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耕:我的同學黃曼麗(紀實)

2021-02-21 新時代報告文學

 

網上聊天,得知大夥準備搞一次同學聚會,開始對這事我不大感興趣,認為這是沒事找事,無聊!

後來聽說黃曼麗要參加,我兩眼一亮立馬來了精神。雖說時光已經流失了五十多個春秋,但她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依然十分深刻:她那歡歌笑語以及曼妙的舞姿,曾讓我若痴若迷……至今都難忘。

 

 

我十二歲那年,考上了秀三中(秀山縣第三初級中學)。

老司城是秀山龍風壩子的一個村鎮,也是秀三中的所在地。我家住米沙溪,離老司城十來裡路。

上學必經一座工廠,通常我們把它叫瓷廠,其實這是湖南醴陵陶瓷廠在秀山建的分廠,屬於國營企業。那時,在我們這些農村娃兒的眼裡,瓷廠就是人間天堂,廠裡工人就是上帝的寵兒。

記得那天一早,我隨村上的幾個崽兒去上學,剛到瓷廠門口便遇見一個女娃子。只見她身穿一件桃紅色毛衣,著一條帶格子的學生裙,短辨上還扎著兩隻好看的蝴蝶……天啦,這不是畫冊上的七仙女?

最搶眼的是她斜背著的一個樂器(後來才知道那是吉它)而我們這群農村娃兒背的是竹簍和舊布袋,裡面裝的是紅苕、洋芋(當時政策規定,農村的學生搭夥若交不起大米可用粗糧抵)一個二個穿得破爛不說,還相當邋遢。相比之下,我們內心都非常慚愧,以至都不敢正眼瞧她;但著實又想看她,只得趁她不注意時從一旁偷偷地瞄一眼。

七仙女倒是很大方,當得知我們都是去上學而且還是同班時,她顯得很高興說以後上學、回家都有伴了。

在擺談中得知她的學名叫黃曼麗,但她說大夥都喜歡叫她小麗。就這樣,我認識了黃曼麗。

 

 

入學的第二天,學校舉行了隆重的迎新晚會。

首先,葉校長代表全校教職員工致歡迎辭,他那篇熱情洋溢的講話,贏得了臺下一千多名學子雷鳴般的掌聲……站在旁邊的是哥哥班上的一個大同學,他告訴我說校長是十九級幹部,不僅水平高資格也老,曾參加過川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

「紅巖上紅梅開 千裡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 向陽開……」晚會進入高潮時,舞臺上一個女生正在深情地演唱《紅梅贊》。只見她身著陰丹絲藍旗袍,外套一件紅毛衣,脖子上掛著一條長長的白圍巾。

她那舞姿以及她那悅耳動聽的歌聲……「解放碑的鬧鐘——不擺了!」

開先,我沒認出唱歌的女生是誰,直到停腔落板後的一個亮相我才認出她來:「啊,那不是黃曼麗嗎!」

從此,一枝凌寒怒放、紅巖上紅梅開的形象,便永久地烙印在我的心裡。

 

 

黃曼麗家庭條件好,同寢室的女生說她每早晨都要衝一杯葡萄糖喝……天天能有這樣的享受,在我的想像中那不就是公主嗎。記得我們那時,過年能吃到一分錢兩顆咬得嘣嘣響的水果糖就高興得不得了。

由於生活營養有保障,黃曼麗的個頭比我們班上同齡的都要高,將近一米六的樣子。

我矮胖矮胖的還不到一米五,老師安排座位時常讓我坐前排。

為了不讓後排的黃曼麗同學見了笑話,我注意振作打扮了。

先從頭做起,再不去一毛錢刮光頭的路邊攤,而是每月去一趟理髮店,並破天荒地買了一把木梳。

從牙縫裡擠出一元錢買了雙膠鞋,上課也不穿草鞋或打光腳片了。

我的衣服破舊不說還縐巴巴的,別人笑話我的衣物是從酸菜罈子裡扯出來的。衣服上的補巴沒法遮醜,但我卻儘量讓自個穿得整潔一些,做到一周換洗一次;並用一隻洋瓷杯盛滿開水作熨鬥,把衣物熨燙一下後才穿。

