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支煙的時間,還你一個香港

2021-02-09 火星人紀事

究竟是為什麼會打開《瑪嘉烈與大衛》?可能是因為「相逢何必曾相識」吧。

《天與地》之後,沒這樣認真看完一部港劇了,當中不太認真的刷完過《My盛Lady》,被黃子華再度萌了一臉血,發現這廝是處女座之後就興趣大減(別問我為什麼和處女座有仇,謝謝)。

掐指算來,已經2年7個月沒有碰港劇了,懷念中環碼頭的雪糕車,懷念車公廟的爛風車,懷念油麻地的美都餐室,懷念海防道的魚蛋面,懷念軒尼詩道的檀島咖啡,要懷念的實在太多了,在赤柱撩過的那位阿Sir你有沒有成為督查?

給老闆家寫這部劇的推薦語時,寫了

「如果香港曾經是你的初戀,那麼他會喚醒你的一切愛戀感覺」

我家姑娘說,香港怎麼會是初戀呢?

然而,就是啊!

愛上一座城,不可以嗎?

2008年第一次去香港旅行,一個人,在歸途的飛機上,靠著機窗流淚,如果這不算初戀,那麼什麼算呢?

《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篇》

如此怪異的名字,大衛=David,瑪嘉烈=Margaret,女主名字在前,男主名字在後,這樣的組合上一次聽到,恐怕是《春嬌與志明》了吧,對於一個靠「貝克漢」(David Beckham的廣東話音譯)就可以讓我嘴角上揚的曾經的「港劇粉」,瑪嘉烈與大衛,確實無法抗拒,何況男主角還是——林保怡。

《瑪嘉烈與大衛》其實是改編自香港都市小說,曾經因為林夕迷戀過好一陣子港版書,去香港一摞摞的搬回家,是的,去香港搬回家(我住上海,不謝),對於用廣東話讀起來特別順口的寫作方式上癮,曾經連寫博客都要改用廣東話方式,是的就是我。


內容簡介  · · · · · ·

愛情是什麼?這似乎沒有一套標準答案,又或者,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套只適用於自己的「答案」。沒有一本書教曉你愛情是什麼,卻總有一本書能讓你領悟、感受、品嚐愛情帶來的甜、酸、苦、辣。不論你是否愛讀之人,不論你有否經歷過愛情這東西,我們誠意邀請各位走進瑪嘉烈與大衛的故事中,尋找一幕幕屬於你,也屬於那誰的戀愛片段。

作者簡介  · · · · · ·

香港人、Blogger,曾於商業電臺、廣告公司任職,擁有個人網誌《我們不是天使》及路訊網專欄《我們不是亦舒》,包羅世情萬觀,以拆解感情經絡,造福天下有情人為目標。

作者的筆名,不用說了,這種充滿80年代射燈曖昧轉身華麗味道的筆名,已經足以讓我感興趣,更何況作者還曾經就職於商臺,對於曾去「五臺山」(並非山西的那座)膜拜的我,「商臺」兩個字的神聖程度,每周六撥號上網聽「叱咤903」 就能說明一切。

光看《瑪嘉烈與大衛》的簡介,相信很多人就打消了看劇的念頭,因為——平淡,但這種平淡,其實便是——生活化,而這份生活化,正是港劇幾乎缺失了快要20年的最珍貴的東西。

對於我這樣一個不愛看異性戀劇的人,卻能看完這部,來自女性友人的反饋是最好的答案:「真實的竟覺得有些可怕」

請求一個非港劇迷的男性友人試著看了一集,反饋——節奏太慢,但當我拋出下一個問題

問:「拍的真實嗎?」

答:「真實」

真 實

兩個字,足矣

作為一個戀愛零經驗的死腐女編導,這是讓我看異性戀劇的唯一動力

當然這部還有一個原因,便是

我所愛的香港

譬如Eason

美 食

香港和美食那是分不開聯繫的,只有港人會讓你懂得「出前一丁」和杯麵的區別,只有港人會告訴你燒鴨左臂還是右臂更好吃,只有港人會吃個燒鵝還要開車去沙田,吃個甜品要轉個彎去西貢,吃個海鮮爬個南丫島,吃個老婆餅要落元朗,吃個盆菜還得下圍村,吃齋菜飛上大嶼山啦,彭定康中意的那間蛋撻無論如何是要吃一次的,當然轉過去的蘭芳園奶茶都可以「行街」喝上一杯。

是的,沒錯,所以《樹大招風》裡三大賊王在酒樓偶遇,喂,真的是偶遇啊,才會有人傳出賊王要聯手,不聯手幹嘛上酒樓?是不是?

