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映電影《明月幾時有》勾起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

2021-02-10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7月1日,

香港回歸20周年。

同天,

由許鞍華執導、

周迅、彭于晏、霍建華領銜主演的

電影《明月幾時有》正式上映。

該片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以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小學老師方蘭(周迅 飾)和她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霍建華 飾)、遊擊隊長劉黑仔(彭于晏 飾)等人在被日軍佔領的香港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展現香港淪陷下的平凡人可歌可泣的抗爭精神。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襲珍珠港的美國軍艦。次日,日本取道中國大陸進攻香港,英軍被迫撤離新界及九龍,退守港島。同年12月25日下午3時15分,港督楊慕琦宣布投降,香港淪陷。

抗戰期間,香港市民拉起橫幅

歷史上的「東江縱隊」

在日軍侵佔期間,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侵略者的反抗。像影片中「方姑」一樣,不少香港愛國青年加入活躍在香港新界的「東江縱隊」,成為抗日的主要力量。

電影《明月幾時有》劇照,周迅扮演「方姑」

霍建華在片中飾演小學老師方蘭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

日軍佔領香港後,立即大肆搜捕抗日分子,大批文化人所處情勢緊迫。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周密計劃,「東江縱隊」成功營救被困在香港的上千名進步文化界人士、重要的愛國民主人士以及國際友人。1941年1月11日,化裝為難民的鄒韜奮、茅盾等一行20多人,在交通員帶領下穿越九華逕到達荃灣,繼而北上。 

電影《明月幾時有》劇照,郭濤和蔣雯麗飾演茅盾夫婦

片中彭于晏飾演的短槍隊隊長劉黑仔,原名劉錦進,是港九大隊短槍隊隊長。他帶領隊員神出鬼沒地深入敵穴,抓特務、懲漢奸,開展了攻擊日軍哨所等一系列抗日武裝活動,令日軍談虎色變,是名揚港九的傳奇式英雄。

1946年5月,劉錦進在和國民黨軍隊的一次戰鬥中英雄犧牲。

電影《明月幾時有》劇照,彭于晏飾演劉黑仔

1945年,日本天皇裕仁向議會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解除武裝,向盟軍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電臺,命令所有日軍向盟軍所在戰區投降。

至此,經過了3年8個月的艱難歲月,香港市民終於從日本侵略者鐵蹄下掙扎出來。

一起來聽聽劇組成員怎麼說——

在中國抗戰歷史中,東江縱隊立下了輝煌戰績。

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青春熱血甚至寶貴生命的英雄致敬!

本期編輯:俞月花 

銘記歷史,

砥礪前行!