一次上語文課,內容是魯迅先生的《無題 萬家墨面沒蒿萊》,傅老師上來就要求朗頌並讓大家舉手。我一衝動就站起來直接朗頌:「萬家麥麵沒搞來……」張口就引起了一陣鬨笑,原來自己讀錯了。本想表現一下結果適得其反,我羞得滿面通紅恨不得腳下有條縫……

食堂門口貼有一張啟事,說校宣傳隊要增加隊員歡迎有文藝細胞的參加。我懷揣一支竹笛便去應試,可朱老師說我吹的不著調。她是川音(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專業性很強,說吹奏時要分C調、D調和降E調……但朱老師說我積極性高,讓我留下來跑龍套並願意教我吹笛。

從那以後,學校每次開晚會搞演出都少不了我。不是主角也不是配角,但我卻是最先出場——拉幕……

同學們笑我假打,好出風頭。但為了圖表現我的虛榮心逾益嚴重,常常老愛發衝(犯傻)。

學校大門口有一棵上百年的皂角樹,大樹下長年流淌著一條小溪。

早上,我和很多同學一樣都喜歡去溪邊洗漱。

若看見黃曼麗在溪邊,便想著法子去接近她。一次,她洗漱完後久久不願離去,還顯得很著急的樣子。

一打聽,才得知她隨身帶的小瓶瓶不見了。

也就是一瓶擦臉的,有啥大不了的。一邊安慰,我一邊將自己用的蚌殼油拿給她,她瞟了眼就把頭扭向了一邊。

這時,在一旁的玉秀同學嗞了一聲,說誰稀罕那個抹手抹腳的,別人又不生凍瘡……玉秀把我拉向一邊,悄聲說小麗丟的是一瓶雪花膏,是她隨軍的姐姐專程從北京帶回來的,珍貴著呢,連秀山城都買不到……

大冷天裡,我打著光腳在河裡尋了好一陣,終於把那瓶雪花膏給找著了。看著我冷得發抖的樣子,黃曼麗瞬間紅透了臉……

 

 

小河上搭有一座風雨橋,人們便把這個地方叫小河橋。由於過往的人多,橋上做小買賣的就多,特別是吃的什麼油粑粑、綠豆粉、米豆腐、酸辣粉……

小河橋離學校也就半個多鐘頭的樣子,不遠。同學們、特別是女生有事無事老愛往那兒跑。

那天吃過晚飯,我和同學劉健操去買牙膏,在橋上碰見小麗和玉秀正在吃米豆腐。遇見同班同學,她倆顯得有些害羞便把頭悄悄地埋了下去。

劉健操是個很調皮的人,一見女生就愛逗樂。他說:「噫,同學,剛剛才走出校門就裝認不得了嗦?」

玉秀卟一口忍不住笑了,她趕忙解釋說,食堂渣豆腐又躁口又難咽,小麗沒吃晚飯要她一起……

劉健操打斷了玉秀的話,說難道就不請一下客?他笑扯扯的樣子很滑稽,而這樣的話我說不出口。

小麗一聽立馬揚起了頭,說:「要吃啥你倆點,我請!」聲音不大卻透出她十足的底氣。

臉一紅我連忙擺手說不不不,而劉健操卻一把拽住我硬往攤子跟前拉。無奈,我只好硬著頭皮跟了過去。

劉健操要了兩碗綠豆粉,又要了兩串油粑粑便自個頭也不抬地大口朵頤起來。我瞧瞧劉健操又望了望小麗她倆,遲疑著……玉秀嘴一撇說,還不動筷子別人幹完了。

其實,我喉嚨裡早已伸出掏扒,恨不得把那碗熱騰騰的綠豆粉一口吞下肚;加之玉秀這麼一說活怕劉健操一掃而光了,於是我埋下頭不管不顧地吃了起來。

搓了一頓抹合飽了肚子,可我心頭卻愧得慌,說話也不那麼投機而且有些尷尬。回校時,劉健操卻一路騾子一路屁,逗得倆個女生非常開心。

 

 

學校不遠處有座山,山不大名字卻咋呼——獅子巖。

山上長年駐紮著一支地方部隊,戰士們著軍裝不扛槍扛的是鋤頭,同學們諧稱為「0071」(洞洞勾腰)部隊。

0、0代表兩隻桶;7、1代表鋤頭和扁擔。為了自給自足,戰士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擔糞施肥挖地種糧……