三大賊王內心OS:我竟無法反駁


《瑪嘉烈與大衛》裡的美食,走心到你分分鐘想買張機票衝香港!無奈酒店價格總是高企的叫單身狗望而卻步,從路邊攤到街市,從茶餐廳到7仔,幾乎每一集都要吃,嗯,民以食為天,更何況「沒有什麼不吃」的香港人呢?除了一場戲,全劇的吃戲幾乎未重複,和閨蜜總是紅酒西餐,和男友女友是住家飯和茶餐廳平凡清淡到近乎性冷淡,除了臨尾快分手的那次火鍋,和曖昧對象是路邊攤糖水鋪BBQ熱烈歡快充滿激情,這樣的細節,你能體會嗎?食物本身代表著階層,而階層又影射著香港社會本身。

而大衛與趙子龍,唔,這對真的,我懂你也懂,直接動用的是回憶殺,什麼是回憶殺?思樂冰、罐頭菠蘿、消失的雲吞麵、村口的雜貨鋪、流動的小食車、打邊爐,或者一人一支維他奶之後才會更圓滿吧。是的,大衛和趙子龍的吃其重點在於——曾經擁有。








而這A餐B餐的選擇題,不單單是一份早飯這麼簡單,黑白煉奶澆灌下的是一份港人的執著,兼容中西一直是港人這麼多年來最叫人痴戀的,不好聽叫「不倫不類」,就好似開口閉口都是廣東話+英語的表達方式,於港人是應該,於我們則是做作,A餐=瑪嘉烈,B餐=Diamond,食物和人的勾連,不是簡單的「我們煮一碗麵」吃這樣符號化所能傳達的。有時候呢,你會發現,人的記憶時和食物完完全全掛鈎的,你可能記不起從大會堂到上環要經過幾個街口,但你卻能憑著奇怪的記憶從池記雲吞摸索到九記牛腩,很有趣也很奇怪。

或者Eason的這首《苦瓜》能講出幾分道理

共你乾杯再舉箸

突然間相看莞爾

盤中透著那味兒 大概今生有些事

是提早都不可以 明白其妙處








到底是誰第一個說出了那句: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吃?

道 理

雖然黃貫中嘶吼著「別再講 大道理」,但我們都想問的是「人間中可還有溫暖」,而溫暖這事情總是要拌著道理就著公仔麵加個蛋給你吞下去的。

是非黑白不可能只有一種聲音

但由林海峰講出來,則冷靜得叫人心甘情願

林海峰把聲,你如若不知不聽不愛不念

那麼恐怕你和香港之間還差了三個維度的劉愷威

《瑪嘉烈與大衛》的道理很殘酷,但又很現實,人心這東西,複雜起來叫自己也後怕,而最真實的愛情故事,這樣講出來,我們竟然也哭不出聲了。

在聽多看多了TVB「溏心風暴」或者「公主嫁到」式的口號式金句之後,我們亦如被金紫荊廣場那刺眼的陽光扎到了雙眼一般,會盲。

我們在港劇中需要找到的慰藉並非一字排開如「萬千星輝賀臺慶」大合照般的「歡樂今宵」,我們需要的是慰藉只是那一碗冷掉也可以再叮一叮的煲湯。

無疑,《瑪嘉烈與大衛》做到了。

關於你進我退的攻防戰,關於愛與不愛的疑問句,關於精神與肉體出軌的黑白灰,關於我和你究竟哪個是我哪個是你。

瑪嘉烈與大衛的故事

雖然不如林貞烈手上的那枚戒指讓人唏噓

雖然不如阿Sam手裡的那個Triangel叫人渴望

雖然不如在北京胡同廁所裡嚎啕的張大勇那般讓人心碎

雖然不如聶寶言和曾家原在車公廟門口手上抓著的風車令人難忘






這便是從小港人在一點一滴裡教會我的,生活味道。

細 節

《瑪嘉烈與大衛》雖然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是的,簡單的愛情故事,有溫馨、有爭吵、有謊言、有坦白、有瑣碎、也有細節。

而這種細節,不單單是講一段情,更是寫了一封給香港的情書。

何謂情書?

第1集大衛邀請瑪嘉烈同居,第3集瑪嘉烈在「最後一晚」叫大衛唱歌給她聽

「如果」兩個字一開口,便已經相隔一個天地

「如果…命裡早註定分手」 譚詠麟的《愛在深秋》
「如果…這段情 我竟不清醒」 黎明的《如果這是情》(電視劇《人在邊緣》的插曲 )
「如果…命運能選擇」  黃貫中的《年少無知》(電視劇《天與地》插曲,林保怡、陳豪、黃德斌原唱) 
「為何重逢 重逢令心緒亂」 杜德偉《不要重播》
「如果…太多牛奶味」 維他奶的廣告歌

如果你知道譚詠麟和溫拿,如果你知道黃貫中和Beyond,如果你知道黎明和四大天王,如果你明白The City is Dying和Rock&Roll never die背後的故事,如果你知道杜德偉竟然是香港人,如果你知道林保怡曾經以歌手身份出道,或者這個細節會更令你感動。

大衛陪做人第三者的Diamond去正室的畫廊,對著一個輪胎做成的雕塑,講出「冷胎楞」這樣的笑話,凡是港劇粉便知道,那是對古天樂曾經的輪胎廣告的嘲諷,是的,香港回歸快20年了,然而香港人的「普通發」還是如此的「打飛機」般迷人。

連香港人自己都忍不住嘲諷自己永遠擺不成四聲調的九調靡靡之音,你只消上網搜索一下「古天樂 輪胎」,你便能笑著笑著哭出了眼淚,笑著揭開自己的傷疤,這難道不是給香港的情書?


