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
究其原因,恐怕是最近熱播的《三十而已》電視劇中塑造的全職太太顧佳,一掃人們對「全職太太」的刻板印象,因此才引發熱議。
不得不說,顧佳這個角色非常討喜:高學歷、高顏值、雙商在線,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簡直就是理想中的女性形象。但她卻如她的名字「顧家」一般,選擇成為一名全職太太,安心於自己的生活,為丈夫的事業和二人的家庭出力。
借著電視劇的春風,熱搜下富有偏向性的導語試圖讓人承認全職太太的獨立自主,但仍舊免不了受到群嘲。
微博熱搜「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
對於女性地位的思考,自古如此 ;想要為全職太太正名,情有可原。但導語中一句「不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在家擔任保姆、廚師、清潔工等20種職業角色」簡直是直戳痛點。
這部戲劇是典型的社會問題劇,描寫了女主人公娜拉和丈夫海爾茂由相親相愛走向決裂的過程,以此暴露出男權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的矛盾衝突。
初讀這部戲劇,人們可能會被海爾茂和娜拉之間的相處方式迷惑,認為海爾茂是一個體貼、有擔當的丈夫。然而,當家庭面臨危機,並且這種危機有一部分責任在娜拉身上的時候,海爾茂便立刻暴露出本性,尖酸刻薄地羞辱娜拉。
正是這次事件讓娜拉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丈夫的玩物,因此憤而出走。
但是出走後的娜拉能去哪裡?沒有經濟能力的娜拉能做什麼?別無所長的全職太太未來如何?
在文章《娜拉走後怎樣》當中,魯迅先生評價說:
但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因為如果是一匹小鳥,則籠子裡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麼東西之類;倘使已經關得麻痺了翅子,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可以走。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但餓死已經離開了生活,更無所謂問題,所以也不是什麼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
魯迅先生的評價是基於現實的基礎之上。
海爾茂給予娜拉一個看似美好的家庭夢,《三十而已》的顧佳則給一部分人看似美好的「全職太太」夢。
《潘家洵譯易卜生戲劇》人民文學出版社
假如作為一個全職太太,仍舊有自己的經濟來源,擁有可供支配的資源,那還好。
但可怕就可怕在許多全職太太並沒有經濟來源,甚至連生活也是圍繞家庭、子女、丈夫在旋轉。這樣仰人鼻息的生活,即便真正培養出成功的丈夫和子女,也不過會被人認為是「xxx的夫人」「xxx的媽媽」,連自己的名姓也喪失。
作為全職太太,要擔當數種角色,儘管為家庭省去許多金錢支出,但卻不能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甚至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保障。
這樣的全職太太,說好聽點是家庭裡的「太太」,說的難聽點不過是免費且終生的家庭奴隸。
魯迅先生唯一一部描寫愛情的小說《傷逝》正描寫了這樣一對男女。
涓生和子君因為愛情而結合到一起,婚前擁有獨立思想和勇氣的子君在成為一名「全職太太」後,沉浸於日常的瑣事。此時,她在涓生的眼中失去光彩,成為了一個只知道家務的庸俗之人。
人們在看《三十而已》的時候,只關注到顧佳作為一個家庭女性仍舊可以光鮮亮麗,卻忘記她實際上對於自己的丈夫擁有難以比擬的影響力,以及自身強大的自信和能力。
唯有這樣的「全職太太」,才能始終和丈夫保持同樣的視野和思想高度,以平等的方式進行對話。但實際上,大多數的「全職太太」在丈夫的事業上無法插手,飯後閒談也是雞毛蒜皮,久而久之,自然會面目可憎。
平心而論,當下中國有多少女性能夠像顧佳一樣呢?
因此,「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這樣的發問出現在當下引人思考,因為這背後擁有更險惡的社會環境。
沒有人願意成為他人的附庸,即便是做「全職太太」,或展開說「家庭煮夫」,也不能喪失自己的經濟權利和獨立人格。
否則,打著「獨立」幌子的全職太太們,不過是未出走的娜拉,另一個人的玩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