雖說是搞生產勞動,但和軍人的性質卻是一樣的,每年重大節日上山去慰問親人解放軍是學校的慣例。

物資匱乏年代,雖說不能像以前解放區的老百姓豬呀、羊呀的趕起去,但每次學校都要做認真的準備,通常要用一個多星期時間專門排練慰問演出的節目。

這是1966年的元旦,早早吃過晚飯後,由朱老師帶隊校宣隊全體隊員敲鑼打鼓興高採烈地來到獅子巖。

壩子上,戰士們整整齊齊坐成一個方陣,同學們緊挨著也坐了一個方陣。

慰問活動先從拉歌開始。來的是客,戰士們熱烈鼓掌一定要學生們先唱,推不過我們一百多學生便齊刷刷地站起來放聲高歌:「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前陣學校放映了電影《上甘嶺》,我們特喜歡郭蘭英唱的這首主題曲。

晚風中,歌聲映山映水非常動聽,從而贏得了戰士們一陣比一陣熱烈的掌聲。

我們剛唱完,戰士們馬上張口就來:「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嘹亮的歌聲響徹山谷,更是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喝彩。

聯歡晚會正式開始了,朱老師邁步上臺,她清了清嗓子大聲說:「第一個節目,女聲獨唱《老房東查鋪》。由我校歌美舞美人更美的校花……」話音未落臺下便響起了掌聲一片。

隨著我把舞臺上的幕布徐徐拉開,黃曼麗手執一盞桐油燈成丁字步站在舞臺中間。就這樣一個簡單亮相,就讓臺下無數人傾倒,歡呼聲、掌聲早已如潮奔湧。

一彎新月掛在夜空,山間顯得格外空曠。只見黃曼麗腰間扎一條土布圍裙,頭上系一個藍布帕子……雖說一副山東大娘的打扮,但她的容貌卻是那樣的青春靚麗,光彩奪目……

「星兒閃閃綴夜空 月兒彎彎掛山頂 老房東半夜三更來查鋪 手兒裡捧著一盞燈……」

歌曲是那麼的優美,歌聲是那麼的動聽,歌唱者是那麼的動情……以至幾百人的會場,靜得連樹葉掉下都聽得清。

「一盞盞紅燈一顆顆心 處處是 處處都是軍民情 軍民情」當小麗情深意長地唱完時,「嚯!」全場數百人猛地站了起來,向她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小麗連謝了三次幕,人們都不肯坐下,掌聲反而更加熱烈……見事不妙,我只得匆匆拉上了大幕,因為隨後還有很多節目。

座談會上,部隊首長讚揚黃曼麗,說他在這山上從未聽到過如此美妙的歌聲,可說穿透了他的靈魂。從那以後,小麗得了一個「靈魂歌者」的雅號。

 

 

這天周末我剛走出校門,就看見小麗獨自一人在皂角樹下徘徊。一見我,她便急切地問是不是回家,我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她輕聲一笑說正好同路。其實我是出來散步,見她急切的樣子不得不附和。

小麗說這周原本沒打算回去,廠辦突然打電話到學校,說她媽媽不小心把腿摔折了行動不方便,要她回去照顧幾天。

等向老師請了假天都快打眨麻眼了……正著急時遇見了我,她心裡自是高興。而我更是巴心不得,真是天賜良機。

走在路上,淅淅瀝瀝下起了雨,我倆不得不到一戶人家的屋簷下暫時躲避。

眼看天漸漸黑了下來,我著急小麗更急。

芒洞坳是回去的必經之地,早有傳聞坳上有豺狗(狼)出沒……突然瞥見園角一叢芭蕉,我用力別下一片碩大的葉子頂在頭上。見狀,小麗快步地跑過來,緊緊地依傍著我。黑夜的風雨中,我覺出她的身子在微微顫抖……

那夜,在雨中,小麗和我頂著一片芭蕉葉,一路小跑著,回家……

 

農忙時節,學校號召學生到農村去參加「雙搶」。我本應回生產隊去,因看到小麗報了名我也要求參加。

這天,我們班三十多名同學打起背包,在班主任趙老師帶領下來到一個叫寨踵的地方。小山村人口不多,大大小小不過五十多號,但這裡民風古樸熱情好客,鄉親們爭著把大夥往家裡拉。

