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大多數人對女人審美最基本的標準,那就是你得瘦。
在普世標準下,大張偉堅定地堅持自己的觀點:胖女孩更好。
大張偉不管在什麼場合,一如既往地都堅持自己的觀點和審美,就是喜歡胖女孩。
在《約吧!大明星》中,面對那位迫切想要減肥的女孩,大張偉說「你這樣挺好啊!我就喜歡這種身材豐滿的姑娘!」
在另一檔節目中,被謝娜問女孩怎麼樣算身材好,大張偉直接說:「胖一些的。」
在最近的《脫口秀大會》上,面對人們以瘦為美的觀點,大張偉更是言語犀利,直接指出:「女的要瘦這事到底是誰說的,是不是因為雜誌上一直在說女孩一定要瘦。首先辦雜誌跟設計女裝的那幫男的,就不喜歡女的,你們明白嗎?」
且不說大張偉的觀點對錯好壞,本身這也沒法進行一個審判,但是,這起碼在大家約定俗成,根深蒂固的觀點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審美,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和別人只說嘴上說說不一樣,大張偉轉身娶了她的經紀人,一個身形偏胖的女孩。
放眼娛樂圈的女明星,除了如喜劇演員賈玲之流外,一個比一個瘦。她們為了上鏡好看,很多明星直接瘦成紙片人,人比黃花瘦。
這種畸形的審美從光鮮亮麗的明星,延續到普通大眾。他們的普遍觀點是:瘦不一定好看,但胖一定是不美的。
於是在這樣的觀點下,女明星們瘋狂減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菜裡不能加油,不能吃飽,割胃等等,各種減肥方法嘗盡,只為能瘦一點,再瘦一點。
曾經的胖妹鄭秀文說:「我從來沒有吃飽過。若哪天退出演藝圈,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吃大喝,一直到我有吃飽的感覺。」這是缺吃少穿的60年普通大眾最迫切的願望,居然和 這位風光富足的女明星一樣,竟不知是時代的退步還是進步。
她們頂著過於消瘦的身材,身穿華麗服裝,盈盈一握的腰身,踏著輕盈的步伐走在紅毯上,在攝影機面前星光閃閃,風光無二。但她們真的快樂嗎?舒服嗎?那15寸的高跟鞋,嚴重變形的腳,這份功力和雜技演員有得一拼。
雖然小S也曾吶喊,假如人的一生只為了追求瘦跟美,我退出。但看小S的身材,我們知道,她對大眾的審美還是屈服了。
現在的很多電影人或者是藝術創造者,他們在進行藝術創造的時候,為了所謂的票房和流量,更多的是去迎合時下觀眾的審美及觀點,看觀眾喜歡什麼就給什麼,而不是給觀眾更多思考的可能以及選擇的空間,他們已經失去冒險的精神和能力。
比如觀眾喜歡衝突性的情節,喜歡更白淨陰柔的男生,喜歡更清瘦更高挑的女生,久而久之,熒幕裡的演員雖然面孔不一,卻出奇的相似,清一色大眼清瘦的美女,有點娘娘腔的帥哥。到最後,觀眾發現,他們的觀點跟審美和世界竟然出奇的和諧統一,一點衝突都沒有。
這種畸形審美的形成,後來已經分不清,是誰影響了誰,誰又迎合了誰?
如此循環,一方面是藝術家們以及商業市場的刻意迎合,一方面是普通大眾群體無意識的跟風和推崇,導致我們形成一種畸形的審美,更加的單一,以及無聊、無趣。
美究竟是什麼呢?它很難,也不應該單純用胖還是瘦來形容。我們試著來形容美的狀態,可以用《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席勒說的:毫無拘束的感覺,豁然開朗的心胸,新鮮活潑且毫無疲憊的精神。
這或許是詮釋美的最好狀態,不刻意,不迎合,更為自我,肆意妄為,一切都只為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