如今在上海我們常常感嘆,連從小在上海長大的上海孩子都已經不會說上海話,曾經愛上香港的一個原因便是,去了香港,總會有黑皮膚白皮膚的人脫口而出讓你驚嘆到掉了下巴的廣東話。

於是在《瑪嘉烈與大衛》裡,我們再度看到了在TVB鏡頭裡消失了很久的,那個永遠的阿sir河國榮,假使你讀過澳洲佬河國榮如何從張國榮司機成為香港人的故事,大概你會明白他再度出現在港劇裡,還是再度演繹西九龍重案組阿Sir,哪怕只有1分鐘,他的意義也遠遠超過了情節本身,更何況角色的名字還叫「蔡英洋」。搭配上羅大佑在《皇后大道東》裡唱的那句「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應該味道會更濃烈一些吧。

大衛和Diamond第一次見面,為何是中環的立法會大樓旁?

大衛的痛楚被一對情侶的「我喜歡你喜歡我」撕開為何要經過中環碼頭?

大衛被一語點醒而提出同居為何是一對Gay?而那句「我不是在Apple工作,而是在中資銀行」背後的深意。

大衛和趙子龍的回憶第一波,為何要在戲院門口放上《阿飛正傳》和《賭俠》的海報?一邊是張國榮、張曼玉,一邊是劉德華、周星馳,屬於港人的「戀曲1990」


而瑪嘉烈的舊居為何又選擇公主道(Princess Margaret Road)?

想多一層,你即刻就能看透,這愛情故事背後的那封給香港的情書。


而這部劇的客串陣容也是處處有情

許思敏(豆腐攤老闆娘)

TVB金牌綠葉之一,七大姑八大姨,路邊婆婆,就是她了

王宗堯(Diamond的相好Jackson)

Gregory Wong,1978年10月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香港演員。

2008年,他拍了一部中港臺合拍的電視劇《花之戀》,跟翁倩玉演母子,其後翁更收了他做契仔;他亦在拍此劇後才真正喜歡演戲。同年,王宗堯在臺灣留了六年後決定回港發展,接拍在香港拍攝的劇集《勝者為王IV爭霸》。

然而,他從臺灣回到香港後,事業卻不太順境,直至演出《喜愛夜蒲》及《一路向西》後才較為觀眾認識。

2012年,王宗堯到北京接拍《滾滾紅塵》,之後由於沒有工作,曾想過轉做幕後;但後來,有有幾間公司同時接觸他,他便籤約加入了中國3D數碼娛樂。

2014年,王宗堯演出香港電視網絡《選戰》,飾演一名心思細密的政客張癸龍,令他人氣急升,更被網民封為新一代「男神」。

葛民輝(Diamond的舊同學,車仔面檔)

1966年12月30日出生於香港,香港演員、歌手、主持人,導演,監製。自1988年3月開始,加入商業電臺從事廣播的工作,同年與林海峰合組成軟硬天師,葛民輝以組合軟硬天師的名義,共發表過兩次軟硬的唱片專輯,當年軟硬天師的電臺節目內容,1989年開始參與電影演出,同年亦開始接觸電視廣播工作,主要計有「軟硬製造」和「軟硬再造」,參與演出過的電影共六十多套。1996年結束八年電臺生活,專注於《初纏戀後的二人世界》的監製王家衛合作,曾經執導電影《四面夏娃》和《初纏戀後的二人世界》。2006年與老友林海峰重組闊別十年的軟硬天師。

梁祖堯(Diamond的甜品師Gay蜜)

梁祖堯是2001年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榮譽)學士,主修表演。19歲獲邀請參與演出舞臺劇《同性三分親》,飾演一個被同性伴侶收養的反叛兒子。由於他十分喜愛整個舞臺經驗,加上《同》劇導演鄭傳軍的推薦,他決定投考香港演藝學院。2001年畢業後的第一個演出是由著名編劇潘惠森所編寫的《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而他憑這一套舞臺劇獲提名香港舞臺劇獎最佳男主角。期後他與不同劇團合作,並編、導、演出過超過20個劇目。

2003年,梁祖堯與另外兩位舞臺劇演員邵美君及湯駿業成立「風車草劇團」。他更負責把百老匯歌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翻譯成香港版的《你咪理,我愛你,死未?》,於2005及06年演出共20場。

2011年3月奪《最入心男演員獎》。2009年被CNN選為香港20位最矚目的名之一。

趙學而(Jackson的妻子)

原名趙慧燕,1972年3月31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影視女演員、歌手。

1990年,趙學而加入無線電視的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出道,1994年和飛圖唱片公司籤約,並推出了首張EP——《反叛情歌EP》。

1995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每隔兩秒》同時發行DVD。1996年,推出專輯《越怕越愛》並參演電視劇《天龍八部》(97版)  。1997年發表專輯《尋人》和《趙學而家系列17首》。 1999年與英皇娛樂籤約,推出專輯《INSIDE》。

2000年,推出了單曲《最好慢慢來》。 2011年,參演電視劇《妹仔大過主人婆2》;8月在香港發行專輯《TRINITY》 。2012年參演電視劇《第二人生》,並推出專輯《雪而,唱》。2013年推出專輯《尋人》。

前男友——謝霆鋒

石修(Candy爸爸)