小麗、玉秀,被一個姓石的大爺熱情地邀請到自個的家。

石大爺一個獨女早已遠嫁它鄉,家裡只有他和老伴,平時少有人客往來,來了兩個學生娃突地一下熱鬧起來,老倆口都非常高興。

小麗、玉秀一進屋,大娘打來了熱騰騰的洗臉水,剛漱洗畢,一碗碗滾燙的甜酒雞蛋就遞到了她倆的手上。

老母雞是大娘的銀行,平常稱鹽打醬油……家裡開支統統由雞屁股眼裡出,老倆口從來不捨得吃一隻雞蛋。

我是知道的,在這一帶農村的鄉俗只有最珍貴的客人,才能享受甜酒雞蛋的待遇……

我就沒有這樣好的待遇了,我去的那戶莫說雞蛋就是油鹽都吃得相當寡淡。夥食雖說非常差但戶主卻厚道,常揣兩個燒紅苕到地頭讓我當午飯。

村裡的麥子叫「三月黃」,全都是種在後面山坡上。上一坡下一坡勞動強度大,生產隊周隊長就把同學們分成兩個組,女生在老師帶領下負責割麥,男生則由隊長親自帶隊專門擔運。

周隊長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一下來這麼多人幫忙心裡真有說不出的高興。他不僅幹勁十足還非常活躍,擔著二百多斤麥捆好似擔的燈草,在彎彎山道健步如飛。一來勁,他還要扯起嗓子唱山歌:「樹上的畫眉叫得乖 一聲一聲映山巖 要想成雙對舍 姣哎依 快快飛過來……」

在周隊長的帶動下,同學們的熱情空前高漲,只三天功夫就收割了一大坡。

趙老師非常高興,自個掏錢買了幾隻雞,在石大爺家裡燉子一鍋兒請大伙兒打牙祭。

飽餐一頓後,同學們便開始自娛自樂起來。先是劉健操打了一陣山東快板,接著趙老師拉了一段《二泉映月》,我也用笛子吹起了歡快的曲子……但大夥都覺不過癮,一定要黃曼麗來一個女聲獨唱。

我偷偷瞟了一眼,只見小麗面色懨懨有些精神不振。但在大夥再三要求下,小麗還是強打起精神站起來給我們唱了一曲: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這是一支憂傷的歌曲,但此時此刻從小麗嘴裡唱出卻倍加讓人傷感。

當她唱到:「冬天的風雪狼一樣嚎叫 她卻穿著破爛的單衣裳 她去給地主縫一件狐皮長袍 又冷又餓跌倒在雪地上……」這時,大伙兒早已淚流滿面唏噓一片了。

最動情的是石家大娘,她一把將小麗拉到懷裡,聲淚俱下地哭訴自己同樣悲慘的身世……

事後,我從玉秀那裡得知,小麗割麥時手心打起了血泡,後來又把泡給弄破了,痛得她連筷子都拿不住,晚飯也沒吃。她怕感染破傷風,所以一直打不起精神。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集合隊伍準備上山時,玉秀陪著小麗慢慢走了過來。大夥知道她從未參加過勞動而且手上有傷,都勸她不用上山了。

小麗把手一揚,說石大爺已用藥酒消了毒,沒事了。還說:「手痛雖不能拿鐮,送送茶水、喝唱歌,給大夥解解乏總可以嘛……」

 

 

麥收結束的第二天,學校的黑板報上登了一則消息,說的是六八級四班黃曼麗同學,響應號召積極參加「雙搶」,為寨踵村收麥時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但她輕傷不下火線,頭頂烈日不辭辛苦,堅持為大夥送茶送水……

這條新聞還被縣報採用,並在文章後面加了幾句評論。「木板上鋪竹蓆——高一篾片」縣上到底比學校水平高。縣報評論說:黃曼麗出身於富裕家庭,從未參加過農村勞動。這次麥收不僅是她熱愛勞動的表現,而是通過這次活動,使她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升華,世界觀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改造。

年齡不滿十三,初一讀了不到一學期的黃曼麗,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參與農忙勞動的一次尋常表現,竟在同學之間引起了一場風波。

