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過這樣一句形容李敖的話,我覺得非常貼切。這句話說,「一個人如果只讀書不罵人,那麼他可能是個歷史學家;如果只罵人不讀書,那麼他可能是個流氓學家;而如果兩者兼備,那他就是李敖。」
李敖身上具有一般文人身上沒有的痞氣,但同時他又具備非常深厚的學問,這讓他在中國文壇成為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他的筆下真的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而且文筆犀利,字字見血,句句封喉。
這就形成了兩個非常極端的情況,喜歡李敖的人喜歡的不得了,為他的批判精神所傾倒,不喜歡他的人非常討厭他,覺得他毫無儒雅之氣,滿嘴跑火車。
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挺喜歡李敖的文章的,即便他發出過對同志群體很不友善的論調。作為一名文人,他敢說敢寫,敢以筆為劍,對社會上和傳統文化中的種種弊端進行無情的抨擊,仿佛讓我看到了一名戰士,單槍匹馬在看不見的文化陋習中衝鋒陷陣,有一種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
當然,英雄往往是寂寞的,畢竟高處不勝寒。李敖耗費自己一生的時間,憑一己之力對「與世界為敵」。有人形容他是戰神,我想並不為過,但很少有人能夠體會到,英雄背後的辛酸無奈、沉痛悲涼。他也曾被視為異類,遭到排擠和打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李敖的智慧閃爍著動人的光芒,身上也有激進的行事作風帶來的缺陷和不足,但是那又怎樣呢,他通過文字,毫無保留地向世人展示自己鋒利的思想,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至少他不虛偽,完全地交出了自己。
這位一生都在戰鬥的鬥士,在生命的最後還是「示弱」了,交出了人性裡不可多見的溫柔。在罹患腦癌得知自己活不過三年的時候,李敖發出了人生最後的告別信,想與家人、朋友及仇人見面告別,與這個世界進行和解。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李敖安然離世,享年83歲。他毀譽參半的一生,足夠精彩,也足夠通透。雖然人生不在,但是他那些匕首一樣的文字,依然可以留存,震撼後人。
再見,李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