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嘻哈文化看非裔美國人鬥爭的歷史

2021-02-23 ASTROWORLD

近來,白人警察暴力執法的新聞讓人痛心,由此激起的社會矛盾更是讓美國陷入一片火海。每每看見相關新聞總是讓我痛心疾首,不由得感嘆:非裔美國人的鬥爭之路還很長。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美國黑人的文化很大一部分都是圍繞著他們的鬥爭之路展開的。最具代表性的嘻哈文化就與此脫不開關係。

想當年,林肯的一紙《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給了所有非裔美國人自由身,但卻沒能真正實現他口頭上的解放。這無異於將家畜們放歸荒野,家畜們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卻同時也要因為周圍的野獸擔驚受怕。

在那時,種族隔離是種常態。在白人至上主義橫行的年代,連憲法都顯得蒼白。

六十年代,黑豹黨正式在加利福尼亞成立。其歷史意義不可謂不大,黑豹黨是美國第一個為少數民族和工人階級發聲的社會團體,它教導黑人們拿起武器去鬥爭,放棄一切幻想。

「黑豹黨」創始人鮑勃·西爾和休伊·牛頓

而他們的武器則是一本毛選,沒錯,黑豹黨是一個社會主義團體,他們篤信毛主席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用本屬於東方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來武裝自己。黑豹黨內部更是有很多共產黨員。

而可惜的是,黑豹黨最終在八十年代因重重阻力而解體。但它卻給後來的黑人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西海岸,黑豹黨的解散沒有澆滅黑人們鬥爭的熱情。一批批黑人在黑豹黨的感召下重新拿起武器,Cripz 和 Bloodz 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黑豹黨的精神也影響了當時初具雛形的嘻哈文化,這一時期的嘻哈文化走入了自覺階段,說唱音樂開始出現大量的 ANTI 元素,典型代表就是 N.W.A. 的 CJC。

此後大火的 tupac,他的父母就曾是黑豹黨成員,他的作品裡充斥著黑豹黨的暴戾與自省,而他本人更是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成功的文化景觀之一。

Tupac 和他的母親

在令人窒息的社會中,黑人們所遭受的苦難無所遁形,而也正是苦難,成就了他們的未來。

然而,黑豹黨雖然努力的往社會主義靠攏 ,卻最終也沒能跳出資本主義的框架之外,受他影響頗深的嘻哈文化也是如此。我們要明白一點:抗爭不是嘻哈的唯一內核,抗爭只是嘻哈在特定歷史階段的外化形式,黑人們其實是被迫抗爭。嘻哈文化表面上反抗資本主義制度,但卻不是真正的反抗資本。要知道,嘻哈文化最開始是派對文化,他的真正起源是黑人們的苦中作樂。

苦難是根源,而享樂才是他們的追求。

珠光寶氣的未來哥

很多人看到如今 trap 文化中充斥著的享樂主義嗤之以鼻,動不動就給人扣上了忘本的帽子。但其實,享樂才是他們的本心。trap 文化不是對嘻哈文化的背叛,它恰恰是最忠於嘻哈文化的。

‌許多人叫囂著為文化發聲,去傳遞思想。但其實他們是在誤解文化,在我看來這些人的作品不是真的所謂"real",而只是雜糅了東方思想的四不像。

‌我認為 trap 是嘻哈發展的必然階段,它充分展示了嘻哈文化的局限:他沒能真正跳出資本主義之外,在一番鬥爭之後又重新回到資本中去。他們的鬥爭更像是一場無秩序的農民起義,而非一場解放。

專輯《Big Fish Theory》

映射了當今非裔美國人的處境

‌然而,在今天,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現在仍然不是黑人們應該享樂的時刻,鬥爭之路還很漫長。非裔美國人們需要更為長遠的目光,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權益。他們不應該困於虛妄的種族層面,需知道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黑人們的抗爭註定是對資本的抗爭。