小麗平常就受到人們的關注,縣報這樣一宣傳,她更是成了同學們熱議的焦點。

不說別的,就在我們班也形成了不同觀點的兩大派別。

有的說小麗性格開朗、天真活潑,美麗大方,單純可愛。

有的說她愛穿著打扮,好顯擺虛榮心強……這些都是在背後議論小麗一般聽不到,偶爾傳到耳裡她也只輕輕一笑,還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我們全年級有四個班,年級團支部書記是一個叫姚朝霞的女生,家住龍風壩。由於父親死得早,家庭貧寒。聽說她十五歲那年,就敢牽生產隊那頭大水牯犁田。

姚朝霞還是我們班的班長,比我們長三、四歲,已是半大的人了。她平時不願說多話,脾氣悶古,大家管她叫大蒸缽。

姚朝霞和黃曼麗素來不和,誰也看不慣誰。一個說另一個嬌氣,另一個則說她土氣。

「五四」青年節前夕,我們八四級團支部召開了一次會議,主要議題除了認真開展節日活動外,還要發展一批新團員。

我是團支部的勞動委員,發展新團員我首推黃曼麗。首先站起來提反對意見不是別人,就是團支部書記姚朝霞。

她說黃曼麗是一個「小資」,我們參會的幾個你望著我、我望著你,不知「小資」為何物。

姚支書掃了全場一眼後,才慢慢作了解釋,她說「小資」就是小資產階級思想和生活作風。一語驚四座,大家不約而同地啊了一聲,說有這麼嚴重嗎。

姚嗓子裡哼了一聲,便把自個褲管一提說:「我們這些貧下農的子女,沒錢買不起鞋經常打光腳;而她黃曼麗平常穿的是皮鞋,裡面套著襪而且是洋襪!」

「洋襪!」——大伙兒哄的聲笑了,並且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她不管不顧繼續說:「我最看不慣的就是,每天早上她都要往臉上抹香油,弄得一寢室的狐臭……」

姚支書赤紅著臉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憤慨,以至於像是在聲討了。

我實在是坐不住了,便立起來頂了一句。我說黃曼麗的父親是瓷廠的工人,工人是老大哥啊。

「不,不是一般的產業工人;黃曼麗的老漢是廠長,是當權的官僚!」姚支書氣粗粗地吐出這句話。

……在不斷地爭論中,會議不歡而散。

小麗沒有直接來問我,而是託玉秀來向我了解關於她入團的情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精神,我給玉秀透露了大夥提的一些建議意見。對事不對人,我沒具體指哪一個。

玉秀說,評心而論,要說小麗穿著上有好講究、打扮上有多妖豔,也未必。只是她的衣物沒有補丁,比農村娃兒穿的乾淨整潔一些而已。她還特地對「洋襪」作了解釋,說那是她姐姐從外地捎來的一雙尼龍襪……

 

黃曼麗申請加入共青團沒有被通過。

從此,黃曼麗漸漸地變了樣。

她每次上課不是遲到就是早退,越來越拖沓;一副倦容,老是沒睡醒似的;校宣傳隊見不到她的身影,人們再也聽不見她美妙的天籟之音了……

玉秀和我們幾個關係較好的同學都替小麗著急,經常跟她擺談讓她開心。越說,她越不開心。她說不是煩大家,而是自己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一天到晚像丟了魂似的……

沒過幾天,黃曼麗臥床起不來了。

校醫胡大夫來開了藥又打了點滴,但小麗的病卻遲遲不見好轉。

沒法,學校只得將黃曼麗轉到縣醫院,還讓玉秀去陪護。小麗在縣上治療的那段時間,我和班上的幾個同學還去看過兩次。

玉秀告訴我們,小麗照光、照片、照CT,驗血、驗尿、驗唾液……啥子撿查手段都用了,就是找不到病因。

得知小麗日益消瘦,病情也愈益嚴重,我們的心情都非常沉痛,但又愛莫能助。

一個星期天,我約了劉健操特地去老司城的廟裡敬香,祈求菩薩保佑,讓黃曼麗平安渡過這一劫。

大約個把月的樣子玉秀從縣城回來了,大伙兒紛紛向她打聽黃曼麗的病情。她哽咽了好一陣才說,小麗被她父親接走了,說是要送到老家常德那邊大醫院去……

從此以後,黃曼麗音信杳無了。

 