「紫金草工作室」出品

相關焦點

  • 電影《明月幾時有》背後的歷史故事
    上周日一個人去看了一場電影《明月幾時有》。
  • 電影《明月幾時有》: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一首刀叢中的詩
    電影《明月幾時有》海報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日軍同時進犯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港戰故事」,在作家張愛玲筆下,是戰爭的「奇景」:「高射炮「那一聲聲的『吱呦呃呃呃呃……』撕裂了空氣,撕毀了神經。淡藍的天幕被扯成一條一條,在寒風中簌簌飄動。風裡同時飄著無數剪斷了的神經尖端。」
  • 影評大賽優秀作品 | 第四輯 明月幾時有?不問鬼神問蒼生 —— 評電影《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這樣一個從名字上看就不像抗戰片的電影,電影的平緩敘事節奏和看似無用的線索更讓人費解,但正是這看似平淡無用的部分,恰巧是導演的精心設計,我們透過這部電影
  • 首屆獲獎影評賞析 | 《明月幾時有》
    給香港歷史的散文詩——評《明月幾時有》摘要:香港九七年回歸之後,許鞍華的創作主題開始以港人生活展開。許鞍華曾說「我從小在香港長大,在這裡接受教育、拍電影、拿獎。我希望我可以多幫這個城市」。可見,一切有關於香港人的故事,都能成為許鞍華電影中的重要表現主題。
  • 影視評論|《明月幾時有》之文化隱喻和文人風格
    可這是一部徹頭徹尾要「吃掉所有日本人心肺」的電影啊。關鍵是上述很多解讀方式或正經或平穩,沒有能提供與電影一樣的某種魅力和「趣味」[1]。本文認為《明月幾時有》在中國電影史上會有一席之地,而這恰恰是因為影片本身所展現出的文化隱喻和其背後導演許鞍華豐富而詩性的個人風格。《明月幾時有》片中有日本的山口大佐和憲兵隊臥底李錦榮的一段對話。大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誰的詞?
  • 《明月幾時有》真的那麼讓人失望嗎?
    《明月幾時有》本周就要和廣大影迷們見面了。《明月幾時有》出品人於冬上影節講話像大多數未映先紅的影片一樣,《明月幾時有》獻禮香港回歸20周年,從「出生」就自帶光環,之前我們對此有過介紹,此外,這份新片計劃中,還有一部片子,不得不提,那就是許鞍華的新作,文藝動作史詩巨製——《明月幾時有》。
  • 《明月幾時有》王菲 主題曲,周迅 、彭于晏 、 霍建華 ……
    《明月幾時有》算是一部蠻低調的電影,網絡上新聞寥寥,關於片名最廣為人知的還是水調歌頭那首詞,可能該片算是蘇軾的第一個大IP吧,另外還自帶一首王菲唱的主題曲
  • 雅點| 枝葉扶疏,寒木春華——談電影《明月幾時有》中的人物群像
    電影《明月幾時有》海報近日,由許鞍華導演、何冀平編劇的《明月幾時有》在全國上映,在同期上映的影片中,這部影片可謂應景而生卻又煢煢孑立。而「孑立」則在於,影片中並沒有戰火紛飛轟轟烈烈,通篇講述的都是小人物的離合悲歡,具有強烈的人物氣息和現實關照,在抗戰題材電影中非常獨特。可以說,《明月幾時有》是一部考驗觀眾的作品。它並不刻意迎合市場規律,而是擺脫慣有的類型套路,堅守著獨特的敘事理念和審美趣味。影片以極其清淡克制、近乎於白描的方式,徐徐展開抗日洪流之下平凡人的浮生畫卷。
  • 比起《芳華》,我們更需要《明月幾時有》這樣的電影和許鞍華這樣的導演(可在線觀看)
    作者給出了從歷史到當下的思考:我們每個人是否也能、也要成為一名歷史長河中平凡而有力度的小人物呢?  作者 | 阿滾  編輯 | 默默然  美編 | 黃山  前方劇透!貫穿電影的三條線  作為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獻禮片,《明月幾時有》在一些人看來,似乎有些過於主旋律了。它講述的是香港四十年代東江遊擊隊抗擊日軍的故事。
  • 《明月幾時有》:小人物的驚世之戰
    說起來,《明月幾時有》已經是許鞍華第四次民國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許鞍華又有了不同的一種民國想像。
  • 看完這篇「明月幾時有」的解讀,你或許會去二刷
    從「評論失語」到「有所感悟」,《明月幾時有》的觀影體驗需要一個消化過程,而其中的原因,我們特請來一位資深的電影記者@支離疏,為大家詳細釐清。然後細細想了想,一部電影之所以讓人有些措手不及,大多因為電影中呈現出來的事實經驗或者精神氣質,超出了觀者的現有經驗,就《明月幾時有》來說,是超出了觀眾的某些審美期待,由此大概明白為何「評價無從下手」了。