Chan Shek Sau,1948年11月21日出生,原名陳碩修,香港演員、電視節目主持、舞臺劇演員及歌手。在13歲時,石修為了專注學業,隨即暫停演藝事業,直到在聖若瑟英文中學畢業後,他再接拍《冷暖青春》、《七彩姑娘十八一朵花》等影片。後來粵語影片式微,石修開始拍電視劇。1972年,他成為無線電視的藝員。

1984年,石修到臺灣發展,直到1986年,他在臺灣拍了許多電視劇。石修從臺灣返港後,再度於無線拍劇。

1997年,石修再度返港,並且加盟亞洲電視。2000年,他重返無線,繼續演藝事業,其中我們最熟悉的角色是《衝上雲霄》裡Sam的爸爸,和韓馬利演繹了一對活寶中年夫妻。

2012年-2015年,石修加盟香港電視網絡,結束40年與無線電視之賓主關係,名媛望族是其在無線最後播出的作品。

2016年6月重返無線電視。

曾江(趙子龍之父)

這個還用我說嗎?

再看看片尾曲的作詞、編曲、監製裡的名字,林若寧,舒文,周慧敏,林夕,ADRIAN CHAN,一個就足夠我沉醉。


而劇名寫著《綠豆篇》,片尾音樂起名叫《芝麻》,芝麻綠豆不是有心搭配,講出來我都不信。這樣有的「玩」的劇組,處理起情節來當然也不會讓你失望。

譬如兩個鏡頭就交代了大衛的OCD(我們一致認為大衛是處女座)

譬如瑪嘉烈會上網去查「How to Break Up」簡直是標準的新時代網民,猶如我們上知乎,以為一切靠Google就能有標準完美答案一樣


譬如用一個鏡頭就表現了大衛對於瑪嘉烈的關注程度,看到在對面馬路,泛起笑意,然後擺好姿勢。

譬如表現大衛的體貼,硬瑪嘉烈說要喝果汁,大衛便嘗試原汁機,傻傻的收了一杯果渣。

譬如瑪嘉烈在第1集便和規避吐槽大衛無趣悶,其中點名他旅行一定要帶「縮骨遮」,所謂「縮骨遮」就是我們的摺疊傘,此處不僅去暗示了大衛細膩到如Gay般的風格,也指其老套,更是隱含意,指其膽小怕事沒用。

譬如前一天瑪嘉烈出軌和大衛坐了摩天輪接吻後,後一天大衛就和Diamond討論起了「追追趕趕 高高低低」的滋味


講到這裡,不得不插播一下那個在第一段,對不起第二段出現的同一位男性友人還說過一句話

說:「80%女性視角切入」

問:「怎麼說?」

答:「第一集都是從女的角度描述事件的」

但有趣的是如若我們靜下心來去仔細回顧整部劇集,你反而會發現,事實恰好相反,我們看到瑪嘉烈說的多抱怨的多,我們看到大衛做的多忍讓的多,因此大部分人都會同意配角Candy的說法:這樣絕種好男人,瑪嘉烈竟然不珍惜。但說的多就代表視角多嗎?並不然,其實從車頂視角的一刻起,我們已經不知不覺落入了大衛視角的陷阱之中


譬如大衛提出要同居,瑪嘉烈是特意轉過頭直視著大衛,停頓了近30秒,說出「好啊」,我們先看到的是瑪嘉烈的表情而不是大衛的,而瑪嘉烈去主動擁抱大衛,大衛則說了「謝謝」

「謝謝」

是人都覺得這個回答有些許奇怪吧

而她說的太多,做什麼都容易被我們忽略,瑪嘉烈的改變可能是因為她的內疚也可能因為其他,例如從一開始把飲料塞滿冰箱,到最後開始為可樂讓出位置,很顯然瑪嘉烈並非如她喋喋不休給你的咄咄逼人感,她也有在聽在看在改編。


還有?譬如大衛在機場外等瑪嘉烈的飛機飛過,這樣的鏡頭於港劇迷再熟悉不過,TVB的傳統鏡頭之一,從啟德到赤鱲角,也只有期待「舊日所相信價值不必接受時代的糟蹋」。這樣的細節鋪排在《瑪嘉烈與大衛》中幾乎每一分鐘都在上演(誰讓一集也就20多分鐘呢)

而Diamond走過的這條道路,難道不熟悉嗎?是的,正是春嬌與志明,說著華富村UFO故事走過的那條。


或許有人在看愛情故事,而我卻是在讀一封情書,應和那句「大家都在尋找消失的過去」,任君解讀,而黃建文的歌聲中,我竟然聽出了幾分張智霖的味道,一定是我耳濁了。

風 格

風格化在港劇裡是較為少見的,曾經有幾大佼佼者,要麼後來成為了香港電影節的中流砥柱,要麼就是相忘於江湖不知所蹤(比如《金枝欲孽》的監製戚其義,曾經連畢業論文都要分析戚其義的劇,大概想我這樣Low的廣電學生也只有一個了)

