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病毒》海報
2008年首播的《貝多芬病毒》,可謂《密會》誕生前韓國古典音樂題材影視作品的最高峰。影迷們習慣將它與同樣熱播的日劇《交響情人夢》做對比。相較而言,《貝多芬病毒》決計不是一部輕鬆的勵志偶像劇,其中充斥著強烈的戲劇性和濃濃的人本主義關懷,描繪了底層庶民藉由音樂對抗世界的尊貴理想。
影片的主角是一對同叫「姜健佑」的指揮師徒。老師譽滿全球,卻因恃才傲物與不近人情受盡非議;徒弟俊朗善良,未受專業訓練而才華出眾。截然相反的兩人情同手足、惺惺相惜,卻又因重重誤解漸行漸遠。小提琴手杜露美兼有美貌與寬廣胸襟,惹人愛憐,無疑是橫亙於師徒之間的一大壁壘。痴呆老人金甲永、中年主婦鄭熙妍、酒吧樂手白勇基、叛逆少女夏伊頓……交響樂團仿佛平民音樂愛好者的收容所。他們每一個人都平凡而隱忍地活著,在世俗眼光與柴米油鹽中苦苦掙扎,於守護高貴夢想的道路上漫漫求索。
影片中的原聲音樂表現不俗。與其大段地鋪陳現場音樂,導演巧妙地增益了古典音樂作伴隨音樂的比重,以至純的古典樂烘託氣氛,縮減觀眾與其的心理距離。當然,影片中排演的曲目由於「登臺亮相」,往往給人以更深刻的印象。
仍記得臨演在即,鄭姬妍大媽卻被自私霸蠻的丈夫拖拽回家。姜瑪艾臨時受命,召其演奏皮亞佐拉《自由探戈》的獨奏段落。悠揚的大提琴仿佛遊弋於心間,高傲而俏麗,把玩著深不可測的妄想與痴纏。這一瞬間,懶惰霸道的丈夫、叛逆倔強的女兒,一切的家庭瑣事統統被拋諸腦後,放逐自己無限回歸二十年前年輕貌美、敢作敢為的大提琴手鄭姬妍。
以及在破舊的馬廄改建的訓練場,小姜與露美顧盼生輝,共同改編了弗雷的《孔雀舞曲》。在這樣衰敗不堪的環境下,伊頓任飽富活力的音符從長笛中迸發,弦樂的跟進從容不迫。這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一首歌,如野草一般生氣勃發。馬廄中從來不缺的就是這份笑語歡聲、甘之如飴。
最難忘的當屬第十集中的那場《合唱交響曲》。演出當天狀況接二連三:突發水災,樂器受損,缺乏觀眾,合唱隊罷工,首席雙簧管金甲永爺爺的痴呆症又犯,甚至姜瑪艾也在與災民的衝撞中傷了右手。這樣山窮水盡的困境,卻點燃了團員們空前的團結與鬥志,演出照常舉行。終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預兆在無合唱的條件下演奏。弦樂寬廣的下行樂句、密布的定音鼓鼓點預示著不詳的陰雲。畫面一轉,是一個手足無措的貧困少年,守在病重的母親身旁。忽而門被打開,隨著光明一同闖入的還有微弱、柔和的歌唱式主題,使人如沐春風。忽而音樂漸強,合唱隊員們高歌著入席。歌聲生生不息,與樂手們歡樂的笑顏相映成趣。這個世界在歌唱,上帝的子民們都得到了救贖。苦難終將逝去,而庶民即將迎來勝利。
看到最後,我終於恍然影片取名《貝多芬病毒》的原因。姜瑪艾正是現代貝多芬一樣的人物,特立獨行、高傲孤僻、直言不諱,似與天下為敵。實則善良、脆弱,畏懼背叛。導演有意讓交響樂團這幫「烏合之眾」融化了姜瑪艾心中的堅冰,卻將他的硬派、強勢保留到最後。或許我們人人都羨慕姜瑪艾,勇於將我們欲言又止的埋怨、不平宣洩而出。
誰知道呢?這個世界畢竟不需要那麼多貝多芬。
轉載文章請註明作者和來源「深圳特區報 頂兒」
-【數碼多Soomal】----
微信號:realsoomal
新浪微博:@Soomal數碼多網站
簡介:國內最值得關注的硬體產品深度評測媒體,以評測中立客觀而聞名。這裡有業內最具影響力與參考性的測評文章,以及最用心拍攝的產品圖和手機樣張。
點擊標題下方數碼多Soomal即可添加關注!
↓↓猛戳閱讀原文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