 

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雖說再也沒見到過黃曼麗,但有關她個人的消息卻時不時地傳來。

有的說,經姐夫介紹黃曼麗參了軍,加入部隊文工團後成了一名歌唱演員;有的說,她作了商人婦現定居在新加坡……

老同學聚會的日期終於到了,我們先是在一家酒店會餐。

幾十年不見,大伙兒一見面都顯得特別高興特別激動,好些個還相擁而泣,甚至抱頭痛哭……

更讓人高興的是,我終於見到了思念已久的老同學黃曼麗。

然而呈現在面前的是一個兩鬢染霜的老嫗……屈指算來黃曼麗已年逾花甲,怎能不老。

聯歡晚會上,第一項內容就是讓同學們各自談離別後的經歷。

當然,我和大家更期待的還是黃曼麗,都想知道她離別後的情況。

開先,她不肯說。她說往事不堪回首,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何別再去揭瘡疤。

但同學們不依不饒,非要她說不可。

對於黃曼麗身世,大家都覺得是一個謎。越是神密人們越是好奇,越是想探個究竟。

同學們無論是悲傷還是歡樂,一個個都作了入實匯報,只有她一個人緘口不談,豈能搞特殊?

在同學們的迫切要求下,黃曼麗不得不向大伙兒講那過去的事情。

 

 

黃曼麗在常德市醫院住了半年院後,便回到鄉下老家去靜養了一段時間,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她的身體才基本得以恢復,但從此卻落下一個病根——「恐新症」

無論是衣服、褲子,或者是鞋和襪,只要見是新的她都害怕,心頭就發毛。

一次,爸爸寄了一條非常漂亮的連衣裙回來,奶奶讓穿她偏不,還急得哭了。無改,奶奶只好找塊破布在花布裙上補了個疤讓她穿,她這才停止了鬧騰……

為了響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黃曼麗就在老家當了一名回鄉知青,每天同社員們一起參加生產隊勞動,發誓要把自已的青春和熱血拋灑在家鄉的這片土地上。

原本,黃曼麗是有回城機會的,一次是姐姐寫信來要她去當兵,還說姐夫已聯繫好了讓她去戰友文工團當一名歌唱演員,憑她的條件興許將來……但她只冷漠地回了一句話:嗓子破了。

第二次是媽媽發電報來說已辦了病退,要她去瓷廠頂班。說起瓷廠就聯想到秀三中,就不得不想起那些傷心的往事……她給媽媽回信說,打死她都不願回去了。

就這樣,兩次機會都被她自已放棄了。

後來,黃曼麗同本生產隊一個叫劉範的小夥子結了婚,那年她二十歲。

劉範捨得吃苦也非常能幹,家境雖說清貧,但小倆口倒也和睦,在村裡來說小日子也還算得上幸福。

好景不長,丈夫開拖拉機給生產隊拉化肥時,不幸掉下山崖摔死了。

後來經人介紹,黃曼麗又嫁給臨村的一個姓張的巖匠。更不幸的是,一次打巖放炮時丈夫又被炸死了,而且炸得血肉橫飛慘不忍睹……那年黃曼麗還不到四十。

人們背後議論黃曼麗是一個克夫的掃把星,說起她就擺腦殼。

年紀輕輕就守寡,可想日子是多麼的艱難。但她一直咬著牙堅持,紮根山村幾十年沒挪窩,硬是挺了過來。

現在黃曼麗是鄉裡廣場舞的領舞,前次帶著一群大媽上市裡去表演還得了大獎……

說到這裡,大伙兒向黃曼麗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末了,非要她給同學們再表演一下不可。

黃曼麗推辭說,一沒大媽二沒廣場咋表演。大伙兒不依不饒,說不跳舞就唱歌。

見實在推不脫,黃曼麗把雙手往一按說,唱就唱吧有啥了不得的。

她頓了頓:「大河向東流哇!」一嗓子吼出去,震得腳下的地板都在顫抖……

 

2020年2月15日作於丁香路寓所            

 