  • 革命書寫的另一種可能:評許鞍華《明月幾時有》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這一天,反映東江縱隊抗日故事的《明月幾時有》上映。延續許鞍華的傳統,《明月幾時有》這部愛國題材的獻禮片透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樸實細膩、觸動心靈,呈現出極致的沉鬱、極致的美。抗戰電影有著幾種程式化的敘事模式:第一種,以1947年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為代表,以全景視角呈現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浮沉,是宏闊的平民史詩。
  • 2017年第9期·光影記|張莉:《明月幾時有》——作為倖存者言說(影評)
    這開端看似平淡,底子裡卻有千山萬水,它乾淨利落地交待了人物之間的關係:作為革命文人領袖茅盾與作為抗日英雄方姑之間是一種引導與被引導的關係,這也是孤島香港與大後方關係的隱喻。與《黃金時代》時相比,許鞍華的導演功力更勝一籌。《明月幾時有》中,那迷人的文學氣質化為了故事的肌理。對茅盾文字的朗讀不僅僅在於營造電影氣氛,還成為時代氣氛的寫照,是故事推動力本身。
  • 《明月幾時有》:從念詩到拔槍,一個文藝女青年經歷了什麼?
    文:絲抗日題材電影《明月幾時有》由曾經五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的許鞍華執導。許鞍華 明月幾時有(2017年)在這位著名女導演的履歷中,諸如《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月》、《桃姐》等電影,均以女性視角與生活化敘事見長。
  • 許鞍華最新力作《明月幾時有》7月1日起正式全面公映
    ­  網易娛樂7月1日報導 「2017年迄今為止最好看的華語片」,帶著如此美譽,許鞍華最新力作《明月幾時有》今日起正式全面公映。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獻禮之作,《明月幾時有》將1940年代的香港熱血抗爭史呈現銀幕。
  • 明月幾時有?抬頭問於晏,卻道如懿cp早就有,插足滋味不好受.
    對於關注華語電影的旁友們來說,今天迎來了開工上班以來的第一個驚喜——許鞍華導演的新片《明月幾時有
  • 福利|如何正確評價《明月幾時有》這部讓人看完想「失語」的片子?
    估計身邊一群看慣「燃系」抗戰商業大片的觀眾會拿唾沫淹死你,講你丫裝啥逼啊。說它不好看?那——你的良心不會痛嗎?電影明明是很有誠意的製作,至少優於80%的國產電影。走不走心,取決於電影的「思想性」和「個人表達」,多少程度地打動了你;從這個角度來講,《明月幾時有》確實是一部「非一般的抗戰電影」。只要你有足夠的閱歷,願意沉下心去看,這部電影內蘊的精神氣,其實比套路大片「燃」得更雋永、更詩意;喜不喜歡,嗯,這一點對於創作者來說是最難的,沒有電影可以讓所有人都喜歡。
  • 《明月幾時有》:這部電影,光看演員陣容就激動不要不要的~
    木有看到一部國產話題片,還是有點不開燻~~不過前段時間,定檔7月1日的《明月幾時有》憑藉著超級強大的主創陣容,率先給觀眾打了一針強心劑~哇咔咔~就憑那麼多大咖,小編一定要去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詞人蘇軾用一首《水調歌頭》表達出他對團圓的企盼。作為獻禮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影片,《明月幾時有》將近代史上著名的「勝利大營救」搬上大銀幕。
  • 古風愛情《拾憶長安·明月幾時有》
    《拾憶長安·明月幾時有》是一部受眾主要為女性的古風愛情動畫,故事背景發生在一個戰亂的年代,主人公汐月國公主李明月自小目睹了汐月、大唐、南麓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她立志要成為一名女戰士,守護人民的長久和平,但卻因為一紙婚約,從而奉命前往大唐和親。角色上例如英姿颯爽女性不輸男主李謙,讓不少觀眾大喊意難平的男二——金吾衛中郎將連世英。
  • 首屆獲獎影評欣賞|《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是香港導演許鞍華繼《黃金時代》後一部以周迅飾演的傳奇女性「方蘭」為代表的香港小人物在淪陷區的日子裡,為保衛香港與日軍抗戰,奉獻出青春與生命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是在「獻禮香港回歸二十周年」這一宏大的敘事命題下進行的創作,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中仍帶有許鞍華以往電影中一以貫之的獨特女性主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