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生關注 · 後世留名 ·
學生時代的第一部影像作品即在網絡上引發高點擊,從網絡世界走出的專業導演究竟會如何看待「影像世界中正在進行時的網絡變革?」
今天交流的好親友正是2004年既以短片《鬼印》在網絡上引發轟動,10年後又捧得「臺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的灣灣級新銳導演柯孟融。
與一位身跨網絡與專業兩極的新銳導演交流一個頗具挑戰意味的話題,其實充滿了一種未知的可能性,以至於令我這個編者也同你們一樣期待在文字間尋找火光與啟發...
柯孟融導演:
千萬點擊網絡短片製造者,臺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獲得者,《絕命派對》取得2009年臺灣票房第三名,入圍「韓國富川奇幻影展」「德國亞洲影展」「布魯塞爾奇幻影展官方競賽類」
網絡變革下如何用「P」殺出重圍?
P:profession專業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變革,當今時代帶來的最有意思的轉變,是「影視」以及「媒體」這些原本高門坎,神秘莫測的行業,一時之間竟然只需要一臺手機+簡單的剪輯操作就可以「入門」了,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傳到網絡世界供全世界人民觀摩,成了「導演」,這對於我們這些業內從業人員來說,的確是不小的衝擊。
一個素人在網絡webcam上面的搞怪視頻,點擊率比我們花費大量資金心力製作的影片還要來得高?這一現象也許迫使我們不得不靜心思考,比如以往所受的影像教育的核心價值究竟在哪裡?電影真正應該表達的價值觀又是什麼?應該採用哪些更好的講故事的方法?如何豎立更優的影像風格?需要更清楚地認清自己要表達的核心和主題,在保證影片吸引力的同時,把深度挖掘出來,才有可能保持住自己的專業優勢。
如何10秒內留住觀眾?
什麼東西可以在10秒內凝固住觀眾的視線?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網絡時代,已經不是缺乏影像信息,而是好玩兒的東西太多,充斥網絡。以前是大家在一個黑盒子裡慢慢看一部電影;到了電視劇,還可以一邊做家事一邊看,或是大家坐一塊兒一邊吃零食一邊看;到了
網絡時代,已經是可以隨時點擊關閉,去點擊打開別的……
當網絡劇變成了新興媒介,怎麼抓住觀眾?留住觀眾的耐心?成了這個創作類型最難做到的重點。類似《萬萬沒想到》這類爆紅網劇因何爆紅?也許正是因為它通篇貫穿爆點,並不斷推高語速,時時刻刻都在留住耐不住性子的觀眾,讓你一看就上癮。
總之,要適應網絡時代的變化會越來越考驗創作者的能力。
新生代導演的挑戰...
韓國的奉俊昊導演是我最欣賞的導演,他的《殺人回憶》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的NO.1。作為新生代導演,在風格上,一定都會希望有所創新,我也不例外。而相比前輩導演,我們面對的觀眾群將是一群思維速度快,喜好更速食的年輕人。既要把握住講故事的技巧,又要追上年輕人的思維節奏,這也許正是我們這代導演面臨的極為現實的考驗。
「選角」先看戲再看型,「演員」最愛專業有主見...
挑演員,一眼相中的機率很低。選角時會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也不是導演一句話就能決定一切,就我來說,還是會先看戲好不好,再看形象合不合。
演員,會演戲還是至關重要,如果遇上「光外型好不會演戲的」,那就讓人很頭痛。找到會演戲的演員,比找到外型好的演員,對我來說更重要,當然,如果雙項都好,自然沒話說了。要說最佳的合作夥伴(演員),自然是專業的,喜歡跟導演討論戲的那類,意見越多,我越喜歡。
「好演技」來自於時時「積累感受」...
不同年齡段的演員代表了不同的世代,若非本色出演,就很考驗演員的演技功底,這時自身的經驗就很重要。一個好演員,需要時常注意積累自己平時的各種感受,積累得越多,待到上鏡表演時,就有越多感受可供化做養分,開花結果。
最好的戲是自然的自己...
