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當前,中國糖尿病形勢十分嚴峻,12.8%的成年人有糖尿病,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視網膜、腎臟和神經病變等各種慢性併發症。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各地舉辦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旨在喚醒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組織糖尿病領域的青年專家撰寫了系列科普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抗糖路上,我們一起並肩同行,共同戰勝糖尿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最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是導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全球近1億糖尿病患者受到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困擾,其中2800萬人面臨失明的威脅。
許多患者以「沒有視力下降或視物模糊」作為否認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理由。實際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而眼科檢查提示已有視網膜微動脈瘤形成和視網膜內出血存在,這樣的微血管損傷將導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出現視網膜水腫與滲出,進而出現新生血管生成,並造成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導致失明。
我們提倡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來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型糖尿病患者應在發病5年後開始每年進行一次篩查,2型糖尿病患者應在確診時立即篩查,此後至少每年進行一次隨訪。糖尿病計劃妊娠者,應在妊娠前或妊娠初3個月接受首次全面眼科檢查與評估,隨後整個妊娠期間和產後1年密切隨訪。
有不少患者檢查視力正常後就認為自己沒問題了,但是請注意:首次全面檢查應包括(1)視力;(2)裂隙燈顯微鏡檢查;(3)眼壓;(4)房角鏡檢查;(5)瞳孔對光反射評估視神經功能障礙;(6)眼底檢查;(7)視網膜周邊及玻璃體檢查。輔助檢查包括彩色無赤光眼底照相、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螢光素血管造影、B型超聲等。只有全面檢查才能正確評估糖尿病視網膜受損狀況。
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行篩查與隨訪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及時掌握治療時機,以減少發生嚴重視力喪失的風險。目前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主要治療方案包括:(1)雷射治療;(2)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治療;(3)手術治療。治療是以視功能改善或穩定為主要目的,其中雷射光凝治療仍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手段。
DR可防可控可治,在最佳治療時機給予合理正確的幹預性治療,避免錯失良機、避免不必要的過度治療尤為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嚴重視力喪失危險。對於患者來說,通過主動控制危險因素來避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出現或延緩它的進展比被動接受治療更有價值,即平穩控制血壓、血壓及血脂。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分會青年委員會
作者:龔 偉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
原標題:《【掌健識】聯合國糖尿病日│正確認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