風格化這東西通常來自於幾種形式:人物設定上的偏好、演員選擇上的偏愛、臺詞對白上的刻意、鏡頭畫面上的意境

《瑪嘉烈與大衛》在最後一項上做出了很大的嘗試

這部劇其實要說分類,大概是中年偶像劇吧,所以你很少看到垂直的人物關係,沒有大家族,沒有爭遺產,沒有向上爬,沒有生死衝突

而是水平上的延展,從兩人故事到三人故事到四人故事這樣雪球似的翻滾下去

其實正如彈幕裡大家所評論的,林保怡一點都不像計程車司機

是的,選林保怡其實是很大膽的一種選擇,林保怡所具有的氣質,其實是一種香港中產階級的氣質,一如曾經的《妙手仁心》《鑑證實錄》,所以選林保怡其實深意很多,香港中產階級的逝去,是最刻意的一種表徵。而最後分手的那場哭戲,簡直值回所有票價,說TVB欠林峰一個視帝的,請好好擦亮眼睛看這裡。


而女主選擇周家怡,女二選擇廖碧兒,男二選擇潘燦良,還有曾經是小黎姿的湯怡,都算是驚喜,因為他們如果在TVB劇中恐怕都很難擔正。

眼緣,或許是珍姐和樂小姐會告訴你不選擇他們的理由。

但是,緣 這東西,誰說了算?高層便等於民意嗎?我看不盡然。

即使有人說周家怡處處都在學佘詩曼,我都能拿出一疊周家怡跑龍套的角色名甩他一臉,叫他有空先去看看《CIB刑事情報科》,多少愛戲的配角們,就這樣被TVB埋沒?選擇他們做主,也是劇組的一種態度和風格。


26集的篇幅,20分鐘的長度,相當於通常港劇的13集。用為單獨每一集命名的方式,打破了這麼多年來等著用「大結局」收尾的傳統,更像是美劇,而刻意以三個字來命名,難道不是對於尷尬的三人關係的一種暗示?

集數標題播出日期綜合收視點收看人數節目轉捩點01我們的2016年4月11日5.7點[2]約370,500
02好兄弟之生死同盟2016年4月12日

大衛重遇趙子龍
青年大衛與青年趙子龍登場03相見好2016年4月18日


04我和你2016年4月19日


05那一夜2016年4月25日

大衛邂逅Diamond06雲吞麵2016年4月26日


07壞女人2016年5月2日


08咖喱羊2016年5月3日

片尾純音樂《芝麻》首播09鎖匙配2016年5月9日


10寂寞是2016年5月10日


11近距離2016年5月16日


12遠距離2016年5月17日


13假想敵2016年5月23日

阿飛外傳14交匯點2016年5月24日

Jackson登場15燈亮了2016年5月30日


16保鮮紙2016年5月31日

Jenny登場17一夜情2016年6月6日


18羅生門2016年6月7日


19後備席2016年6月13日


20受益人2016年6月14日


21面對面2016年6月20日

趙學而主唱的片尾曲《其實怕選擇》首播22見家長2016年6月21日


23潘朵拉2016年6月27日


24真面目2016年6月28日


25魚肚白2016年7月4日


26抱緊我2016年7月5日

大結局

還會出特別篇及前傳的劇組,看了這麼多年港劇,你恐怕也是沒有見過的吧。

集數標題播出日期綜合收視點收看人數節目轉捩點14黑洞中的綠豆2016年5月24日

配合陳奕迅主唱歌曲《黑洞》的MV首播
特別在MV之後[3]、第14集播放之前加插一分鐘特別環節
交代Diamond與Jackson的關係不適用綠豆前的我們(一)2016年7月11日

《瑪嘉烈與大衛》網劇合集重溫:
 01司機他、02乘客她、03小紅腸、04搵鬼坐
(04網上首播時原名撐優步)
《其實怕選擇》MV首播不適用綠豆前的我們(二)2016年7月12日

《瑪嘉烈與大衛》網劇合集重溫:
 05飲杯嘢、15雞骨草、16六合彩、
 09麥當娜、11拍拍照、25行沙灘、10失蹤記
部分集數經過刪剪不適用綠豆前的我們(三)2016年7月18日

《瑪嘉烈與大衛》網劇合集重溫:
 07吃早餐、06是臭的、22那麼巧、14小風波、
 18來來回、12守秘密、24有過去、19落油鑊
部分集數經過刪剪不適用綠豆前的我們(四)2016年7月19日

《瑪嘉烈與大衛》網劇合集重溫
 17忘記了、21發脾氣、23嘆了氣、08蕩鞦韆、
 20煙嫋嫋、27你我他
部分集數經過刪剪不適用綠豆中的瑪嘉烈2016年7月22日

特別篇01
播出第24集被刪剪三分鐘戲份不適用綠豆中的趙子龍2016年7月29日

特別篇02
黃劍文主唱的插曲《尋找消失的過去》MV首播
結尾加插趙子龍獨白,揭開盒的真相不適用綠豆中的Diamond2016年8月5日

特別篇03
結尾加插Diamond獨白,關於最後那枝煙不適用綠豆中的大衛2016年8月12日

特別篇04

而原創主題曲及片尾曲做的如此認真,啟用名不見經傳的黃劍文,TVB也是從來沒幹過的吧?

