此時的詹姆斯是一位53歲的中老年同志,真實畫風不是影片中英俊的「小雀斑」,而是這樣的:
本片的女主角艾米莉亞儘管是虛構的,但名字來自20世紀屢屢刷新世界女子飛機飛行紀錄的美國女冒險家,而事跡原型則來自首位女性氣球專業飛行員蘇菲·布蘭查特(1778-1819),其丈夫是氫氣氣球先驅讓-皮埃爾·布蘭查特,1809年因飛行失敗而摔落受傷去世,蘇菲繼承丈夫遺願,繼續飛行測試,也因航空意外而獻身。
《熱氣球飛行家》秉承了英國電影「辱法」的傳統,然而歷史上的布蘭查特夫婦是法國人,有些尷尬。本片的中文譯名有些誤人子弟:Aeronaut是氣球、飛艇的乘客之意,但本片並沒有靠加熱空氣調控升降的熱氣球,而是裝載易燃的氫氣的氣球,諸多飛行操作與飛熱氣球不同,因此不能籠統地稱之為「熱氣球」。另外還有一個小bug:影片中出現了降落傘,此時的降落傘雖已發明但技術不成熟,理想的個人降落傘要等到20世紀才出現。
不難想像,「魔改」傳記,添油加料,是為了迎合觀眾和傳遞正面主題的需要,這麼豐富的佐料經由亞馬遜影業烹飪出來,成為了一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觀眾們品嘗後感到中規中矩的小菜。本片明明是冒險題材,卻在創作上毫不冒險,顯得有些老氣,缺乏創新精神。
角色上,影片安排了好萊塢祖傳的二人搭檔組合,通過個性的反差促使主角們在矛盾中漸漸磨合,但本片中的二位卻沒怎麼碰撞出精彩的花火。男主角「先揚後抑」,女主角「先抑後揚」,電影後半段「小雀斑」彷佛再演「霍金」,沉悶至極,只留女主角一人上蹦下跳力挽狂瀾。影片裡沒有「壞人」,只有較為臉譜化的反對者,其他角色更是單純推動劇情的「工具人」。
大名鼎鼎的英國皇家學院,為了突出男主的個人水平,被黑成了連科研報告都不聽完、排斥天氣預報學科的「老頑固」兄弟會。其實當時大氣和氣象研究是顯學,國際競爭激烈,收到各方的強烈重視,研究出原子論的化學奠基人道爾頓就是搞氣象的。
劇本上,《熱氣球飛行家》敘事之工整達到了教科書級別,無功無過,節奏和情節略顯乏味、套路滿滿。開篇十分鐘交待人物、環境、事件,升空→十分鐘回顧介紹男主角→引出「後浪」為結尾埋線→飛行遭遇第一個小高潮→十分鐘回顧介紹女主角→十分鐘主角相遇開始合作→繼續飛行,創造歷史→回顧合作夭折和恢復→飛到頂點掀起大高潮→女主角回憶丈夫→下落時遭遇小高潮,且避免丈夫的悲劇→大團圓。
好在片中演員們配合默契、表演賣力,視覺特效也可圈可點,最終的高潮戲鼓舞人心,倫敦景觀、遼闊雲層、浩瀚星空的呈現,都令觀眾沉浸其中。主創在戶外拍攝,搭建了部分實景,自然光配合仿天空的藍幕摳像,效果理想。本片攝影角度較為克制,不存在同類型影片《雲中行走》裡的驚悚奇觀,儘管在大銀幕上依然驚險刺激,卻對許多「恐高」的朋友相對友好。
亞馬遜影業負責人表示,早就想拍《熱氣球飛行家》這樣「格局宏大、表現人類高光時刻」的電影。
格局宏大?有的,更多體現在臺詞裡、體現在男主角為全人類求智慧的奮進上、體現在女主角不甘沉淪和對家庭主婦宿命抗爭上,然而,科學研究所必須的學術傳承、團隊精神、集體配合、工程技術保障,還有氣象學在這次氣球歷險中取得的具體突破,全然沒有表現。氫氣球飛行中專業的一面也沒能傳達出來,似乎想辦法燒錢造出一個最結實的氣球直衝雲霄就搞掂了,「求金主」造裝備是更為要緊的事。
人類高光時刻?有的,這是人類克服萬難去刷新世界記錄的冒險時刻之一,可也像是「日不落帝國」或者說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巔峰戀舊輓歌,屬於西方白人的一個多世紀以前的高光時刻。
電影有另外一位暗藏的主角——倫敦。展示在觀眾們面前的倫敦,是由鐘錶和精密機械科研裝置構建而成的,遊樂場舞會廳繁華熱鬧、科學院裡秩序井然的上流社會圖景,像一個精緻有序的機器,隱藏了槽糕醜惡的一面。詹姆斯乾脆生活在鐘錶店家庭,老年痴呆的父親痴迷地仰望星空、有私家專屬天文臺,氫氣氣球上也始終有檢測儀器發出是嘀嗒聲響。「機械時代」寓意著科技發展、人們銳意進取。這樣的倫敦,直上雲霄,「徵服」了昔日高冷的天空,讓地上渺小的人們欣賞到雲霄之上七彩的日暈和豔麗的蝴蝶。
不管怎麼說,我們不可能要求一部100分鐘商業娛樂片面面俱到,雖然它的內核依然是個人英雄主義、雖然它僅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工業品,但劇本工整、主題明朗、特效可觀,作為合家歡電影來說已無需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