‌是資本斷送了他們努力奮鬥的物質條件,是資本將他們的未來扼殺。只有當資本被消滅時,種族之類用於壓迫藉口才會煙消雲散。

‌如果黑人們不意識到這一點 ,那麼他們的革命就永遠是街頭的打砸搶燒,荒謬絕倫。

‌願所有黑人都擁有光明的未來,我願支持他們的正義鬥爭。

文章作者:NASTYBOI

圖片均來自網絡 侵刪

相關焦點

  • 《黑豹》:非裔美國人的理想國
    簡單的說,就是「政治正確」,稍微複雜點說,就是人為的給非裔美國人創造一個精神家園。在如今的美國,除了一小部分精英外,大部分的非裔美國人仍然沒能在文化和精神上完全的融入白人社會非裔美國人有自己的社區,自己的音樂,自己的服飾和髮型,甚至自己的語言習慣。川普上臺後,儘管美國全面轉右。但是在種族歧視和對待非裔美國人的問題上,美國上下仍然保持了之前「白左」的步調。近年美國經濟萎靡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非裔美國人是其中的重災區。為了安撫他們,拍這樣的一部《黑豹》似乎也不難理解。
  • 【星城街舞】從嘻哈文化崛起來看美國歷史
    大家都知道嘻哈文化起源於七十年代初,但大家知道它的由來,以及它的重要性嗎?由於生活質量的降低,許多中產階級家庭(義大利人、德國人和猶太人)都搬走了,而相反的,越來越多的貧困非裔和拉丁裔家庭在這裡定居。貧窮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所以當時的布朗克斯被犯罪、毒品和失業侵蝕。
  • 影像故事|非裔美國人的百態人生
    如今,這些物品正在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博物館中展出。撰文:Elijah S. Walker攝影:Ruddy Roye近日,攝影師Ruddy Roye為一篇關於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博物館的文章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展示了非裔美國人為竭力爭取種族平等和社會公平的執著精神。
  • 美國人說|抗議做不到的,近三千萬張非裔選票能否做到?
    另一人附和:「我們需要像拜登和哈裡斯這樣的人在總統辦公室工作。」同一時段,在美國黑人廣播網(Black Radio)的節目中,傳出了前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黑人球星赫歇爾·沃克的聲音:「我認識川普已經37年了,他一直在為改善美國黑人的生活而鬥爭,他日夜工作,永不停止。」「你會感到一種錯覺。」
  • 一部1898 年的電影載入史冊,它描繪了非裔美國人接吻
    上周,一部描繪兩個非裔美國戀人接吻的無聲影片入選美國國家電影目錄,與之一起入選的還有《閃靈》、《斷背山》、《侏羅紀公園》等 24 部影片。自 1989 年起,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每年都會選出 25 部國產電影,將其置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加以保護,被視為培養公眾認知美國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方式。這段影片拍攝於 1898 年,時長 29 秒。
  • 從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解讀美國非裔男子之死事件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名非裔男子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對美國這個「熔爐」國家的多元文化衝突,尤其是「種族歧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一探討在美國非裔男子之死的事件中映射得更加深刻。1《撞車》主題就是「種族歧視」。《撞車》既有現實的撞車,又有文化、種族、情緒的撞車。地點在洛杉磯,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多元文化突出。
  • 賴羽峰:歧視、落差、公民不服從——美國非裔的不滿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賴羽峰】Black Lives Matter(以下簡稱:BLM),姑且翻譯為「非裔命亦貴」運動,至2020年5月25日左右始已毫無疑問地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社會運動。《紐約時報》報導截止7月3日大約有1500,0000到2600,0000人參與了這場運動,並稱憑藉此規模BLM已堪稱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1]。該運動波及1360個縣。美國常以縣為單位描述地區有關的數據。美國一共有3141個縣。也就是說,在7月3日為止已經有43.2%的縣出現了BLM抗議活動。
  • 美國傳言舉辦嘻哈選秀,只怕是一場幫派鬥爭了.
    雖然陣容豪華,但看到 Cardi B 的名字,還是忍不住的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生怕身為血幫成員的她一個不小心就跟別人幹架,把選秀現場變成幫派鬥爭現場。說到如今的說唱文化,我們很容易提起匪幫說唱,因為在嘻哈文化的說唱史中,幫派文化曾經一度充斥著美國的嘻哈說唱文化。
  • 美國迎來首位非裔紅衣主教
