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最火的一部劇那必然是《三十而已》,幾乎每天都能在微博熱搜上看到它的身影,不管是劇還是劇中人物都是當下的熱議話題。三個三十歲的女人分別演繹自己的故事,王漫妮奢侈品金牌銷售,同時與香港「精英男」談著一場糾葛的戀愛。鍾曉芹則是標準化的大多數,嫁給事業單位鐵飯碗的老公,自己保有一份普通工作。顧佳處在令人豔羨的金字塔上層,與老公許幻山經營一家創業公司。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人生贏家」顧佳。
顧佳是一個追求極致完美的全職太太,她為了許子言的教育問題可謂是傾盡所有,為了上最好的幼兒園,她換了間幼兒園對面的房子,為王太太提鞋,贊助每年的煙花表演。為了和同學家長們關係融洽,孩子上學第一天給所有小朋友新手製作紙杯蛋糕,美食節活動更是親力親為花心思做甜品,甚至花1萬2請了專業的育兒師,只為全面培養孩子的能力。
(圖片來自網絡)
通過這部劇不難看出:顧佳誇張的教育投入就是為了全方面培養孩子的品質素養、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網絡上對於顧佳的做法爭議很大,如此大動幹戈只為了一個幼兒園的「門票」真的值得嗎?
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很多父母都會忍辱負重。劇中我們看到的是顧佳如何費盡心機讓孩子去名校讀書,但是我認為更值得大家學習的是顧佳超正的育兒三觀。媽媽的三觀,往往決定著一個家庭的氣質與內涵,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大養分。
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擁有更多的勇氣和力量,行走在這大千世界上。
01告訴孩子:
被人欺負的時候,一定要打回去!
保護孩子,是母親的本能。作為母親,我們更希望的是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畢竟母親無法一輩子跟隨孩子、護他一生周全。面對被欺負,顧佳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被人欺負的時候,一定要打回去。
有一幕小益印象特別深刻,兒子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過生日,放學後,大家一起去家裡給她慶生。顧佳趕到時,發現其他孩子都在,唯獨自己的兒子不見了。就在這個時候,臥室裡傳出了兒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很明顯孩子是被故意鎖在裡面的!此前顧佳得罪了木子媽媽,木子媽媽就想著借女兒過生日的時機,報復顧佳,把氣撒在她兒子身上,想給他一些「顏色」看看。顧佳按捺住心中的怒火,盡力安撫兒子的。
(圖片來自網絡)
她甩掉高跟鞋,擼起袖子,把欺負自己孩子的人關到屋裡狠狠揍了一頓。PS: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小益心中可是超爽的,顧佳為了孩子可以做一個淑女母親,保護孩子的時候她也可以成為「潑婦」。
(圖片來自網絡)
被揍趴下的木子媽媽還要恐嚇她:「我要報警!讓你滾出幼兒園!」
顧佳冷靜而霸氣地回應:「該報警的人是我!你沒有得到我的同意,就把我兒子帶到這裡來,這叫拐帶!該從幼兒園滾蛋的是你!"要不然我要把你收回扣,謀私那些爛事都發到群裡!」
(圖片來自網絡)
顧佳女王氣場全開,那位一向趾高氣揚的媽媽頓時啞口無言。
做家長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告訴孩子,不要一味地迴避矛盾,這樣反而暴露了自己軟弱可欺的一面,令對方更加肆無忌憚。沒有底線的忍讓,只會讓這些人變本加厲,更容易被欺負。
當孩子被欺負時,退一步不一定是海闊天空,也有可能是萬丈深淵。躲得過第一次,那第二次呢?第三次呢?無底線的忍讓,最後反而會讓施暴者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作為母親,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兒,如果被欺負了,必要時,勇敢打回去。讓孩子變得強壯和自信,培養孩子不好惹的氣質,才能讓孩子有力量獨自面對複雜的世界。
02告訴孩子:
永遠不要歧視任何人
顧佳的兒子剛上幼兒園第一天,就被嚇哭了。原來是因為有個小朋友患有癲癇,突然發病倒地了。木子媽媽為首的家委會開始在群裡呼籲家長,想給幼兒園施壓,讓突發癲癇的孩子退學。
(圖片來自網絡)
顧佳冒著被孤立的風險,在家長群裡這樣說到:「這種歧視觀念不應該從幼兒園時期就植入到孩子們單純的心靈,這比任何負面影響都消極。」
(圖片來自網絡)
不僅如此,她還藉機教育兒子面對小朋友發生癲癇時,應該如何處置和幫助他。顧佳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了孩子:人和人之間,尊重是相互的。尊重,是一種教養。對於身患病痛的人來說,有時候歧視就像一把刀,能直接傷到別人心裡。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甚至是隱私,面對別人的痛苦和遺憾,不挖苦、不歧視,是做人最起碼的修養。最高級的修養,是尊重別人跟你不一樣。
03告訴孩子:
不是有錢什麼都能買到
劇中,王太太家裡住著上下複式,家境殷實,為了讓兒子開心,她甚至想到了要為兒子買小行星,還一次要買三顆。
(圖片來自網絡)
雖是富家闊太太,卻沒品位沒文化,把莫奈的睡蓮說成是梵谷的作品,還附庸風雅。不僅如此,她還不懂得尊重別人,當著顧佳的面說她兒子是「問題小孩」。顧佳直接回懟她:「不是有錢,什麼事都能辦得成的。」
王太太神情落寞地解釋說:「我兒子從學校回來給我說,他們同學在國際科學大獎賽裡得了第一名,獎勵就是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權,他都要羨慕死了。」「我問他,你同學爸媽是幹什麼的,他說爸爸是物理學家,媽媽是造火箭的。」
王太太自然是很清楚,即便可以花高價為兒子買到小行星,也給不了別人家「物理學家爸爸,造火箭的媽媽」所能給予孩子的教育。
我們要告訴孩子,錢很重要,但世界上有些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比如精神的富有。我們要告訴孩子,不是所有東西都能用錢買得到。
心理學中有個鏡像理論: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無意識地模仿父母,他們和父母之間,似乎存在一個鏡像。孩子不僅模仿成人的一顰一笑,而且也會無意識間繼承成人的行為舉止。作為和孩子親密接觸的第一人,媽媽的三觀對孩子尤其重要。
一個三觀不正的媽媽,可能「毀」孩子於無形!
而一個三觀正的媽媽,於細微處見光芒,將正確的三觀潛移默化到孩子的內心深處,無論孩子走哪條路,終究不會走偏。
做一個三觀正的媽媽,把該說的話告訴孩子,為孩子把人生的第一顆紐扣扣好,是孩子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