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很早就知道這部作品,以一本書的形式,一本有些寡淡的筆記體小說——《Bridget Jones's Diary》,情節故事很瑪麗蘇,講述了32歲大齡「剩女」Bridget在家長強迫下相親認識Mark先生,同時又跟帥上司關係曖昧…blah blah…但是最終選擇了Mark的故事。
可是電影很好看。
延續了原書英式詼諧,又略帶美式尷尬喜感。BJ邁著外八字的步伐,一邊笨拙地生活,一邊內心戲十足的調侃世界和自己,從伍迪艾倫開始,大家都愛碎碎念。
男主男配分別是是英倫紳士大叔的代表科林菲斯,一位是有著深邃憂鬱眼睛的休·格蘭特。32歲的單身的Bridget,相貌平平,事業無成,還很胖,成天稀裡糊塗,卻能拿下兩位風情不同但是都帥出天際的「鑽石王老五」?大概女人無論到了多大歲數都還有粉紅泡泡一樣不切實際的少女幻想。
不過飾演女主角Bridget的蕾妮·齊薇格可不是女屌絲,1996年的《甜心先生》與湯姆·克魯斯演對手戲,兩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代表作歌舞劇《芝加哥》裡面是迷人的金髮女郎。一路下來與馬修麥康納、喬治克魯尼都搭檔過。所以收割科林菲斯和休格蘭特也不是不可能,況且她為了角色增肥扮醜在所不惜,一個好演員的魅力足以抵消她現在臉上的皺紋和僵硬的肉毒桿菌。
《BJ單身日記》第三部依然用一種寫實生動又幽默浪漫的手法,講述失戀的43歲的超級大齡剩女Bridget懷孕了,卻有兩個帥翻天際的男人爭著喜當爹,確是又甜又蘇喜感十足,卻不顯得廉價。《BJ單身日記》曾定義了一種電影流派,有人說是小妞電影的開創者,不過43歲的BJ可不再是小妞,多少有些老少女的味道,年齡大了又如何?永遠都在追求真愛。
隨著女性擁有更多獨立的機會和可能,並且受到九十年代末的《欲望都市》的教育成長起來的「大齡剩女」比比皆是,包括筆者及身邊的朋友,日復一日地接受著「女生年齡大了不好找男朋友」的兼顧了性別和年齡歧視的言論。極端的女權分子甚至會說「剩女」這種詞彙是侮辱,脫光衣服走上街頭遊行抗爭,但是正如《BJ》第三部最後一眾親朋好友探望剛剛生產的BJ,圍在一起吐槽「女權」,以及片尾BJ結婚(這裡就不劇透是跟誰結婚了)的時候,頭紗被風吹起,就足夠作為女性主義戲謔又無奈的表達了。
大齡單身女青年在空虛寂寞冷的時候,看著第一部《BJ單身日記》裡的BJ一個人窩在沙發醉酒,跑調又悽慘的唱著《All by myself》,十有八九會感同身受泣不成聲。但是再回望現實,並沒有完美的馬克先生、湯姆先生、傑克先生……而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挖著鼻孔摳著腳吃飯吧唧嘴還斤斤計較的猥瑣媽寶直男癌……所以還是繼續唱「ALL BY MYSELF」比較不那麼悽慘。
摘錄豆瓣上一段影評:它是一部喜劇正作,甚至還有嚴肅的哲學意義:幸福的感覺到底來源於何處?難道不是源於自己嗎?太多的女性,表面很獨立,但是內心對男性的依賴感已經超出能夠撐起自己幸福的疆界,換句話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兩性關係裡,對很多女性來說,是一件做不到的事,也因此失去了完整的人格。
能延續三部,跨度長達十幾年的愛情喜劇是不多見的,另一部這樣的作品可能就屬《欲望都市》了,大概單身大齡女青年在需要強心針的時候,看看這兩部作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