    格雷戈裡(Wilton Gregory)去年成為華盛頓特區第一位非裔美國大主教,創造了歷史。本周日(25日)教皇方濟各在梵蒂岡邀請格雷戈裡成為美國首位非裔紅衣主教。 根據CNN報導,格雷戈裡因在2000年初期指導天主教會度過神職人員的性侵危機而聞名。
  • (HIP-HOP)嘻哈歷史,一部簡短的視頻解說讓你秒懂hip-hop文化
    HIP-HOP概念嘻哈(英語:Hip-hop),是1970年代源自紐約市南布朗克斯與哈林區的非洲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間的一種邊緣性次文化,繼而發展壯大成為新興藝術型態,並席捲全球。
  • 美國的文化,怎麼看都像是一鍋大雜燴
    話雖如此,但英裔美國人無疑對美國的文化產生了最大影響,甚至成為了美國的主流文化。 對美國文化的貢獻包括: 英語- 這是美國的母語,因為最初是英國人,到達美洲大陸開疆拓土,歷經各種戰爭,才造就了最初的美國。
  • 非裔未來主義視域下的《黑豹》解讀
    作為一種想像更好未來的工具,非裔未來主義顛覆了白人科幻的美學範式,在黑人宇宙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上將黑人置於未來世界的中心,言說了一個以非裔流散族群經驗為中心的未來世界。非裔未來主義多以科幻為底色,同時融合魔幻現實主義和非洲中心主義的特色元素,利用非裔美國聲音來講述文化、技術與未來的故事。這種利用烏託邦想像將黑人心靈從被奴役與被壓迫的過去中徹底解脫出來的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它又是一種解放美學。
  • 史上首位非裔美國人紅衣主教誕生 ,曾嚴厲批評川普
    星期六,華盛頓特區的大主教威爾頓·格雷戈裡(Wilton Gregory)在羅馬舉行的儀式上成為天主教會的第一位非裔美國人紅衣主教。格雷戈裡是在周六儀式上被提升為紅衣主教的13人之一,也是唯一的美國人。
  • 【美國流行文化】嘻哈音樂中的俚語了解一下~
    後來,punk這個詞出現在了嘻哈音樂之中,指代小混混、沒用的人。我猜大家一定對「Thug life」這個紅遍國內外網絡的梗非常熟悉:做完一件非常裝*非常帥氣的事之後,p上帽子,墨鏡和菸捲,再配上神曲「the next episode」,讓人啼笑皆非。Thug這個詞在嘻哈音樂中指「暴徒,兇狠的人」。
  • 美國首次批准非裔擔任空軍參謀長,川普:歷史性的一天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6月9日報導,美國參議院於周二首次批准讓一名非裔美國人擔任空軍參謀長,這對美國軍隊來說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因為美國軍方高層很少有有色人種。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主持了這一歷史性的98比0投票,批准查爾斯·布朗將軍擔任美國空軍參謀長。這一表決正值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和其他黑人死於美國警察之手後,美國民眾對種族不公正充滿了憤怒和悲傷。在獲得確認投票前幾天,布朗發布了一段視頻,稱他對「許多和喬治·弗洛伊德有著同樣命運的非裔美國人充滿感情」。
  • 美國著名白人流行女歌手Lady Gaga發文支持非裔,抨擊川普!
    剛剛發行了最新專輯《Chromatica》的Gaga表達了對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以及他之前許多人被殺的非裔的憤怒和悲傷,她說:「我對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死感到同情,由於系統種族主義和支持種族主義的腐敗制度,數百年來,成千上萬非裔在我們這個國家被奪走了生命。」
  • 1.5米身高的單親印度裔母親,培養出來美國第一位非裔女性副總統!
    美國當地時間11月7日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和他的搭檔、加州聯邦參議員卡瑪拉·哈裡斯,發表勝選全國講話。對睿媽來說,比拜登更值得關注的是,他身邊這位女士——未來的副總統,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非裔、女性副總統——哈裡斯。
  • 美國首位有非裔血統的美國小姐:凡妮莎·威廉斯
    凡妮莎·威廉斯是一位演員和歌手,她因《美國小姐》和她在《醜女貝蒂》等電視節目中的角色而聞名。1983年,威廉斯成為美國首位有非裔血統的美國小姐。她曾被選為「全世界最美麗的50位人物」及「全美最美麗的十位女人」。誰是凡妮莎·威廉斯?
  • 黑幫文化才是嘻哈說唱歌手的根兒
    但如果要深討現代嘻哈文化的來源,那就是兇險的70年代的美利堅紐約街頭。如果對歐美嘻哈文化稍有了解,便會發現不少的rapper都帶有明顯的黑幫背景。貧民窟的出生環境,註定了這些嘻哈說唱文化無法與幫派撇清關係。美國知名的男性雜誌《AskMen》,於2019年推出了最新的全球十大黑幫排行榜。
  • 底特律騷亂過去53年了,如今非裔美國人的生命依舊一文不值
    多處重要國家紀念雕像被毀……難以想像這些事情居然會發生在世界超級大國——美國的身上。其實,美國在歷史上發生過多起暴亂事件,大多都是由於警察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所導致。歸根結底,就是美國的主要社會矛盾從未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