不一樣的演員演一樣的戲,爆發出的能量不同。我們做導演的,會觀察演員可以表演出來的特質,挑出可以吸引自己的那一面,把它補捉下來,這時便留下了導演的痕跡。每個導演看見或者喜歡的特質不一樣,抓到的東西或是剪出來的東西也會變得不同。因此戲好不好,每個導演的口味是不同的,評判也可能會不同。我個人的感覺,還是要自然,導演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演員,自然也就能出好戲了。
網絡時代演員的挑戰?
我合作過印象比較深刻的演員其實是網紅MIKE隋,他腦筋轉得比我還快,個人特色很明顯,也很有「野心」。雖然他不是超級大咖,但是能在競爭激烈的演藝行業堅持下來,還是非常不容易。在網絡時代,怎樣抓住觀眾的視線?也許不光是影視製作從業者將面臨的挑戰,也是演員的挑戰。
賭上性命的熱血忠誠...
這裡我想提一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戲,那是我的第一部長片電影《絕命派對》中的一場飛車追逐戲。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預算聘用動作導演,所以整個拍攝環節都自行設計。
當拍攝時,汽車發動的那刻,演員車與攝影車同時追逐,我和監製擠在攝影車的後車廂裡,一路顛簸,險象環生,末了,演員車打滑差點撞上山壁…那一刻腦中只划過一絲念頭「就賭上性命吧!」這種熱血奔騰的感覺,也許正是支持我忠誠於這個行業的原因。
怕小鬼的鬼片導演
沒錯,我學生時代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劇情片在網絡上引起了轟動,它也間接或者直接地促使我從事了這個行業。說來很有意思,我的第一部網絡成名作是一部鬼片,但是其實我本身怕鬼,卻愛看鬼片,當時拍鬼片有點自我幽默一把的意思。未知的東西往往更可怕,這大概可以說是拍鬼片可以借鑑的一些技巧,而現在我會更愛拍喜劇片。
接地氣的新銳導演
我是一個做預告片起家的導演,在做預告片的時候需要參考很多不同的範例,這也造成我的作品節奏會比較明快。我並不是從小就會拍片或是真正的科班出身,我喜歡拍我自己喜歡看的作品,這些作品相對會稍微商業一些,所以我自認為會是一個比較貼近觀眾的導演。
柯孟融導演
2004年《鬼印》在網絡上引起極大轟動,創下百萬點擊,打破臺灣不擅拍鬼片迷思
2009年《絕命派對》同年臺灣票房第三名,入圍「韓國富川奇幻影展」「德國亞洲影展」「布魯塞爾奇幻影展官方競賽類」
2011年監製、攝影、剪輯短片《那一夜的正義》獲臺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
2012年《率性生活之末日逆襲》點擊突破8000多萬
2014年《成人記2》愛奇藝獨家上映期間,不到2周刷新同行業各項記錄
這年頭,演什麼必火?專訪新銳導演張力川同聊大勢...
演員怎麼選劇本?專訪著名導演都曉老師(上)
上升期演員怎麼尋突破?專訪著名導演都曉老師(下)
周一 觀點 | 周二 劇組/導演日 | 周三 公開課 | 周四 劇本/詞兒
周五 素養 | 周六 技巧 | 周日 開眼界
每周觀點:聽,智者的聲音
「鏡頭之前咋表現?上鏡之前做功課」
↓ 回復s 上鏡技巧一帖通
上鏡 | 演員需知之電影景別
上鏡 | 演員需知之電影鏡頭運動
上鏡 | 演員需知之電影角度
入門 | 演員學習之影視表演入門
試戲 | 演員應該如何試戲?
上鏡 | 演員內心活動如何用鏡頭表達?
上鏡 | 影視表演動作
→回復jz,進入「在線救助大廳」,查看全部一帖通
感恩持續關注我,and擴散我的寶貝兒們
知名品牌化妝品已寄出,中獎的10位寶寶記得收喔~(有人跟我說已經收到了~:b)
至於誰給我們這個貧窮的號贊助的化妝品?
我只能先透露某粉我的暫不便署名的某「大款兒」
名字都不署了,人家贊助的化妝品還是要露個臉的,
所以,我貼了下面這張圖↓
部分寶寶的獎品中還會夾送驚喜~留意喔~: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