責任編輯/孫明星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2020.4期

相關焦點

  • 黃曼麗|詩意春天
    我在山裡感受到的詩意與大家一一分享。清晨,窗外天還沒亮的時候,鳥兒們已經歡快地歌唱。我努力想聽懂它們在枝頭上唱些什麼內容,可是無從知曉。我覺得很好聽,清脆婉轉。家人抗議太吵人了,擾人清夢!我並不介意,可能是心境不同。在我聽來,鳥兒的鳴叫是最美妙的純音樂比任何歌曲都好聽。聽它們嘰嘰喳喳地歌唱,我想像它們和我一樣很熱愛梅州,喜歡一個地方,自然要把這種喜悅的心情表達出來、唱出來。
  • 國內首部講述同學情紀實電影
    國內首部講述同學情紀實電影 2021-01-08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內首部同學情紀實電影《往事如昨》定檔2021年3月19日
    如今,再也不會有人跟我分享一包幹脆面或者辣條了  再也不會有人在我上課的時候,幫我放風或者故意嚇唬我說老師來了  再也不會有人走上講臺替我領作業本了  再也不會有人在流行感冒的時候跟我用同一卷衛生紙了  再也不會有人把課本放在中間一起看了  再也不會有人問我每天的作業是什麼了  再也不會有人在上課的時候幫我傳遞紙條了
  • 今日紀實攝影:從前紀實到後紀實(上)
    攝影與紀實的「廣義」「狹義」之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當有人問起你的愛好是什麼,你回答說:「我愛好攝影」。那麼這個「攝影」在別人眼裡意味著什麼?他一定認為你是搞「藝術」的,因為愛好攝影意味著跟愛好音樂、愛好繪畫、愛好文學是同一個意思。中國有一個中國攝影家協會,屬於文聯下面的,文聯的全稱是「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都是搞藝術的。
  • 紀實72小時
    紀實72小時這部紀錄片是偶然間看到的,很吸引我看下去。《紀實72小時》(日文:ドキュメント72時間)是日本放送協會(NHK)製作出品的紀實節目。吹石一恵、鈴木杏等人常任旁白解說,松崎ナオ《川べりの家》為片尾主題音樂。看到了好看的紀錄片不能一次看太多,不然一口氣看光只能等待更新。
  •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幕後紀實上線 打造幕後紀錄片新模式
    近期,全明星陣容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相關話題正在網絡上如火如荼地擴散,引起了大批網友的討論與關注。作為2019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同樣講述了一系列聚焦人民與社會的真實而感人的中國故事,隨著《我和我的家鄉》話題度的不斷升溫,一檔記錄了《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拍攝幕後工作的紀實節目成為了大眾熱議的焦點。
  • 紅塵越南新娘經典紀實片:我的越南尋親紀實1: 淚灑義安A
    有好多網友說,應該把我以前的那個尋親紀實片再版高畫質化一下,再來發給網友看看,回味一下,本來不想再發,因為有些影像已經丟失,二來感覺費力不討好,第三
  • 「至少還有我」—記高蘭小學為身患白血病的許子豪同學捐款紀實
    新媒體管家當災難降臨時,是上天對你的考驗,因為你的人生將從此改變,期待你早日戰勝病魔,回歸學校,因為你至少還有我。
  • 我怎麼看「家庭紀實攝影」的未來?
    想藉此機會,聊聊我對上門紀實家庭攝影這個新興攝影服務的看法。無疑,如果對於看重真實,想記錄回憶,同時對家有特殊情感的人,那麼請攝影師上門來進行家庭紀實是最好的選擇,這種服務的優勢有以下幾點:主場優勢。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推薦大家請攝影師上門拍攝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對於家庭照的意義,是為了發朋友圈?還是多年後看看真實的家的樣子,喚起回憶。
  •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幕後紀實節目上線B站
    新京報訊 9月19日,《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幕後紀實節目於12:00在B站全網獨播。片方供圖據了解,此次《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幕後紀實節目採用了「幕後+採訪+現場」的形式,通過對電影拍攝細節的捕捉,還原了隱藏在電影背後的故事,也表達了家鄉對人們的重要意義。
  •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幕後紀實節目開播 打造幕後紀錄片新模式
    作為2019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同樣講述了一系列聚焦人民與社會的真實而感人的中國故事,隨著《我和我的家鄉》話題度的不斷升溫,一檔記錄了《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拍攝幕後工作的紀實節目成為了大眾熱議的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幕後紀實節目B站開播打造幕後紀錄片新模式