歌名歌手作曲作詞編曲監製首播日期發行日期出現集數《我們的》黃劍文黃劍文林若寧Jeff CaylorAdrian Chan2016年1月11日2016年3月4日第1至7集、第26集《芝麻》(純音樂)許創基 /
Edmond Tsang--許創基 /
Edmond Tsang許創基 /
Edmond Tsang2016年5月3日2016年7月12日第8集至20集、第25集《其實怕選擇》趙學而林夕2016年6月20日2016年6月28日第21至24集、第26集《尋找消失的過去》黃劍文周慧敏林夕
舒文2016年6月28日2016年7月16日第24集

其他配樂的選擇,我也自不必說,大有人比我能說的更好。

那麼我就來稍稍說說鏡頭吧

譬如下面這場因為廁紙有沒有買誰來買什麼時候擺的小時而爭吵的瑪嘉烈與大衛,和最初說要同居的瑪嘉烈與大衛,截然不同的鏡頭呈現方式,要同居的兩人是在同一個空間內,而這場爭吵戲,大衛在暗處,瑪嘉烈在明處,故意用牆分隔開來,不直視對方,本身就已經足以說明兩人的關係,空間的風格更是將簡單的衝突放大了。

而下面這場戲也是叫人拍手叫好,明明是在一家餐廳的一張桌上吃車仔面,卻可以利用鏡面效果,硬生生地製造出一面難以逾越的牆,而將兩人放置在同一方向,同時僅僅佔據畫面的1/6,讓個人面對一面牆一般,去暗示兩人交流和關係的障礙,也去暗示困境,實在妙不可言。

而將兩人關係尚好的雙人鏡頭和出現隔閡爭吵時期一對比,你便能看出,用大小,景別去製造的距離感的區別了。

爭吵中的疏離

甜蜜期的雙人鏡頭

隔閡期的雙人鏡頭

分手後再次電話告白,一個在畫面左邊被玻璃隔開,一個在畫面右邊被牆擋住留下的只有投影,是不是要繼續下去,鏡頭已經說的明明白白。

此外劇中大量出現兩種鏡頭

1、我稱為「留白鏡頭」,特點是幾乎2/3是牆的鏡頭,將人物置於特別狹小的空間,使得鏡頭顯的很奇怪,這種不舒服感也正是人物關係的尷尬感。


2、我稱為「電視機視角」,將人物置於觀眾正面,刻意將大衛的家布置為極簡風,為觀眾製造出一種話劇的舞臺效果,讓觀眾不會忘記自己是在看戲。

(哦,最後分手的戲裡,這第四面牆——電視機終於露了真身。)


這些都讓這部劇極具風格化,男女主角的關係去盡力摒除生活化的痕跡,由於背景幾乎不會分散注意力,所以觀眾完全關注點在他們兩身上,所以一旦進入這樣的場景,對演員演技的挑戰是巨大的,尤其是在鏡頭下,林保怡和周家怡兩人都做的很好。同樣的Diamond和Jackson之間的戲也採用了同樣的方法,只不過有更誇張的鏡頭去表現關係的扭曲和不自然。

但有趣的是,一旦有第三個角色進入之後,整體的鏡頭都會不同,仿佛突然之間轉換了一個星球一般。

當然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大衛和趙子龍的雙人戲,鏡頭也會非常有趣的不同,你看了就明白。

彩蛋時間到

嗯,你見過有彩蛋的港劇嗎?嗯,這部就有

趙子龍和大衛之間的關係

明眼人,一看便知

趙子龍的專一,只需要通過路邊攤的兩次點菜就可以看到,蒜蓉白菜、蝦仁炒蛋、腰果肉丁、炒蜆、啫啫雞煲,永遠是這麼幾樣菜。

蕩鞦韆這場戲,腳步特寫的停頓,簡直是神來之筆,那一刻,風都靜止了,如果這都不算愛


趙子龍靠一個背影就會去FB約大衛,如果這不算愛

多少年後互換了髮型,如果這不算愛

這樣的對話,如果這不算愛

畢業那一刻,背對背和框框住框,如果這不算愛

如果這都不算愛

趙子龍知道大衛有女友之後,皮笑肉不笑,扔下一碗牛肉通粉轉頭就走,如果這都不算愛

如果這都不算愛

趙子龍與大衛,三人戲中都要闢出這樣的雙人鏡頭,如果這都不算愛


嗯,如果這都不算愛

盒子裡究竟是什麼呢?我大概可能也許不會告訴你,但在劇中有答案

或者你已經猜到

我只能說,這麼多年來,港劇從來沒有這麼細膩和正面的去呈現兩個男子的關係

繼續彩蛋

推薦你上微博搜索《趙子龍與大衛 綠帽》(Tips B站:av5195255),然後我提示你兩個字——燒雞,你一定會笑著回來告訴我,劇組有毒!

