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十而已》正在熱播,該劇是以三位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這一重要年齡節點上的故事,背景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她們剛好代表著三個階層,在平常的生活裡,展現著她們各自的生活態度。
王漫妮是標準的都市女性,即獨立又清醒,身為櫃姐,她在嘲諷中還要為顧客進行極致化的服務,她努力打拼,希望能收穫事業和愛情,卻總是不如意。鍾曉芹是標準的「鹹魚」,只想找一份普通的工作,不想添麻煩,會滿足同事的一切需求,為了生孩子就放棄了升職機會,沒有遙遠的目標,只過眼前的生活。
反觀顧佳,有自己的小家庭,丈夫的公司也在正軌上,但是顧佳作為全職太太不滿足於現狀,想去爭取更好的生活,必然會路遇荊棘。即便如此,敢戰敢當,堅守底線,用自己的全部去守護。
最近女性題材的影視劇層出不窮,相比其他作品,《三十而已》的落腳點是在年齡層較大的都市女性身上,脫去了校園生活的稚嫩形象,沒有童話般的生活,正是新成長出來的一代正在面對的現實,正是這種貼近現實的影視作品,才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隨著社會中,男女平等關係意識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但是還要面對各種隱形歧視、刁難,必須經歷過一番磨難,在收穫中成長,才能在社會中站穩腳。好像全職媽媽和獨立無法聯繫在一起,局限在柴米油鹽中,看不到自信,每天白天帶孩子,丈夫下班還要看丈夫的臉色,等待她們的終會是拋棄與被拋棄。
全職媽真的談不上獨立嗎?
生活過得不錯,家庭和個人都能兼顧,人格獨立的媽媽算不算獨立女性?
在劇中飾演顧佳的演員直接表態:「算!」
有些網友認為全職媽媽也是一份工作,同樣很了不起,就是家庭經濟全靠丈夫承擔。還有網友認為沒有經濟獨立,就沒有個人獨立。
全職媽媽脫離了職場,交際圈也慢慢變化,自己付出的一切是否值得,全看丈夫的態度,如果長期沒有經濟來源,很難有獨立的資本。媽媽們放棄了事業,專心於家庭,更多的去陪伴孩子,帶孩子是全年全天無休,在其他人看來,是媽媽們偷懶不去工作。
在劇中顧佳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全職媽媽,不僅把自己的小家庭打理得很好,還是丈夫事業上的賢內助,也許是她在不斷地追求完美,使夫妻感情出現危機,面對背叛顧佳沒有逃避,勇敢站出來,主動迎戰破壞者,果斷選擇離婚。
在現實中,卻很少有媽媽能直接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千方百計想著怎麼去彌補感情裂痕,自己飽受委屈。
全職媽媽只能走向自我毀滅嗎?
女性不想成為全職媽媽,主導因素是社會觀念的不認可,認為都是成年人,憑什麼你不出去賺錢,天天還要錢買東西。就是社會上這被普遍認可的態度,壓抑著全職媽媽,女性只會在迫不得已時才選擇當全職媽媽。
《三十而已》中顧佳的出現,讓觀眾對全職媽媽這一形象有了新的認識,顧佳在家中是有一定地位,前期丈夫是認可她的犧牲和奉獻,但丈夫跟不上她追求完美的腳步,慢慢的不認可顧佳的做法。但是顧佳是獨立的,她清楚的認識到,當全職媽媽不能自己放棄自己,她把自己的生活規劃的很充足,給足了自己的個人時間,去學習更多的技能。
電視劇不能和現實混為一談,現實生活沒有劇本,你不知道接下來會面對什麼。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越是不被認可,越是不能放棄。在生活的洪水中飄蕩,不如早點學會遊泳,有逆流而上的勇氣,才會找到人生的轉機。
顧佳能照顧好孩子,還能去鍛鍊、學習拓展自我,顧佳能做到,媽媽們都可以做到,想要好身材,就堅持去鍛鍊,想要學問高,就靜下來學習,沒有無意義的事,只有不會準備的人,現實生活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面對婚姻問題,顧佳當機立斷,不想委曲求全,就早點放手,正是因為顧佳身為全職媽媽,能做到不與社會脫節,及早發現丈夫身邊的女人居心不良。在婚姻中,顧佳努力過,也反擊過,但是丈夫的心不在了,她還是可以優雅的退場。
每個人都有追求愛的權利,但都要為愛負責,一方做不到,另一方就不用勉強維持,很多全職媽媽都會面對婚姻問題,大多都選擇為了孩子忍氣吞聲,自己卻受盡委屈,既然會這樣,倒不如勇敢面對,掌握主動,全職媽媽也可以放手,也可以追求,顧佳起了一個很好的模範作用。
面對教育問題,顧佳堅持要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她可以服軟,想盡辦法去進入貴婦圈,只為了給孩子爭取入園資格。但在孩子受到歧視後,顧佳不再忍耐,直接暴打了一頓,抱著孩子走了。
這些戲劇化場面很大程度上諷刺了教育問題,父母對學校方低聲下氣,學校方私相授受,不能做到教育公平。劇中顧佳的處理方式真的很漂亮,也符合顧佳的人設。
小辮子媽有話說:
顧佳活出了女性嚮往的樣子,有和丈夫共同創業的能力,也有回歸家庭的勇氣,但是這一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的挫折,忍下的眼淚只有自己清楚,也正是能忍下眼淚,才成就了獨立的顧佳。您對全職媽媽的獨立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