    近期,全明星陣容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相關話題正在網絡上如火如荼地擴散,引起了大批網友的討論與關注。作為2019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同樣講述了一系列聚焦人民與社會的真實而感人的中國故事,隨著《我和我的家鄉》話題度的不斷升溫,一檔記錄了《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拍攝幕後工作的紀實節目成為了大眾熱議的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幕後紀實節目圓滿收官 創新模式助力觀影口碑
    若論今年國慶檔話題熱度最高、票房口碑最好的電影,當屬全明星陣容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截至目前票房累計便突破24.6億,成為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而在B站獨播的《我和我的家鄉》幕後紀實節目,也隨著電影的熱映在網友間引起了熱烈反響。《我和我的家鄉》幕後紀實節目由北京文化與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節目共5集,目前已全部更新完畢。
  • 什麼是家庭紀實攝影?
    家庭紀實的意義就在通過這些平淡的生活記錄讓孩子們知道父母給予的愛的痕跡。——濱田英明     攝影的真諦在於客觀的記錄,家庭紀實攝影的真諦在於客觀的記錄家的美好。當然家庭紀實並不只針對於親子,寵物的陪伴、長輩的關懷、愛人的呵護,一切打動人心的情感都值得記錄。
  • 紀實攝影師是怎樣煉成的
    《我要上學》李明攝圖說:2016年6月,湖北武漢,東西湖區吳家山某初級中學,一名沒穿校服的學生正在專心聽講。對於身處遠城區或農村的孩子來說,上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但是很多攝影師在拍攝一段時間後就覺得遇到了瓶頸,也常會問我,我下一步該怎麼做,怎麼拍攝?或許也正是因為攝影太容易了,所以它太難了。每天都能產生數以億計的照片,這也意味著大量攝影垃圾的產生,所以這個時候也是考驗攝影師的時候,每一個人對攝影的理解都不一樣,對待攝影的出發點也不同,什麼樣的攝影師能夠走得更長遠,不走彎路,這成了眾多攝影師所關注的焦點。
  • 同學,我當你一世同學.
    Friends》中也曾唱道,「讓我輕閉著眼睛 記住同學每張臉」。於是我哋夜嘛嘛靜雞雞避開生活老師,跑去高中個垃圾池,個陣人家第二日早上先清垃圾,我哋戴住口罩徒手一塊塊垃圾噶穩,甘大個女第一次甘認真去chao垃圾,後尾終於穩到左!我哋夜晚11點四個好姐妹起垃圾池度笑到好似掏到金甘!轉眼就畢業了,Lin同老梓,你們都要好好的!我愛你們一輩子!最難忘的同學情 是最好的朋友給我說「沒事就好了 想開一點 不要到時候晚上一個人起來哭!」
  • 紀實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笑呵呵》 攝影:郭永明紀實人像攝影,顧名思義,就是用紀實的攝影手法拍攝人像,也就是紀實攝影與人像攝影的交集。攝影中的紀實人像,一般是指人物性格命運真實寫照的人像往往帶有敘事背景的現場環境,所關注的是人之生存狀態,是和整個社會的變化變化發展密切相關的。一般的人像攝影著重於藝術性和觀賞性,而紀實人像攝影更著重於思想性和社會性,因而後者具有更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並且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 紀實攝影的歷史文獻值
    這些紀實照片在海因所生活的18世紀後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都不足以成為焦點,但卻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特別是他對美國各地童工惡劣生存狀態的紀實報導.導致美國政府最終通過了廢止童工制度的法案。
  • 獨家專訪||以《我和我的家鄉》紀實綜藝撬動新市場,首個影綜聯動工作室的探路記
    「看電視」對話操刀《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幕後紀實節目的上海少年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峻峰工作室負責人孫峻峰,揭秘市場上第一家專注於影綜聯動的工作室的「影綜」節目創作探索。而在線上,B站獨播的《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幕後紀實節目正與線下的觀影潮形成聯動和呼應,9月中旬開播後便迅速在B站引爆,登頂紀錄片榜單,而這檔節目的打造也成為國慶檔獻禮喜劇大片宣發的一大創新和亮點。