註解:呂方 廣東話音同 女方

《瑪嘉烈與大衛》和《大時代》相比,自然還是望塵莫及,畢竟連港人自己都說《大時代》是最經典無法超越的港劇巔峰,畢竟《瑪嘉烈與大衛》的格局要小得多,但是《瑪嘉烈與大衛》確實讓我這個對港劇已經死心的人,燃起了一絲希望。

或許,港劇還有這麼一片值得期待的Neverland,《瑪嘉烈與大衛》所有的瑣碎無趣、沉悶和興奮都值得老港劇迷去看一看。

一支煙結束了


彩蛋

千記唔要搞錯 林海峰 林曉峰 林一峰

彩蛋

點擊「閱讀原文」有驚喜,密碼:x85m 你懂的

包含主題曲MV和Mp3,包含特別篇

揍是這麼貼心

這下真的沒有彩蛋了

晚安

寫完

沒有假期去香港

我很憂傷

感覺不會再愛了

讓我歇一歇

我會再補一個視頻的

相關焦點

  • 深夜奇譚:給我一支煙
    「櫻櫻,我想你!」打火機的火光在黑暗中跳躍,他掏出裡面最後一支煙點上,一股近乎女人的魅惑體香縈繞瀰漫。夢幻的煙霧從他嘴裡吞吐而出,雖然經歷過無數次,但他還是緊張。明滅的菸頭微光下,幽香的煙霧聚攏,慢慢凝聚成一個女人的模樣。先是柔美的臉,然後是修長脖頸,白皙的雙手,以及最後的腳趾。
  • 張栢芝說不行,你要真的給我一支煙
    周星馳遞給她一支筆,要她演抽菸的動作。而張栢芝說:「不行,你要真的給我一支煙。」接過煙的她,熟練地抽了起來,周星馳一看,這就是我心中的柳飄飄。就這一根煙開啟了張栢芝的演戲之路,而柳飄飄一角讓張栢芝大火。《喜劇之王》是無數人心中的經典之作,時過境遷,柳飄飄那句「不上班你養我」成了無數人的回憶。
  • 張栢芝說:「不行,你要真的給我一支煙。」
    0121年前的一天,19歲的張栢芝抱著我要當明星的態度去試鏡《喜劇之王》,周星馳遞給她一支筆,要她演抽菸的動作。而張栢芝說:「不行,你要真的給我一支煙。」就這一根煙開啟了張栢芝的演戲之路,而柳飄飄一角讓張栢芝大火。《喜劇之王》是無數人心中的經典之作,時過境遷,柳飄飄那句「不上班你養我」成了無數人的回憶。
  • 抖音閩南語煙一支一支一支地點是什麼歌 浪子回頭茄子蛋歌詞
    閩南語煙一支一支的點是什麼歌?這首歌叫做《浪子回頭》,歌手是茄子蛋。 《浪子回頭》是茄子蛋樂隊發行於2013年的歌曲,演唱語言為閩南語。相信不少人對歌詞一頭霧水,但還是能聽到一些情懷與滄桑。  這是描述一個年少輕狂的、關於友情的故事,如果可以,推薦你們去看一看這首歌的MV,滿滿的回憶感。
  • 抖音煙一支一支一支地點是什麼歌在哪聽 歌詞完整版介紹
    閩南語煙一支一支的點是什麼歌這首歌叫做《浪子回頭》,歌手是茄子蛋。 《浪子回頭》是茄子蛋樂隊發行於2013年的歌曲,演唱語言為閩南語。相信不少人對歌詞一頭霧水,但還是能聽到一些情懷與滄桑。浪子回頭歌詞作曲 : 黃奇斌作詞 : 黃奇斌煙一支一支一支地點酒一杯一杯一杯地幹請你要體諒我我酒量不好別給我挖坑時間一天一天一天的走汗一滴一滴一滴的流有一天我們都老帶妻子一起浪子回頭親愛的
  • 抖音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是什麼歌原唱是誰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什麼歌  歌詞裡面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給人的印象非常的深刻,這首歌曲叫做《我還年輕我還年輕》。原唱是誰  這首歌曲的原唱叫做老王樂隊。  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 (Teens Edge) - 老王樂隊  詞:張立長  曲:老王樂隊  在這個世界裡  尋找著你的夢想  你問我夢想在哪裡  我還年輕我還年輕  他們都說  我們把理想都忘在  在那輕狂的日子裡  我不哭泣
  • 你的那一支煙,代表了什麼故事,你的故事真的需要煙嗎!
    煙與酒不同,酒越喝越讓人想要傾訴,煙越抽越讓人想要閉嘴,真正的吸菸者似乎總是沉默。你的那一支煙,代表了什麼?回頭想想,是不是真的想抽這支煙?第一支:忍「我抽菸,好像是為了反叛一些特別沒理由的自我約束。」張雨(化名)在人聲鼎沸的食堂說出這句話。每說一個字,她的眉頭就舒展一些,最終,仿佛完成了歷史使命一般,她笑了出來。張雨吸菸將將兩個月,這兩個月裡籠統也只吸了不到兩盒。
  • 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什麼歌
    「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說走就走,我有的是時間。」最近這句歌詞很火,網絡上有很多版本,有DJ女生版,抖音女生版等。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叫什麼,是誰唱的。下面小編來詳細告訴大家。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什麼歌歌曲名稱: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演唱:老王樂隊該歌曲於2017年9月28日發行,收錄在老王樂隊個人EP專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裡。
  • 30秒、20分鐘、15年……一支煙的時間,會發生什麼?
    30秒、20分鐘、15年……一支煙的時間,會發生什麼?2020-06-02 0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如果你還沒決定從哪天開始戒菸
  • 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
