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安泰在戈壁上的輝煌是由每一位校友的熱忱與努力構成的;鮮花下布滿荊棘,這一條曲折喧擾的戈壁之路,歷經紛繁與冷清,歷經喧鬧與孤獨,歷經受傷與康復....一起傾聽校友劉林險象環生而又倔勇堅持的衝A之旅。
人生就是很多段緣分的邂逅組構而成的,進入交大EMBA後,約著一個師兄在世紀公園刷圈。一出身便是不凡,師兄竟是跑步大神——交大戈十三A隊隊長。一番了解後,便對戈賽種下了草。於是,開學後便在一眾眼花繚亂的俱樂部中,果斷選擇了戶外俱樂部,即入此門,必要衝A ,由此正式開始了我的衝刺之旅。
結束了野生訓練階段的跑者劉林,終於找到了組織。然而,一山更比一山難,更為殘酷的訓練與專業化的指導襲來,兼顧不暇的同時,劉林不斷給自己加碼,「黑練'的衝A之路,幾番波折。受傷也好,雞血也罷。劉林抱著華山一條道的倔勇,頭也不回的踏上衝A之路..
打雞血的覺悟,在開營的那刻起就有了!
百聞不如一見,交大安泰的戈賽組織,果然積澱深厚,井然有序,不愧是四屆冠軍。19年的7月20日,在太湖之濱舉辦了開營儀式。早送兒子去美國參加夏令營了,於是我帶著媳婦參加戈賽營,畢竟聽老戈友分享,衝A不易,家庭的支持是重中之重。有了後盾的支持,更是摩拳擦掌,那昨日戈壁的江湖,變得近在眼前。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之前每天五公裡的個人健康跑的訓練,對於衝A來說,遠遠不夠。
一邊感慨安泰訓練陣營的豪華,教練是越野跑的國際知名運動員,領隊和老戈們個個都是大神。布置了嚴格的訓練計劃,按照當時的情況,我的能力在隊裡基本處於最差的水平。訓練根據個人能力分成ABC三個組別,我屬於C組。就算跑最慢,還是跑的非常辛苦。還好有老戈們全程陪伴,遞水、鼓勵,每次訓練都感覺很值。畢竟有這麼好的氛圍,有共同努力的目標,那就拼吧。
因為每次訓練跑一樣的距離,所以每次跑在最後,要讓所有的小夥伴等,感覺有些難為情。必須暗暗給自己打氣,讓自己進步快些、再快些。於是努力完成每一次計劃。月跑量從入營前的幾十公裡,陡然增加到300公裡,除了教練組規定的計劃外,我還主動給自己增加了力量訓練,小夥伴們管這叫黑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我可以跟上B組的訓練水平了。教練也表示很是驚喜,對我表示肯定,回首那段時間給自己打的雞血,這劑量還真是不少。
始料未及的受傷不期而至。
夏訓的過程是痛並快樂著的,那段時間很累,周末去交大上課,隊裡會特意幫我們安排在上課之前完成訓練,然後上課。酷日驕陽,上課根本撐不住,基本都在打瞌睡。想想60多萬的學費,一堂課真不便宜吶,著實也挺心疼的,然而撐不住啊。更糟糕的是,異常暴瘦。整個人很累,但是晚上睡不著,很餓,飯又吃不多。人變得暴瘦,一個月就瘦掉9斤。現在知道,其實就是訓練強度大,身體平衡被打破了
9月,中秋節假期的時候,我們原計劃赴九龍湖拉練。結果我在節前爬樹打棗,意外被毒蟲咬傷,狼狽不已只得在家休息,我第一次缺席了訓練。
這一休息,精神一放鬆,身體的問題立刻暴露出來了。右腿不能抬高,抬到一定位置就會劇痛,觸電了一樣的痛。完了,歇菜,我受傷了!
養傷的過程非常漫長,基本無法參加訓練了。我略有心急,諮詢老戈友,上網查資料,尋找各種運動康復機構。狀況反覆一直持續到春節疫情期間,才算真正把傷養好,險些錯過多少精彩。
豈料,禍兮,福之所依,在養傷的過程中,我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更通達的了解。對訓練方法,力量,跑姿等都有了更科學和系統的認識,我想這也是不斷積蓄力量的過程。
當劉林帶傷踏上那片戈壁灘,踏上他那片心之所念時,他還沒來得及感悟八百裡流沙,便再次被事實的殘酷所擊中...
19年9月,就在我受傷後不久,我們交大安泰19級新生集體踏上戈壁,開始了「敢突破,為新生」的戈壁徒步之旅,三天一共徒步88公裡。這是一次終身難忘的旅程。我因為有過之前的魔鬼訓練,雖然帶著傷,也輕鬆走下來了。甚至,都沒有人知道我有傷在身。
這次活動的感悟,這裡不多談。我只想說的是,我見識到了茫茫戈壁的殘酷。試想,在這裡展開院校之間的競技,4天全力奔跑120公裡想要安全完賽已經是非常不易了。
我開始理解戈賽的那句名言—「戈賽,實力讓情懷落地」。想要上戈賽,以我的能力,即便傷病恢復,也是不可能的。有可能尋找蛻變之道嗎?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跑道的喧囂,形勢急轉直下,風風火火的劉林不舍冷冷清清的跑道,縱使眾人走遠,劉林依舊駐守這份落寞與酸楚。當然,交大還是交大..進入春節,一場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也改變了戈賽。
疫情期間,我們住在郊區的別墅。因為人煙稀少,這裡暫時成了一個避世的樂園。隨著傷病漸漸恢復,我開始恢復訓練。那個時候路上真是清淨,幾乎見不到人,除了偶爾能看到叮咚買菜的快遞小哥。
訓練的方法,我做了些改變。跑量減到高峰前的三分之一,每月不足100公裡。增加大量的力量訓練,我終於發現自己越跑越快了。
上班後,我們的訓練氛圍很不好。可以理解,疫情的影響太大了。工作、家庭,意識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漸的,許多隊友淡出了訓練。
記得我參加過一次最冷清的合練:只有兩名隊員到場。那次我還在崑山出差,聽到只有一個人參加,就直接開車去訓練了。看著教練失望落寞的身影,對比昔日打了無數雞血的喧囂,心中很是酸楚。
但交大還是交大,我們迅速重新集結,重獲新生。新的隊友、新的戶外俱樂部班子、新的教練,很棒。
儘管之前小夥伴們從未抱怨之前訓練方式的不足之處,甚至從未有人提及。但是隊裡似乎早已洞悉,心照不宣,又或是天意如此。新教練帶來了全新的訓練理念,令所有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比如,強調健康,強調身體力量和靈活性訓練。每次合練,也從跑距離,改成了跑時間。這樣,跑的慢的小夥伴只管按自己合適的配速,不必因隊友等待而難為情。訓練不再枯燥,計劃科學合理,再加上技術平臺的不斷搭建與實施,俱樂部上下,全隊上下都湧動著激情。仿若一股新鮮的血液湧入,一掃冗餘與飄零的氛圍,暗自吶喊,交大還是交大!回血能力一流!
這期間,我雖然也有過一次受傷,但自己清楚的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該如何處理,多久會恢復。感覺自己也更成熟和理性了。
我這個跑步小白的衝A之旅,還在路上。無論是否能如願代表交大出徵A隊,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堅持就是勝利!
👇
每一個贊
都離A隊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