    「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說走就走,我有的是時間……」這首歌叫「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年輕的時候覺得人生就是一場體驗,時間是用來肆意揮霍的,跌倒了可以再爬起來,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十年前,每天都像過周末,周末更是從早到晚不停歇,各種聚餐、聚會,假期旅行,日子奔淌著向前。
  • 煙一支一支一支地點,酒一杯一杯一杯地幹.
    「煙一支一支一支的點,酒一杯一杯一杯的幹,」…………那些年少輕狂的青春,配上閩南語十級翻譯《浪子回頭》歌詞及對音:煙一支一支一支地點    昏~嘰 gī 嘰 gī 嘰 gī 爹 diang酒一杯一杯一杯地幹    就~嘰 bui 嘰 bui  嘰 bui  地 蕩請你要體諒我
  • 老王樂隊,不止有「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
    今年夏天,《明日之子》第二季襲來,雖然沒有第一季毛不易加入時那麼火,但話題度不減,尹清和邱虹凱演唱了老王樂隊的《我還年輕我還年輕》,意外火了起來,當然,你或許還不知道這首歌的名字,但那句「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說走就走,我有的是時間」,多數人都會跟著唱了。
  • 望魚古鎮:給你一支煙的時間就能走完
    一支煙的功夫你能做什麼事?走完望魚古鎮。是的,這個詩意般名字的古鎮只有一條街,不過用「走」似乎是對古鎮的一種褻瀆,每一個古鎮不管大小都擁有一段歷史,才能成就如今滄桑的模樣。望魚古鎮坐落在雅安的以南35公裡周公河的上遊,是昔日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進出成都的重要驛站。
  • 《給我一支煙》的最帥最美演員
    《給我一支煙》的最帥最美演員《給我一支煙》該劇描寫夜總會舞女葉子與白領李海濤之間感情糾葛。有多少愛,就有多少痛。海濤在痛徹心扉的思念與悔恨中,有一天接到一個電話:「給我一支煙」,那是葉子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張鐸張鐸飾演李海濤張鐸,1979年11月6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當耳邊響起這首閩南歌:煙一支一支一支地點,酒一杯一杯一杯地幹
    煙一支一支一支地點,酒一杯一杯一杯地幹。 時間總是過的飛快,金歧玟在《歲月神偷》中曾經唱過: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晴時有風陰有時雨,爭不過朝夕又念著往昔,偷走了青絲卻留住一個你。
  • 陳利《給我一杯酒再給我一支煙》巔峰榜冠軍 抖音走紅
    近日,由華語流行樂壇新人、鮮嗓音陳利的全新單曲《給我一杯酒再給我一支煙》全網上線後受到網友熱捧,歌曲上架後迅速登上QQ音樂巔峰冠軍的位置,並擊敗了眾多實力派歌手順利登上榜首。搖滾的曲風搭配陳利的內心獨白,將「迷人煙嗓」的獨特唱腔與歌曲完美契合,陳利用極具質感的歌聲戳中了無數人內心柔軟處,同時也讓更多關注陳利的的歌迷了解她的音樂才華。一向在音樂中彰顯個性的陳利,此次用了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去達述,搖滾元素的加入,讓歌曲前半段的平平淡淡似乎就是為了後面的轟轟烈烈而做的鋪墊。
  • 五首非常放鬆的歌曲,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
    大家好,很高興有大家見面了,我今天要為大家分享是五首非常放鬆的歌曲。因為最近的我壓力有點太大了,所以我有在自我調理。但是這一次貌似我並沒能治癒自己,而且很多人都建議我去看心理醫生。我感覺並沒有這個必要,我並沒有怎麼樣,只是感覺壓力有些大而已。
  • 一支穿雲箭,一支事後煙
    面對上述隱憂,韓國瑜在演說中鄭重發出「一支穿雲箭」,對「海外僑胞」喊話,一人一信寫給僑居地的政治精英,訴說臺灣人在民進黨執政下的辛苦。對於「穿雲箭」,很多大陸網友的印象都停留在周星馳經典電影《功夫》當中的那句「一直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這樣的呼籲很符合韓國瑜一貫的風格,夠犀利、接地氣、有意思也有氣勢。
  • 一支煙、一瓶酒「換」一條命
    、一瓶酒 「我把酒給你,你把刀給我,可以嗎?」 「人先出來,有什麼心事跟我講, 我們能幫你的會幫你的。」 張警官耐心喊話勸導 為了讓他可以放鬆警惕 主動遞給他一支煙 通過邊抽菸邊聊天的形式 慢慢撤掉男子的防線
  • 一天抽一包煙,和一天抽一支煙,對身體的影響相差多少?
    這幾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身體的保養和健康,有很多人也都為了自己的身體選擇戒菸,但是常年抽菸的人短時間內戒菸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說會選擇循序漸進的方式,從每天抽一包煙,現在變成每天抽一支都變成一天抽一支煙。, 但就算如此如果完全不抽菸的話,還會感覺非常的難受,於是就會想自己原先每天抽一包煙,現在一天才抽一支,對於身體來說已經有改善了,就別再戒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